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2023-10-07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篇1

  教学案例

  师:说一个你最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并说说为什么?

  生1:我喜欢60,因为我们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了。

  (老师把学生说的数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数字。那么,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的话将它写在卡片上。

  (把学生编好的算式卡片贴到黑板上。)师:看着一黑板乱七八糟的卡片,你现在最想对它们做什么?谁愿意帮这个忙?

  生1:给它们分类。

  生2:按顺序排一排。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按什么顺序排?理由是什么?

  组1:我们组认为按得数大小排比较好。

  组2:我们组认为按计算方法排比较合理。

  组3:我们组同意2号组的意见。我们还把加法计算题分成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还把减法计算题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退位减法,一类是不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来归归类。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说说你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来说进位加法36+8。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减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这个课例就本着这一理念为指导,创设了一个个“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说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并用卡片写下自己所编的算式题;小组讨论分类的标准、依据,各自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开放思维空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做学问”的素养。本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 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 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 + 6 = □ 3 + 55 = □

  / \ │ /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 + 40 = □ 70 + 27 = □

  / \ /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1)审题,图中画的是什么?左边多少?右边多少?

  (2)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3)算出得数,说说第(1)小题是怎样算的.

  4.改错.

  小白兔:小朋友们,下面我带你们去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动物医院里住着小猪,小狗和小猴,他们每个做的题都出了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当医生给他们看看病,看谁治得好!

  43+3=72

  50+32=37

  71+20=90

  5.夺红旗游戏.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限时3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后集体订正,奖励前5名一人一面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小白兔: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题吗?(28+30=)谁能很快说出得数,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23+6、44+5)当出现55+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相加不满10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进位加.(板书:不进位),当个位相加满10时,就是下节课所要学的进位加.你们回去后可以想想55+6怎么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沟通情感,激发动力

  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上课,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白兔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小白兔都伴随着同学们,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乐学的状态.

  二、巩固运用,承前启后

  巩固有助于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运用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检验和深化.通过巩固、运用,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汇贯通.在这一阶段,依据大纲,凭借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安排了“打靶”游戏,改错和“夺红旗”游戏,以巩固“双基”,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根据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练习,在编题中学生自己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兴趣很高,顺水推舟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做的家庭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若干小三角形、小圆片、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规律。(电脑分别出示两幅布置的教室图)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6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儿童节)对了,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正准备布置会场,有两种布置方法,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布置方法呢?

  生:我会选择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1(小声说):因为第二种比较整齐。

  师:谁还想大声说说?

  生2:我会选择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比较整齐。

  生3:我会选择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有规律,很漂亮。

  师:她的声音真响亮,表扬她。小博士班的小朋友也跟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选择第二种,请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灯笼是一个紫色一个红色排下去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2:小花是一个绿色一个红色这样排的。

  师:哦,你看到了小花。谁还想说?

  生3:三角形是红黄红黄这样排的。

  师:同意吗?声音怎么样?

  生(大声说):同意,声音很响亮。

  师:真棒,我们看到这些图形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今天练老师就带大家去找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生(齐读课题):找规律

  (1)彩旗图中的规律。

  师:今天老师把小博士班的彩旗带到了我们班的教室,想不想看看。

  学生兴趣高涨并大声说:想。请看,彩旗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

  生:彩旗是红黄红黄红黄红黄红黄红黄重复排列的。

  师(追问):假如老师接下去排,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的旗?

  生:下一个是红色。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还是红色。

  师:大家认为呢?

  生(齐答):红色。

  (教师贴红旗)

  师(追问):练老师再接着贴,下一个会贴什么颜色的旗吗?

  生:黄色。

  师(追问):再接下去呢?

  生:红色。

  师(小结): 同学们真棒,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是以一红一黄为一组,重复排列的,至少要重复2次以上,我们就说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一组 重复)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找到了,那我们再来找找彩花的规律。

  (2)彩花图中的规律。

  师:彩花又有什么规律?谁来说说?

  生1(小声说):是以绿色红色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纠正说法):是以一朵绿色的和一朵红色的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谁能再大声的说一说?

  生2(大声说):绿红绿红为一组重复排列。

  生2(大声说):绿红绿红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带着学生说):是以一朵绿色的和一朵红色的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追问):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

  生(齐答):绿色。

  (3)灯笼图中的规律。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再请大家看看灯笼又有什么规律呢?

  生(大声说):以紫色、红色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说得好不好。掌声送给她。

  生(齐鼓掌):好。它是以紫色、红色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呢?

  生:紫色。

  师:真棒。

  (4)小朋友的队形规律。

  师:灯笼的规律也被你们找到了,还有什么规律呢?

  生: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谁敢挑战一下自己呢? 小朋友的排列是什么规律?接下去是谁呢?

  生:小朋友是以一男一女为一组重复排列的。下一个是女孩子。

  2、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找到了这些事物的排列规律。在这里我们说的“一组”都是以几个为一组的呢?

  师:2个。刚才的像小朋友的一男一女,灯笼的一紫一红、彩花的一红一绿、彩旗的一红一黄,我们都把它都叫做“一组”。象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3、小练习:火眼金睛。

  师:会找规律了吗?下面练老师想考考大家,行不行?(行)有没有信心?

  生(兴趣盎然):有。

  师:好,请看,看谁有火眼金睛?能很快说出来它的排列规律?下一个是什么?

  生1:是以梨和苹果为一组重复排列。

  生2:是以梨和苹果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追问):这两个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问题?他们有没有说清楚是以几个梨和苹果为一组呢?

  生:没有。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

  生3:以一个梨和一个苹果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说得真好,下一个是什么呢?

  生:苹果。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都有火眼金睛,再考考你,行不行。

  生(信心十足地说):行。

  师:谁来说说,它又有什么规律呢?

  生:以一架飞机和一辆汽车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下一个?

  生:汽车。

  师:下一题谁来?

  (同桌互说)

  生:以一只猴子和一只蝴蝶为一组重复排列,下一个是蝴蝶。

  生(齐说规律):以一只猴子和一只蝴蝶为一组重复排列。

  三、动手操作,应用规律 ,创造规律。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啊!再考考大家的小手怎么样呢?行不行?

  生:行。

  1、涂一涂(课本中的例3)。

  (师生齐读题目)

  师:请大家拿出练习纸,迅速完成涂一涂这道题。先自己想想有什么规律,

  再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互说)

  师:说完了,现在先请大家把两组图形中的一组圈出来。下面请大家把接下去涂出来。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来告诉练老师第一题接下去该涂什么颜色?

  生:涂绿色和黄色。

  师:能说说它的规律吗?

  生1:以绿色和黄色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一题谁来呢?

  生2:以蓝色黄色红色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大家一起说接下去是?

  生:黄色、红色。

  2、摆一摆(课本中的例2)

  师:同学们真不错,小手也这么巧啊!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请看大屏幕。请看练老师是怎么摆的`?

  师:我接下去摆什么?

  生1:圆柱。

  师:为什么?能说说它的规律吗?

  生1:以正方体和圆柱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下一题,我又有怎样摆的?

  生2:以一红一黄一绿为一组重复排列。接下去是摆黄色的圆片和绿色的正方形。

  师:刚才第一题同学说了形状的规律?这里有没有颜色的规律呢?

  生3:有,以一蓝一红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第2题刚才说的是颜色的规律,谁能再说说形状的规律?

  生4:以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为一组重复排列。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同学们,刚才看了练老师摆了,想不想自己试一下?

  生:想。

  3、小小设计师:用手中的图形设计花边。

  师: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请大家做一名小小的设计师,请大家设计一条彩带装饰我们的教室。假如我们要摆的话,要先怎么摆呢?谁来说说?是不是随便乱贴就行了?

  生:不是,要有规律的摆。

  师(追问):你会先摆什么?

  生(教师引导说):先摆出一组,接下去重复排列。

  师:我们可以两个为一组,可以三个为一组,可不可以四个为一组?

  (教师讲解一个例子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并挑选学生作品给予展示,学生都完成后,让学生并说说规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啊,小手真巧,设计了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生:找规律。

  四、生活中的规律。

  师:是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想不想去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想)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要多用我们的眼睛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