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2023-10-29

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饼干,正确讲述形状的名称。

  2、通过品尝饼干、观察饼干、触摸饼干,感知形状的基本特征,大胆想象其他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 3、在活动中愿意大胆的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具: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饼干若干,放置托盘中,并用盖布盖住。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片各一个。

  2、学具

  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彩色笔若干。

  各种类似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品,例如:圆盘子、书、三角铁、镜子、积木、三角尺、插花等,散放在活动室的四周。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饼干。

  师:(出示托盘)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个托盘,托盘里面藏着小朋友每天早晨和牛奶一起吃的东西,会是什么呢?(幼儿猜测)

  师:(掀掉盖布)呀!原来真的是饼干。请小朋友看看这些饼干的形状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形状的饼干?(引导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个一个上来拿一块饼干,先摸一摸,再尝一尝,边吃边说你吃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幼儿吃饼干并介绍自己吃的什么形状的饼干)

  二、初步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想象其它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

  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片)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图形宝宝?

  幼:圆形宝宝、正方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师:请小朋友说说圆形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正方形宝宝是什么样子的?三角形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总结:圆形宝宝是圆圆的、正方形宝宝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宝宝有三条边。

  师: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饼干外,你还知道哪些圆形的东西?哪些正方形的东西?哪些三角形的东西?(幼儿回答)

  总结:是的,皮球、太阳、西瓜……是圆的。桌子、窗户、书……是正方形的。三角铁、三角尺、三角形积木……是三角形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我们先来看图说说图上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把圆形的物品圈起来。然后给三角形的物品图上红色。再请小朋友说说你圈了哪些物品,给哪些物品涂上了红色。

  四、游戏:找一找。

  师:(圆盘子、书、三角铁、镜子、积木、三角尺、插花等,散放在活动室的四周。)现在请小朋友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品告诉大家。(幼儿回答)

  师: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品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我们现在到户外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诉大家,好吗?

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初步体验作品中蕴含的爱的情感。

  2.理解给老鼠吃饼干后发生的一系列情节,感受首尾相连、连环套式故事结构的有趣。

  3.能大胆地讲述故事。

  二、活动准备:

  课件PPT,挂图一幅,饼干、牛奶、餐巾纸、镜子、剪刀、清洁工具、故事书、纸和蜡笔的操作图片分别一张。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师: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有趣的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噢,原来是一只可爱的老鼠!

  2、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熟悉故事内容。

  (1)边出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推测故事情节。

  (2)想象故事后半部分情节。

  师:老鼠照了镜子,剪了头发,还打扫了房间(贴上清洁工具的图片)。它做的事儿真不少!

  你们猜猜,接下来老鼠会干些什么呢?

  (幼儿说,老师顺着幼儿的回答连环追问。)3.理解故事后半段,并欣赏完整情节。

  (1)继续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师:老鼠究竟做了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故事。

  4.边出示挂图边讲述故事5.幼儿分组讲述三、情感迁移1.

  教师总结提问:

  “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鼠啊?”

  “你觉得自己像不像这只小老鼠?”

  2、活动延伸: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并大声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

  3、活动结束附故事:老鼠吃饼干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它会要杯牛奶。

  吃完了,喝完了,它会要餐巾纸。

  它还要照镜子,不要有牛奶沾在它的胡子上。

  它一照镜子,看到它的头发要剪一剪。

  它就会问你借把小剪刀。

  等到头发剪好了,它会要把扫帚把地扫干净。

  它干累了,就要休息会儿。

  他要听你讲故事,看图画。

  它一看图画,就要自己动手画一幅,它会向你要纸和蜡笔。它动手就画起来。

  他画了一幅老鼠的一家。它要把这幅画贴到你的冰箱上。

  图画贴好了,它会退后两步欣赏它。就这么看着冰箱,它会想起来口渴了。于是……它又要喝牛奶了。既然它要喝牛奶,自然会要块饼干来一起吃。

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篇3

  公告:

  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做饼干》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可操作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代角色,引出儿歌

  1.师幼互动,扮演小老鼠

  师:今天,我们要扮演一种动物,尖尖的嘴巴、圆圆的耳朵、长长的细尾巴,它是谁呀?

  我是老鼠妈妈,那你们就是老鼠宝宝。

  2.出示教具,讨论做饼干

  师:宝宝看,妈妈拿来了一样什么东西?今天妈妈要来给你们做好吃的!

  二、创设情境,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

  师: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妈妈是怎么做的?是什么饼干?

  2.幼儿跟念儿歌

  师:原来妈妈给你们做的是老鼠饼干呀。宝宝们,和妈妈一起来做饼干吧!

  (1)给小兔做小兔饼干

  (2)给小熊做小熊饼干

  (3)给小狗做小狗饼干

  三、组织游戏,朗诵儿歌

  1.幼儿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师:现在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吃饼干,我们一起来帮忙做饼干。

  2.引出老猫,开展游戏

  师:(喵——)猫来了,宝宝们快躲起来。老猫没有抓到小老鼠,只好生气地走了。我们继续做饼干吧!

  四、分发饼干,提升儿歌

  出示锅子,小朋友做饼干并说说自己做的饼干,品尝饼干。

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 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 印泥若干 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 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四、吃饼干

  1.师:"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实物饼干的形状,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2、在找朋友的情景中萌生给饼干分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一盒饼干,里面有各种形状的饼干。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标志、分别为橙色、玫红色、大红色(标志上勾勒粗浓的黑边)、一部玩具电话、大纸盘

  学具:人手一份饼干(家长事先帮忙准备)、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找一样形状的朋友

  1、有一块圆形饼干来到幼儿园,我没有饼干朋友,感觉很孤单,我想邀请饼干朋友来玩,你们说可以吗?

  2、这块饼干说:我先找长得像我的朋友吧。你们看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形,没边没角,圆溜溜的)

  3、它打电话邀请饼干朋友:喂,圆形饼干们,幼儿园很好玩,你们想过来玩吗?它跟谁打电话?(圆形饼干)

  4、请拿圆形饼干的幼儿做接电话状。引导全体幼儿一一检查接电话的幼儿是否有圆形饼干。如果接电话幼儿所持饼干不是圆形的,就拿出来让全体幼儿分辨,并跟随老师用手指绕着圆形饼干标志的黑边轮廓书空图形,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二、找不同形状的朋友

  1、引导幼儿进入新的学习情景:我(以圆形饼干的口吻)看到三角形饼干也来了(出示三角形饼干),这样吧,我再打电话给三角形,请三角形饼干接电话。

  2、圆形饼干打电话邀请朋友:喂,三角形饼干们,幼儿园很好玩,你们过来玩吧。

  3、请拿三角形饼干的幼儿做接电话状。引导全体幼儿一一检查接电话的幼儿是否有三角形饼干。如果所持饼干不是三角形的,就拿出来让全体幼儿重点辨认,并跟随老师用手指绕三角形饼干标志的黑边轮廓书空图形,再次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4、正方形饼干也来了(出示正方形饼干),我也打个电话给它们,请正方形饼干接电话。(以下重复以上圆形和三角形的教学方法)

  三、幼儿操作

  1、打开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4页。

  2、讲解要求:刚才饼干找朋友的事已经写在书上了,请你们翻开书看一看有些什么形状的饼干,给同一种形状的饼干涂上相同的颜色。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有关饼干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吃饼干说说、想象,用图形融合的方法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吃饼干时充分地开动脑筋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勾出吃过的饼干轮廓,使图形融合起来。

  吃饼干后的图形融合及演变。

  活动准备:

  范例一幅、各种形状的饼干若干、餐巾纸、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提问:孩子们,你们都吃过饼干是吗?谁告诉我你吃过什么形状的饼干?

  二、讨论、示范

  1.(1)提问:小朋友吃饼干的时候吃一口饼干后发现饼干图形有什么变化?它象什么?

  (说明:讨论时在平时发现的基础上让幼儿重现)

  (2)观察范例,了解作画方法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孩子们看这儿,这张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上面是画了一样东西吗?

  (3)请几个幼儿尝试说一说,激发创作兴趣

  (4)下面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看看吃饼干后的图形是什么样子?能变成什么?

  ①我这儿有一块圆形的饼干,谁来帮我咬一口?象什么?(画下来)再咬一口,又像什么?(画下来)。图形可以融合或演变。

  ②再拿一块长方形的饼干试一试。(也可以请一位幼儿上来画一画)

  ③吃饼干还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是特别聪明的孩子肯定会让饼干图形变出很美的图案。后面桌子上我已给小朋友准备好了饼干和作画工具,现在我先提几个要求:

  (1)左手拿饼干,右手拿彩笔画画。

  (2)边吃饼干边动脑筋想象,想象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并把它们组合再一起成为一幅画。

  三.幼儿创作:教师通过观察可在一边提示幼儿

  (1)大胆运用图形融合方法作画,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然后再加以添画,演变成一幅完整的图案。

  (2)注意画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象出的事物合理组合在画面上。

  四、引导讲评:

  点评幼儿作品,请小作者介绍作画的内容。

  五.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回家还可想象,再尝试画出不同的画来。

  活动评析:

  《吃饼干联想画》。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吃饼干,从吃饼干到画饼干,从画饼干到联想融合,每个环节都符合内容和幼儿实际,有一定的创新性,超凡脱俗,给幼儿以新鲜感,贾老师能及时将观察了解幼儿兴趣贯穿于活动与决策的全过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美术课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教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吃饼干联想画”来源于生活,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在幼儿的兴趣点上,鼓励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内心创作激情。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吃饼干联想到某一物体并画出来,让幼儿知道每一种物体通过多角度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再进行想象加以创作,我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方法的介绍简单得当。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通过教师启发,幼儿添一点。改一改来体会成功,使每个幼儿获得自信,投入创作。在最后的作品展示中,孩子和老师都是眼中为之一亮!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好与不好只在乎你是否从中领悟了什么,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