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篇1
设计意图: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一个非常幽默的科普类图画书,紧紧围绕小鼹鼠追查是谁嗯嗯在它头上这个问题情境展开,了解不同大小、吃不同食物的动物排泄出的粪便都不一样,最后是苍蝇帮助小鼹鼠找到了“元凶”。作者点出了大多数的动物都是随时随地嗯嗯,这是动物和人不一样的地方。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孩子在故事情境中大胆猜测、积极表达,从而产生对不同动物嗯嗯的认知,激发孩子对动物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学会用语言来表达。
2、感受故事的有趣好玩,体验阅读和游戏带来的乐趣。
3、知道做错事情要向别人道歉,也要理解文明习惯,不能随地嗯嗯。
活动准备:
1、自制大绘本故事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2、游戏音乐。
3、小鼹鼠、鸽子、马、野兔、乳牛、猪、苍蝇、大狗以及各种嗯嗯的图片。
4、自制绘本拼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向客人老师打招呼并围坐成半圆。
(二)展开部分:
1、出示鼹鼠图片,请幼儿说出他的名字,并提问:小鼹鼠的头上是什么?猜猜它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2、分段欣赏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1)展示图1、图2后,教师提问: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小鼹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并请幼儿讨论,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2)逐一展示图片,教师边展示边提问:小鼹鼠分别找到了谁?它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学学小鼹鼠与它们的对话。
(3)故事结束,幼儿寻找答案到底是谁嗯嗯在它的头上。
3、游戏:《嗯嗯配对》
(教师事先给孩子的背后放小动物的图片以及小动物们的嗯嗯图片)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请个别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其余幼儿手拿嗯嗯,教师播放音乐,手持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寻找相对应手持嗯嗯图片的小朋友,音乐停止,相互手拉手并排站好,可以讲给喜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是某某动物,我们的嗯嗯是什么样的。
游戏结束后,请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小鼹鼠寻找头上嗯嗯主人的经过,按照次序,依次请幼儿把手中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梳理故事内容。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提问:小鼹鼠是怎样找到大狗的,大狗为什么会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幼儿相互讨论回答(引出动物会随地大小便)。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动物和人是不一样的,它们会随地大小便,是不对的,不仅污染环境,也会给别人带来不方面,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引出嗯嗯时要去上厕所,并且男女分厕。
3、教师:那如果让小朋友给这本书想一个名字,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幼儿:(1)小鼹鼠的故事
(2)是谁的大便掉在了我的头上
(3)嗯嗯的主人
(4)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
教师:小朋友真厉害,能够想出这么多有趣的名字,真棒。
活动延伸:
教师:好啦,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玩的拼图,现在请小朋友排好队跟客人老师说再见,老师带你们去玩拼图吧。
大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并能用语言大胆的描述。
2、知道什么样的嗯嗯对人体最有益,教育幼儿大小便要入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课件。
2、动物和相应的嗯嗯图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2、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嗯嗯。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向客人老师打招呼并围坐成半圆圈。
(二)展开部分:
1、出示鼹鼠图片
请幼儿说出他的名字,并提问:小鼹鼠的头上是什么?
2、分段欣赏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1)播放幻灯片1、2
教师提问: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小鼹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并请幼儿讨论,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2)播放幻灯片
教师编键鼠边提问:小鼹鼠分别找到了谁?它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并学学小鼹鼠与它们的对话。
(3)故事结束
幼儿寻找答案到底是谁嗯嗯在它的头上。
3、游戏:《嗯嗯配对》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个别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其余幼儿手拿嗯嗯站到相应的小动物后面,然后讲给喜欢的客人老师听:我们是某某动物,我们的嗯嗯时什么样的。
4、教师提问:小鼹鼠是怎样找到大狗的,大狗为什么会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并请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
5、教师小结:动物和认识不一样的会随地大小便,这样是不对的,不仅环境造成污染,也会给别人带来不方面,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引出嗯嗯时要男女分厕。
6、游戏:寻找最舒服的嗯嗯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嗯嗯对小朋友最好。
(三)结束部分:
所有小朋友祝愿客人老师每天都有一个舒服的香蕉嗯嗯,并向老师挥手再见。
活动延伸:
将故事中的图片摆放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大胆表演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是令人开心的一本书。光听这书名,你可能就会觉得好玩,嗯嗯这种事都拿来官冕堂煌地说。而鼹鼠本身就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为它生活在地底下,可以自如地在土地里穿行。仔细看过书之后,就知道这本书是透过鼹鼠的一次遭遇:不知是谁大便在它的头上。有一天,小鼹鼠刚从地面上冒出来,凭空落下来像香肠似的玩意儿,正好扣在它的头上,远远看来像一顶巴黎时尚小帽儿,可气味实在是不怎么样。小鼹鼠火冒三丈,但却弄不清楚是谁惹的祸。于是,小鼹鼠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套路寻找祸主。到底是谁的杰作呢?小鼹鼠头顶着物证,弃而不舍地一一造访了它所能遇到的邻居们:鸽子、老马、野兔、山羊、奶牛,而它们都急忙为了解脱嫌疑,一一出具了自己的“物证”。证明了和小鼹鼠头顶上的“时尚小帽”的确不同。这一事件做为线索来让小朋友们了解了鸽子、马、野兔、山羊、奶牛、狗等动物大便的形状。说起来应该算是一本“科普”书籍,且是透过一个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很容易让小朋友接受。而且书上的图很注意动物体形大小的比例,让人能体验到真实感。
通常,“便便”这东西都是小孩子被教育要远离的玩意,在孩子心理上好像一种特殊的跷跷板,触发一次就是一次特别的体验。而且,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见到诸如:马、羊、牛等这些动物了,更别说是它们的嗯嗯了。因此,有助于把孩子过往的经验引发出来,新鲜的实物,特殊的经验加上像孩子们每天都会遭遇的经历,都能作为展开联想自发自动的依据。同时,笑对“嗯嗯”,会帮助幼儿建立对这件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的客观态度。
活动一开始,“嗯嗯”这个词在预料中的引起了幼儿隐蔽的那根弦,许多孩子都捂住嘴巴笑了起来。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故事内容的渗透,孩子们逐渐的接受了这个词,并且可以坦然的、没有避讳的进行谈论。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并积极鼓励他们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参与到编写故事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续编结尾,并且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
故事内容幽默、情节有趣、图画可爱,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告诉孩子一些深刻的道理: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事物,总结特征,学会辨别。同时要意志坚定,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小百科:本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透过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满足其好奇心,帮助孩子健康地面对大小便的正确常识。
大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语言描述不同动物的“嗯嗯”。
3.体验小鼹鼠的心理,感受故事情节的幽默。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中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同的。
难点:幼儿能用语言描述不同动物的“嗯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故事中动物“嗯嗯”的操作图片。
经验准备:活动前玩“你问我答”游戏,熟悉游戏玩法。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封面,导入活动激发兴趣。提问:这个小动物是谁?他头上是什呀?
(原来这是一条长长的土黄色的“嗯嗯”。)
“嗯嗯”是什么?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2.演示课件,分段讲述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1)边讲述边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你觉得小鼹鼠的心情怎么样?
鸽子(老马、野兔、乳牛等)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
到底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2)体验角色心理,进行环保教育。
提问:小鼹鼠寻找“嗯嗯”主人的时候为什么那么生气?
我们应该“嗯嗯”在哪里呢?
3.完整欣赏故事,掌握不同动物“嗯嗯”的特点。
(1)教师配乐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2)结合课件图片,引导幼儿回忆不同的动物“嗯嗯”。
提问:这个好玩的故事里你都见到了谁和他的“嗯嗯”?
这些“嗯嗯”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我们出去玩的时候,想“嗯嗯”了怎么办?
小结: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找公共厕所,不能随地大小便。
4.玩游戏“快乐嗯嗯”,继续巩固不同“嗯嗯”的特点。
(1)出示不同“嗯嗯”图片,拍拍手,蹲蹲玩玩。
提问:这是谁的“嗯嗯”?
(2)出示不同“嗯嗯”图片,做做说说。
提问:这是谁的“嗯嗯”?(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动作)
除了小鼹鼠遇到的这几种小动物的“嗯嗯”,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嗯嗯”?
5.升华认识,健康“嗯嗯”。
(1)出示小朋友肚子不舒服要“嗯嗯”的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拉稀嗯嗯”和“石头嗯嗯”。
提问:这个小朋友怎么了?他的“嗯嗯”会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他的“嗯嗯”是“拉稀嗯嗯”?
为什么他的“嗯嗯”是“石头嗯嗯”?引导幼儿迁移经验。
(2)图片展示,讲述“香蕉嗯嗯、稀拉嗯嗯、石头嗯嗯”。
提问:你最喜欢哪种“嗯嗯”?
怎样才能拥有世界上最漂亮的“香蕉嗯嗯”?
小结:不要吃辛辣、生冷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做一个不挑食、饮食健康的好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