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洗澡教案

2023-10-25

劳动教育洗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绘画表现生活的乐趣。

  2.学画蝌蚪人。

  3.能大胆地用简单的图案丰富画面背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意识地观察一次自己洗澡的过程。

  2.材料准备:沐浴球、沐浴露、制作的洗澡喷头、洗澡视频、水彩笔、图画纸、泡泡水。

  3.艺术环境准备:布置洗澡的情境。

  活动过程

  一、视频体验观看洗澡的视频,让孩子知道洗澡的部位和顺序,同时感受洗澡的快乐。

  二、情景游戏体验通过洗澡的游戏,让孩子重现洗澡时情景,孩子在游戏中,通过自己洗洗、帮同伴洗洗知道洗澡时会洗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下面的作画环节做铺垫。

  三、幼儿作画师:老师来闻闻你们身上都好香啊!都洗得干干净净了。洗澡的游戏做完了,我们来把洗澡时的情景画下来,你会画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用什么用具洗澡、洗澡时的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师:你们在画洗澡时记得把人画得大一些哦,画在中间位置!(提醒幼儿作画的构图和习惯)幼儿作画时,老师巡视和观察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指导内容:画面构图,洗澡时的心情,蝌蚪人的完整。)

  四、幼儿评价

  1.幼儿自评,说一说,你觉得自己的画哪里画得最好?

  2.幼儿互评:把你的故事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

劳动教育洗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滑稽幽默的情景化描述,感受丢三落四的可笑。

  2、 通过讨论与绘画,领悟专注有序做事的重要性及程序。

  3、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 洗澡用的物品:小脸盆、小壶、肥皂、毛巾、衣服等。

  2、 白鹅的头饰或玩具。

  3、 绘画的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丢三落四的鹅太太。

  1、 教师戴上白鹅头饰,以鹅太太的口吻表述: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只大白鹅,大家都叫我鹅太太。我有一个坏毛病,做起事来丢三落

  四的。请你们来帮我改一改这个坏毛病好吗?(幼儿自由讲述)

  2、 师:对了,你们还不知道我的坏毛病到底是什么样的吧!我还是先和你们来讲一件我洗澡的事吧。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就能知道怎样来帮

  助我了。我自己也挺不好意思说的,还是请你们的老师来帮我告诉你们吧!

  二、鹅太太洗澡。

  1、 师:讲述《鹅太太洗澡》的故事。

  2、 师:是鹅太太先开始洗澡的,还是鸭太太先带着孩子开始洗澡的?

  3、 师:为什么鸭太太带着孩子回来了,鹅太太还没有洗澡呢?

  (鹅太太做事记性不好,总是做一半,忘一半。)

  4、 鹅太太做了哪些事,忘了哪些事?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故事吧!(播放录音)

  5、 听至故事第一小节到第四小节(开头至“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6、 师:鹅太太放好澡盆,就停下来去做什么了?

  (看电视了)

  师:鹅太太烧上洗澡水,又停下来去做什么了?

  (又去看电视了)

  师:鹅太太拿了肥皂,又停下来去做什么了?

  (坐在椅子上,去看书了。)

  7、 师:鹅太太为什么会做一半,忘一半呢?

  (引导幼儿充分讨论,知道鹅太太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情了。没有把应该做的事情接下去做完)

  8、 师: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先将它完成,要不然会闹出笑话来的。我们接下去来听一听,鹅太太洗澡闹出了什么样的笑话。

  9、 听故事第五小节至结束(看了一会书至结束)

  10、 师:鹅太太脱掉衣服坐在澡盆里,为啥没去洗澡?她把什么忘了?

  (忘了倒洗澡水)

  三、帮“我”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1、 教师戴上头饰,以鹅太太的口吻说:“我这丢三落四的毛病真糟糕i,挺难为情的。小朋友来帮帮我吧。”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应该这样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应该把一件事情做完,再去干别的,帮助鹅太太记住洗澡前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

  3、 引导幼儿按照故事里的顺序画出每个准备工作。可以用物品代表“工作”,不会画的东西可以用标记代替。

  4、 幼儿画出一下顺序(放好澡盆——烧水——拿肥皂——那毛巾——脱衣服——倒水——洗澡)后,互相讲述。

  活动反思:

  一个语言活动的开展不是为了让幼儿感受故事有多么的精彩,它的精髓在于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启发,并能将经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最后我提问“鹅太太这种丢三落四的坏毛病真糟糕,怎么样才能让鹅太太改掉这个坏习惯呢?”这个问题孩子们回答得很精彩,帮鹅太太想出了许多的办法。在生活中,孩子或多或少的经常出现一些丢三落四的行为,这时应将鹅太太的故事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让孩子讲讲自己的事情,拓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中同伴间的交流讨论,不但能使彼此的观点在互相的碰撞中产生火花,而且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得以提升,为幼儿营造自主说的氛围,让幼儿有说话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显然我做的还不够。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动中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还需要我们新教师多多学习,多多磨练!

劳动教育洗澡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境引发快乐想象。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3、锻炼手部精细动作,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大书:《谁来陪我洗澡》。

  2、动物图像若干、动物贴纸。

  3、一张画好浴缸的全开海报纸。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快乐的想象:“谁陪小琪洗澡?”

  1、出示大书,让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师:“好大一本书啊,里面藏着什么故事呢?谁来猜猜看?”(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2、教师翻开故事大书并给幼儿讲故事。师:“翻开封面,我们一页一页地来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泡泡变成了什么东西?

  3、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引发快乐想象。

  师:“泡泡变成了什么东西呀?”

  师:“小琪还会请什么动物来陪她洗澡呢?”幼儿回答,教师将幼儿的答案画在黑板上。

  (二)记录、分享快乐想象:“谁来陪我洗澡?”

  1、分享快乐想象。

  师:要是我们小朋友也有魔法泡泡,你希望谁来陪你洗澡呢?

  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说一说。指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说己的想法。(在幼儿回答出的动物图像身上标好幼儿名字)

  2、交流。

  师:“哇,这么多动物都来陪我们小朋友洗澡,看看都有谁啊!”逐一出示动物图像,引导幼儿一起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

  3、进行操作活动,表达快乐的想象。

  展示画有浴缸的海报,发给每组适量的动物贴纸,请幼儿找己所希望的、陪自己洗澡的动物,并自己动手贴到浴缸四周,一起完成“谁来陪我洗澡”的海报(动物贴纸预先要多准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