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生活教案

2023-10-27

幼儿园大班生活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文明使用筷子的良好习惯 。

  2. 提升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3. 了解筷子的材质并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几种常见的筷子(木制筷子,塑料筷子,不锈钢筷子等)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香菇块萝卜丝鹌鹑蛋生菜花生米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

  每天小朋友都能吃到食堂叔叔阿姨为我们做的营养美味的饭菜。看,这都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肉,有菜,有主食)那我们平日吃饭都能用到什么餐具呢?

  马老师这有一双木制筷子。小朋友你们还见过哪些材质的筷子呢?(欣赏图片)

  教师小结:按材质分:竹制筷子,塑料筷子,木制筷子等。

  哪位小朋友知道筷子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靠中国人的智慧发明的。是中国人特有的用餐工具,既方便又卫生,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人变得更加聪明。

  2. 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1.教师提问:筷子到底怎样用呢?﹙幼儿回答﹚

  筷子 一张一合就像是大鳄鱼的嘴巴。

  2.儿歌: 小筷子,拿中间;

  五个手指来帮忙;

  三个捏,两个托;

  食指、中指上下动;

  好吃的饭菜夹住它。

  四、进区活动:

  1. 幼儿进区第一次练习:

  教师提问:你们桌子上的餐具里都有哪些材质的筷子呢?

  小碗里都盛有什么食材呢?﹙幼儿回答﹚

  跟随教师结合筷子儿歌,模拟使用筷子。

  现在选择一双你喜欢的筷子用正确方法夹一夹,练一练,看哪位小朋友夹得又快又好还不掉在桌子上,如果不小心掉在桌子上也要用筷子夹起来。

  夹完之后,小朋友和同桌互换筷子再来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使用筷子的正确的动作, ---看照片纠正幼儿使用筷子动作的规范性。﹙让幼儿到前面做一做,说一说﹚

  教师导入语:我们用了不同材质的筷子,小朋友看桌子上还有什么材质的筷子呢?﹙幼儿回答﹚它是我们在幼儿园每天都会用到的。

  2. 幼儿进区第二次练习:夹豆比赛

  统计环节: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一个小朋友捡花生米,大家帮着数,一个小朋友来做统计,选出班内的冠军组。

  教师验证环节:请老师来检验每一组小朋友的计数结果。

  五、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都表现得很认真,比赛很专注,小手很灵巧,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玻璃球﹚你们有没有信心来挑战夹玻璃球呢?我把它放在活动区,游戏时间和小朋友一起来挑战吧!

  小朋友,筷子除了吃饭用还能够做什么呢?回到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资料,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

  请每组小朋友一起来分类收拾整理桌上的物品﹙自然结束﹚。

  “和筷子做朋友”课例评析

  1. 《指南》《纲要》理念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 :

  能够渗透《生活与健康》的基本理念 --文明使用餐具和均衡饮食的意识。注重领域间的整合、在竞赛中帮助幼儿确立时间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2. 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及目标达成度 :

  孩子们在亲身体验、自主操作中充分感受使用不同材质的筷子,夹取不同食材的乐趣,自然而然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目标达成度高。紧紧围绕所设定的目标组织幼儿自主学习、分享感受;增强幼儿熟练使用筷子的能力。

  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恰切性 :

  纵观整个活动环节设计,核心的、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凸显整合。熟练正确地使用筷子进一步使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得到锻炼。

  通过美味饭菜课件导入,使幼儿了解到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及筷子的优越性。设计的游戏从筷子的使用姿势、使用方法到熟练程度,衔接自然,游戏步骤清晰 :教师编创的筷子儿歌:“小筷子手中拿,五个手指来帮忙,三个捏、两个托,食指中指上下动,好吃的饭菜夹住它。”将筷子的五指配合方法自然融入其中。

  通过教师演示、分组操作、使用不同材质的筷子,夹取不同食材的以及采取竞赛形式的,自然渗透安全、文明地使用筷子的方法,胜过教师枯燥、单调地说教,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教学方法突破活动难点与突出重点,幼儿思路能在追随教师引导下步步跟进。学习内容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提升生活经验,让幼儿了解筷子的不同材质及使用筷子的优越性。适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需求;注重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食材的特质让幼儿感受不同食材软硬、涩、光、圆、扁的特性、轮组体验,分享感受,提升能力,注重领域间的整合,音乐的贯穿,使规则融入、引发幼儿挑战的兴趣。组内的角色分配与点数豆粒总和环节对于激发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引发同伴之间的商讨与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幼小衔接阶段,多种相关能力的培养及学习品质的培养 ---幼儿的专注力等也进行了巧妙地融入。

  4. 师生互动的生成性体现 :

  及时分析与辨别筷子使用方法的正误 ,正面激励与引导,不仅使幼儿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潮 ,习惯、能力的培养之中认真倾听、做事专注、有序 ,有始有终。

  5. 课堂设计与实施中评价工具的运用 :

  实时拍照并上传至一体机,让幼儿及时进行自我辨析、自我纠正 ,对照观察、学习 ,伙伴交流、比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操作桌上利用组别标识、号码标注 ,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观察、比较、对应能力。

  自评、互评相结合;

  竞赛游戏激发了幼儿团队意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 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 :

  师幼关系的体现 ,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给孩子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推选组长、分配角色,分工点数豆粒,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参与发现,既发挥幼儿的个人感知 ,又给孩子协同发现的空间。

  注重活动的延伸与长效学习,所渗透的学习品质以及受益终生的良好生活能力与文明的生活方式,将为幼儿的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出关于筷子还会有什么用?对筷子的价值进一步再挖掘;“夹玻璃球”这个的更富挑战性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敢于面对挑战、大胆尝试。

  教师应进一步提升教育能力,增加与幼儿分享交流、探讨的空间,引发幼儿多思考,充分激发幼儿积极面对活动中的挑战。教师应注重渗透于生活中的指导: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教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坚持与家园一致的教育,为幼儿的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基。

幼儿园大班生活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小豆子的旅行》、消化系统拼图

  活动过程

  (一)引发探索爱好

  师:我们天天都要吃东西,那么吃下往的食品到哪里往了呢?今天我们跟随一颗小豆子一起去人体中旅行吧,看看吃下去的食物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通过课件局部演示,进一步知道豆子(食物)旅行的进程,并初步了解消化系统的作用,进步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小豆子旅行的第一站是甚么地方?食物在我们的口腔里有甚么变化?怎样会的呀?

  2.经过口腔后,食品到哪里往旅行了,它是通过甚么到胃里的?

  3.食品在胃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会的呀?(丰富词汇:蠕动)

  小结:胃就象一个口袋,胃的蠕动是为了把口袋里食品磨得更细,更烂,便于人体消化。

  4.小朋友想想,假如这个口袋里装的食品太多了,会有甚么后果呢?你之前有无碰到过胃不舒服呀,怎样会的?生活中我们要留意些甚么?怎样来保护胃?

  小结:不要吃太烫的食品,吃饭要定时定量,饭前饭后都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食品的种类也要丰富,还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和零食等等。

  5.刚才小豆子的旅行经过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里呢?(引导幼儿了解小肠的作用)

  小结:小肠就像一个加工厂,把食品的营养都吸收了。

  6.最后小豆子要到哪里往旅行呢?(引导幼儿了解大肠的作用)

  小结:食品废渣进进大肠,最后排出人体。

  (三)分组找顺序排图

  (四)拓展:激起幼儿爱科学,长大探索科学的欲看师:在我们人体,除食品的旅行,还有很多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本领,长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体秘密。

幼儿园大班生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正确的挥臂投掷沙袋的动作,提高幼儿的投掷能力。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之间友爱互助克服困难的精神。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沙袋

  2、绳子若干

  3、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

  (2)运动员模仿操。

  2、基本部分。

  沙袋的多种玩法。

  (1)教师讲解并示范投掷沙包的动作要领。幼儿站四路斜队,徒手练习挥臂投掷运动1-2遍。

  (2)幼儿玩游戏“哪个沙袋投得远”。

  (3)分组竞赛“收放沙袋”。

  规则:分四队进行,各队第一名幼儿手提篮子,并将篮子中的沙袋分别放入圈内后绕过椅子跑回来,拍第二名幼儿的手,拍到手的幼儿接过篮子去收沙袋依次进行,方法同上。以先完成者为胜。

  3、结束部分。

  以沙袋为障碍练习曲线走,最后做放松整理活动。

  教后感:幼儿对投掷沙袋很感兴趣,提高了幼儿的投掷能力。本活动很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的精神。

  活动反思:

  1、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达成与有效度较高。

  2、课的设计既能考虑到教学目标,又能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游戏内容比较好。

  3、感觉本课的组织上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

  4、 对投掷教学怎么样的组织才能达到合理、有效?

  接着,展开评课的环节,各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合理,可操作的建议,在此也表示感谢!

  最后,蒋校长作了总结:

  1、首先,她把我这节课与4月份上的市公开课作了比较。她认为,本节课重难点突出,学生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投掷的技术技能。

  2、本课的组织上还是略显单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合理化。情景的运用要融洽连贯。

  3、集中与分散显的有些多,要尽量使课上的严谨。

  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收获会更多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百科:沙袋,一般是由结实的粗布、白帆布和麻袋缝制而成,上下各十层,大小1.5尺见方,内装约8公斤铁沙。有的沙袋内装沙子、锯末、豆子或高粱。有方形和圆形两种,重量和大小根据习练者需要而定。主要锻炼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