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2023-12-15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分草莓”(课本第8页至第9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邀请我们一起去为它庆祝生日,同学们到了。小猴子拿出了草莓来招待同学们,你们看,这一共有55个草莓,小猴子想把它们装到8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课件出示书本第8页的情境图)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练一练P8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加深:

  1、P9“练一练”的第1 --- 5题。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后感:

  这节课的学生在掌握新知后,在练习的第3题森林医生,学生答题的错误率较高,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只是看了计算中的每一步,对于用口诀时,口诀是对的就当作对的。如背出五六三十,就觉得是对的了。

  2、学生对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一概念的掌握还停留在很表面,只是会背,但不会用,在实际中并没有用到这一理念进行判断。

  3、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认真造成的。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9页第3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草莓》教案》。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的句子,并进行对比。别。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过实物导入新课(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了解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2、学生准备

  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因自己的生活的经历、知识层面的种种不同,对不同的“物”,或者是对相同的“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作者对时光、对生命的别样的感悟。

  二、初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三、正音

  槲树 枝柯 禀赋 馨香 璀璨 惴惴不安 葱茏茂密

  生意盎然 兴味醋然 湛蓝 沁人心脾 隐瞒 如花似锦

  顷刻之间 韶华灿烂 荒诞 赋予 似水流年 从容不迫

  四、研读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九月的农村景物

  2、第1段和第3段描写的是同一个时节的几乎又是相同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这样着墨?

  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反应出来的人的心境也不相同。

  3、第1段中的景物有何特点?人的心境如何?第3段呢?

  4、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是与六月的景物形成比照,从而强调已逝的六月,景物的“另一种模样”和人的“另一番滋味”。

  5、能不能揣测一下其中更为深层次的`意韵?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

  “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强调时光是从不随人的意志在流逝着。

  6可人们的思维有时却会陷入一下误区,这个误区是什么呢?

  以为一切都没有变。

  7、作者这样一番感悟缘于什么呢?

  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8、由此可见,文章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9、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并根据全文行文的思路,说说它的作用。

  叙写了季节更替的不可抗拒,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堂课的内容:文章的第一部分,叙写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这一感悟的核心就是流年不再,作者借此为后文的联想作了铺垫。

  二、研读

  1、齐读4-6自然段,说说对这部分文字的理解。

  是写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2、说说这部分文字与前文的照应关系。

  4、5段分别照应1、3段

  例:

  A:第1段: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第4段: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B:第3段: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第5段: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C:第3段: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

  第5段: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4、作者借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5、那么作者是否一味地沉浸在逝者如斯的消极感伤里?请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

  例:

  A、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B、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C、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

  D、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这些句子表明作者并不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感伤中,更多的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6、说说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作者将“六月草莓”与“妙龄十八的馨香”融合在一起,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生的诗意的融合,给读者以更辽阔的思维空间。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怎样画草莓。

  2、让幼儿能够认真观察草莓,并能描述草莓的`形态及特点。

  3、让幼儿能够懂得绘画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形式:

  棉签点画准备材料:草莓形纸、叶子形纸、棉签、各色颜料、胶水

  活动步骤:

  1、请幼儿描述草莓的形态及特点,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讲述活动方法。

  2、请幼儿将草莓和叶子组合粘贴在一起。

  3、用棉签蘸颜料垂直在草莓上点圆点,作为草莓的籽。

  4、可添画成草莓宝宝的样子,并添画上周围的场景。

  延伸部分:

  1、用棉签点画的形式可作为图案装饰衣服、蝴蝶等。

  2、还可用点画的形式表现下雨的场景。

  3、小蝌蚪和小花小草也可用这样的方法。

  4、好吃的饼干、芝麻饼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完成。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培养宝宝会看图画画。

  认识草莓身上有几种颜色。

  活动准备

  水果若干(草莓)

  草莓简笔画图片

  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先出示水果,引起宝宝的兴趣。

  宝宝们知道老师手里端的'是什么水果吗?

  说说水果的名字和味道,宝宝自由回答。

  2、引导宝宝画草莓,涂颜色。

  宝宝们知道这么多,那我们一起看看草莓简笔画图片画画草莓吧!

  草莓画好了,我们再来给它穿上花衣裳吧!一起观察草莓的花衣裳,都有什么颜色?

  草莓身上穿着红色的衣裳,上边有黑色的小点,还有绿色的叶子。

  3、品尝草莓。

  宝宝们可以把画好的草莓带回家给家人展示。

  宝宝们都画累了吧!那我们一起来吃草莓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有兴趣念草莓歌,愿意参与故事情景的模仿,体验买草莓、做草莓蛋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PPT。

  2、小河马头饰,真实蛋糕。

  活动过程:

  一、展示蛋糕,引出话题

  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蛋糕)你喜欢吃什么蛋糕?

  有一只小河马特别喜欢吃蛋糕,所以妈妈总是给他做各种各样的蛋糕,看他们来了!

  二、参与故事,体验快乐

  (一)说说草莓,体验帮助小河马的快乐

  看看妈妈在干什么?打鸡蛋可能是想要干什么?

  妈妈今天要做一个什么蛋糕啊?(观察画面)草莓蛋糕一定要有什么啊?

  让我帮妈妈到冰箱里去拿草莓吧!(教师戴上河马头饰)可是,草莓长什么样子啊?(教师与孩子互动引出对草莓的整体认识,且发现冰箱里面没有草莓)

  我帮你去买草莓吧!(听录音)妈妈说要买几个草莓啊?(5个)

  (二)唱唱草莓,体验跟唱草莓歌的`快乐

  买草莓去喽!草莓草莓,红红的草莓;草莓草莓,三角形的草莓,戴着小帽子,长着小点点,我去买草莓!

  碰到好朋友了呢!是谁呀?(小猪)(邀请小猪边走边唱草莓歌)

  又来好朋友了呢!它是谁?(小老鼠)(邀请小老鼠们边走边唱草莓歌)

  (三)买买草莓,体验买卖对话的快乐

  走得好累呀!让我们休息一下吧!哪里能买到草莓啊?

  好多森林商店啊!都有哪些店呢?我们要上哪儿买草莓呢?

  水果店到啦!看看有没有草莓啊?(听小熊老板的话互动)

  (四)做做蛋糕,体验模拟制作的快乐

  买到草莓喽!妈妈可以做蛋糕喽!我们一起帮妈妈的忙吧!(共同模拟做蛋糕)

  香香的蛋糕出炉啦!让我们一起吃蛋糕吧!让我们把香香的味道告诉别的朋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7

  活动来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二、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教学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懂得未经他人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2、愿意模仿角色进行问答。

  3、了解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重点:

  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谁咬了蛋糕》、自制咬过的蛋糕教具。

  活动过程:

  1、发现问题:

  “今天我请你们品尝我的奶油蛋糕,好东西我们一起分享!”

  (打开奶油蛋糕)“哎呀,不好了,我的蛋糕怎么啦?”

  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说出蛋到底怎么了。

  2、看看找找:

  “哦,我想起来了,我的屋子里还住着这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谁?”

  教师出示挂图:

  “会是谁咬了我的`蛋糕呢?”

  幼儿自己观察讨论。

  3、解决问题:

  幼儿学习动物的对话语言:

  “小羊小羊,蛋糕是你咬的吗?小羊:不是不是,我爱吃青草,蛋糕不是我咬的。”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兔把?”

  鼓励幼儿一起说与小兔鱼的对话:

  “谁愿意来问问小狗呀?”

  “我们一起来问问问小猫吧!”

  “小猫会怎么说?”

  “那会是谁呢?”

  幼儿与自己身边的同伴商量。

  情景表演小的声音)看来我的房里还藏着一只小:

  “小,小,快出来,别躲着啦,我们已经发现你啦。”

  讨论:小偷吃别人的东西对吗?

  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未经别人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活动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猪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好像那只小猪就生活我们身边一样。这样的绘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根据这本绘本内容的特点与小班幼儿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与绘本故事有关的情境中,并在观察、猜测图片信息中获得结果解释疑惑。这样的提问简单有趣但是具体,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足以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阅读与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草莓蛋糕(小班)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下学念草莓歌,愿意参与故事情境的模仿

  2、体验买草莓、做草莓蛋糕的快乐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故事PPT,小河马头饰

  活动过程:

  一、展示蛋糕,引出话题

  1、PPT出现蛋糕,引发幼儿关于蛋糕的.经验——看看,李老师带来了什么?

  —你喜欢吃什么蛋糕?草莓草莓,红红的草莓,三角形的草莓,带着小帽子,长着小点点,我去买草莓。

  2、介绍爱吃蛋糕的小河马二、参与故事,模仿情境、说说草莓,体验帮助小河马的快乐——河马妈妈打鸡蛋可能是想要干什么?

  —今天,河马妈妈又要做蛋糕啦!看!妈妈今天要做一个什么蛋糕啊?(草莓)(观察画面)做草莓蛋糕一定要有什么啊?

  —我们帮助小河马从冰箱中找找草莓吧。

  3、念念草莓,体验跟唱草莓歌的快乐——小河马边走边念草莓歌——碰到小猪,我们边走边念草莓歌——碰到小老鼠,我们边走边念草莓歌

  4、买买草莓,体验买卖对话的快乐——呦,好多森林商店啊!都有哪些店呢?我们要上哪儿买草莓呢?

  —水果店到了啦!看看有没有草莓啊?

  5、做做蛋糕,体验模拟制作的快乐——买到草莓喽!妈妈可以做草莓喽!我们一起帮妈妈的忙吧!

  三、延伸话题——做草莓蛋糕需要草莓,做一个水果蛋糕的话需要什么呢?

  活动反思:

  我以提问的形式进入了这节课,整节课的内容上下来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我走,而内容中,很多环节我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这次的活动中还存在这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到很多问题就管自己上下来了,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考虑独到。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知道草莓的生长方式及作用。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去发现、探索草莓的基本特征。

  3、喜欢草莓,体验制作“糖水草莓”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草莓园”参观、采摘草莓;

  2、请家长通过书籍、多媒体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有关草莓的知识。

  物质准备:

  1、草莓若干,冰糖和锅子;

  2、PPT;

  3、草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师:前几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草莓园干什么去了?你们摘了多少草莓啊?好不好吃?

  2、教师引出主题。师: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许多的.草莓,可是在分享之前,张老师要先来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观察、品尝草莓

  1、观察草莓的外部特征。(出示草莓及草莓图片)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莓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谁能说说看,你觉得草莓像什么?

  师:草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请幼儿轻轻地摸)你摸到的感觉是怎样的?

  2、品尝草莓。师:你吃到的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 ,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三、了解草莓的生长方式

  1、观看PPT。师:草莓是长在哪里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草莓是怎么种植的。

  2、教师小结: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注意除草、浇水、除虫,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容易腐烂。

  四、制作“糖水草莓”

  1、教师讲解清洗草莓的方式:先冲洗两遍,再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再冲洗干净。

  2、教师示范:将洗净的草莓沥净水份,去掉蒂部,放入小锅内;锅内放入几块冰糖;中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草莓变软(约10分钟左右)即可关火;放凉后即可食用。

  3、幼儿操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在生活中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除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92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9练一练的第1~5题。

  四、总结说收获。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8=6(个)7(个)

  86=48比55小

  87=56比55大

  商是6

  教学反思:

  教材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分苹果入手,介绍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接着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掌握如何列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本课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位同学大约分几张卡片,然后组织教学活动,探讨怎样判断估计得正确与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找出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试商策略。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求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要充分放手,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际活动中去探讨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12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草 莓

  ①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②天气反常的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篇黄叶。③葱茏茂密之间也许有个地方略见稀疏,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④天空象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⑤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⑥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娇艳。⑦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盎然。自从我们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⑴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尖地上,我意外的发现了一颗晚熟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佳品!它是那样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的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⑵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的使我想起,几个月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种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同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急口令,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的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⑶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象那样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的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⑷

  但是,只要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我们今天呼吸到的已不大一样。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换,越来越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 有所增添。当然,我们今天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有许多的事情等着前面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考,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⑸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复习反了,它虽然使我们曾经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⑹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段②③句是具体描绘当时的景象,是第1句中\'夏意正浓\'的具体阐释。

  b. ④⑤⑥⑦四句通过人的活动和周围人景象勾画出一幅秋收、秋种图,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c.兴味昂然\'的原因有三:一是\'虽是九月\',但\'夏意正浓\';二是天空异常晴朗;三是秋收后欢乐气氛感染人。

  d.\'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既指景色没变,也指心情没变;为后面的抒情做了必要的铺垫。

  2.作者在第一段中说,\'一切基本都没有变\',而在第三段中又说\'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请指出作者从那些方面写了\'变化\'。(不超过十个字)。

  3.本文第三段说那时\'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种滋味,写出那时的欢笑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不超过25个字)

  4.本文中草莓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5.下面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本文告诉读者要珍惜青春,切莫虚度年华。

  b.本文告诉读者青春毕竟留不住,不必为逝去的年华而感叹。

  c.本文流露出对逝去的青春无限眷恋的感情。

  d.本文作者感叹老之将至,字里行间透出悲秋的情绪。

  e .作者因进入成年期思想日益成熟而欣喜。

  f.本文作者清醒的认识到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豁达的劝解读者一切顺其自然。

  参考答案:

  1.b 

  2.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 

  3.那时是欢笑天真、单纯,而现在要成熟的多。 

  4.人的青春妙龄时光 

  5.ce

幼儿园中班科学《草莓》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分享有关对草莓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彩泥制作草莓。

  2.能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3.在制作中让幼儿对水果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交流、分享有关对草莓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彩泥制作草莓。

  教学难点:能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丰富幼儿草莓的知识,为制作活动建立前期经验。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盒彩泥。草莓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草莓图片资料,对了解草莓产生兴趣。

  师:它们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说草莓的主要特征。

  二、观看范样,讨论草莓的不同做法。

  1.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其不同做法。

  2.利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3.教师演示介绍草莓的做法,重点示范连接技能。

  取红色彩泥,然后将其搓成一个大的圆球。

  将彩泥的一头搓得细一点,做成草莓的形状,并且,用火柴梗点上小点。

  再搓一个绿色的圆球。

  将圆球搓得长一点。

  把绿色彩泥搓圆压扁,用剪刀将绿色的彩泥剪开。

  整理之后,捏出根部。

  将根部和草莓果实连接在一起,草莓就做好了。

  黑色彩泥捏成芝麻大小的粒,粘在草莓身上。

  三、幼儿进行彩泥制作,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做草莓的幼儿。

  1.提醒幼儿运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2.鼓励幼儿间可以合作进行制作。

  3.也可以尝试平面捏泥,并进行背景指导。

  四、展现交流:举办“水果交流会”。使幼儿进一步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对彩泥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