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大班教案

2023-10-23

蚂蚁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爬行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和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若干、呼啦圈若干、垫子两个、大小沙包若干、纸箱两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天快要下雨了,我们快来搬家吧。”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一个跟着一个钻出洞口,爬过蚂蚁路(手、脚着地)。一个跟着一个钻进洞口。进入新家,来回进行几次。

  二、基本部分

  小蚂蚁们我们开始搬家了。

  让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成小蚂蚁把食物运回家。

  小朋友分成两路纵队,要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小沙包投进纸箱,然后返回,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蚂蚁妈妈发现有一大块食物,可是一只蚂蚁搬不动,怎么办呢?

  启发小朋友说出两只小蚂蚁合作完成。

  游戏再次开始

  两只小蚂蚁合作爬过呼啦圈,越过布垫,把大沙包投进纸箱,投沙包最多的队获胜。

  在爬行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并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分享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户外活动很好的锻练了小朋友的身体素质,还锻练小朋友的语言发展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该活动时应关注每个小朋友的表现,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此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幼儿的表现。

蚂蚁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蚂蚁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画面背景,讲述小蚂蚁飞上天以及在天上看见的事物。

  2、在讲述画面的基础上,能大胆想象出各种让小蚂蚁上天的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经验连贯地讲述。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活动过程: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教学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通过语言引出话题。

  教师,在花丛中,住着一只小蚂蚁,她非常想上天去旅行,可是她不会飞怎么办呢?

  2、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看图自己讲述画面。

  教师:图上有谁?小蚂蚁是怎样上天的?小蚂蚁在天上能看见什么?

  3、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建议教师这样提问:

  (1)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小蚂蚁有什么想法?

  (2)是谁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

  (3)小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

  (4)小蚂蚁飞上了天,心里感觉怎样?

  4、教师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对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完整地认识,然后带领全班幼儿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等待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5、帮助幼儿理解讲述内容,丰富幼儿相应的词汇。提问:“小蚂蚁飞上天,它心里很高兴,除了用‘高兴’这一词外,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呢?”启发幼儿说出:快乐、幸福、兴奋等词语。

  6、采用提问方式,指导幼儿仿编故事情节。

  教师:小蚂蚁想上天去旅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它呢?

  启发幼儿想出各种能帮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例如:飞机、蝴蝶、蜻蜓、气球、树叶……)教师提醒幼儿运用原有的讲述思路,连贯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

  活动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开放式的提问,既关注了故事的本身,又为幼儿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语言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 ,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孩子们想到了许多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也说得很好。由此我开始让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故事当中谁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由此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蒲公英叶能在空中随风飘舞,是蒲公英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故事讲述后,我让孩子们学习仿编故事,孩子们的思路也一下子打开,把刚开始给蚂蚁项的办法用到了自己的故事里面。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故事的后半部分,蚂蚁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故事后半部分就大同小异了。

  活动后我想导致这一原因可能与幼儿缺乏从高处往下看的经验有关。其实,当时我可以根据季节,适当的给孩子们提示:春天来了,小草、小花怎样了?太阳公公怎样?风儿怎样?相信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得更广一些。

蚂蚁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的考虑与设计思路:

  蚂蚁是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虫虫。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蚂蚁,相信孩子们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们所缺少的是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一种科学的知识经验。为此,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实验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并通过做实验记录的形式对孩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知识点:

  1、蚂蚁属于杂食类的昆虫,爱吃香的、有甜味的食物或蔬菜叶子等。

  2、根据蚂蚁好吃甜食的习性,它们会根据食物的形状聚集在一起排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蚂蚁觅食的特性。

  2、仔细观察实验,并将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

  二、活动准备:

  1、饲养的蚂蚁(分成四组)

  2、饼干屑、彩叶、白糖、肉丁;有颜色的甜味饮料。

  3、记录表格、笔

  三、活动过程:

  1、蚂蚁吃什么

  (1)实验观察

  (将饼干屑、碎菜叶、白糖、肉丁分别放入四只蚂蚁饲养箱内)

  “你觉得蚂蚁会吃什么?”“把你认为的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

  (根据幼儿的想法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观察相应的蚂蚁饲养箱。)

  “仔细观察,看看蚂蚁会把这些东西搬来品尝吗?”

  “把看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2)交流讨论

  (请每组幼儿分别介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你观察的这组蚂蚁吃什么?”“蚂蚁吃了吗?”“和你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总结:“蚂蚁是杂食性的动物,不管是饼干、糖果还是蔬菜、肉类,它都爱吃。”

  2、蚂蚁会排队吗

  (1)实验观察

  (在蚂蚁饲养箱内铺上白纸,在纸上用有颜色的甜味饮料画出简单的图形。)

  “猜猜这些小蚂蚁会怎样?”“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请幼儿耐心等待,仔细观察纸上蚂蚁的变化。)

  “这些小蚂蚁怎么了?”“把结果记录下来。”

  (2)交流讨论

  “刚才我们用甜饮料在纸上画了什么形状?”

  “过了一会儿,纸上的小蚂蚁们怎样做?”(绕着饮料排出图形)

  “和你先前想的一样吗?”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总结:“蚂蚁喜欢吃甜甜的东西,所以白纸上的甜饮料吸引小蚂蚁们绕着饮料排起了队。”

  四、活动建议

  作为以小实验形式呈现的探索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培养孩子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认真的实验态度、以及仔细的观察能力。在孩子实验记录之后,教师对于孩子的记录内容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讲评,通过实例告诉孩子怎样记录才清晰。另外,也可以对孩子记录中所做的符号作一些提示,比如画一个笑脸或打钩表示实验前的预计和结果都一样等。

蚂蚁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蚂蚁飞上天》这个故事优美、富有童趣,给了孩子美的意境,美的感受。此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围绕着"蚂蚁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是谁帮助它?"这个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自主学习和积极创造的空间也比较广阔,讲述的氛围也较宽松。

  活动目标:

  1、在讲述的基础上,能大胆想象各种让蚂蚁飞上天的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经验连贯讲述。

  2、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设想,并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对话。

  活动难点:

  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能运用已有经验连贯讲述。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一张贴绒教具(小蚂蚁、树木、房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谁?(出示小蚂蚁)

  2、小蚂蚁住在什么地方?(花丛中)

  二、利用图片进行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1、在花丛中住着一只小蚂蚁,它非常想上天去旅行,可是它不会飞,这该怎么办呢?(幼儿进行猜测)

  2、飞机、小鸟、树叶来帮忙……请幼儿学习他的话。

  3、小结: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想了那么多好办法。

  4、(出示蒲公英)小蚂蚁在和谁说话?它们在说什么?(学习对话)

  三、完整讲述故事

  幼儿根据图片将故事完整的讲述。

  教师表扬讲得好的幼儿。

  3、请能干的幼儿进行讲述,其他幼儿进行点评。

  四、课外延伸活动

  1、小蚂蚁它抱着蒲公英一直往上飞,终于飞出了地球。哇,小蚂蚁可真厉害。你们想不想向小蚂蚁一样,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去地球外面看看!你会怎么去呢?

  2、教师小结:老师相信只要小朋友们学好本领,将来成为一名发明家一定能实现你们的愿望的!坐上火箭去浩瀚的宇宙中看看对吗!

  活动反思:

  在这一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开放式的提问,既关注了故事的本身,又为幼儿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语言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孩子们想到了许多帮助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也说得很好。由此我开始让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故事当中谁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由此孩子们知道了原来蒲公英叶能在空中随风飘舞,是蒲公英帮助蚂蚁实现了愿望。故事讲述后,我让孩子们学习仿编故事,孩子们的思路也一下子打开,把刚开始给蚂蚁项的办法用到了自己的故事里面。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对于故事的后半部分,蚂蚁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故事后半部分就大同小异了。

  活动后我想导致这一原因可能与幼儿缺乏从高处往下看的经验有关。其实,当时我可以根据季节,适当的给孩子们提示:春天来了,小草、小花怎样了?太阳公公怎样?风儿怎样?相信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得更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