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羊的教案

2023-10-13

小山羊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山羊遇到危险会动脑筋。

  2、理解“机灵”的含义。

  3、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山羊和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l、复习上—次学习的绕口令,回忆山羊的特点:它有长长尖尖的角,特别会爬山……引出故事<机灵的小山羊)。

  2、老师借助山羊和狼头饰讲故事。

  3、提问:

  (1)狼碰上了小山羊,它怎么没有吃它呢?

  (2)秋天的时候,狼找到了小山羊,它为什么又没有吃它呢?

  (3)小山羊机灵吗?

  4、请小朋友选择当狼或小山羊,在老师复述故事时,模仿角色对话。

  附:机灵的小山羊

  有一回,小山羊在羊圈外面玩,不巧被一只狼碰上了。

  狼说:“我要吃掉你!”

  小山羊求道:“放了我吧!你看,我太瘦了,没有什么肉,只有骨头。请你耐心地等一等。等到了秋天,我就会长胖了。”

  狼看了看小山羊,说:“哼,你是太瘦了。那好吧,等你长胖了我就不客气了。那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机灵。”小山羊说完,赶紧跑了。

  树叶开始落了,秋天到了,狼来找小山羊了。

  “机灵,机灵!”它使劲地叫着小山羊的名字。

  “哎,我在这儿啦!”

  狼顺着声音找过去,看见小山羊呆在羊圈里,羊已经长胖了。

  狼瞪着小山羊看了半天,叹了口气,说:“唉,我怎么那么傻呢?它说它叫‘机灵’呀!”

小山羊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山羊》,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和了解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生活习性,加深对祖国56个民族共建团结和谐大家庭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侗族同胞“饭养身,歌养心”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加深对侗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了解,欣赏并赞美侗族人民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方面的卓越表现,初步认知“音乐(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

  2. 对侗族大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3. 对侗族大歌中成人歌曲与儿童歌曲风格特色的异同区别。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贵州侗族的童声大歌。侗族十分善歌,侗乡被人们誉为“歌海”。“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爱歌的写照。

  童声大歌是侗族中很有特色的多声部演唱形式,主要流行于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交界的地区。

  《小山羊》曲体为两段,第一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段为衬词构成的二声部合唱。第二段旋律很有特点,高声部由模仿羊叫的“咩,咩”声开始,曲调起伏较大,并加以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哼鸣音交替演唱。低声部由拖腔式的持续音开始,随后与高声部作呼应。两个声部动静交替、此起彼伏,时而平缓、时而激昂,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教师播放关于侗族大歌视频,引出新课。

  二、歌曲欣赏

  1. 初次聆听侗族儿歌《小山羊》。

  2. 简介侗族大歌。

  3. 让学生朗读《小山羊》歌词,了解这是一首侗族大歌中的儿童歌曲,以及所描绘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

  4. 再次一边聆听欣赏侗族儿歌《小山羊》,一边跟唱学唱。

  5. 互动讨论,结合歌词内容,探讨、感知音乐特点。

  三、感受鉴赏歌曲

  1. 无伴奏合唱,声部合谐匀称,丰满优美。

  2. 旋律细腻,格调高雅,音律平和,表现自然,较好地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画面和内心感情。

  3. 结合音符节奏深入感受内容与曲调的完美融合,充分表现出放羊娃与小山羊亲密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体会到人与自然、动物和谐为邻、为友的人生态度。

  4. 音乐实践。

  选取其中一句合唱来分声部演唱,体会其“不易”,对比感受侗族大歌和声的优美与演唱造诣的高超卓越。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侗族人民在千百年里爱唱歌、善唱歌,精心探索并形成的“原生态”歌唱素养,他们的合唱无专人培训,全靠一生中长期耳濡目染的“习得”,形成了人人会唱,人人精于演唱,浑然天成的高超技艺,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5. 对比欣赏。

  再让学生欣赏一首侗族大歌中的成人歌曲,体会其旋律的高亢嘹亮,清澈悠扬,从中感受到合唱的和谐优美,感受到比儿童歌曲更高一筹的技艺,认识到侗族大歌从“小”到“大”的发展跳跃。(侗族大歌《蝉之歌》)

  四、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侗族及其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大家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侗族的资料做成画报互相交流。

小山羊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尝试用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2. 丰富幼儿相关的动词,理解这些词的正确使用。

  活动准备

  小山羊卖苹果的课件;幼儿尝试用的各种物品(礼盒、竹子、水桶、米袋、等)

  活动过程

  1. 通过谈话,自然到入课题

  (1) 小朋友,秋天到了,听说小动物们的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打开课件图片1果园)

  (2) 这里都是什么水果啊?谁能用好听的话来说说这些苹果怎么样呢?

  (3)

  这么多的水果是谁种的呀?(点击鼠标,出示小山羊和两筐苹果)哦,原来是小山羊种的啊,他听你们说水果这么好,准备摘了两筐去卖掉了。

  2. 在启发性的提问中,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1) 可是这么两大筐可不好拿啊,我们帮小山羊来想想办法吧!

  幼:可以先抱走一筐,然后再来抱一筐的。

  师:这个办法可以,能不能一次都拿走呢?

  幼:我看到有一根木头,可以挑的。

  师:我们让小山羊试试,(点击鼠标,让木棒放于小山羊肩上,然后移动)这样拿东西就是挑,(让幼儿学一下)这个办法真好,我们为小山羊拍手加加油!

  师:你还看见过哪里有这样挑着拿东西的?

  幼:我看见卖豆腐的人是挑的。

  幼:……

  (2) 小山羊挑着苹果到了市场上,出示第二幅图片,放下苹果筐。

  师:小山羊等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因为小动物们不知道啊,我们来帮小山羊做个广告吧。(请幼儿先结伴讨论)

  幼:又大又红的苹果啊,大家快来买啊

  幼:我的苹果又好又便宜啊,一块钱一斤啊,错过了就没有了

  幼:……

  (3) 我们帮小山羊做了这么多好听的广告,看看有没有小动物来买了。

  (录音:你买什么呀?点出小兔和口袋)

  师:哟,小兔来了,还拿了什么工具啊?

  师:小山羊真高兴,拿了苹果给小兔。(点动两只苹果装入口袋)这么一大袋苹果小山羊该怎么拿呢?

  幼:可以放在肩上背

  幼:可以抱着

  幼:……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们看看小山羊用了我们的哪个办法?(点击鼠标,移动口袋至小兔胸前,然后一起移动)

  [page_break]

  师:我们小朋友有没有用抱的办法拿过什么东西啊?

  幼:我抱过被子。

  幼:我抱过娃娃。

  幼:……

  (4) 点击鼠标,录音:我也要买苹果出示小猫和一只篮子

  师:小猫耳朵真灵,它拿了什么工具?(点动两个苹果到篮子里)

  师;小猫会怎么拿篮子呢?

  幼:可以拿根木头撬的

  幼:可以拎的

  幼:……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我们看小猫用了我们的什么办法?(点击鼠标,移动篮子到小猫的手里,然后一起移动)哦,它是拎的。

  (5) 师:卖了一筐苹果,看看天快黑了,准备回家了,可是还有一大筐怎么拿呢?

  幼:可以请小动物一起拿

  师:可是小动物也有东西的,不行啊

  幼:分过来一点,然后挑回去

  师:你们准备怎么分呢

  幼:分四个过来

  师:为什么呢?

  幼:这样就一样重了。

  师:那我们让小山羊来试试(点击木棒,挑回去)

  3. 小山羊想谢谢小朋友,请我们去做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礼物,你们想想刚才的好办法,去试试用什么办法拿,然后和好朋友说说, 幼儿在音乐声中去搬东西,教师边协助幼儿边问问幼儿用的办法。

小山羊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沾色从里往外绕螺旋线。

  2.能均匀地画满“羊毛”。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重难点:

  借助儿歌,能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

  尝试画一个一个圆圆的、绕得整齐的羊毛。

  活动准备:

  调好的颜料,涂好颜料的小羊范画,没涂颜料的小羊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激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它是谁?

  2.它是用什么画的呀?

  二、教师讲解并示范用手指作画。

  1.我们的食指可神奇了,它可以帮羊宝宝画出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从里往外画螺旋线。

  3.这条线像个小蜗牛,请小朋友把每个小蜗牛画的大小要均匀,不要画的太

  大,应该把整个羊的身体装饰满满的。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最喜欢谁的,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是我们小班段美术特色活动,由于是四个班我们第一个上,而且是自己设计教案,由于在上课之前我没有完全理解陈老师的意思,所以画在螺旋线时和其他班级存在一定的误差。在集体备课时大家都认真讨论了这节课,首先是在内容设计上,我们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幼儿沾颜料绕羊毛,对小班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观摩过其它班级的课后,我不断地进行反思,觉得这节课我有许多不足,如颜料调的太浓,幼儿在操作时,绕螺旋线只能绕到半圈;示范讲解时不够清晰,导致幼儿操作存在误差;卫生常规强调太多。

  小百科:山羊又称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绵羊一样,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

小山羊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尝试用动作表演儿歌。

  3、体验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山羊图片、白象图片,课件,山羊和大象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

  ——出示山羊和白象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其特征。

  ——小结:山羊的特征是长着一撮白胡子;白象的特征是长着长长的鼻子。

  二、欣赏儿歌。

  1、激发兴趣。

  山兔年纪小小的,却长出了老爷爷才有的白胡子。大象的鼻子最长,像根擀面杖一样,又长又大。

  2、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整地欣赏儿歌。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三、学习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教师分组请幼儿表演儿歌。(可以分成山羊组和白象组)。

  四、表演游戏。

  教师出示山羊图片,幼儿念儿歌第一句;教师出示大象图片,幼儿念儿歌第二句;教师出示老狼图片,幼儿做害怕动作,并说“老狼老狼,去,去,去”。

  活动应变

  1、儿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用提示的形式与幼儿进行儿歌接龙。例如:教师说:羊羊。幼儿说:小山羊,年纪不大胡子长。

  2、教师可以准备一根擀面杖,让幼儿认识,激发幼儿的联想。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进行游戏看图表演。

  2、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例:象,象,大白象,耳朵大大像扇子。猪,猪,小粉猪,身体圆圆像气球。将仿编儿歌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表示,制作成图册,例:绘画一头粉色的猪,故意突出猪的身体部分,然后在旁边绘画一个气球,帮助幼儿记忆句子:猪,猪,小粉猪,身体圆圆像气球。

  区角活动

  语言区:

  1、把山羊和大象的图片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看图表演儿歌,帮助幼儿复习儿歌。

  2、摆放制作的图册,鼓励幼儿翻阅图册,说出对应的儿歌内容或动物特征。

  环境创设

  主题展示区:张贴大象和山羊的卡通形象。

  家园同步

  1、家长帮助幼儿复习、仿编儿歌。

  2、带幼儿到动物园,观察真实的动物,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随机教育

  如果幼儿在活动中说出其他动物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现场随机编成一句儿歌,丰富和增加幼儿的知识。

小山羊的教案 篇6

  预习提示:

  1.知识目标:识字3个,学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讲信用是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讲信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讲信用”的古语、格言及故事。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主识字3个,指导书写难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小山羊和小灰兔图片,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2、出示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预习检测。

  1.出示课件:认读词语:

  早晨 做操 耽误 抱歉 遇见

  犹豫 蘑菇 看望 顺路 刺猬

  2.读词语,小老师检查。

  3.同桌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4.游戏:巩固识字。

  5.小组内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6.学生接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回答,评议。

  3.再读课文,回答:“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交流汇报。评议。

  5.小节:课文中的生字,我们认识了,课文也会读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要写的字。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晨 操 遇 耽 误

  2.读一读,扩词。

  3.说一说怎样识记。

  4.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中,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3.懂得守信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

  2.懂得守信的重要,自觉做到“说话算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出示词语,个别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齐读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你们还记得围绕着小山羊和小灰兔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回忆。

  2. 你是从课文的哪儿知道的?

  3.出示自学任务:

  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山羊做法的语句,用“——”画出来。

  ②再读课文,找出写小灰兔表现的语句,用“﹏﹏”画出来。

  4.学生汇报:

  第一次:

  (1)小山羊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小山羊在家里等啊等啊,等了很久也不见小灰兔来。

  ①生自读这句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感受(抓住“等啊等啊”、“等了很久”重点词语,体会小山羊很守信用)。

  ③生体会读。

  ④男女赛读。

  (2)小灰兔为自己的失约找了什么理由?

  (课件出示)刚才在路上遇见了小刺猬,我们聊了一会儿,耽误了一点儿时间,咱们吃了午饭再去吧。

  ①指名读。

  ②谈体会。

  ③感悟读,再次悟出小山羊很守信用。

  ④组内赛读。

  (3)总结学法:

  ①分别找出小山羊和小灰兔表现的语句,读一读。

  ②抓重点词交流感受。

  ③读出感悟。

  第二次: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学法指导)

  (2)小组展示读。

  5、因为小灰兔不讲信用,所以当它让小山羊第二天再等它时,小山羊还是那么坚决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第二天早晨,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

  7、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说话算数,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三、总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在这里,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古语: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言必信,行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