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模板

2023-10-06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另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向往依恋的纯真情感。鲁迅先生在他46岁时,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作者及《朝花夕拾》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检查预习

  重点字词:

  确凿(záo) 菜畦(qí)蟋蟀(shuài)

  缠络(chán)(luò)竹筛(shāi)觅食(mì)

  渊博(yuān) 鼎沸(dǐng) 绣像(xiù)

  锡箔(bó) 桑椹(shèn) 斑蝥(máo)

  攒(cuán) 敛(liǎn) 髓(suǐ)秕谷(bǐ)

  人迹罕至(hǎn) 书塾(shú) 蜕(tuì)

  拗(ǎo) 盔甲(kuī) 蛉(líng) 窦(dòu)

  厥(jué) 叵(pǒ) 倜傥(tì,tǎng)

  整体感知: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参考答案: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百草园——三味书屋

  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1-8) (10-24)

  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

  百草园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模板 篇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2、学科:初一语文

  3、课时安排:2课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扫清障碍。

  3、结合课后研讨,找出本课的疑难问题。 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其写一句合乎语境的句子。

  2、了解作品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3、整体感知课文,沥青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主要以场所的变换展示了不同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本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不难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借助景物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来表达情感,由此可见,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是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在处理教材时,我搜集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片和文本,欲借此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并结合“主题学习”阅读丛书,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

  本文结构条理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借助小组互助合作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并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

  借助小组,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默读、浏览、精读课文,循序渐进地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通过读、品、练等步骤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引入本课学习。

  【百度图片】鲁迅先生头像

  2、预习提问:本文出自何处?请同学们简单介绍。

  3、板书课题、交待 学习 任务。

  二、 预习检测:

  1、掌握读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斑蝥(wú) 收敛(liǎn) 脑髓(suǐ) 攒(cuán)

  秕(bǐ)谷 蝉蜕(tuì) 书塾(shú) 宿儒(rú) 倜(tì)傥(tǎng) 窦(dòu)

  2、释义: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拗:(ǎo),用力弯曲。

  三、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

  本文讲述了几个地方发生的故事?

  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四、合作探究

  默读第一部分(1——9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在作者眼中,百草园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和故事?

  五、精讲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