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的教案

2023-10-12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1

  目标

  聆听、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积极尝试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制造声音。

  在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中展开想象,制造和体验美妙的大自然之声。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准备

  分别装有米粒、黄豆的透明瓶,搪瓷杯,筷子,不锈钢小勺,塑料垫板,塑料袋,空纸盒,铁盒,硬币,木块,等等。

  录有雷声、雨声、蝉鸣声、蚊子叫声、空调运行声等夏天里的各种声音的音带。

  过程

  一、聆听、感受大自然中的夏之声

  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并表达。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什么时候也听到过这个声音?

  师:夏天里,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2.师(小结):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知了知了”的蝉鸣声、嗡嗡嗡的蚊子叫声,这些都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析:雷雨声、蝉鸣声等是幼儿熟悉的夏天里的声音。教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导入,引发幼儿,在交流、互动中回顾更多经验。)

  二、探索、创造夏之声

  1.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造声音。

  师: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种有趣的声音之外,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东西会发出声音。

  师(出示一些物品):你能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有趣的声音吗?请你选择一样东西试一试吧。

  2.分享制造声音的不同方法。

  师:你选了什么东西?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这东西发出声音的?

  师(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同一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例如:两个幼儿都选择了铁盒,但他们使铁盒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幼儿甲说:“我用手拍铁盒,铁盒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幼儿乙说:“我用拳头敲铁盒,铁盒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教师说:“哟!太神奇了。同一个铁盒用手拍或用拳头敲,就会唱不一样的歌呀。”)

  3.再次尝试自由选用材料制造声音,并在教师引导下将制造的声音与夏天的自然之声产生联想。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让这些东西发出了声音。这次,这些盒子、瓶子说:“我们也喜欢夏天,我们也想学一学夏天的声音,你们愿意帮帮我们吗?”大家再来试试看吧。

  4.大胆表达自己的联想。

  师:你选择了什么东西把它发出了什么声音?

  师:这种声音像什么?

  (例如:有的幼儿用装满米粒的塑料瓶发出了沙沙沙的下雨声;有的幼儿敲打铁盒说发出了轰隆隆的打雷声,有的幼儿拗动塑料垫板发出了呱呱呱的蛙鸣声。)

  师(小结):你们看,这些东西普普通通,但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居然变出了这么多夏天里的声音,大自然真是奇妙。只要我们多留意:多看、多听、多想,就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析: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物体用不同方法可发出各种声音,难点是运用这些物品联想并模拟夏天的各种声音。)

  三、夏之声音乐会

  1.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

  师:有一篇好听的散文叫《夏天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边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边朗读散文。)

  2.在教师引导下为散文《夏天的声音》中的内容制造相应的声音,体验自然之声的美妙。

  师: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吧,每热选一样东西,一起来模仿里面的声音。

  3.师(小结):我们用敲、拍、吹、搓、拉等许多方法让一些不会动的东西发出了有趣的声音,演奏出了那么多夏天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乐之 外,大自然和生活中还藏着许多奇妙的、好听的声音呢。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美妙的“音乐”。

  (析: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散文的意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离不开幼儿的生活,唯有由心而发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周围事物。结合主题活动“夏天真热啊”的开展。我引导幼儿通过听、说、想象、创造等方式,发现普通的生活材料会产生各种独特声音,感受大自然中声音的奇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附:夏天的声音

  夏天的池塘边,美丽的荷花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翩翩起舞。红蜻蜓的影子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小青蛙躲在荷花丛中欢快地唱歌。忽然,一片乌云从远处飘来。你听, 滴答滴答,渐淅沥沥,下小雨了!再听——轰隆轰隆。轰隆轰隆,雷公公也打起鼓来了!雨越下越大,哗哗哗。哗哗哗……不一会儿,天空亮起来,乌云不见了! 看,一道彩虹映在池塘里,荷花和绿叶像刚洗过澡,更加清新美丽。呱呱呱、呱呱呱,是青蛙在歌唱;叽叽叽、喳喳喳,是小鸟在歌唱。大家用歌声欢唱:夏天真美 丽!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夏天所特有的现象。

  2、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避暑降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反应夏日景象的多媒体动画“夏天里的小朋友”。

  2、“舒舒服服过夏天”幼儿操作卡。

  3、知了叫声的音频文件。

  4、小冰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知了叫声

  师:小朋友,你们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知了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二、观看动画“夏天里的小朋友”

  1、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动画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样的感受。

  动画内容:烈日当空,树上知了鸣叫,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的走在路上,一旁的小狗热得直吐舌头。

  2、引导幼儿说出动画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觉得热。

  如:小朋友的表情,他在出汗等等。

  3、夏天里呀真是热

  引导幼儿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夏天来了。

  如:树上的知了不停的叫、小朋友冒汗、小狗吐这舌头。

  三、“舒舒服服过夏天”

  (1)“连一连”避暑降温物品。

  @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操作卡上选择可以让小朋友变得舒服一些的物品。

  操作卡内容:一个笑脸标志,旁边有一排物品:一把伞、一个皮球、一条棉被、一顶凉帽、一块冷饮(冰棒)、一块蛋糕、一把扇子、一件短袖衣服。

  @幼儿选择合适的物品与笑脸标志连线。

  @完成后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互相说说“夏天里我们使用什么物品可以让我们变得舒舒服服?”

  (2)“说一说”避暑降温方法。

  师:看看,大大电视机上,小朋友在路上走着觉得很热,我们来看看路边有一个百宝箱,看看在这个百宝箱里有哪些东西可以让他变得舒服一些。

  幼儿自由讨论,启发幼儿说出有些什么降温避暑的方法后,教师点“伞”、“扇子”等会出现笑脸标志,并伴有掌声音效,点“棉被”的话则是哭脸标志及“啊哦”的音效。等等

  (3)幼儿自查操作结果,结合图片做相应的表情。

  四、教师总结,幼儿品尝冰棒,感受夏天另一番凉爽的感受。

  师:马上要过暑假了,大家已经找到了如何让自己舒舒服服过夏天的方法了,那我相信我们的夏天会过的更快乐的。今天老师还把夏天的凉爽带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比,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含义(难点)。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重点)。

  活动准备:

  1. 结合散文内容准备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挂图。

  2. 音乐《夏天的雷雨》。

  3. 散文《夏天》的录音、录音机、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师幼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很高兴,我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

  2. 提问:谁知道刚才这首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呢?

  二、 新授课部分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天的美丽景色(小动物、植物、天气等方面)。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加以引导完善。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篇描述夏天的散文,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文中说的夏天和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 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夏天》。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听得都非常认真,那现在有几个问题问大家?

  3. 出示挂图,讲解散文内容。

  (1) 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 你听到散文里面说了些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引导幼儿将语句说完整。

  (3) 听录音,借助挂图朗诵,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4. 引导幼儿采用留空的方式跟随教师朗诵散文,并根据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幻灯片播放)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过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报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的下起来了。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电)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了彩霞。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摇着尾巴)游的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咕呱!

  4. 进一步升华、丰富散文内容,拓展幼儿想象力。

  师: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景象?现在正是夏天,请小朋友在雷雨过后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三、 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很喜欢你们,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老师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哦!”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体验夏天的炎热。

  初步了解防晒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热乎乎的东西》故事视频;“防晒物品”组图。

  材料准备:

  太阳镜、遮阳帽。(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播放故事视频《热乎乎的东西》,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里的松鼠说世界上最热的东西是什么?

  其他的动物是怎么说的?

  你同意青蛙说的吗?

  小结:松鼠说它的尾巴最热,熊说是它的毛,狗说是地上的石头,小麻雀说是屋顶的烟囱,狼说是大火,青蛙说是太阳。每只动物对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组织幼儿到户外,体验夏天在太阳下活动的炎热。

  1.带领幼儿穿戴好防晒装备到户外。

  太阳是不是世界上最热的东西呢?戴上太阳镜和遮阳帽,让我们去操场上寻找答案吧。

  2.引导幼儿尝试摸一摸被太阳晒过的地方和自己裸露在外的皮肤,说一说感受。

  请你轻轻地摸一摸地面、墙壁、扶手等被太阳晒过的地方,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请你摸一摸自己的头和被太阳晒到的皮肤,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热、出汗)

  3..鼓励幼儿寻找没有太阳的地方,体验在太阳底下暴晒和在阴凉处的不同感觉。

  晒了这么久的太阳,大家都流汗了,我们一起找个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凉快凉快。

  在太阳下晒和在阴凉处感觉有什么不同?

  小结:夏天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会容易中暑,因此夏天外出要在阴凉处活动,避免暴晒,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

  组织幼儿回到教室并出示组图“防晒物品”,引导幼儿说一说防晒的方法。

  (教师也可出示防晒物品实物:太阳镜、遮阳帽、遮阳伞、防晒霜)

  夏天的太阳很大,容易晒伤皮肤,我们可以怎么保护皮肤呢?

  图中有哪些防晒物品?可以怎么用呢?

  小结: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戴太阳镜撑遮阳伞或遮阳帽,这样太阳就晒不到我们,就像躲在树荫下;还可以涂防晒霜来保护自己的皮肤。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幼儿观察人们是怎样躲避太阳直晒的,鼓励幼儿讲述,例如:有的人撑伞、有的人戴帽、有的人在阴凉处走路等。

  附【故事】

  热乎乎的东西

  天真热,动物们聚在一起聊天。

  松鼠说:“我的尾巴是世界上最热的东西,闷得我睡不着觉。”

  熊说:“不,我的毛才热呢,热得我都喘不过来。”

  狗说:“不,地上的石头才热呢,把我的脚都烫伤了。”

  小麻雀在树上尖叫起来:“不,屋顶的烟囱才热呢,常常冒着烟,差点把我的羽毛给烫焦了。”

  狼从树丛中探出头来:“不,大火才热呢,会烧掉许多东西。

  “呱呱呱,”河里的青蛙说,“嘿,你们说得都对,可是,你们又说错了,世界上最热的东西就在你们的头顶上。”说完,青蛙“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

  动物们抬起头,感觉红彤彤、热乎乎的,眼睛也睁不开哦,原来青蛙说的是太阳啊!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唱――《爱唱什么歌》

  2、听――《青蛙合唱》

  3、动――《闻着荷花的香气》、《萤火虫》

  教学目的

  1、围绕“夏天的池塘”展开生动活泼的听、唱、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音乐的美,使学生能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爱动物。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爱唱什么歌》,通过歌词创编活动,使学生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并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聆听《青蛙合唱》,感受音的高低,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培养聆听习惯。

  教学难点

  创编顺畅的、与曲谱相吻合的歌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听、表现《闻着荷花的香气》

  创设“池塘”的情境,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引导“周围”的学生表演岸边的柳树,“中间”的学生表演池塘中的荷花和蜻蜓。再听歌曲《闻着荷花的香气》并根据内容用肢体表现出来。

  二、揭示课题新授歌曲――唱《爱唱什么歌》

  1、导入:夏天的池塘真是一个热闹的舞台,这里不仅有舞姿翩翩的舞蹈家,还有歌声嘹亮的歌唱家呢想听他们的歌声吗?

  2、师:你听到青蛙、蜜蜂是怎么唱歌的?它们唱的是什么歌?

  3、有节奏地跟老师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用“接龙唱”的形式巩固歌曲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敲击打击乐器

  ②、引导学生在歌曲恰当的地方配上伴奏

  ③、全体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师生互动创编歌词

  1、导入:“青蛙”和“蜜蜂”唱得真棒!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

  2、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赞美自己的家乡,歌唱美丽的夏天。

  四、感受音高表现音乐――听《青蛙合唱》

  1、导入:大家唱得这么好,池塘里的青蛙们再也等不及了,它们纷纷跳上岸,也组成一个合唱团,正要唱歌给我们听呢!

  2、为乐曲取名字

  3、老师用钢琴演奏《青蛙合唱》,学生用“站立”和“下蹲”的姿势区别高低音。

  4、再次欣赏,分角色表演

  五、再现主题律动下课――感受《萤火虫》

  1、导入:青蛙们唱得真起劲,一直唱到天都黑了,这时天空中飞来一群打着灯笼的小精灵,来!让我们跟着萤火虫的歌声慢慢儿地飞起来……

  2、总结:(在音乐声中)小朋友,今天我们在池塘边跟小动物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赞美美丽的夏天,歌唱我们的家乡,现在,我们该和萤火虫说再见了,“夏天的池塘”,再见!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避暑方法。

  2、能够掌握夏季户外活动的安全法则。

  3、体验夏天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夏季户外场景ppt、音乐《夏天》、扇子、墨镜、防晒衣、儿童防晒霜。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小朋友们户外活动都有些累了,我们一起来听首音乐放松一下吧!

  师:刚才这段音乐你喜欢吗?都听到些什么?(蝉鸣、太阳)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季节吗?(夏天)

  二、讨论,体验夏天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夏天么?为什么呢?(让孩子自由的说,教师可通过ppt画面展示孩子说的内容,还可以用简单的手绘表现孩子们喜欢夏天的原因。)

  教师总结:哇!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夏天呢,在夏天,我们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呀,真开心呀!

  三、讨论避暑的方法

  师:说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是老师现在有一点点担心了,这么大的太阳,这么热的天,晒得我有些不舒服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呀?(幼儿说可以扇扇子,教师出示扇子实物,请幼儿来扇一扇,真凉快啊!还可以吹空调、吹电风扇等好办法)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知道这么多避暑的好办法,今天沈老师还有新的好办法要教给你们呢!(教师继续补充孩子之前没有说到的,ppt展示)

  四、 讨论夏季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夏季避暑的好办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夏天我们外出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师:刚刚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的方法,外出活动时,我们可以戴上小墨镜来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穿上有效的防晒衣,涂上儿童防晒霜。(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如何保护自己),走路的时候尽量找阴凉的地方走,不要直接在大太阳底下晒,没有爸爸妈妈的陪同,不可以去河边等危险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了么?

  师:最后祝我们的小朋友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下课或者放学后,你们也可以将今天学到的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与你们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分享哟!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

  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近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

  (记者张伟)20__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也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夏至开始,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夏至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6月18日,惠济区古荥幼儿园开展“夏天的味道”节气系列主题活动。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习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时间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欢笑快乐在心头流连,夏至节气如流星闪过在刹那间,通过一天的夏至活动,小朋友们了解了夏至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在传递爱,表达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引导,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自由绘画,并在教师指导下,较生动,准确的进行绘画,及填充颜色。

  活动目标:

  1、感知夏天,了解夏天的景物特点,以及夏天天气变化。

  2、能够比较形象的绘画"夏天",色彩搭配得当,自由发挥想象。

  3、喜欢夏天,感受夏天带来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关于夏天的图片,夏天来了背景音乐、水彩笔(每人一份)幼儿创作的图画、铅笔。

  活动难点:

  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进行绘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儿集体回答。教师问:"那你们知道春天过去了,什么季节会来吗?"幼儿回答,引出夏天。

  二、教师问幼儿喜欢夏天吗,幼儿回答喜欢或不喜欢,教师根据情况回答。说:"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说一说夏天。"你们听--夏天来了"开始播放幻灯片。

  三、教师配合《夏天来了》背景音乐及图片,讲述夏天,介绍夏天"花儿开了,蓝蓝的天空,又大又甜的西瓜,欢乐的沙滩玩耍,可爱的熊猫宝贝.."

  四、教师讲述完毕,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眼中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呢?"提出要求:

  1)请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眼中的夏天。

  2)保管好自己的水彩笔,图画时注意保持清洁。

  3)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

  涂颜色时候用笔力度均匀,色彩均匀,合理。

  五、结束活动,经过教师指导,完成作品后,教师将幼儿的画贴在教室展示墙上。

  活动延伸:

  上一堂手工课,准备彩纸,教幼儿剪蜻蜓、蝴蝶,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夏天展示墙上,装饰班级。

  活动反思:

  虽然是中班幼儿但是他们对夏天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在谈到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凉快一些?舒服一些?他们都各述己见,畅所欲言。但他们毕竟是中班的孩子在将到吃雪碧、冰激凌、棒冰他们异常的兴奋仿佛在为夏天可以吃冷饮而欢呼雀跃。为此我考虑近期在组织一次活动教育幼儿吃冷饮要适当。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的特点,知道为什么“夏至不过不热”。

  2.了解有哪些方法对抗炎热,了解扇子的不同种类。

  3.学习用彩纸和冰棒棍制作小扇子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和协调能力,学会废物利用。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纸、冰棒棍、双面胶

  2.扇子制作教程视频

  活动过程

  1.夏至节气知识介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可是为什么最热的时候在七八月份呢?原来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不是太阳照射的度,而是大地反射出的温度,夏至之前地表积累的热量还未达到最高,所以夏至这一天其实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反而是夏至过后,地表温度逐渐累积,再加上依旧长时间的日照,气温因此逐渐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2.提问引导

  ——提问小朋友们是怎么过夏天的?

  ——有什么对抗炎热的好办法?

  ——需要借助什么?(如扇子,电扇,空调等)

  ——你们知道扇子有哪些种类吗?(教师展示图片:蒲扇、羽扇、折扇、团扇等)

  3.自制小扇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扇子。

  (1)教师展示小扇子教程视频。

  (2)小朋友们看懂了吗?请几位小朋友来复述一下制作过程。

  (3)教师分发彩纸,冰棒棍。

  (4)小朋友们开始制作扇子,对于有困难的小朋友教师进行指导。

  (5)在扇子的形状完成后,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扇子进行一些装饰。

  4.作品展示

  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5.活动结束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儿歌,理解其大意,愿意跟读儿歌。

  2、通过学习儿歌“夏至来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通过观察、体验,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小兔子和小熊手偶、冬天和夏天环境和人们穿衣的照片若干、儿歌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手偶表演

  小熊:“小伙伴,你等等我,今天的天气可真热,我都跑不动了”。

  小兔子:“哎呀,小熊你快点吧!去晚了,我们就赶不上了”?

  小熊:“不行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你还是告诉我,我们这是要干什么去呀”?

  小兔子:“今天我要带你去参加启明幼儿园的夏至节活动”。

  小熊:“夏至节”?

  小兔子:“对呀!今天是夏至节!小熊,你知道什么是夏至节吗”?

  小熊:“嗯——不知道,什么是夏至节啊?小兔子,你能给我讲讲吗?”

  小兔子:好吧!“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节气,夏至这一天是6月21日,一年中它的白天最长,夜晚是最短的一天,在这一天,有个说法叫“冬至饺子夏至面”就是告诉我们夏至这一天都要吃面。

  而且进入夏至以后天气就会变得特别的炎热,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暑哦。在夏至节的时候啊,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观赏莲花和放荷花灯。

  小熊:“哦,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夏至这一天会有这么多的变化,还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是有意思”。

  小兔子:“小熊,那我们赶快走吧。”

  2、教师提问:

  ①、小朋友们刚才是谁和谁在说话?

  ②、他们在说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知道夏至节的日期和习俗以及天气的变化)。

  3、教师出示照片,小朋友请观察一下,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幼儿:……

  4、教师总结夏至特点,介绍给幼儿。(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夏至要吃面;天气开始变热;夏至可以观莲花、放荷灯)

  5、学习儿歌《夏至到》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知了,知了叫,夏至,夏至到大树撑绿伞,我带凉草帽,太阳老公公,看着咪咪笑。

  ①、教师朗读儿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②、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儿歌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③、幼儿学习儿歌。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夏至游戏,体现夏至节气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时影子是最短的这一特点。

  2.了解影子长短、大小变化的规律。

  3.进行手影表演,锻炼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手电筒、手影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据说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因为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在这一天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长度最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地球是个球形,表面是由弧度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所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大,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也就最短。

  2.做实验证明光照角度和影子长短、大小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观察过我们的影子吗?有什么发现?

  ——影子是我们的好伙伴,总是跟在我们身后,但它也很调皮,常常会变化自己的长短、大小,小朋友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吗?

  (1)将铅笔竖在桌上,手电筒先从侧面照射,请小朋友们观察影子的长度,逐渐将手电筒太高,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光照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将手电筒固定在桌上,向墙面照射,手在墙面和手电筒之间来回移动,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接近物体实际大小。

  3.观看手影表演

  (1)——影子真是太调皮了!不过他却是我们的好伙伴,有这么一群人和影子的关系非常好,还能让影子来表演节目呢!

  (2)教师播放手影表演视频

  4.进行简单的手影表演

  (1)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哥哥姐姐们影子的表演,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呀?只要好好了解影子,你们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哦。

  (2)展示几个手影动作,请小朋友们练习

  (1)教师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手影表演一个故事,要注意动物的大小

  5.活动结束

  故事参考:想飞的小象

  有一只小象,刚刚生下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一天,象妈妈带他到河边,他看见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说:"世界真大呀!"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

  小象爬到树上学飞,"哎哟"一声,摔了一个大跟头。

  小兔子看见了说:"小象,我们有自己的本事。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打洞。"

  山羊说:"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爬上陡峭的悬崖。"

  乌龟说:"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爸爸妈妈对小象说:"我们大象力气大,这是小鸟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跟着爸爸妈妈运木头。他用长鼻子一钩,大木头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欢他。小象说:"我是小象真幸福。"

关于夏至的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2.了解面食的制作过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团做面食的活动,锻炼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动准备

  和面、揉面视频,简单的面食制作方法视频,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新麦收获,人们要在夏至这一天吃面食的传统习俗。

  2.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吗?

  ——那你们喜欢吃面食吗?喜欢吃哪一种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面条,有的喜欢吃面包,其实包子外层的皮、饺子皮它们都是面食呀,他们的形状是不是都不太一样啊?但其实它们都是面粉做成的,为什么面粉能有这么多形状呀,我们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变身的吧。

  3.教师播放和面、揉面的视频,并讲解

  ——请一位小朋友要复述一下面粉变成面团需要那些步骤?(要加水然后朝一个方向搅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团)

  ——真棒,现在我们已经有面团了,就是我们的橡皮泥,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小手,把面团捏成你喜欢的面食的形状吧。

  4.幼儿自主动手捏橡皮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指导,并鼓励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饺子皮之类比较有难度的作品。

  5.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能做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6.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时节的天气变化

  2.感受雨声的变化,欣赏关于雨声的诗句

  3.能自主完成雨伞的涂色,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雨伞简笔画、雨声音频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时节天气变化的知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江淮一带出现梅雨天气,频繁下雨,空气潮湿。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雨天吗?

  ——有的小朋友喜欢,有的小朋友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呀?为什么喜欢呢?

  ——其实雨天也不是那么的讨人厌的,只要你细细观察,能发现很多让人喜欢的事。比如老师就特别喜欢听雨声,很多古时候诗人也很喜欢下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3.教师播放雨声音频,体会古诗中的雨。

  (1)教师播放小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么样的。

  志南写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没有湿;风吹在脸上,脸也不觉得冷。

  (2)教师播放大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么样的。

  李商隐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深秋天空昏暗,寒霜降临,池中荷叶已经凋零所剩无几,只留了几片供人听雨珠滴落的声音。

  (3)教师播放暴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么样的。

  苏轼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如墨汁一般,却没有把山峦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溅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小朋友们,现在下雨了,你们要怎么防雨呀?

  ——现在老师给你们发一把小伞,请你们给它画上漂亮的图案吧。

  5.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雨伞简笔画,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涂色,教师会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

  6.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画,教师对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7.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