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案

2023-11-10

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熟悉儿歌中间段的内容。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用的不同碗筷、饭菜等名称,尝试更换儿歌中原来的词,仿编儿歌,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操作卡片《逗蚂蚁》、电视、影屏展示台。

  2.准备不同材料的碗、筷。

  3.配有汉字的蚂蚁头饰。(数量和幼儿人数相同)

  (二)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了解不同材料的碗筷。

  3.熟悉常吃的.饭菜名称。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蚂蚁的情景,告诉幼儿:“老师今天要给小朋友朗诵一首叫《逗蚂蚁》的儿歌。”

  2.教师朗诵儿歌,注意一问一答部分的语音变化,朗诵应富有节奏感。

  3.出示图片,教师操作,提问:

  ①小朋友叫蚂蚁来干什么?

  ②小朋友请蚂蚁吃什么莱?吃什么饭?用什么筷子?用什么碗?

  ③蚂蚁吃完了吗?怎么吃的?

  ④蚂蚁为什么是“哼唷哼唷搬得欢”?

  ⑤你有没有请蚂蚁吃过饭?吃的什么?

  ⑥如果你请蚂蚁吃饭,想让它吃什么?用什么筷子?用什么碗?

  4.幼儿学习朗诵儿歌1―2遍,朗诵时,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问答两部分分开念,以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仿编儿歌

  1.准备不同质地的碗筷。

  2.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请蚂蚁吃饭,吃什么?用什么筷子?用什么碗?”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实际来思考。

  3.出示各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碗筷,如:陶瓷碗、塑料碗、木筷、竹筷、象牙筷等,教师示范仿编儿歌的中间4句:“什么饭?白米饭。什么菜?炒菠菜。什么筷?塑料筷。什么碗?陶瓷碗。”

  4.幼儿仿编儿歌,然后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自编的4句儿歌。

  5.幼儿自由仿编儿歌,将精彩的4句组合起来,成为一首新的儿歌。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画蚂蚁,剪蚂蚁,以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学会歌唱蚂蚁,充分感受此文字中的天真烂漫情趣。

  科学:了解蚂蚁的外形和习性。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运用已有知识仿编儿歌。

  六、环境中渗透

  制作蚂蚁手指套,供幼儿平时操作。

  七、家庭中渗透

  请家长朗读这首儿歌,让幼儿充分感受童年天真烂漫的情趣。

  八、活动评价

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主角,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提托、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师:宝宝们,听谁来了?“的笃、的笃、的笃”,谁呀?(幼:喜羊羊;师:喜羊羊这么小,我们叫它小羊吧!)“踢托、踢托、踢托”,又有谁来了?“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来了几只羊?(幼儿团体回答)

  2、经过比较认识大羊、中羊、小羊。宝宝们仔细地看看,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注意教师讲述的语气)

  1、操作羊和狼的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故事开始——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师:今日,这三只羊发生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师讲述。

  提问:a、山脚下住着谁?它们到哪里去吃草?

  b、谁来了?跟小羊、中羊说了什么?

  过渡:大灰狼是怎样说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2、教师运用不一样的主角语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说了什么呀?(谁呀?——语气粗而干脆)

  小羊怎样回答的?(我是小羊——轻轻的、很温柔)

  大灰狼还问了什么?(你来干什么?——凶的样貌)小羊怎样说?(我上山来吃草)

  大灰狼又怎样说了呢?(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更凶,瞪眼、张开爪子)(恶狠狠)谁来做做恶狠狠的样貌呢?(很凶、凶巴巴的样貌)我们一齐来学学大灰狼吧!(师扮小羊,幼扮大灰狼讲述:一天,小羊到山上来吃草,……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见了是怎样做的呢?(小羊很害怕,吓得逃到下山去了。)谁来做小羊的?

  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过了一会儿,……又恶狠狠地说:“……”中羊怎样样呢?(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三、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

  1、小羊、中羊在山脚下碰见了大羊,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齐想办法对付它。”三只羊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请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结尾。

  三只羊到底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大羊带着小羊、中羊是怎样对付大灰狼的?我们再来听听看。(师讲述故事结尾)

  提问:大灰狼死了吗?怎样死的?(小羊用头撞、中羊和大羊用头顶)

  小结:三只羊团结起来一齐对付了大灰狼,三个人的力量真大啊!

  四、师幼一齐完整讲述故事。

  我们一齐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在讲的时候,要注意大灰狼是怎样说的,小羊、中羊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了解主要主角与情节。

  2、感受不一样主角语言的变化,理解大、中、小,恶狠狠等词的意思。

  3、享受听故事的乐趣,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小、中、大羊、狼各一只。背景图一副。

  附:故事《三只羊》

  在一座山脚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还有一只是小羊。它们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个山洞,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笃、的笃”地走上山,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就在山洞里问:“谁呀?”小羊说:“我是小羊。”大灰狼问:“你来干什么?”小羊说:“上山来吃草。”大灰狼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利用幼儿的视觉信息中颜色多于且先于形状的特点,并结合幼儿最初的视觉

  游戏着重于发展颜色分辨的能力,使幼儿学会辨认物体的各种颜色。

  活动目标:

  1、能够分辨物体的颜色并成功配对。

  2、喜欢玩小瓢虫找翅膀的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涂好颜色的小瓢虫卡片

  (无翅膀并且每只瓢虫只涂一种颜色)、涂好颜色的翅膀卡片(每对翅膀也只涂一种颜色)、两个篮子、胶水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师:今天从大自然里来了一群丢了翅膀的五颜六色的小瓢虫,他们不能飞翔,

  伤心极了。想要像我们的小朋友求助,帮忙找一找他们各自对应的翅膀。

  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呢?

  2、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两个篮子,分别装有小瓢虫和他们各自的翅膀,现在小朋友们要

  做的是,把颜色和瓢虫一样的翅膀从翅膀的篮子里找出来,并用胶水把它粘贴在

  瓢虫身上。这样小瓢虫们又可以飞了。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要素:幼儿是否能够为瓢虫找到同颜色的翅膀。

  当幼儿匹配正确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这只瓢虫的翅膀的呀?

  教师总结:

  师: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很棒,而且都很开心,因为成功的为每只瓢虫找到了

  自己的翅膀,对不对?这样他们又可以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飞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