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 篇1
设计思考
数的分合是大班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其重点是让幼儿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日后学习加减法奠定基础,大班“小超市”数学活动。本活动以孩子生活中常能接触的硬币为载体,通过抛玩硬币,引发孩子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现自己的认识,从而在动动玩玩的游戏中轻松地获得经验和发展。
活动目标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用不同符号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探索结果。
3.体验成功的快乐,乐于与人交往。
活动准备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数学论文《大班“小超市”数学活动》。)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评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感知的数量,拓展了孩子的思维。)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3.幼儿游戏并记录。
(评析:此环节为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在“玩”中探索出3的分合,并将玩的结果作记录,记录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用ABB;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4.展示记录情况。
5.教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了各种各样的符号表示游戏的结果。现在请找个好朋友说说,3枚硬币抛下后出现了几种情况?你是怎么记录的?
(评析:幼儿探索在先,老师归纳提升在后,培养了幼儿的探索意识。)
五、猜硬币
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评析:将刚获得的经验迁移到新的游戏中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兴致很高。)
六、购物
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评析: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教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大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数学却比比皆是,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清楚的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是一种经验的提升。设计这个活动是想让幼儿带着以开超市为主要目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并使用另一种统计方法来记录超市物品,并在活动中能表现出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
活动准备:
1、玩具架3个,小篮子5个,购物车2辆水果、蔬菜、水产品若干;
2、统计图范例一张,空白表格两张;
3、幼儿操作用格子图纸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 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货架、购物篮、购物车的数量。
2. 幼儿交流自己所记录的方法。
3. 讨论新图表制作方法。
4. 尝试新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新图表统计货品。
1. 请幼儿把超市商品进行分类。
2. 尝试合作学习,分组统计各种类别的商品数量。
3. 请幼儿将各类别的商品进行再次分类并统计数量。
大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16的加法,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2、学习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加法的实际意义。
3、爱动脑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天天超市”海报(贴有16张标着价钱的物品图片)
2、黑板、粉笔、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将事先做好的“天天超市”海报贴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画了一个草莓和一个苹果在黑板上,分别代表草莓组和苹果组)
师:小镇上有家天天超市,小朋友们看,超市里呀有很多漂亮的小礼物。今天小猫的好朋友要过生日,猫妈妈给了小猫16块钱到天天超市买礼物,要小猫买两样东西送给它的好朋友,加起来刚好16块钱,不剩零钱。
二、超市购买
①讲明规则。
师:老师要请草莓组和苹果组的小朋友们比赛,分别请小朋友上来用不同的方法买东西,加起来正好要是16块钱。
②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算式记下购买的方法,并且为两个组的小朋友计分。③游戏结束,老师总结统计比赛结果。
三、游戏环节
1、“你说我说”游戏
师:刚刚的比赛结束了,但没有分出真正的胜负,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玩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16的你说我说”。(规则:一个组的小朋友们说:我说14,另一个组的小朋友说:我说2,然后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说:加起来就是16)
2、找朋友
老师随机发给幼儿一张带有数字的卡片,幼儿齐唱儿歌《找朋友》然后拿着卡片找到与之相加等于16的幼儿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喜不喜欢天天超市呀,要是喜欢老师就把这个超市送给大3班了。
设计要点: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像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为这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教具,并且结合故事、情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这次“数学超市”的创意的要点就是要将数学活动和生活具体情境相结合,希望小朋友们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以提高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他们通过“买礼物”这一生活情景来学习16以内的加法。
3、将数学活动游戏化。
这次的数学课我们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数学游戏,幼儿们整节课下来整体都比较轻松、愉快,在快乐的游戏中把平时算的很辛苦的数学题很轻松的做出来了。
教学反思:
经过了两个月的农村幼儿园的顶岗实习再来海师附属幼儿园见习,乡村和城市里的幼儿园的巨大差距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触良多。实习时候我执教的班级是小班,而这次见习却是在大班,上起课来感觉非常不一样。通过几天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大班小朋友们已经开始学习20以内的加法了,于是这次我们就选取了16以内的加法来进行这次的数学活动课。
还是那句话,写教案、试讲和亲身体验上课的感觉完全是两码事,之前看似已经“天衣无缝”的教案实际实施起来简直是“错漏百出”。好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在教态、对课堂的把握、组织和随机应变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这节课从头到尾大方自如地上完了,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方面没有把握到:
第一,教具的大小、灵活性把握不到位,“超市”里的商品略小了,后排的小朋友不能一直跟着思考和计算,反而要举手了到台上才开始计算。如果教具更加大一些,或者把商品做成可以活动的贴纸,就不用让老师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1+15=16,而是让幼儿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是一块钱的铅笔和十五块钱的台灯加起来是16块钱。
第二,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加符合生活现实,比如给要过生日的小朋友取个具体的名字,这样小朋友们才知道他们要去给谁买礼物,角色代入感更强一些。
第三,第三个游戏的时候,我先把数字卡片发给了幼儿,然后才开始讲解规则,可是这时候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已经被数字卡片吸引了,场面显得有些乱了,应该先将规则有条理的123点分清(不超过三点)讲清楚,再分发教具,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第四,游戏之间的转换应该更加巧妙,第二个游戏的时候,需要小朋友们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老师在讲解完规则之后,应该先示范一下再进行。
大班角色游戏超市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货币的价值。
2、初步认识植物的根、茎、叶。
3、通过讨论了解钱是大人辛苦挣来的,平时要节约用钱。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标价的商品若干、篮子、自制电脑、
幼儿人手10元(用雪花片替代),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宣布消息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开了一家娃娃超市。里面的东西又多又便宜,欢迎大家光临。
师:我的超市还缺三个营业员,谁愿意?
幼儿自由聘请营业员。
二、高高兴兴逛超市
1、观察幼儿购买的情况,鼓励幼儿购买不同的商品。
2、适时引导幼儿看清标价后再拿。
3、观察幼儿付钱的情况,适时引导。
三、交流分享
1、你买了什么商品?(根据幼儿购买的植物介绍植物的根、茎、叶)
植物都有根、茎、叶,谁能找到这些植物的根?茎?叶?
幼儿指认青菜、芹菜、郝菜、萝卜、土豆等的根、茎、叶
2、你买了几件商品,他们分别是多少钱?
引导幼儿猜一猜算一算用掉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3、引导:你们想知道我买了什么吗?我为我的妈妈买了酸奶,因为酸奶有营养,我妈妈吃了会健康。你们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
你们真有爱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处处想到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想到他们,关心他们。
4、引导: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花了不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人们平时赚钱很辛苦,万鼎洲讲他的爸爸常常要上夜班,王超说:她的妈妈每天要很早出门。爸爸妈妈赚钱这么辛苦,我们平时一定要节约用钱,对吗?
师:娃娃超市的东西可多了!请客人老师也来逛逛我们的娃娃超市,好吗?(幼儿邀请客人老师)
活动反思:
在了解了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将活动目标就寓于活动之中,寓于生成之中,寓于师生的互动之中。在活动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请幼儿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超市商品。活动中,自主选择的活动诱发幼儿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参与互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一方面,引导孩子观察,引发其他孩子去探索;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合作探索、购买品尝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或发现矛盾、冲突,进而重新评价或改变自己的认识。如:购买了商品后,孩子们互相谈论自己共买了几次?用去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在讨论与争执中,孩子们对数的运用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活动中我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在与儿童共同探讨问题时,是一位学习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活动中,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给幼儿创造的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幼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