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优秀教案

2023-12-27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天使。”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生:喜欢)为什么?(生答)是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新鲜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显示课题,作者)。首先让我们走进作者(出示作者画面)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捕捉有关作者的信息,看完后请学生讲“从‘作者简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后)教师过渡:朱自清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他笔下的《春》,脍炙人口,令人叹为观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笔墨,一同去领略大好春光。

  二、整体感知

  学生听朗读,在听读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生字的读音。

  酝 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蓑衣(suō) 嘹亮(liáo) 应和(hè)

  (过渡:通过听读,作者笔下的哪些景象在你脑海中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2.文中细笔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草、花、风、雨、人)(显示)对,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五幅画面浓墨重彩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的。(显示绘春板书)

  (现在我们再一次去大好的春光中走一趟吧。看完图片,师讲:作者眼中的春是这样美丽,你认为)

  3.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4.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

  (学生找出后全班有感情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显示“赞”)

  (过渡:春天原来这般充满魅力,怪不得人们都巴望漫漫冬天快到尽头,渴盼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早日来临。作家朱自清甚至把这种急切的心情变成了文字的呐喊)

  5.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吗?(女生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急切和喜悦之情。)(显示“盼” )

  二、品读赏析

  (一)合作品读两幅画面

  1.师生共赏春花图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有人喜欢那青青的草,有人钟情于那争艳的花,还有人喜欢感受那和煦的风,更有人喜欢沐浴那无声的雨,老师也对那争奇斗艳的花情有独钟。能让老师读读吗?

  ①教师范读(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吗?学生说)

  ②朗读指导

  A首先把握基调(喜悦)

  B 注意重音:能体现春花特点的关键词要重读,如:“让”“都”“满”“红”

  “粉”“白”“火”“霞”“雪”“甜”“闹”“遍地”“散”“眼睛”“星星”“眨”(指导完后请学生读出来)

  C 注意语速快慢和连停,如:“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儿,杏儿,梨儿”“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等排比句整句话语速要稍快,各排比句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之间要注意连读,同一句内不同意义单位间要停顿,如“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花里/ 带着甜味儿”“树上仿佛/ 已经满是……”

  讲完后,请学生读。

  (过渡:现在请用老师讲方法)

  ③先自由朗读,后齐读 。

  (过渡:作者眼中的花鲜艳美丽,充满活力,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④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想想它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然后说说它好在哪里。(同桌互相讨论)

  ⑤教师归纳总结

  看来,作者笔下的花之所以这样五彩缤纷,生意盎然,这与他善于运用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首先作者善于多角度描写,不但通过视觉和味觉正面写花多,花艳、花甜,还通过蜂闹蝶飞的繁忙情景从侧面来表现春花的这些特征。

  正面

  写作角度

  侧面 蜂闹蝶飞

  作者不仅多角度地描绘,而且非常注意层次,如由春花想到秋实,由实写到虚,从“树上”写到“花下”再到“遍地”,由上而下,次序井然。

  板书:

  写作顺序

  作者除了注意从不同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春花外,还善用美的语言。具体表现在修辞与用词的.巧妙方面。

  板书:

  修辞手法

  美词佳句 “闹” 传神 有声响 侧面写花多、花艳、味甜

  2.学生分组合作赏析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春花,同学们,那你们喜欢什么呢?)

  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

  ①学生读后学生评。

  ② 学生按“春花”的品读方法,分组讨论(邻近四人为一小组),品析这一幅画面。

  (二)配诗句

  (过渡: 在这些画面中,作者以其生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百花争春,的动人图景)你能给它们各配一句反映其特征的古诗吗?

  学生配诗后教师评价。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品读了春花图。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幅幅风景画,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无法一一品析,其他画面就留待同学们课后去品读吧。

  三、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钟情于春光春色,留下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惊世之作。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

  请用你的特长来赞赏你眼中最美的季节(画画、写诗、朗诵、歌唱等形式都可)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大自然,夏天的大自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秋天的大自然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微显凉意,冬天的大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那么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笔下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春》。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的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第一课时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整体把握、理解课文:

  A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 应和(h) 薄(bó) 烟

  黄晕(yùn) 蓑(suō) 衣 巢(cháo)

  这里应特别讲解“藏”、“和”、“薄”、“晕”等多音字。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舒活、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烘托等。

  B :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重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时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①课文围绕“春”写了春天的哪些内容?

  ②文章是按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③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C :分析精彩句段:

  ⑴请同学们整齐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①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② 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是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③ 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那么多东西呢?引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⑵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朗读第二段。

  ① 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② 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作用是什么?

  ⑶朗读第三段(春草图):

  ① 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② 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子的画面呢?

  ③ 引出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D :作业:

  ① 自己学着欣赏下面四副图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② 掌握字词及课下注解。

  ③ 背诵2——7段。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二副画:春醒图和春草图。请同学们背诵这两段。

  作者不仅仅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花是什么样子呢?

  2、分析文章

  ⑴春花图:

  ①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花的?

  ② 作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这么美?(引出修辞)

  ③ 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⑵春风图:

  ① 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② 这三个方面(风的温和、风的香气、风的和悦)是分别从人的那些感觉来写的?

  ③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④ 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⑤ 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见了什么/

  ⑶春雨图:

  ⑷迎春图:

  以春雨图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⑸赞春:

  请同学们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⑹活动: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那一幅图画?为什么?

  ⑺总结:

  评价同学们的谈话。从文章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到从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

  一、作业:

  ① 背诵全文

  ② 写一篇写景作文

  二、板书设计:

  盼春: “盼”、“来”、“近”

  春醒图——自然醒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草:偷、钻、嫩、绿、满

  春草图——草报春 人:坐、躺、打、踢、赛、捉

  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绘春(2—7) 春风图——风唱春 柔、暖

  形:牛毛、花针、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 状:密

  景:树叶绿、小草青

  迎春图——人迎春

  城乡、老少

  颂春: 三个比喻句(8—10)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三、写作手法

  修辞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1、殷切盼春归

  2、热情绘春景

  3、春之礼赞

  三个比喻句组成了“排比”修辞格。作者用三个形象化的比喻,渐次排比,讴歌春天,使作品气势迭起,也使整幅春景图更加丰润。作者还要以此印证: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以这三个比喻句收束全文,言简意赅,节奏明快,生动活泼,表现力极强。

  纵观全篇,《春》鲜明地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格调和欢快情绪。它是一曲赞歌,唱出了春的美妙旋律;它是一首热情的诗,抒发了对春的企盼和眷恋;它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展示出春的气息与魅力。

  第一部分(1-1) : 盼春

  第二部分(2-7) : 绘春

  第三部分(8-10) :赞春

  四、研究课文:

  1、第一部分——盼春

  ①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

  ②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写它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 让人倍感亲切。

  五、练习巩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酝酿( ) 胳膊( ) 抖擞( ) 应和( ) 支撑( ) 摇曳( ) 宛转( ) 傍晚( ) 抚摸( ) 嘹亮(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 īn x īn r án (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 鸟儿将ch áo ( )安在f án hu ā nn y( )当中,高兴起来了,h ū png y ǐn b àn (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 ō( )着,戴着l ì( )。他们的房屋,x ī x ī sh ū sh ū ( )的,在雨里j ìng m ò( )着。

  3、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 )、(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六、课堂拓展: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七、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德育渗透: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春草图——第3自然段 春花图——第4自然段 春风图——第5自然段 春雨图——第6自然段 迎春图——第7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