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回忆、描述日常生活中负面情绪爆发时的情景。
2.用象征性的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气情绪,知道调节心情的方法。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 自制生气表情图
2. 画纸、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1. 看看生气的样子。
——在故事《豆豆生气了》中,豆豆为什么生气?
——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做出生气的样子,相互观察,了解生气的表情和动作。
——请幼儿欣赏各色生气表情图。
——生气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不同的表情,有的人皱眉头、撇嘴吧、有的人张大嘴巴、紧握拳头、眼睛里面好像冒出火来。
2. 回忆生气的故事
——什么事情会让你生气呢?(如争抢玩具,被别人错怪,等待)
——1~2名幼儿讲述自己生气的事情。
——你们生气是像豆豆那样吗?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生气是想做的事情真的做了吗?你觉得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
——你最后用什么办法是自己不生气了?
3. 画画生气的故事
——我们把自己的生气故事画下来吧。
——画的时候,想想怎样画自己生气的样子,才能让人明白这是生气的样子,提醒幼儿把头部画得大一些,以看清表情。
——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提醒幼儿把生气故事中的人物或关键物品画上。
4.看看生气的故事
——幼儿相互观看画作,辨别同样的表情特征,理解同伴的生气情绪。
——人人会生气,生气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像办法不生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整体上达到了活动目的。孩子们通过活动,畅所欲言了自己的心里话,这些话可能平时是没有机会说的,今天得到了宣泄。我想,这也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法,可能孩子们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后,心情会更开朗。希望我们的家长在碰到宝宝生气的情绪时能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的故事》教案 篇2
一 课题:我的故事
二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美化环境、生活,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互相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卡通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欣赏与创作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理解。
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增添学生的幽默与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 学习资源
多媒体电脑、学生自备卡通画书、课本。
五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前后单元知识联系:对上单元学习的《你、我、他》的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回顾以及和本节课学习的卡通画进行对比,引出对卡通画的介绍。
播放卡通片《巴布豆》结束后提问
提问①: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这部卡通片?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②:该卡通片在表现人物的各种形态上用了什么特殊手法?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同学们刚才回答的正确与否,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卡通片后在来告诉大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卡通画书,仔细分析。
总结:卡通画的特点——夸张变形、生动幽默、语言简洁、色彩鲜艳。
材料:夸张变形是卡通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能使画中的人物(或动物)的特征更加鲜明、更加典型且富有感情,并有着加强叙事和传情的效果,它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意识地摆脱自然的束缚,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使原形得以突变,从而创造出形式美、理想美的艺术形象,并使其更新颖、更别致、更独特也使所描述的动画故事扣人心眩。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夸张是卡通画的灵魂。
教师示范
在做卡通形象设计时,可以从某个局部入手进行夸张,例如:鼻子、眼、嘴、头发等。
设计好形象后在来进行表情的设计。
学生练习
设计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并表现他(她)的高兴、痛苦、愤怒、疲倦的表情,老师巡回辅导。
学生自评作业并进行课堂总结
作业完成请两三位同学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自我评价形成的肯定意见在下列评价项目中以“√”的形式呈现。
有想法有个性有特点有情趣有影响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卡通画”与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我的故事》教案 篇3
教 学 目 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的特点及表现手法,懂得卡通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
★能使学生大胆尝试运用卡通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重 难 点 分 析:
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的特点、表现用法和特殊语言,不能充成纯粹的卡通画表现技法。将卡通作为一种通俗文化来了解,理解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的关系,认识艺术,启迪智慧的功能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意识与精神。
教 学 准 备:
教具:卡通画图片,卡通画表现技法与特殊符号的图片,各种不同表情、不同动态的人物卡通画。
学具:铅笔、钢笔、卡通画、参考图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师生问好,检查用具。
2、引入新课: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p6的卡通博士与学生对话,通过对话,问大家:你喜欢卡通画吗?(引趣)
3、请学生讲大家熟悉的卡通故事,让同学们进一步喜爱卡通画了解其特点。
4、向学生出示各种卡通图片,并结合p7的图片问:你喜欢它们吗?你还喜欢谁呢?为什么?(导趣)
5、学生4人一组,展开讨论:卡通画中表现事物的各种形态有哪些手法呢?讨论后,请同学上台作画表现爆炸、声音、速度、力量等到。教师归纳演示说话圈、声音、夸张、拟人等手法。(入趣)
6、请同学根据p7的图,编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卡通的造型特点,并请同学总结。
◆作业要求:
设计一个生动的卡通形象,也可为自己设计夸张的卡通形象。
◆教学评价:
设计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标准: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构思趣味性。
◆布置下节用具:
绘画工具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1、师生问好,检查用具。
2、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变化,可是你知道什么叫“哭笑不得”吗?那么我就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3、请同学表演“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让大家体会如何夸张的突出人物的神情、动作。
4、请同学为p8图填上不同的表情。
5、赏析p8的学生作业,增加学生的创作欲望
6、请同学讲一个有关自己的小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业要求:
通过卡通形式来表现自己生活中的有趣情节,适当运用特殊的表现语言来加工图片。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多幅连环漫画的形式,并可分组合作,(也可提示为语文或其它学科配插图。)
◆教学评价:
评价时不仅看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更应注重构思的独创性,画面的趣味性;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诸如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团结互助的精神,关注生活的意识等。
◆布置下节用具:
水粉颜料、水粉笔、素描纸等。
《我的故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小动物,能用语言比较连贯的讲述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2、愿意了解别人的故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3、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班级中开展动物主题活动、布置幼儿与动物在一起拍的照片展。
活动过程:
1、幼儿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
(1)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用插话的方式帮助幼儿丰富谈话。
(2)师:大家互相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动物。幼儿自由结伴谈话,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丰富谈话。
(3)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谈。
教师: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动物讲给大家听?
2、讲述我和小动物的故事。
(1)教师谈谈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
(2)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经常和它一起做游戏,玩耍,你和小动物之间有什么有趣的事?
①个别幼儿讲述。
②幼儿自由结伴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从我对动物的态度,和动物做什么游戏来谈。
③请部分幼儿讲述。
3、小结
动物都很可爱,你们愿意和动物成为朋友吗?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人要和动物友好相处。我们该怎样保护动物?
《我的故事》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
1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人文情感目标: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
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3、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教学准备:《大闹天宫》、《海底总动员》卡通片、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若干、人物表情图片若干、各种特殊场面画若干(以上资料以课件的形式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学生到台前展示收集的卡通画。学生回答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
2、什么是卡通画?卡通片和卡通画一样吗?
3、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海底总动员》。(学生回答问题)
4、《大闹天宫》、《海底总动员》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
教师点评:我们喜欢它是因为卡通片里的人物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
5、介绍卡通画的其他表现手法。
6、卡通画的绘画步骤:1、几何联想2、起草稿图3、勾线描精稿4、增大细节层次
7、结合作品欣赏讲解卡通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教师展示并简要点评补充范画。
① 造型夸张幽默、表现语言简洁生动
② 色彩鲜艳
四、学生作业
选一幅自已喜爱的卡通画临摹。(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
五、 展评
六、小结。
本节讲述了卡通画的特点和运用手法,使同学们进一步的认识了卡通画,
学画卡通画能帮助我们增添幽默和智慧。同学们可以在班级成立卡通创作小组,把学习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收集编写,用卡通形式表现出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里也会产生卡通画大师。
《我的故事》教案 篇6
一:内容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课通过欣赏、阅读、回忆故事桥段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组织能力来进行绘画,开拓大脑思维模式以“绘画”的形式重现故事情节,从而巩固故事内容。在本节课中如何以简单的绘画方式呈现故事所表达的语言不仅考验孩子们画面组织能力更加考验孩子们灵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加强引导学生以“回忆加减”的方式来进行绘画,并且更因注重在画面情感上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孩子们自我创作,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了解其中课与课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听”“看”“说”“回忆”“绘画”等形式来获取信息组织语言。在绘画专业上学会用画面输出情感,通过对作品的描述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读”“看”“听”等观察的方法以绘画的形式重现故事桥段。
难点:怎样引导孩子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可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创造画面情节。
二:教学媒体
绘本 画纸 水彩笔 油画棒 已完成的作品
三:教学活动及语言
四:教学评价
有效的将知识进行拓展,打开孩子的活跃的思维模式,在组织能力方面得到积极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
简单的传输所表达的意思,给孩子更多创作的空间。
《我的故事》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图片并讲述。
2.理解故事情节,能感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情感。
3.喜欢模仿故事中的象声词。
活动材料:
《我和小猪》教师教学资源、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小猪。
出示小猪图片,引导幼儿跟小猪打招呼,说说小猪的样子,学学小猪的声音。
2.看图画,说内容。
(1)出示《我和小猪》图片课件,鼓励幼儿说说画面上有谁。
(2)引导幼儿说说鲁尼和小猪在干什么?学学小猪睡觉时发出的声音,模仿小猪睡觉的样子。
(3)继续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说说小猪吃饭、喝水、生气的样子,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并试着学一学。
小猪吃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会发出什么声音?小猪喝水的时候怎么端杯子?头怎样?会发出什么声音?小猪生气的时候嘴巴怎样?表情是什么样的?
(4)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试着学一学。
3.请幼儿说说自己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4.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小猪最后是真的生气了还是没有生气?
5.教师和幼儿一起讲故事,鼓励幼儿加上喜欢的动作。
《我的故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情节要吸引人。
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学习《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补充讲清楚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和记叙的顺序。
二、审清题目。
1、布置学生自己审题。
2、师生互动,明确要点:
(1)第一人称;
(2)可写几件事,但按要求只能写一件事;
(3)写出故事的特点: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引人;故事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要通俗、亲切、自然。
三、确定中心。
1、启发学生思考习作的中心。
2、引导明确:
习作介绍“我”成长中丰富的人生故事,有的充满欢乐,有的充满坎坷等等,一句话故事应丰富多彩,具有积极意义。
四、选择材料。
1、提示:情节应真实且吸引人。
2、师生探讨构思方法。
(1)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的历程;
(2)可以讲述生活中的一帆风顺或者坎坷;
(3)可以从不同的侧面选材;
(4)可以以一个中心事件贯穿几个片断……
3、布置学生自己选材。
4、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正确选材。
五、组织材料。
1、教者讲清组材的要领:
(1)可用倒叙;
(2)首尾一定要议论点题;
(3)要交代清楚六大要素。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简要构思。
六、注意事项。
1、以记事为主;
2、要适当进行细节的描写。
七、向学生推荐同名作文
一轮圆月挂在天上,万家灯火。
静静地,只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汽车喇叭的鸣叫。
“这孩子,整天疯疯癫癫,哪像个大姑娘。”耳边又响起妈妈的声音。我冲着星星撅起了嘴:“去!别瞅我。”
真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呀!或许我从小到大一直是这样,不然,那颗星星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大概是在善意地嘲笑我吧!
《我的故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用简单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自己的不同情绪。
2.抒发自己的情绪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导入活动。
1.出示高兴、伤心、愤怒、害怕的脸谱。
2.提问:你有没有(开心,高兴……)的情绪,是因为什么事情让你感到(开心,难过……)
3.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不开心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了。
二、观察幼儿摆的表情造型,教师示范绘画,了解绘画方法。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做表情动作。
2.教师按照幼儿的动作进行范画。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提问:你为什么高兴(开心,难过)?然后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心情故事给画添上背景画面
4.小结:原来我们都有自己的心情故事,有的是开心的,有的是不开心的,有的是发生在家里的,有的是发生在学校里的,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情故事画下来吧。
三、教师介绍操作要求,幼儿操作,用简单的笔触描绘出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1.提出要求:今天我们画的是心情故事,你可以画一幅,也可以画两幅,画两幅的小朋友你可以把纸折成两半。
2.幼儿绘画。提醒幼儿画的时候先要把自己的心情动作和表情画好,然后再添画上自己的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开心或难过的。
四、作品交流和评价,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今天我们都画了自己的心情故事,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反思
前几天我们班开展了我的情绪记录活动,幼儿每天将自己的心情进行记录,“我今天是开心的”、“我今天是伤心的”……使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有了也关心小朋友的心情,有时还会相互问一问:“你今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地属于自己的心情故事,提高了幼儿的表述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幼儿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从小朋友绘画的画面来看:有的画妈妈和我一起游戏、有的画在节日的时候放很多气球很高兴的画面、 有的画在床上抱着心爱的绒布娃娃很开心……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让我感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温情。同时,我也感到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有着一些不那么开心的事情,孩子们也表达着令他们不快乐的情绪:没有朋友了,做了恶梦等。阳阳小朋友在画面上画出了自己不开心的画面,上面还画了记号笔、蜡笔和胶水,他说因为他画画的时候,笔画布出来,所以他生气了。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舒缓不快乐的心情,通过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提高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技能,学会了多种表达情感的方法。
《我的故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口语交际能力。
2、要求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你们一定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吧!你爱听哪方面的故事呢?
2、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呢,听听他们在讲些什么吧!
3、指导看图,指名读对话。
4、你爱听那方面的故事?你的同学爱听哪方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二、范讲故事:
1、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那在老师讲故事之间,你们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呢?
(A、声音响亮B通顺完整C、有感情)
2、听完故事、交流自己听了故事的感受。
3、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4、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与同桌互讲感兴趣的故事,并交流其感受。
讲的同学力求江得生动,能吸引同桌,让他爱听。
听的同学要听得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5、四人小组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互交流。
6、上台讲故事,全班交流。
7、评出”故事大王“,发给小红花。
三、巩固练习、活化知识:
回家后,打听自己的父母爱听什么故事,并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
《我的故事》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掌握作品的主要情节,并明白:只要肯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办到。
2、根据已有的相关经验,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3、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地讲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小朋友你们想不想飞?”(幼:想)“我们来看看,看见小鸟在飞,还有谁也想飞。”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述故事。
1、打开多媒体大屏幕,出现第一幅画面:许多动物在看小鸟飞。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片。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不逐页出示图片)。
3、提问:
(1)看见小鸟在天上飞,还有谁也想飞?
(2)那小蚂蚁、小青蛙和小猪自己会飞吗?
(3)它们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4、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根据故事的展开逐页出示图片)。
5、教师讲述故事后,逐页图片提问:
(1)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大家都很羡慕,乌鸦奶奶怎么说?
(2)小蚂蚁它怎么说?然后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3)小蚂蚁飞起来了吗?为什么会飞起来?
(4)小青蛙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飞起来?
(5)小青蛙为什么不摘朵蒲公英而要吹个气球?
(6)小猪想了个什么办法?
(7)大家都飞起来了,还有谁没飞起来?
三、引发幼儿想象,大胆续编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小兔和大河马想个办法飞上天。
2、幼儿集体讨论:用什么办法让小兔和河马也飞起来。
3、请个别幼儿讲讲,并讨论这个办法好不好。
4、请全体幼儿从多种办法中挑出二个最好的办法。
四、根据幼儿的想象,连贯讲述故事一边。
1、教师用语言启发调动。
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也讲述故事。
2、教师提问:乌鸦奶奶最后说了一句什么话?你听了这句话心里有什么想法?
3、点明故事内涵:只要肯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办到。
五、活动延伸。
师:我们也要想个办法让自己飞起来,走,我们去把好方法画下来。
童话故事《我也能飞》
看见小鸟在天上飞,大家都很羡慕。乌鸦奶奶说:"你们没有翅膀,永远也飞不起来!"
"我偏要飞!"小蚂蚁说着,摘了一朵蒲公英当小伞。
"我能飞起来喽!"小蚂蚁高兴得叫起来。
"我也试试看!"小青蛙吹了一个大气球。
"我也能飞起来喽!"小青蛙好快乐。"噢,这是什么?"乌鸦奶奶戴上老花镜。
胖小猪说:"这是我制造的飞机。"
"我也能飞起来喽!"胖小猪开着飞机上了天。
乌鸦奶奶想了想说:"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谁都能飞起来!"
《我的故事》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清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3.用自然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选取材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不断会有一些事触动我们,想告诉别人,想写下来。要写清楚一件事,就要求我们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学习短文,了解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
1、请学生简洁叙述一件事,分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明确何为起因、经过、结果。
3、补充记叙的写作顺序:时间和空间
三、训练指导:
1.结构:写一件事要做到清楚明白,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2.层次: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就得讲究并掌握记叙的顺序,最基本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3.语言:能用鲜活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有独特的视角。
4、人物: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要注意的是,写作本文要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引人。
5、选材:故事从感受上说包含幸福的、酸涩的;从来源上分,有实践的、心情的;从发生者来看,有自身的、和他人发生的等。分清了故事的具体情况,写作时就有了依据。通过具体的事例描写,用好细节,就会把自己的“故事”诉说清楚,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示给读者。
6、表达:因为是写人的文章,表达方式就决定了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议论和抒情。因为写的是真实的“我”,诉说的是我的“故事”,文章的体裁以记叙文为好。故事的情节来不得半点虚构,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的艺术加工。就此写作要求而言,这不是一个难点,说白了就是写人的记叙文,记叙的六要素在文章中要完整体现出来。
四、秀我风采(教你一招)
要把“我”真实地介绍给大家:
首先要有肖像的描写,通过肖像,给人以外在的印象,可写的点很多,如“一个高而瘦的我”、“一个白而胖的我”等等;
其次要重点刻画“我”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的东西,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我的思想、性格等,把一个不论是清新还是深沉,是稳重还是活泼,是激动还是老实的“我”淋漓尽致地立体呈现给大家。写作角度就有了如“一个内向的我”、“一个活泼的我”、“一个稳重的我”、“一个善于交往的我”等;
第三还可从你的兴趣爱好的角度去写,因为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恰恰最能体现出自己的风采。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看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这人读什么样的书。”我们也不妨变通一下来理解为“体现出一个人个性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他的兴趣和爱好”。你可写“一个爱读书的我”、“一个爱踢足球的我”、“一个爱画画的我”等。
第四、还要善于刻画“我”的心理。可以直接,也可以间接地去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到位,对文章内涵的表达起很关键的作用。第五,在语言的运用上,要选用适合“我”性格的语言风格:活泼外向性格的人,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动开朗者,宜运用热情奔放的语言;深沉老练者,要用简洁老辣的语言。人称的选择上,要用第一人称去叙述,做到人、事、情、境四者的有机统一与融合,文章一定会胜人一筹。
例文指点
我的故事
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故事。
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
终于这美好的机会眷顾了我,凭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允许插班到芭蕾舞三级表演班。我的明星旅程由此开始。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比的练功房。推开练功房门,一看: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的练功房。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万事都会有开端,只不过我的开端很苦。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腿上,把我的腿使劲往下压,他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了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了把杆,挺胸,收腹,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我知道,我的脚长得很不符合跳芭蕾舞的要求,但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因为我坚信:开端的痛苦一定会换来成功的甜美!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被“伯乐”发现,成为芭蕾独舞表演的最佳人选。
为了练好舞,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每次练完后,我可以把腿放到别人放不到的地方去,那种舒展的感觉是旁人难以感受到的。
舞台上,美丽的七彩灯光汇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快乐地舞着,我是一个用脚尖舞不停的小公主。最后一个漂亮的谢幕,博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故事。只要拥有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那苦涩也蕴藏着一种甜美……
讨论与评析: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记叙文。它主要有这样几个亮点:
(一)审题准确,入题简洁明快。文章一起笔,就开门见山写出自己的感受:“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故事。”
(二)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章开头扣题,中间点题,末尾化题,一环紧扣一环,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三)叙述清晰,描写细腻,感情真实。小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参加芭蕾舞训练的过程,得出了自己的独到认识:“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故事。只要拥有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那苦涩也蕴藏着一种甜美……”“练压腿”“立脚尖”两个独特的细节描写,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四)表达方式多样化。文章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于一体,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故事
“快敲呀,老班。”同学们躲在墙后面,压低着嗓子,焦急地催促。我站在门口,犹豫不决。
今天,老师在班中对同学们“怒发冲冠”,一场无缘无故的风暴过后,同学们决定向老师提出建议。可是当他们在表决派谁做代表时,数十个手指齐刷刷地指向了我,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学们的信任与吹捧纷至沓来,我作为老班,民意难违,只好顺从了。
来到办公室门口,同学们的护送终止了,一个个像海狗似的,在暴风雨来临之际退缩了,躲到了墙后面,只探出一个个脑袋,不时地对我挤眉弄眼,投来信任的目光。
门虚掩着,从门缝中透出几丝暗淡的光线。我伸手准备叩门,在离门还有两厘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一种莫名的恐惧油然而生,慢慢吞噬着我的内心。我缩回了手,侧过头去看着同学们。
有的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有的人在摇头,有的则向我挥挥手,示意我加油,也有的人向我投来了信任的目光,夹杂着敬佩、仰慕。此时,脑海中有一件小事开始浮现。
那一年,我还很小。妈妈因为工作繁忙而变得脾气暴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训斥我,甚至打我。我很无奈,也很愤怒。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推开了妈妈虚掩着的房门……那时,我无畏、单纯,和妈妈面对面的交谈使我们的心贴得很近很近……
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我不还是那个单纯、无畏的我吗?望着同学们丰富而又变化着的表情,我心中的自信就像一个气球一样不断地胀大。
我深呼吸。通过门缝,有一缕清新的空气钻出。给予同学们一个微笑,我伸出手,轻轻地叩了几下门,只听见老师温柔的声音传出来:“进来吧,门开着呢!”我从容地走进办公室,一瞥墙后面的目光,有担心,有惊恐,有鼓励,就像什锦糖一样交织在一起,向我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我触摸着那扇其实开着的门,开始了与老师的谈话……
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如同几个世纪,我通过了那道其实开着的门,走进了老师的内心,与老师有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