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篇1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二、 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三、 欣赏不同语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
少儿歌曲。
教学难点: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
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歌曲。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
歌曲顺序:《大鹿》、《小星星》、《赛船》、《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二、引入课题,简介歌曲: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三、欣赏音乐
1.初听歌曲。 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看动画)。
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
4.感受歌曲情绪。
设问:
a、 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如果我们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c、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听音乐)
d、总结: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可以有多种答案)
e、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动感。
1、引导。(看画面)
看!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地奔驰,悦耳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
不时还传来几声清脆的马鞭声。突然,他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一张奇怪的乐谱,(画面转为符号谱)在乐谱的旁边还放着一串串铃,他们断定这一定是这首歌曲的伴奏乐谱。你能破译这张神秘乐谱吗?
2. 分组讨论,研究怎样用这张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师设计: 表示击奏, 表示摇奏, 模仿马鞭声。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教师适时引导,不过于干预 。)
3、 分组汇报。
4. 汇报后大家发表意见,再作修改。
五、听英文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启发学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
六、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七、总结: 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吧!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篇2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因为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后来逐渐演变成圣诞节等节日歌曲,深受人们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教学反思《《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
现在这首歌曲在我国广泛传唱,尤其在圣诞节的时候,在一些商店和西餐厅经常播放这首歌曲。因此当我播放这首歌曲时,有部分学生能跟着音乐哼唱,而且表情很快乐。所以说有部分学生很喜欢这首歌曲。而且课的开头,我还用讲述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圣诞节属于西方节日,和我国的春节一样隆重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的后段呼应开头,同样用讲述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在圣诞节,人们除了和家人朋友一起享用圣诞大餐、装扮圣诞树、互赠圣诞礼物外,还唱好听的歌儿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深深祝福。让孩子们从中明白,中国的春节也好,西方的圣诞节也好,共同之处都是家人朋友团聚、增进感情的节日。在我讲了这首歌曲的简介之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唱兴趣。学唱歌曲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学唱前半部分旋律,在这一部分旋律中,前三个乐句每一个乐句都有一个附点音符和两个后十六分音符,而且每个乐句结尾音高呈上升趋势,学生初步学唱时掌握不好节奏,在反复指导后才唱好。然后第二部分的旋律大部分学生都听过,跟着音乐就能学唱下来,效果较好。这首歌曲的总体学唱效果很好,学生都能以乐观的情绪演唱歌曲。
整节课要学习完成的内容很多,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音乐情感的体验都比较丰富。这节大容量的课也使我获益良多,有了新的突破。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篇3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制音乐教科书第10册第五课《铃儿响叮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学习《铃儿响叮当》歌曲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让学生从中体验到音乐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
2、继续竖笛吹奏的学习,了解乐曲基本的改编方法,以及对歌曲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乐曲)不同表现形式,并试用竖笛吹奏所改编的乐曲。
教学难点:
按要求改编乐曲。
教学方法:
聆听法、示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竖笛、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国家,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们知道有哪些?
师:外国的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狂欢节、圣诞节等等。
二、巩固歌曲,有表情歌唱
1、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演唱
强调唱出在雪地里滑雪撬,堆雪人愉快的心情。
三、特色表演,竖笛吹奏
1、师生交流,互动学习。
2、教师展示风采。
3、讲述吐音、连音技巧。
4、完整吹奏。
四、改编乐曲,拓展延伸
l、出示两种不同 旋律的乐曲进行比较。
2、讲述改变基本方法。
(1)、采用改变音符时值的方法进行改变。
(2)、注意所用的节奏前后一致,首尾呼应。
(3)、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注意聆听。
3、争当小作曲家(学生创作)。
4、汇报展示(个人、小组、全班)。
五、再次体验,质的升华
视听不同 《铃儿响叮当》变奏曲。
六、布置作业,改编
七、小结,师生再见。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篇4
活动名称:
乐曲欣赏《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 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PPT1 右喇叭)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 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 理解、模仿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 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 音乐响)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铃儿响叮当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分辨出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铃声,知道其用途,初步发挥幼儿合理的想像能力。
2、欣赏并初步学习儿歌"铃儿响叮当"。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铃声)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铃声,导入活动
1、媒体展示(闹钟),引起兴趣。
2、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它可能会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
二、想想讲讲,经验交流
1、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铃声?它有什么用呢?(提示:会告诉我们什么?)
2、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3、讨论:如果没有这些铃声行不行?为什么?
三、欣赏儿歌,学习朗诵
1、师示范朗诵儿歌。
问:你听到儿歌中有哪些铃声?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3、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