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教案

2023-12-30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打开各种容器,剥剥好吃的食品,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

  2、尝尝各种食品,感受食品的不同特征。

  二、重点难点

  探索食品不同的开启方式,感受食品的不同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各种食品容器(瓶子、盒子、罐子等)。

  2、各种食品(不同颜色、形状、味道)置容器内放于活动室各处。

  3、湿毛巾人手一份,垃圾盆。

  4、数字1~5、连手娃娃教具。

  四、活动流程

  探索操作——交流协调——品尝食品——互换分享——收拾整理

  五、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打开食品容器。

  有许多好吃的东西藏在了不一样的盒子、瓶子、袋子里,它们都躲了起来,快去找一找!找到了,想办法打开来!

  2、交流协调——食品容器的开启方式

  你是怎么打开的?(个别讲述)

  小结:刚才你们有的`是拉、有的是拧、还有的是掰……

  原来,打开不一样的东西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你们真会动脑筋!

  3、品尝食品

  (1)食品外包装的开启方式

  a、你拿一样东西,剥开来尝一尝。

  b、吃到了吗?吃到了赶快过来,哎,你是怎么吃到的?

  结合实物,随机小结幼儿开启方法:你们都吃到了好吃的东西,有的用

  剥的方法,有的用撕的方法,有的用……

  (2)食品的特征

  告诉我你吃到了什么?你吃到的东西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讲述)

  (幼儿互相交流)你们都说好了吗?

  小结:我们吃的好东西有甜甜的、酸酸的,有圆形、长方形的,也有红颜色、黄颜色许多许多,好东西有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的形状、不一样的味道,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们!

  4、互换分享

  a、数一数,自己的好东西有几个。

  b、好东西,分着吃

  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吃多开心呀!

  儿歌:好东西分一分

  你一个我一个

  大家吃真开心

  5、收拾整理

  朋友的东西都尝到了吗?

  我们先出去体锻,回来再吃好吗?把你的好东西放到一个好地方来。

  我们把垃圾送回家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

  孩子们探索着各种食品的开启方法,提高了自己服务能力;

  一起分着吃好东西,体会着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同时,感知着不同的颜色、味道、形状,并积累了数经验。

  ——是“整合”理念的最好诠释。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罐子、盒子,感受不同容器的不同开启方式,愿意尝一尝里面的食物。

  2、学习说词语:"撕开来,尝一尝""打开来,尝一尝""剥开来,尝一尝"。

  活动准备:

  1、鸡蛋、巧克力、瑞士糖、香蕉、橘子、各种膨化食品、薯片、开心果等食物。

  2、拉链袋、密封袋、盒子、塑料瓶等各种装食物的容器,将一块糖用多层纸包起来,餐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手背在身后,将糖果的包装纸揉出声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猜猜发出声响的会是什么?

  (幼儿对吃很感兴趣,对食品包装袋发出的声音尤为敏感,他们听见声响会猜是各种食品。)

  二、切入主题,学习词组:

  1、展示出糖果,故意不撕包装袋就把糖放进嘴里,奇怪地问:"我怎么吃不到糖呀!"引导幼儿说出"撕开来,尝一尝",请一名幼儿上来表现如何撕开包装袋。

  2、取出盒子,让幼儿先猜猜里面有没有东西。教师表现出几种错误的打开方式后请一名幼儿来展示正确的打开方式,并引导幼儿说出:"打开来,尝一尝。"

  3、拿出盒子里的橘子,问幼儿该怎样吃橘子,请一名幼儿来剥橘子,引导幼儿说出"剥开来,尝一尝"。

  三、幼儿动手操作:

  1、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盒子,拿出里面的食物去品尝,并在品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吃的是什么?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味道?

  (在幼儿品尝食物的过程中,注意孩子习惯的养成,剥下来的果壳和包装袋要放到指定的地方。)

  2、操作结束。和幼儿共同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自己是如何打开瓶子、盒子的。

  活动延伸:

  1、吃完的果壳,果皮留下,放在区角里,让幼儿玩果壳、果皮粘贴画。

  2、回家剥水果、撕糖果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吃。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尝试打开各种容器、食品包装或外壳,提高动手能力。

  2、知道膨化食品、糖果不能多吃。

  3、渗透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难点】

  探索食品包装或外壳不同的开启方式。

  【活动准备】

  1、各种食品容器(瓶子、保鲜盒、拉链包)

  2、各种食品(桔子、糖、各种膨化食品、豆干、饼干、花生、熟鸡蛋)

  3、湿巾人手一份,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

  二、操作探索,打开食品容器,练习剥皮。

  1、你们的小手真灵巧,手指游戏做的真棒,小手除了会做手指游戏,还会做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出示鸡蛋、花生、桔子,提问:你们的小手能不能剥开这些食物的外壳

  2、练习剥皮。请幼儿自主选择鸡蛋、桔子、花生练习剥皮,可以请剥的好的幼儿示范剥法。

  三、开启各种食品包装或容器

  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食品打开包装。发现幼儿打开食物的方法不正确时,引导幼幼儿讨论并示范。

  教师小结:刚才你们有的拧、有的是拉、有的是掀开…..,原来打开不一样的东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四、幼儿品尝食品,知道膨化食品不能多吃。

  1、食品外包装的开启方式

  (1)请你们每人挑选一样你最喜欢的食品,打开来尝一尝,在幼儿吃的过程中提问:你刚才吃到了什么,怎样吃到的?吃剩的果皮、外壳应该放到什么地方?

  (2)教育幼儿膨化食品、糖果不能多吃,吃多了对身体有害。

  五、结束:评价幼儿的表现,请幼儿带好自己剥的食品,带回去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尝试打开食物的包装或外壳,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2、尝一尝各种食品,感受食品的不同特征。

  3、知道膨化食品不能多吃。

  活动重难点:

  探索食品不同的开启方式。

  活动准备:

  糖、饼干、薯条、虾条、花生、八宝粥、牛奶、布偶小猪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孩子做好:出示布偶小猪谈话导入:

  师:手持布偶小猪:小朋友们,认识我吗?哪你们去过超市吗?超市里有什么东西?(幼儿分别回答)我也开了一个超市,想不想去看一看我的超市里有什么,今天我邀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去参观我的超市。

  2、参观超市:

  师:我们看看小猪的超市里有哪些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请你们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食物,坐到小凳子上。提问:你选的是那种食品,在家吃过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我们怎么做就能吃到这些食品?(打开包装袋)幼儿互相讨论、观察怎样打开包装?

  3、幼儿试着打开包装袋:

  提问个别孩子:你用什么办法打开的?幼儿演示一下,让其他孩子看到。

  教师小结:有的包装袋上有锯齿,顺着锯齿撕开或者用剪刀把它剪开,有的食物吃的时候必须要把外壳剥掉才能吃,还有的用拧的方法,掀的方法才能吃到好吃的东西。原来打开不同的东西要用不同的方法。

  4、品尝食物:

  孩子们你吃的食品是什么味道的?什么形状的呢?请把你的食物也分给其他小朋友品尝一下什么的味道?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5、介绍什么是膨化食品:

  你们喜欢吃这些食物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吃,最喜欢吃的就是虾条,可是这些虾条属于膨化食品,做的时候经过高温、加压、放上了膨化剂,里面还有铅,把原有的营养给破坏了,吃多了膨化食品会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小朋友,影响我们长高、发胖,所以膨化食品不要吃的太多。

  教师小结:

  那些食品是膨化食品:薯条、虾条、玉米花、雪米饼等。

  6、分享食物:

  孩子们,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食物,还有其他小朋友没有吃到小猪超市的食物,带着这些食物去跟其他小伙伴分享食物吧。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教案 篇5

  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先来说一说目标,王老师定的目标是1、能用不同的方式打开食物的包装或外壳。2、提高动手能力,锻炼手部肌肉。从整个活动上看,幼儿基本达到了教师制定的目标,同时我们也都能感觉到孩子的参与性、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从中得到了快乐。因为孩子们的天性看到吃就会很感兴趣。

  接着来说说教学过程,王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拿出仙女棒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利用幼儿对变魔术的喜爱,激发、调动了幼儿情绪。接着出示盒子告诉幼儿里边有很多宝贝,让幼儿用仙女棒把宝盒中的东西变出来(教师教咒语),每位幼儿都拿到东西之后,让幼儿尝试打开来尝一尝。

  接下去就是幼儿的操作部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让幼儿人人动手操作,在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王老师能关注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耐心引导,帮助幼儿掌握基本常识。最后王老师采用的是交流的方法,先个别幼儿交流,再让全体幼儿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

  接着我想来说说这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细节方面。

  王老师上课非常有激情,所以也带动了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热情,但是我觉得你一直是跟着自己走,没有为孩子考虑的更多,你的思路很清晰,现在是这一步骤,接着又是哪个环节,但就像赶场子一样,虽然每个环节都经历过了,但都是匆匆忙忙,你把你要说的说好了就直接进入下个环节,而给孩子说的机会很少,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前一环节上,你已经在讲解第二个环节了,所以在打开物品这一部分中孩子的主动性体现的不是很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我们大家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