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2023-11-22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调动生活经验能说出身边中美妙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大自然,今天大自然想带同学们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大家愿意吗?

  师:那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的声音,请大家齐读课题。

  揭示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二、美读评悟,感受大自然声音之美妙

  1、师:除了大家要去,还有谁也要去参加音乐会呢?

  请看自学指导1:

  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通读完之后思考:谁来到这场音乐会了?

  小结:大家读书效率真是高,找到了风、水、动物要去参加音乐会。

  2、师:那我们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

  请看自学指导2:请默读课文,思考:本篇课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完成手中的表格结构图。

  小结:本篇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写,先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接着写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最后写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师:你说的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吧,你棒,你棒,你真棒!

  3、快看,课文中的词语等不及想和大家打招呼了,你认识他们吗?

  指名读词语,巩固词语

  师:我们的词语又想考考大家,你们对他们可了解,你能说出这些词语的规律吗?

  小结:按数量上分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按形式分都是叠词。

  4、词语开心的进入了音乐会,句子也来凑热闹了,你在哪听到过他们?

  小鸟会呢喃细语瀑布会有雄伟的乐曲全班齐读时是充满力量的声音

  森林里有热闹的音乐会小溪唱出了轻快的山中小曲黄河的河水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过渡:大自然说你们太棒了,让你们进入这场音乐会了。

  5、配乐师范读课文。

  过渡:我们的风啊!迫不及待地拿着手风琴来了,谁来当当这热情的风。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他的手风琴奏可厉害了,大家来听听。

  7、视频播放微风、狂风视频,请大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PPT展现两个句子,生有感情的读出两种语气。揭示:对比的修辞手法。

  过渡:风还奏响了什么?树叶!谁来读读,评悟“不一样”师生互动读。

  引读:我们的风啊!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奏响了温柔的曲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引读:听,他又奏响了威力的大合唱。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

  引读:顽皮的他又奏响了变奏曲。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过渡:我们的水和动物听到大家与风配合的这么默契,也急着想和大家合唱呢!请大家赶紧到文中去找找水和动物都发出了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将学习卡填好。

  8、汇报表格中的词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班齐读。

  过渡:我们的水啊,可是个遵守规则的人诺,PPT展示相关语句,介绍顶针句式。

  9、汇报动物发出的声音,指名有感情朗读。

  过渡:我们的动物们可真聪明啊!叽叽喳喳,唧哩哩,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会唱歌的动物呢?完成填空。

  过渡:我们的动物说:“我在歌唱,我很快乐”他们为何这般快乐呀?你能知道他们怎么说吗?调动生活,发挥想象。

  三、仿编续写,学以致用

  总结: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妙不可言,相信大家听了风、水、动物的歌声,也在蠢蠢欲动想将自己的音乐带入课文了吧。请大家拿起笔开始写写你身边的美妙音乐吧!注意围绕总起句写哦。

  四、课外推荐

  《昆虫记》法布尔

  《所罗门王的指环》康拉德劳伦兹

  《万物有灵且美》吉米8226;哈利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各1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座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小组读书比赛。

  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3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和学生相互强调了上课的规则,整堂课如果一次手都不举那将会被扣操行分。举手次数有一次或者两次以及三次以上的分别将有不同程度的操行分加分。

  上课时,由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来导入,请孩子们听听,从这些声音当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可能是因为课堂一开始的声音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从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在学习词语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了两排词语。在请两个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都对他们进行了鼓励性的评价,并且在第一个学生教读完成以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甚至有一些吵闹,于是我就借助出示的词语里面的三个词语来提醒孩子们。这三个词语分别是“温柔”、“感受”、“激动”,我提醒孩子们读的时候,不要太激动,声音不用那么大,可以稍稍温柔一些,学会用心去感受这些词语。这让我想到了李主任讲的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教学评价相结合。

  在讲到“琴”这个字的时候,出现的词语是手风琴,我随机抽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琴类,学生一一列举出了有小提琴、钢琴、电子琴、胡琴、竖琴等等。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这也是受李主任讲到“花”这个字的时候的启发。在讲授给“花”组词时,可以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玫瑰花、菊花、太阳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些都是花的不同种类;接着问学生你见过哪些颜色的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红花、白花、蓝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是不同颜色的花;还可以问学生花由哪些部分组成,有花瓣、花蕊、花籽等等;最后还可以问学生你在生活中知道哪些像花但不是花的东西,比如火花、水花、心花等等。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其实也是对学生一种思维的训练。

  在讲我会写的生字的过程当中,我摒弃掉以前的我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变化成了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分享。首先让学生观察所有生字的结构,将生字的结构搞清楚并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并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哪里,最后在我觉得有必要范写的生字上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进行书空。

  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感觉课堂氛围非常的愉悦,整堂课上下来也很流畅,自我感觉很舒服。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一开始被我调动了兴趣;第二,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单调;第三,整个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做引导。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对课文的读还没有进行一个基本的回顾。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4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一.教学效果:

  1、落实朗读训练,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过程中感悟语言,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2、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写,给学生创作写作的平台,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二.成功之处:

  1、转换语言文字的叙述形式。小诗中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文字更加充满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我则调动孩子们一起将小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改编。如小诗的第七小节:“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我示范给孩子们可以这样改编文字:“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鱼身体上的鱼鳞,你们知道我还有什么作用吗,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主人金鱼有几岁了呢!我有几个圈圈,就说明金鱼有几岁了。怎么样小朋友们,今天知道这个小秘密感觉很开心吧?”这样一来,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这让孩子们对于这篇诗文的每一个小节更有了进行改编的乐趣,让每节小诗更加充满童话的色彩,将学习知识与创作语言故事紧密地融为了一体。后来孩子们又对其它几个小节,如:小蝌蚪、大树年轮、大雁、三叶虫等小节都做了语言文字的改编,从而改变了一种原有的教学方式,更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特别是小诗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对于蝌蚪和大雁孩子们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点”,大雁像省略号一串,此时,我便会引导孩子们在脑海里进行充分想象,同时借助书中提供的画面,感受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感情朗读。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的语气,更加使文字充满了童趣,但孩子们的语气还不是很到位,后来经过我的范读和转换句子形式来提醒孩子们去读,最终能让孩子们达到了有感情去读。

  3、诗歌的创编。课后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整合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一写,如果能写成诗歌就更好了。”班级多数孩子,特别是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孩子们几乎都去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了,有的是关于谚语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等等类似的天气方面的谚语;有的则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合了一节节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作文讲评,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2、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开心点评。

  点评上节课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习作的可供借鉴的和修改的地方。

  二、实践练习。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修改。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四、习作欣赏。

  欣赏佳作,点评佳作中的好句子、好词语。

  点评:

  佳作之优:

  本次习作优秀作文有:

  五、小节总结。

  本次习作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所以写出来的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多彩。同时,能使用比喻、拟人的方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希望今后能继续这样,写出更多好文章。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齐读课题

  三、简介北朝民歌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四、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3、全班齐读。

  五、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借助译文读透诗歌。(师读译文,生读诗句)

  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六、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师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七、小结

  1、师引读:听着你们清脆、响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

  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拓展诵读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两首经典的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诵读。

  2、出示诗歌,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师范读。

  4、生齐读。

  九、总结

  1、师带领学生串读三首古诗:孩子们,当我们来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大草原,我们不禁吟唱:(敕勒歌);当我们看到驰骋的快马,我们忍不住大声诵读:(折杨柳歌辞其五);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情不自禁低吟:(折杨柳歌辞其一)。

  2、评选优胜小组。

  十、作业

  背诵三首诗歌。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7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继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1自然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于第五板块的几篇文章的学习,学会大胆的想象和联想。

  2、回忆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展开联想。

  3、练习把对于几种声音的描写与展开的想象融为一体,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文章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对各种声音的理解。

  教学难点:

  根据你听到的集中声音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景的文章,这几篇文章之所以能够写得优美是因为其中有作者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今天,我们也来写一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会完成得很出色。

  二、口头表达

  1、听录音,说一说米听到了什么声音?

  2、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其他声音吗?

  3、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声音。

  4、由这些声音你能想到什么?

  5、可以选取让你记忆深刻或最喜欢的几种声音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三、列好提纲

  四、写在稿纸上。

  五、作业

  完成作文草稿。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各种声音联想到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自己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2、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

  3、在与同学的交流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仔细阅读自己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看是否体现了本次习作的主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优秀习作和不成功的习作各准备一篇

  教学过程:

  一、选读习作,共同评议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

  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二、根据提议,修改作文

  1、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对其习作提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自主修改。

  2、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换评改。

  3、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

  三、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表达——大自然的声音

  删增调改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9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构思。

  2、指导学生习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突出声音的“奇妙”

  难点:引导学生交流平时所了解的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然后讨论这些声音能起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1、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带。

  2、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交替……还能激发我们无限的想像。

  一、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解题。

  二、资料链接。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一看图上有哪些动物,每一种动物是如何叫唤的。

  3、想像一下,动物的叫声与天气的变化、季节的交替有什么关系。

  三、习作构思。

  本次习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想像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不受插图的拘束。

  2、先在脑海中想像大自然中美妙的画面,结合自身经历,然后再有条理地叙述下来。

  四、资料共享。

  1、分小组交流知道的大自然的声音。

  2、全班交流。

  五、习作方法。

  1、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动听。

  2、一定要写清楚每种声音的作用。

  3、一种声音写完后再写另一种声音,层次要清楚。

  六、开心练笔。

  1、开头就用课本中所给的句子: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美妙!

  2、练写“青蛙”的声音。

  (1)学生说青蛙是如何叫唤的,它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2)学生动笔写。

  七、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段。

  2、小组推荐其他学生好的写作方法。

  八、小结归纳。

  学生总结其他学生好的写作方法。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10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富饶的西

  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第一课时开课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课文,大部分同学一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读。课文很长,第一课时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第二课时由于大量的图片使没有见过海的孩子们激动无比,朗读效果迅速提升。孩子们随着“导游”的带领,到西沙群岛遨游了一番。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各1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 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座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小组读书比赛。

  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12

  这篇课文把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和歌手,通过形象、生动的声音描绘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乐,让人对大自然油然而喜爱之情,那声音是那样的美妙。课文在构段结构是总,分,在段落中也是以这种结构来写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别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乐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讲一讲。一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二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微风与狂风的不同,孩子们会记住这种写作方法。三是运用了顶真得写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写,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后会运用这写法。四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在次复习排比句的特点,让孩子们记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呢”,识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在段落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时数: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音乐会的主题诗“大自然的声音”。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得回答对他的问题,他问我们课文中都描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呢?

  【设计意图】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是对低年级进行教学时的关键所在。

  二、欣赏风之曲,指导学法一读:

  1、自由地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我们把这一句称作这一段的中心句,也可以说是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结构。

  【设计意图】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在段落中的作用。

  这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要适当点拨,为课后的小练笔做好铺垫。

  二画:

  1、风声就像奏响的手风琴一样美妙,去快到这个自然段中画一画描写风声的美妙句子或词语吧!

  2、学生交流画了哪些描写风声美妙的句子或词语。

  三想:

  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为什么会唱出不同的歌曲呢?

  2、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声音。有几个不一样,?看到这几个不一样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3、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情趣呀,大自然还想让我们聆听微风和狂风的演奏呢?(听微风和狂风的声音)

  4、体会微风和狂风有什么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品词酌句、反复诵读,在情境中阅读,在阅读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四背:

  1、这个自然段对风的描写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幅画面,我们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能帮助我们很快记住文章的内容,我们称这种记忆方法为“情境法”。还有一种方法特别适合这个自然段,这其中有一些相似的句子,我们对比着来记会有助于记忆,我们称这种记忆方法为“对比法”请同学们利用这两种方法,试着背诵一下。

  2、看看在老师的提示下,你能不能在括号里填上词语呢?填上这些重点关键词语,是不是差不多就记住了这个自然段了呢?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重点除了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还要积累喜欢的语句,即背诵课文,本文要求背诵二、三自然段,背诵对于刚上三年的学生来说是难点,既要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要达到良好的背诵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在课堂中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所以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非常重要。

  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在感受风的美妙这一个自然段时我们是怎样做的呢?那你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并完成自学单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感悟水之歌,迁移类推

  1、出示自学提示和小组合作提示,指生读。

  2、学生按照学习步骤自学、合作学

  3、小组组织汇报

  4、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当介入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这样迁移类推学习方法,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并养成了举一反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聆听动物之歌

  1、教师引读,说说你听到哪些动物的歌声了?

  2、你还听到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呢?可以学学它们的样子或者模仿一下它们声音。

  3、原来动物们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你知道所有的小动物唱的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体会动物声音的美妙和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快乐。

  五、课外拓展,走进生活

  1、大自然带着我们欣赏了风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微风和强风的不同特点;欣赏了水声,让我们听见了雨滴、小溪、江河和大海的演奏声;还带我们聆听了动物的歌声声,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2、除了课文中描述的大自然的声音,你一定还听过很多美妙的声音,来说一说吧!

  3、教师出示《瀑布》一诗,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的声音。

  4、美妙的声音不仅仅来自于大自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厨房也是一个音乐厅,能试着围绕一个主题说几句话吧!

  【设计意图】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声音,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于段话,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六、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感觉声音真是太美妙了,我想只要我们融入声音的世界,,就会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美妙。

  【设计意图】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不是停留在这一节课上,而是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去欣赏、去探索、去感悟。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14

  今天上了《大自然的声音》的第二课时,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有些不尽人意。

  下来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一开始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我明明可以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来改善当时的课堂氛围的,但是当时的我却什么也没有做,一直就是按照我自己的进度来讲。

  以至于到最后,学生的兴趣已经降到一个极低的点,整堂课的氛围就显得有一些沉闷。其实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篇课文,可是由于我的没有调动,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导致今天的这堂课上下来很不满意。

  下午在上选修课的时候我特别选择了这篇课文的课后的小练笔来作为讲课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准备,但是在孩子们的通力合作下,我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这堂课我叫学生围绕“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这一句话来写一段话。首先让学生抓住这一句话的关键词“鸟儿”还有“歌手”,那很明显是要写鸟儿的声音。那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成为歌手呢?鸟儿的声音会有哪些变化呢?

  孩子们回答鸟儿的声音可能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还有一只鸟儿和一群鸟儿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鸟儿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于是我交给学生两个写作的角度,第一个角度可以先从一只鸟儿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歌一样来写,然后再写一群鸟儿发出的声音又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一样。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不同种类的鸟儿发出的声音不同来写。

  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写道: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当一只鸟儿在那里独唱时,那声音叽叽喳喳的,是那么可爱,那么淘气。当一群鸟儿在一起合唱时,森林里就开始了鸟儿们的大合唱,那声音有时大,有时小,有时高,有时低。就这样,从一只鸟儿独唱一直唱到鸟儿大合唱,那声音多么洪亮,多么美妙,我真喜欢鸟儿们的歌声啊!

  围绕一篇课文上了三堂课,感受却大不相同,时好时坏,像坐过山车一样绕了一圈。上课可能也有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吧!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篇15

  1、投入热情,感知自然之美。通过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自然的声音,使其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2、拓展学生的空间,从森林中走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拓宽学生的视野,区别噪音与美妙的区别,情感上教育学生要减少噪音,从我做起,进行思想教育。

  3、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特点。通过两组的游戏,一组做动作猜词,一组是通过模仿声音猜词。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多就会取得胜利,这一游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声音是最直接的表达,通过声音的模仿能够形象的表达出事物的特点。

  4、在写法上给予引导,欣赏给出好的片段,让学生感知如何才能写好文章,应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去表达,怎样才能表达具体,写出有声有色的文章。

  5、欣赏视频,酝酿写作。对比中形成鲜明的画面第一组只出示美好的画面第二组在美好的画面上加入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美妙,触动学生内心的写作欲望。边看边创作。

  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表达出自己对各种声音的理解,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与联想。教学目标:

  1、练习把对于几种声音的描写与展开的想象融为一体,写一篇习作。

  2、注意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的运用,把文章写得生动。

  3、回忆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联想。

  4、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设计

  《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一、情景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耳朵又是做什么用的呢?(听声音的)那么我们就用耳朵来听一段声音,(出示课件:森林狂想曲录音)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的感受。

  师:你们的感受和我的一样,我听到这些声音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心灵就像被泉水洗过一样,特别的清新、纯净,好像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令人心旷神怡。只要你张开耳朵,就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刚才的这段音乐中,你都听见了什么声音?(鸟叫、流水声、蛙声……)这些声音来自于哪里?(大自然)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大自然的声音》师板书课题

  二、生活中的声音

  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演奏家,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无字的歌谣,我们每天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声音无处不在,除了刚才你听见的声音,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能把你倾听到的声音和大家一起分享吗?(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你们不但善于观察,而且会用心倾听,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这一切的美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当然这里也不乏也有一些噪音的存在,那就让我们减少噪音,从我做起,让我们的世界多一些美好。

  三、游戏中感受声音的特点

  过渡:走进自然声音世界,放松心情,做做游戏。

  游戏的规则:游戏分为二组,一组是运用形体动作进行模仿,猜给出的词语。一组是模仿声音,猜给出的词语 。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猜对的多谁就胜利。

  给出的词语:风、雷、小鸟、蜜蜂、鸭子、时钟、打呼噜、小狗、牛、羊、雨、

  师:宣布模仿声音的小组以绝对的优势获胜了,采访下他们的心情,刚才的那一组小朋友的表演惟妙惟肖,绝不输于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笑,同学们你们认同老师的说法吗?(同学们都表示赞同)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13比6。

  师总结:那是因为声音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通过声音的模仿能够形象的表达出事物的特点。特点突出了,自然一猜就猜对了。

  四、写法引领

  像刚才同学们在游戏中模仿的各种叫声,我们把这些词都叫做象声词,用上这些词会使句子更生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才会有声有色。

  其实作家能够把景物写的这样好,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在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文章《春天的雨》,大家还记得吗?我们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雨的。

  课件出示:“哗啦哗啦的水声,像一股清泉,从地底下涌出来,高兴得哗啦哗啦,你推我挤似的.”

  1、谁喜欢朗读?(读的真好,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

  2、通过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春雨的可爱,淘气、活泼)

  3、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你推我挤哗啦哗啦)

  4、你推我挤是形容人的,在这里形容春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板书(拟人、比喻)

  5、在这句话中作者说从地底下涌出来,这是作者亲眼看见的吗?(不是)是作者想象到的。板书(想象和联想)

  师:总结如果我们在写作中你能用上恰当的象声词,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你的作文也会变得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让我们也像作家一样试着加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你听到的声音,也让它变得有声有色。

  老师先来说一个:听,我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我的心仿佛纯净成一滴水,我好想浸入泥土中,为小草为花朵带去我最好的祝福。

  同学们纷纷仿说

  五、欣赏视频,酝酿写作

  刚才我们是用耳朵听的,现在哦我们用眼睛看。

  课件:出示视频画面,没有声音,看完之后你觉得美吗?(美)美的就像一幅画,画面如此的唯美,却听不到声音,就缺少了一种生机,感受不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加入声音就怎么样了?(完美)

  课件:出示带有声音的画面,同学们边欣赏边习作,把你的感受有选择地写下来,写一个片段即可,也可以写你感兴趣的景物。注意做到有声有色。

  大家先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题目,一定要选一个好题目。“好题文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了一半。所以你一定要起一个好的题目。如果想不好那就先起草作文,起草要一气呵成,不要打断思路。如果你写好了,要反复念。改作文就要:再念,再念,再念,念是改作文的最好方法。个别学生出示作品,师生互评。A、指出优点B修改不足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