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最新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霜、吹、落”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春、风、冬”等7个生字。
2、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能够与伙伴学习、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春、夏、秋、冬。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春、风、冬、雪、花、飞、入”,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课文。
(一)认识春、夏、秋、冬。
1、同学们看图说出相应季节。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
生: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二)看图学习。
1、出示课本第3页的图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草、花、鱼、鸟?
师: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鸟?比如什么样的草?什么颜色的花?会做什么的鱼、鸟?
生: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学生齐读、分组读。
2、仔细观察,具体形容草、花、鱼、鸟。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具体来形容一下我们发现的草、花、鱼、鸟?(教师可引导:哪里的草、花怎么样;鱼和鸟在做什么?)
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全班齐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了解了哪些自然现象
一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最新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猜猜这是什么?(雨)
2.是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雨点》。齐读课题。
(二)看图
1.那么大家看一下,天空中的雨点在干什么呢?抓一把粉笔从高处放手,告诉学生像这样掉下来、往下降这就是落。
2.这些雨点究竟落到了哪里呢?我们来看看。注意要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来说。
(指说,注意把话说完整:雨点落进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相应出示、齐读)
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三)精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雨点落进这些不同的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呢?我们的课文都告诉我们了,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己把课文来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王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一定知道雨点在干什么了。
第一句
1.雨点落进池塘里,在干什么?(睡觉)
(看图)我们江南水乡有很多池塘,池塘里的水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里多平静啊)
所以雨点在池塘里睡觉。
2.小朋友,我们像小雨点一样来睡觉。(动作)
指导朗读
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真舒服啊!谁来轻轻地读好这句话。
3.小雨点睡得好舒服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第二句
1.雨点落进小溪里,它在干什么呀?(散步)
(理解散步)小朋友们,什么是散步呀?(慢慢地走着)
2.平常和谁去散步的呀?哦,我和妈妈去公园散步(把话说完整),你能用散步说一句话吗?
瞧,雨点在小溪里散步呢,指名读第二句。
3.奇怪,雨点在池塘里是睡觉,为什么到小溪里散步了?(溪水是流动的)
说的真好,因为小溪里的水是流动的,所以雨点在池塘里散步。
4.听,(播放小溪声)小溪里的水缓缓地流着,小雨点也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多自在啊!
我们一起来悠闲地读这句话!男女生朗读。
第三句
1.雨点落进江河里,小雨点在做什么呢?(奔跑)
老师和你们一起看一看奔跑(骏马)
2.为什么雨点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呢?(江河里的水流得很急,比溪水速度快)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这两个动作。
是呀,江河里的水比小溪里的水快多了,所以雨点在江河里奔跑
3.谁来读这句话?跑得真快呀!还有谁想大声地试一试?
我们一起和雨点奔跑!
第四句
1.调皮的小雨点又到大海去了,它去做什么了?(跳跃)
2.谁来跟小朋友们说说你见过的大海?(海洋很大很大,一望无际。)
3.天气晴朗的时候,大海的海面非常平静,但是如果下雨了呀,一般都伴随着大风,海洋里就会怎么样?(波涛汹涌,一浪更比一浪高。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卷进海底,海水的力量非常大,雨点就像在——跳跃。)所以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4.谁来读好这个词,还有谁想试一试?
5.喜欢跳跃的小朋友来读一读?
把词放到句子里来,我们一起读好它!
(四)总结
1.雨点是神奇、可爱的,它或在池塘里甜甜睡觉,或随小溪慢慢散步,或随着滚滚江水奔跑,或随着海水跳跃。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2.王老师发现呀,我们小朋友这节课学习真认真,相信你们一定能看着这些词语将课文背诵出来了,对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五)综合练习
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干什么?
师生共同编儿歌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花瓣中,在花瓣上唱歌。
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
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滑行。
(六)识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出示生学卡片:“点、江”。
1.认读生字、口头扩词。
2.识记字形。
(1)这些生字朋友我们不光要认识,还要记住它们。
(3)老师利用田字格范写。
(4)指导学生书写,识记字形结构。
(5)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板书设计:
4雨点
池塘里睡觉
小溪里散步
江河里奔跑
海洋里跳跃
一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最新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三、教学策略
教学时可以结合插图、讲述少数民族故事、结合升国旗仪式等内容,让学生对“祖国、我是中国人、民族”等有初步感受和概念;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歌曲、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地图、天安门图片、历史故事视频、少数民族风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一页,在这页美丽的图画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许多小朋友、国旗、天安门广场、花、“我是中国人”五个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
(二)补充资料,谈话引导
1,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国吧。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天安门、中国国旗的图片。
(1)中国地图:我们祖国的地图是什么形状的?
(2)天安门:你们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吗?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子呢?
(3)中国国旗:我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国旗里有什么形状呢?
预设:生自由说话,加深学生对国旗等的印象。
播放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可鼓励学生跟唱;也可播放升国旗的图片和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各类资料,让学生对祖国有基本的认识;发散思维,练习说话。
2,课文图画里的小朋友们,他们代表了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
(1)你们找一找,哪一位小朋友穿的衣服和我们穿的衣服很像?哪位同学是少数民族,请你举手,好吗?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汉族小朋友的图片;如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引导说说自己的民族。
(2)通过图片介绍蒙古族、藏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3)让学生在以上说话的基础上,读一读“我是中国人”等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
(三)拓展欣赏,课后延伸
1,欣赏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把今天我们了解的关于祖国的内容说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歌曲、聆听歌词的基础上对爱国有进一步感性的认识;课后延伸的回家说话,加深学生所学并助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