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一句话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目标1、2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3、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4、这一段写什么?
5、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6、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7、学习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
(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1、完成练习册。
加了一句话的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语文教案-加了一句话。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
2、小声读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很大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
二、新授可课
(一)小组自学生字
1、绅 枚 币魔
2、字形注意:
枚:枚的左边是四笔反文。
币:币的第一笔是撇
魔:魔的部首是麻和鬼
3、小组内学习记忆生字并组词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哪几段讲的是这件事情?(1-2段)
2、本文故事的展开是围绕着木牌上的字展开的,请你找一找,文中除了木牌上字的变了,还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发生变化的内容,动笔画在书上。
4、小组内交流,并添好表格。
5、找出最关键的变化。(人们的态度,木牌上的字,老人的收入以及神情都发生了变化)。
6、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出示投影片。
字: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加了一句话》。
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
收入:少 多
神情:悲伤 笑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老人的样子,路人的态度。
(2)重点指导读盲妇人前后两次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8、质疑。
过度: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请你小声读读第3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诗人添字后木牌上的语句。
2、启发想象
看到“春天到了”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结合着自己找到的资料来谈谈。
(1)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2)学生展示
3、理解盲妇人眼中的世界“一片漆黑”的情景。
(1)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说说这时如果你看到盲妇人会怎么做。
4、自由读第三段,体会巴黎大街上的人们对盲妇人情感的变化。
5、自由读全段,思考语言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6、给出提示,可以结合提示内容进行思考。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 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 ;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 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于是对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是 __________ 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__________ 。
(四)小结:
诗人正是用“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把盲妇人和正常人拉到了一起,把人世间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让人们先产生了愉悦之情,既而又产生了心酸的感受,像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就叫做“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证实了语言的魅力。
7、解决“为什么人们开始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8、再读诗人添字后的话,进一步体会其魅力所在。
(五)学习运用语言
向诗人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别人。
1、出示郁金香图、节水图
2、看到图上的这些现象,你想说点什么?
3、全班面前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寻找有魅力的语言
2、找关于让·彼浩勒的诗来读一读
附:板书:
19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我什么也看不见。
加了一句话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一段写什么?
(3)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4)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3.学习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
(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1.完成练习册。
《加了一句话》教学反思
今天一来到学校,就有学生问我“祝老师,今天什么时候表演课本剧啊?”我问他:“你很盼望表演吗?”他说:“我们都准备好长时间了!耶!今天可以表演啦!”然后,他就跑进教室兴奋地告诉其他同学。《加了一句话》进行课本剧表演,是我大概三日前布置的一项课外作业。
下午,三班先进行表演。五个小组挨个上,选出四个评委打分,评委表演的时候选一位临时评委进行打分。可怜的瞎眼老婆婆木然地站在街头,善良的诗人在木板上加了一句“春天到了”,衬托出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美景老婆婆什么也看不见的凄凉心境。学生们很明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几个小女生领悟力较高,将过路人的神态、心理活动揣摩了一下,煞有介事地捏腔捏调地表演出了贵妇、小姐的样子,柳可则表现了诗人的深沉与思考。表演完后,对学生的精彩表演进行了评点,并对表演中把握不准的地方及表演课本剧时应注意与观众交流及控制表演进度与表演效果进行了指导。就在大家都觉得今日的表演即将结束时,我说:“同学们,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请刚才表演的特别好的几位同学来个即兴组合表演,怎么样?”同学们先是一愣,然后欢呼起来,叫道:“太好了,这叫做强强联手,一定很精彩!”于是,在大家的推荐下,有几名同学被冠以奥斯卡奖得主的头衔再次登上“舞台”。由于这次是推荐演出,台上的演员们更有自信了,表演起来更加得轻松,在舞台上现编台词,表情更加丰富。
四班随后表演。我在看完三班的表演后,觉得四班学生有些放不开,不似四班学生活泼,于是便在他们表演完后即刻进行指导,可是发现光讲解效果不好,便立刻将刚才三班最后进行表演的精英组合请到四班,这次效果可不一样了,大家伙看得眼睛都不眨,嘴巴张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了一个环节。三班几位同学表演完后,兴高采烈地走了。四班同学显得有些沮丧,见此情景,我想一定是他们感觉到了失落,一种没有得到肯定与赞扬的失落。不能不指点,不能不比较,有比较有了鉴别,才能看到差距,才能进步。于是我立刻实话实说:“表演就是要有激情,要能将角色的心理与自己融为一体。”
从表演课本剧的效果可以看出,四班一部分学生在参与其中的时候,有完成任务的感觉,这与课堂教学有相通之处,主动的.成分少一些,所以在参与教学活动时的创造力与激情肯定是不够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