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2、知道幼儿倾听他人说话并能连贯地说出游戏中的语句。
3、帮助幼儿认识上下方位。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玩具若干(同幼儿人数)
2、小桥、山洞、花篮、彩带标记、小奖品、录音磁带
3、事先将各种小动物藏到室外大型玩具上
活动过程:
一、1、师:今天动物王国的小动物要来和我们做游戏,高兴吗?谁能说说你愿意和哪个小动物交朋友?它有什么特点?(你来学一学),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模仿它们做早操吧。
2、随音乐,做模仿操出教室。
二、1、师:你们瞧,今天的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很早的就来到了幼儿园,想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它们都藏在了小朋友平时最喜欢玩的地方了,让我们一起找找看。
2、随音乐,幼儿寻找小动物,在此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组织找到小动物的小朋友到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寻找过程,例如;我在、上(下)找到了、针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或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助。
4、(1)、师:你们说的很棒,小动物们很高兴,想和我们做个“听口令,跑的快”的游戏,看谁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又快又对的把小动物安全的送到指定地点。
(2)分四组按不同口令进行游戏。
三、师:小朋友们今天和小动物们玩的很开心,表现的都很棒,老师很高兴,想带你们玩滑梯,好吗?(随音乐开汽车来到滑梯面前)。
小朋友你们看,现在我们在哪?(滑梯的下面)。在此,利用现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滑梯下面是很危险的,上面有许多的螺丝钉,一不小心会碰伤小朋友的,因此,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尽量不要到滑梯下面玩。
活动结束:
随音乐带领幼儿到滑梯上面玩,引导幼儿感知体验上和下。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动物的主要的运动方式(如走、爬、跳、飞、游等)。
2.学习运用列举法说出各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发展幼儿的流畅性思维。
3.懂得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类。
二、活动准备
音乐、字卡、标记、头饰等。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请幼儿听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并扮演五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去参加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1)请幼儿想出与众不同的运动方式,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小鱼是怎样运动的?”(游着运动)“你可以怎样‘游’?”(同时出示“游”字)
(2)请幼儿在众多的标记中找出相应的标记。
(3)请幼儿列举相应运动方式的各种动物,发展幼儿的流畅性思维。
还有哪些运动是“游”着运动的?看谁能说得又多又快又好。
(用以上形式学习其他的运动方式)
3.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类。
游戏:动物找家。请幼儿带上头饰,听音乐按标记找家。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听音模仿动物的动作;学画喜欢的小动物。
五、生活中渗透
简单知道各种动物对人类的作用。
六、环境中渗透
配图“动物的家”张贴在活动室里。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带小朋友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 标 实 现
程 度
内 容 适 合
程 度
活 动 设 计
趣 味 程 度
幼 儿 的
“三性” 表 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评价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蒲公英就小蜜蜂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和排序图片,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着急。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二)情感目标
知道在自己或别人有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或帮助他人。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蜜蜂木偶,教师用大图片一套,字卡:着急、录音机、磁带。
2.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排序板。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与作用。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时遇到了危险,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我的同伴将这件事拍了下来,现在将相片带来给你们看。
2.出示图1,发展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及独创性。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解图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让幼儿从图片内容联想到图片外的内容)小蜜蜂快要掉进湖里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学习词:着急)让幼儿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小蜜蜂,这时候你会怎样使自己不掉进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会用什么方法?怎样救?启发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集体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幼儿的独创性想像给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谢谢小朋友们给我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图2、图3,理解图意,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你们想知道后来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
你们看了这两张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图2及图3,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中的内容:这两张相片中又有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教师:这三张相片里讲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乱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蜜蜂将相片排好,并将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幼儿操作图片及排序进行排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能遵循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排图讲述。最后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完整、连贯。
4.增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除了用这样的顺序排列相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这些相片?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让幼儿再重组图片进行讲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请幼儿讲述给大家听,集体分析这种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节合乎客观规律,有说服力,就给予肯定。
5.引导幼儿知道在自己或别人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但是附近没有人帮助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你又会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画出来,再结合其他图片进行讲述。
社会:让幼儿进行“遇到危险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救或帮助别人脱离险境。
五、生活中渗透 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危险或困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自救摆脱困境: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当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积极勇敢地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六、环境中渗透 将图片投放到语言角,让幼儿进行排序,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情节。
七、家庭中渗透 让幼儿将图片带回家,排图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平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幼儿一些自救常识。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评价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附讲述内容
蒲公英救小蜜蜂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蜜蜂“嗡嗡嗡”地结伴去采蜜。可是有一只小蜜蜂一不小心就撞在湖边的树枝上,眼看就要掉到湖里去了。旁边的小蜜蜂看见了想要拉住它,可是离得太远了,真着急呀!这时候,正好蒲公英飞到小蜜蜂的身边,它对小蜜蜂说:“别怕!我来救你!快点儿伸手拉着我吧!”
小蜜蜂头上撞了一个大包,疼得“嗡嗡嗡”地直叫。蒲公英安慰它说:“小蜜蜂,你不要哭,我送你回家去!”蒲公英将小蜜蜂送到蜜蜂妈妈身边。蜜蜂妈妈说:“孩子们,快过来!蒲公英救了小蜜蜂,还把它送回来,我们大家唱支歌谢谢蒲公英吧!”蒲公英笑着说:“不用谢!”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有趣的脸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高兴”、“伤心”、“生气”等词意。
2.启发幼儿根据三种表情联想相应的事情,并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人格目标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和自信。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高兴”、“伤心”、“生气”三种表情的图片各1张,与三种表情相应的挂图各1幅,布置一面墙。
2.学具:与三种表情相应的图卡每人1张。
(二)知识经验准备 谈话活动中了解幼儿高兴、伤心、生气的情况。
三、活动过程
(一)进一步理解“高兴”、“伤心”、“生气”等词的含义。
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分别出示三种表情的图卡与文字卡,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二)引导幼儿根据各种表情联想相应的事情,并学说话。
1.分别出示与三种表情相应的图画,请幼儿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最后,引导幼儿运用相应的表情,把图画上的事情用一句话讲出来。
2.启发幼儿根据三种不同表情,自由联想与表情相应的事情,要求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仔细观察自己桌上的图画,要求边看边讲述图画的内容。
然后,根据图中人物的表情,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帮助语言能力差的幼儿学说话)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把自己图画的内容用一句话说出来。
(四)教师小结:表扬大胆想像和发言的幼儿,并教育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做事之前要先动脑筋想一想。
(五)延伸活动:请幼儿把手上的图画贴在与图上表情一样的娃娃下面。
四、各领域渗透 社会:利用日常谈话时间,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本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练习,培养幼儿大胆完整地发言与说话。
五、生活中渗透 家长鼓励幼儿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引导幼儿说出做事的想法,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内张贴各种表情的头像。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给孩子讲一些高兴和伤心的事情,教育孩子要保持好心情。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幼儿用普通话表达时较困难
评价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幼儿喜欢动物,神奇的动物世界总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园中看到动物或动物雕塑都会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以动物为主题的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的观察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斑马、老虎、兔子等动物的基本特征,能根据动物的局部和影子特征找到小动物。
2.愿意参加活动,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PPT、动物和影子图若干、笔若干。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提供的局部和整体特征知道是什么动物。
难点:对比发现老虎和斑马都是黑条纹的,但是他们的皮毛颜色不一样。
五、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敢于探险
1.教师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
师:小朋友好,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师:这里是动物城,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你们想在动物城遇见什么小动物?
2.邀请幼儿一同去动物城做客。
师: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动物城?那我们出发吧。
(二)智闯动物城
1.观察动物的局部,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藏起来了。
师:这里有几条路?是什么颜色的?每条路上都藏了一只小动物,有一条路上的小动物会吃人,另一条路上的小动物不会吃人。你们要保护好自己,选择一条安全的路。
师:你们猜一猜蓝色路上是什么小动物藏起来了?你怎么知道的?它的条纹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们知道黄色路上是什么小动物藏起来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它的条纹是什么样子的?
师:这两个小动物的条纹一样吗?你怎么知道是斑马还是老虎?
师:我们可以选择哪条路呢?
2.动手操作,帮助动物找影子。
师:咦?这里有许多的小动物。有哪些小动物呢?
师:小动物们把自己的影子丢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影子吗?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都准备了小动物和它们的影子呢,快去试一试找一找它们的影子吧。
3.总结。
师:你们找到它们的影子了吗?你是怎么知道这是它们的影子的?
(三)获得胜利
师:终于到动物城啦,给自己鼓鼓掌吧。国王想邀请你们一起观看他们自己拍摄的电影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六、活动延伸
和小朋友一起观看《疯狂动物城》电影,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动物的特征让其他人猜一猜。
七、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到其中,对活动感兴趣。在闯关的第一个环节让孩子把老虎的花纹和斑马的花纹做对比,知道虽然条纹一样,但是皮毛颜色不一样。幼儿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个环节是让孩子找动物的影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让孩子加深对动物整体特征的印象。最后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孩子去看一看动物的影片,能激发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的:
1、 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 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说动词:飞、游、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
1、 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
2、 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
(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
(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
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 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 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
1、 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
2、 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
3、 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
4、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
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活动中,了解了动物的明显习性。他们发现小白兔是跳着走的,小鸽子是会飞的,小泥鳅只会在水里游,孩子们喜欢模仿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语言活动《小动物回家》,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幼儿在情景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兴趣。
活动目的:
1、 在看看、讲讲、表演小动物找朋友回家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角色对话,喜欢听故事。
2、 幼儿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说动词:飞、游、走。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图形若干。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 以画面(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观察兴趣,了解故事角色,展开讨论。
1、 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动物?
2、 小动物在一起玩得可高兴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和动词。
1、逐幅欣赏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合理想象,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提问:(1)仔细看,仔细听,它们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飞起来,小鸟看见了,它会说什么?(幼儿学说对话。)
(3)小鱼在水里游动,乌龟怎么想的?(幼儿学说对话。)
(4)小猫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会怎么说?
过渡语:熊猫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见朋友们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声的叫:“等等我,我和你们一起回家。”
2、幼儿根据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合理想象,展开讨论。
3、幼儿欣赏后半段多媒体课件,验证幼儿的想象。
三、 欣赏故事,幼儿自由跟讲角色对话。
四、 根据自选的动物进行故事对话仿编。
过渡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动物朋友呢?
1、 教师扮演小马:我是小马,我该和谁一起回家呢?
2、 教师找一名幼儿进行仿编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吗?
3、 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进行对话仿编:你是谁呀?你想找谁一起回家?(幼儿游戏)
4、 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并仿编对话。
五、教师小结,引起幼儿再学习兴趣。
小结:你们都找到好朋友了吗?原来小动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有的会走,还有的会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走路方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学校
活动目标:
1.能大声念儿歌。
2.运用形体动作与声音模仿动物。
3.知道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儿歌:《你和我,我和你》[附]
2.动物图片。
3.挂图:《―起玩》。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起拜访动物学校。
2.动物学校里有许多动物,用形体动作和声音模仿小鸡,请幼儿猜猜看,教师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再学学青蛙的叫声,请自愿的幼儿用形体动作“说出”答案。
3.展示挂图,并和幼儿一同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科学”《―起玩》,请幼儿学学里面各种动物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轮流派一人上台,按照教师给他看的动物图卡表演该种动物的特征,哪一组最快猜出答案就得一分。
5.活动进行―段落后,可带领幼儿念儿歌《你和我,我和你》作为活动结束。其中小鸡、青蛙可换为小猫喵喵喵、公鸡喔喔喔等。
活动评价:
1.能运用形体动作玩角色游戏。
2.能分辨动物的特征。
3.延伸活动:
4.也可带幼儿到动物园参观,回来后再进行动物学校的各种模仿游戏。
[附)儿歌
你和我,我和你(李紫蓉)
你学小鸡唧唧唧,
我学青蛙呱呱呱,
你和我,我和你,
唧呱唧呱唧唧呱。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选择一种喜爱的小动物来进行练笔,突出喜欢这一中心。
教学思路:
观察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完成以下问题1、你喜欢什么动物,它的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叫声等方面去说一说)
2、和同学交流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你喜欢它的理由,做好记录。完成习作。
二、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及可爱之处有条理地写下来。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点。
2.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的有关动物的画片、图片和资料
2.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老鼠)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 (小狗)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他们是谁呢?生答,师板书:抓住特点。
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小动物的特点,所以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
今天我们就用抓住特点这一方法来说一说、写一写《我喜爱的小动物》大家高兴吗?
2、小组合作、表达交流
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特地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呢!看!它们打扮的多漂亮,好像知道我们要写它们,(演示课件)同学们在这么多的动物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说给大家听听,还可以展示一下它的照片。
看来同学们真是很喜欢动物,可爱的小狗,性格古怪的小猫,……说起它们,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那就让我们都动手来写一写吧!
3、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怎样才能把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写的活灵活现呢?
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咏鹅》?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小诗人用了短短的18个字就把鹅写的栩栩如生,我们要想写好一种小动物,也要争取达到这种生动的效果呀!
那么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我们所写的动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都要观察什么呢?(观察他从头到脚的样子。毛、眼睛、嘴、尾巴及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此外,还要观察它的动作情态。比如走起路来什么样、叫的时候什么样等等。) 其次要写好所写动物的外形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象什么 。比如我们知道的大公鸡,它有红红的鸡冠,漂亮的羽毛,尾巴高高的翘起,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的。每天早上它都窝窝的叫,似乎在叫人们早点起床。(出示课件大公鸡图片)如果在写的过程中能够恰当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更好了。例如(课件出示片段欣赏)
另外还要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如吃东西、睡觉、玩耍时的样子以及他平时最喜欢干什么等等。比如小鸭子最喜欢在水里游,小狗最喜欢啃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习性。(欣赏片段)
小狗吃东西的时候,总是先在食物的周围闻一下,如果觉得对自己胃口的时候,便狼吞虎咽。味道好像还不错哦,再伸出粉嫩的舌头轻轻地将盘子周围的碎食舔干净;如果觉得不合自己胃口的时候,便不屑一顾,径直走开了。就好像它是主人似的,好威风哦!
我家的小白兔长得十分可爱。它穿着一件雪白的衣裳,毛茸茸的就像一团雪球,摸起来软软的很舒服。它有一对又大又长的耳朵,像是一个“V”字胜利手势,它耳朵可灵敏了,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好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它常常灵活地转动红眼珠,向周围扫视,仔细观察动静。它的嘴有三瓣,下唇一瓣。吃东西时,它把嘴张得大大的发出一阵阵声音,像是怕敌人来攻击拼命地抢时间吃。吃完之后,总忘不了用小手搓搓脸,显得很爱干净。它的前肢短,后肢长,只要后肢轻轻一蹬,就能蹦得很远。它那短短的尾巴,好像挂在屁股后面的小绒球。蹦跳的时候,一悠一悠的好像风中摇摆的银铃。可爱极了
光写这些还不够,还要写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必须要把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写具体,使人们能通过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例如:(课件出示片段: )
4、总结方法、欣赏佳作
总结写作提纲:
第一、要对我们所写的动物进行仔细的观察。
第二、要写好所写动物的外形特点。
第三、要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第四、要写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5、确立题目、自由写作
谁能说一说你想给作文起个什么题目呢? 现在就动笔写吧。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颜色,以动物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训练幼儿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儿歌。
活动准备:
1、图片-青蛙,狗熊,兔子,狐狸等,有色和无色各一张;
2、头饰-青蛙,兔子,狗熊,狐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请来了几位好朋友,是谁呢?
2、教师依次出现无色的动物图片给孩子们观察
先让孩子说出是什么动物,之后让孩子说出动物的颜色,如果孩子说对了,就出示有色的动物图片。
二、编儿歌
1、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动物的颜色来编儿歌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动物今天刚好过生日,咱们编首儿歌送给它们,好不好?
(2)教师:先给青蛙编。
老师引导幼儿:什么动物绿绿的?
让幼儿说出:青蛙青蛙绿绿的。
然后鼓励孩子将“什么动物绿绿的`,青蛙青蛙绿绿的”串成一句。
2、教师问:什么动物黑黑的?
让幼儿说出:狗熊狗熊黑黑的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咱们把刚才编的儿歌串在一起吧,教师一边拍手一边说:
什么动物绿绿的?青蛙青蛙绿绿的,
什么动物黑黑的?狗熊狗熊黑黑的。
3、给兔子编儿歌
请幼儿来编。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来编第一句:什么动物白白的?
请另外一位小朋友说出:兔子兔子白白的的。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青蛙,狗熊,兔子,都有儿歌了,狐狸也想加入儿歌的队伍,快快快,
咱们赶紧给狐狸也来编一个。
鼓励幼儿仿照上面的句式给狐狸编。
5、请幼儿试着将上面四个动物儿歌串成一串
6、拍着小手,集体将儿歌再唱一遍
三、做游戏
1、教师将头饰发给小朋友
2、告诉小朋友玩游戏的规则:
当老师说到什么动物绿绿的,带青蛙头饰的小朋友应站起来,
并说:青蛙青蛙绿绿的。
其他小朋友则坐着不能动。
四、教师出示几幅可爱的动物的图片,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延伸:
让孩子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唱动物歌,并告诉爸爸妈妈爱护动物,不要吃他们。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几种动物外形的不同特征,学习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喜欢观察和表达,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①幼儿操作板;②多媒体设备及课件;③礼物筐;
2.情境准备:“动物园情境”、适宜玩捉迷藏游戏的场地。
3.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寻找动物。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问题: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和你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是谁藏起来了?
2.寻找辨别,大胆猜测。
提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对不同动物显露出来的身体部位进行辨别,根据其局部特征猜测出动物名称。
问题:① 你猜一猜有哪个小动物藏起来了?
② 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小动物呢?
③ 它藏在了什么地方?
3.确认方位,模仿动物。
提示:引导幼儿将躲藏的动物一一找出,并尝试说出其躲藏的方位及动物某一部位在自身的位置。
问题:① 请小朋友把发现的小动物找出来,看看你猜的对不对。
② 你们找到了哪个小动物?(如:小兔子),兔子的耳朵长在兔子身体的什么位置?
二、巩固认识。
1.课件再现、核对方位。
问题:①刚才有哪些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②它们都藏在哪里了?让我们看看小朋友说得对不对。
提示:边提问边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将知识进行回忆和再现。
2.材料操作、探究学习。
幼儿利用操作材料“调皮的小猫”,与课件进行互动,找出相同的方位图案。
提示:关注幼儿是否能够独立找出相同的方位图案,并将“小汽车”(按钮)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三、快乐游戏。
1.游戏表达、巩固认识。
(1)全体幼儿躲藏起来,说己隐藏的方位,请老师来寻找。
(2)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躲藏起来,一组进行寻找。
2.活动延伸、赠送礼物。
问题:
①我们还有一件东西没有找到,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②你们在哪里找到的?我们一看这里面是什么?这些礼物应该怎样用?(如发夹戴在头上,椅垫坐在屁股下等。)
③请小朋友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礼物,送给会场里的老师,还要把它送到正确的位置上。
3.幼儿带礼物,走出会场,活动结束。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8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喜欢折纸活动。
2、学习折叠绘画的方法表现小动物的形象。
准备:
三角形纸、彩笔、图画纸,小狗、小猫、小猪的范例。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可爱的小动物的范例请幼儿欣赏,可选择自己喜欢哪个小动物。
2、学习折叠绘画小动物,会在小动物形象上描画五官。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3、幼儿自行练习折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4、鼓励幼儿多折几个动物,画小动物不同的动态。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建议:
教幼儿学习看折纸图。
日常生活
1、丰富幼儿关于小狗、小猫、小猪的知识。
2、学习“一只哈巴狗”的舞蹈及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家园配合
鼓励称赞幼儿动手折叠学画的积极性。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结合我园的科研课题《幼儿园青年教师语言教玩具配置能力培养策略》的开展,我们对《如何配置、使用纸质教玩具激发小班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我们开展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对教玩具的配置有了一定的大胆尝试与实践。
我班幼儿对图书很感兴趣,但是由于3岁多的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所以,他们在阅读图书时还是喜欢“走马观花”式的翻阅,不会仔细的去观察画面,因此,我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注重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选择《动物的耳朵》,首先是因为动物朋友是幼儿喜欢的,贴近孩子生活,幼儿会对图书感兴趣;其次,在形象生动立体,颜色鲜艳的画面刺激下,能促进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让幼儿的无意注意转变为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同时在过程中幼儿不断的触摸与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动物的耳朵”阅读活动,继续学习一页一页翻书。
2.在游戏活动中学说短句“长又长”“大又大”“尖又尖”“圆又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愉快地参加“动物的耳朵”阅读活动,继续学习一页一页翻书。
难点:在游戏活动中学说短句“长又长”“大又大”“尖又尖”“圆又圆”。
活动准备
《动物的耳朵》大图书、幼儿操作小书、各种自制立体小动物头、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导入。
师:给我们的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幼:你好/早上好。
师:咦,刚才小朋友们的小耳朵听到客人老师打招呼的声音了吗?
幼:听到了。
师:哦,小朋友的耳朵灵又灵能好听的声音。你们的耳朵在哪儿呢?
小朋友摸一摸幼:(都用手摸自己的耳朵,在助教老师的引导下,有的还摸摸老师和同伴的耳朵)
2.游戏:摸耳朵(教师将各种自制立体小动物头在活动室周围摆放着,有的小动物有一只耳朵)
师:真能干,宝贝儿都能找到自己的耳朵。
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小客人,我要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摸一摸他们的耳朵在哪儿,瞧一瞧他们的耳朵是什么样的。来,我们到周围摸摸动物朋友的耳朵吧。
幼:(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满好奇的摸动物耳朵,还自言自语)小狗/喵喵喵/小白兔……
师:(集中)小朋友找到了哪些动物朋友的耳朵呢?幼:小猪/小白兔/小猫/小狗的耳朵
师:(取一个没有耳朵的大象头饰)噢,有小朋友摸到了小猫的耳朵,那谁来摸摸小兔子的耳朵在哪儿?
幼:咦,没有了幼:哈哈哈(笑)
(二)基本部分:
1.师幼共同阅读大书,并引导孩子观察
师:“咦,小朋友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小兔的耳朵不见了,那藏在哪儿了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2.阅读封面以及大书
(1)出示小兔
师:“我们先来请出小兔子,一起仔细地找找他的耳朵(教师同时示范拿着书右下脚的圆点翻开书的第1页)”
幼:“小兔小兔”
师:“宝贝儿们真棒,来摸一摸小兔的耳朵”师:“那小兔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呢?”
幼:长长的
幼:耳朵长又长/小兔的耳朵长又长幼:小兔的耳朵红又红
(教师及时鼓励肯定)
师:噢,小兔的耳朵长又长(教师同时带动孩子以夸张的肢体动作来体验‘长’)
幼:小兔的耳朵长又长(孩子边说边做动作)
(2)出示大象
师:咚咚咚,是谁在敲门?(翻开第2页)
师:“那大象的耳朵在哪儿呢?上来摸一摸吧”(教师请孩子们上来摸摸大书上的动物耳朵)
幼:那儿,那儿(孩子们上来摸大书上的立体耳朵)
师: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呢?
幼:(有的孩子张开两只手,有的用语言)大的/很大的/大/大大的
师:噢,大象的耳朵大又大,小朋友的声音真好听,大象告诉我他还想听一听你们的声音(教师此时以夸张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大”,并说出大象耳朵的特点“大又大”,同时以抽答的方式帮助个别孩子理解及纠正发音)
(3)出示小猫
师:还有一位动物朋友已经等不及了,我们赶快把它请出来吧。(翻开第3页)
(4)出示小熊
幼:耳朵在这儿
师:那小熊的耳朵又是什么样的呢?幼:圆又圆的
师:“噢,小熊的耳朵圆又圆,小朋友的声音真好听!”
3.师幼共同翻阅小书,游戏“耳朵配对”
(1)共同翻阅小书
过渡:小朋友说得很好,大象的耳朵大又大,小兔的耳朵长又长,小熊的耳朵圆又圆,现在,这些动物朋友跑到我们的小书里去了,我们也去请他们出来吧,好吗?
(教师与孩子共同翻阅小书)
师:我们一起来找到第一位动物朋友,看看我是怎么把动物朋友请出来的老师找到了,是小兔,你们找到了吗?摸一摸、找一找它的耳朵。
幼:找到了,找到了
再依次请出第二、三位客人(孩子们在后面的翻看过程中,都与翻看第一页时情况相似)
(2)耳朵配对游戏
师:咦,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最后一页的小动物耳朵也不见了,怎么回事呢?哦,原来呀是小动物请小朋友帮帮忙,帮他们找回自己的耳朵,好不好?
幼:好(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启发孩子为动物耳朵配对)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帮身边的小动物贴上耳朵
师: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小动物,请小朋友帮帮忙,帮他们也找到耳朵”(放音乐,教师帮助孩子将找到的耳朵与小动物的头贴好,谢谢你帮我找到了耳朵)
幼:大耳朵,大象的幼:大象的耳朵大
幼:小狗的耳朵大又大
幼:小白兔的耳朵红又红……
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我在自己设计绘本阅读活动以及分析教材方面得到了很多,现反思如下:我的所得:
1.设计绘本阅读活动首先要充分分析教材以及幼儿,以幼儿为中心以教材为出发点;
2.在进行绘本阅读活动时,教师在课前对于教材的充分把握,关系着活动的进程;
3.教师的随机教育很重要,在活动中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活动中的亮点:
4.活动氛围轻松,把握年龄特点准确,在活动中幼儿情绪愉悦;
5.环节设计紧凑,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兴趣;
6.在活动中的提问比较具有开放性,并且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重点提问。
活动中的不足:
1.在自由阅读时对幼儿习惯关注还不太够。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千奇百怪的动物历来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对神奇的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探索欲。尤其是到了大班,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显得更加浓厚,于是,我们和幼儿共同开展为期三周的动物之旅,让孩子们感受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的生态环保意识。
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幼儿和家长热情高涨,提供了很多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我们把这些资料集中在区角内,谁知几个孩子在大背景图上(老师设置的局部区角环境)摆放起动物图片来,说是玩动物园的游戏。我突然眼前一亮,有一首绕口令《动物歌》不正是眼前的情景吗?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认真学习能使幼儿口齿灵活,在我们花园幼儿园以语言为特色的背景下,绕口令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主题和幼儿的双重背景下生成了此次教学活动,绕口令《动物歌》。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尝试讲述绕口令,学习发清读音相近而且易混淆的音:虎、鹿、猪、兔、鼠。
2.初步掌握绕口令的讲述方法,激发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3.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图与插入角色(虎、鹿、猪、兔、鼠);相声演员表演绕口令的视频。
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指偶(带有方位图的手套和带有刺毛皮的动物指偶)
活动过程:
(一)、看看、找找、说说
1.在这片美丽的地方你们看到了什么?(搞清方位)
2.这里躲着一些小动物,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等我数到三,再把眼睛睁开(幼儿闭眼的同时,教师抽露动物的头部)。
3."一、二、三!"找一找,在什么地方躲着谁?(以幼儿的话自己说,教师用儿歌词句小结。)
4.大家数一数,有几只动物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5.我会用一个字来说这些动物的名称(示范:老虎,我会用一个字说"虎")。谁的本领大,也会用一个字来说?(集体练习相似音)
(二)、听听、念念老师把动物和我们捉迷藏的事编成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动物歌》。
1.教师示范朗诵。(平常速度)
2.幼儿练习。
(1)看谁本领大,会看着图片,自己读这首儿歌。(教师按照顺序点图,帮助幼儿自己练习儿歌)
(2)重点练习五个动物名称的发音。
(三)、知道绕口令的特点
1.现在老师来念《动物歌》。这回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念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快速示范,让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念得更快)
2.你们会像老师一样念得又快又对吗?(请个别幼儿表演)小结:原来儿歌里有些字的发音很像,很难读,念这些字时,舌头动来动去很拗口,念得快容易出错,这种儿歌,我们叫它绕口令,绕口令虽然难念,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经常练,舌头就会变得很灵活,就会练得又快又对。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声演员他们的表演。
3.播放相声演员表演绕口令的视频。(让幼儿从规范的表演中得出绕口令的特点)他们表演得好吗?好在哪里?(又快又对)他们也是慢慢练才会越说越棒的。
4.引导幼儿又快又对地念绕口令。(用拍手的节奏)
(四)、示范仿编过渡语:小动物说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会把捉迷藏的事念成绕口令。这次小动物要重新换个地方躲起来,看谁本领大,能找出来,还能用绕口令的句子进行回答。
教师更换动物躲藏的位置。(虎鹿对换,鼠兔对换,猪不变)
1.一、二、三,眼睛睁开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躲着谁?
2.老师把小动物捉迷藏的事,重新编成了一首新的绕口令。(示范编的同时,暗示幼儿按方位学习仿编)
(五)、在动手操作中学习仿编,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的本领真大,学会了自己编儿歌,老师很高兴,现在奖励你们每人一套指偶,请你们自己和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一边玩,一边编一编。
2.幼儿人手一套学具,自由摆放动物,自己用儿歌的语句进行表达。
3.请两名幼儿(与教师排序不一致的)表演自己编讲的绕口令。
还有好多小朋友想玩一玩,念一念,我们把它们带到区角里去玩吧!
附:绕口令《动物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屋里一只猪,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兔鼠猪。
活动反思:
本节课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对语言游戏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游戏。
2、知道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能正确的给小动物喂食。
3、学说完整句子“爱吃”。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盒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有一群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想和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想和小动物们做朋友吗?
二、基本过程
1、认识小动物出示小动物的图片,挨个介绍小动物
2、了解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1)小动物们的肚子都饿了,你们知道它们都爱吃什么吗?你们要是说对了,小动物们爱食物就会出现。
出示小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2)引导幼儿说出“爱吃”。
3、玩给小动物吃食物的游戏
(1)小动物们的肚子都饿了,我们应该先喂谁呢?老师有个好注意,老师这里有而纸盒,每一面上都有一个小动物,我们把纸盒抛起来,哪一面向上我们就先喂这个小动物。
(2)教师拿大纸盒演示游戏过程:抛出纸盒,看到向上的小动物是谁,说出“爱吃”,拿出相应的食物贴在动物的嘴上,请个别幼儿示范。如果出现相同一面引导幼儿说出“爱吃”后继续抛纸盒。
(3)幼儿自由玩自己的纸盒玩具,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边扔边说“爱吃”。
(4)结束:小动物吃饱了,和小动物们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游戏:小动物出来玩
请幼儿拿出动物胸饰,看教师的暗示,如听动物的叫声,模仿的动作,出来找喜欢的食物吃,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
交代游戏玩法:如出示小鱼的图片或听到嘎嘎嘎的声音,带小鸭子、小花猫胸饰的幼儿就学站起来,有节奏的告诉大家:“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12
活动意图:
很多孩子对有着相同颜色、不同花纹的一些动物皮毛特征还缺乏仔细判断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动物花花衣》。旨在让幼儿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皮毛花纹、颜色的不同,引发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分辨动物明显的特征。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
2、用对应方法为小动物穿上花花衣。
活动准备:
斑马、斑点狗、梅花鹿等对应图案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比比
了解不同的三栋房,幼儿找房子主人。
1、这里有几栋房子?
2、小动物的房子哪里不一样?(颜色、大小不一样)
3、房子里住着谁?猜一猜。
二、观察讨论
猜出房子的主人,了解皮毛特征。
1、房子里住着谁,猜一猜。(露出斑马皮毛的部分)
这是什么动物?(斑马)
小斑马身上的斑纹是什么样的?(黑色和白色条纹的)看上去像马吗?
2、喜欢汪汪叫,最爱肉骨头,爱穿斑点衣。
它是什么小动物?(斑点狗)
斑点狗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许多黑色的小圆点)像什么?
3、出示梅花鹿的影子,猜动物
身有一朵朵小花,它是谁呢?(梅花鹿)
它身上的图案为什么像梅花?
三、找找贴贴
加深对动物皮毛花纹的认识和了解。
1、在不同的图文中找出小动物的花花衣。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动物图案,将对应的图案贴在它们的身体上。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栋房子,颜色,大小不一样,根据颜色的不一,孩子进行了大胆地想象。有的说住着斑点狗,有的住着梅花鹿,都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孩子了解动物皮毛的主要特征,孩子们在第二环节中能通过观察,去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有的幼儿看到斑马的皮毛说是斑点狗,说明孩子们对于动物的花纹并没有完全了解,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了花纹是有块状的,有条纹状的,让孩子去区分各种动物。
最后环节中,孩子们能通过不同的图文找出小动物,但我发现孩子们在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时,他们出现了抢的现象,可能在教具准备上不够充分,下次可以多找些动物供孩子们选择。
小班活动《动物》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并尝试用相关成语进行仿句练习。
2、能清楚的说明分房理由,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
3、萌发遇到问题多思考,多想办法解决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动物分房子的要求,帮助狮子解决问题。
2、难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清楚分房理由,并学习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活动准备
大房子挂图一副,各种相关动物图片、各类生活中常见物品卡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狮子”道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狮子大王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想请小朋友帮它解决,到底是什么烦心事?我们来听听。
二、 活动过程
1、教师完整讲述《动物分房子》,幼儿欣赏。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分房子?(老鼠、猫、大象、公鸡、狐狸、乌龟。)
2、结合图片串讲,学习关联词“因为……所以……”。
(1)师:谁先发的言?提出了什么要求?为什么?请小朋友试着用‘因为……所以……’把话连起来说。
(2)师:听了小老鼠的要求,老猫是怎么说的?老猫说它年纪大了,它应该住在?(因为老猫年纪大了,所以它不能住在高层)
(3)师:谁第二个提出要求?提了什么要求?你认为大象适合住几楼?为什么?但是大象也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起,那大象住什么样的房子合适呢?
(4)师:公鸡提了什么要求?它说了什么?为什么?
(5)师:乌龟提了什么要求?从乌龟的话里你认为乌龟住几楼比较合适?
3、请幼儿分四组讨论,自主操作分房子卡片。
4、加深记忆,运用句型
(1)将幼儿自主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出现不同意见回忆各个动物的要求并进行调整。
(2)告诉“狮子”分房方案。用“因为……所以……”句型进行讲述。
三、活动小结,幼儿尝试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生活经验造句,集体讨论,尝试仿句。
师:因为小朋友帮助狮王分好的房子让小动物们都很满意,所以狮王大王特别的开心,它决定在森林里举办聚会,给你们发来了魔法邀请卡。想参加这个聚会可没有这么容易,一是要用“因为……所以……”说一句通关密语,二是要帮狮子大王仔细倾听小朋友说的密语能不能过关。(老师示例)如:冰激凌图片,因为夏天到了,所有妈妈买了冰激凌给我吃。
活动总结
课件的设计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平等的出现在幼儿身边,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适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支持,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感,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本次活动目标完成较好,幼儿的自主操作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有了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加强了。大部分幼儿参与性强,喜欢动手操作活动,在故事引入中,大部分小朋友能够简单记住哪个动物想住在第几层?不想挨着谁?在相互讨论这个环节中还需要再多鼓励,大部分幼儿很快就能够给动物分好房子,还有部分幼儿处于犹豫不决,判断地不是很准确,或寻求他人帮助,可进一步变换方式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