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 篇1
一、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 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
1、学生的空间观念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时重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清晰地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
2、学生对于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模糊。为此,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着重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3、学生在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不够灵活的。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因此,将以大量的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2、难点: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例3、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学生学具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小猫最后钓到鱼了吗?为什么他没有钓到鱼?
找生说后,师说:看来,不专心、不认真什么事情也干不成,那么,这节课你打算怎样表现呢?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小猫上次没有钓到鱼,心里非常难过,星期天,他又跟着妈妈来到池塘边,这次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看大屏幕。
问:你能根据画面讲讲这次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生讲故事。
师:小猫为什么这次能钓到鱼了呢?生答。
师:根据小猫和妈妈钓的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提问题,师板书:
(1)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2)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3)小猫比妈妈少钓了几条与?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一共钓了几条鱼是我们前面学过的,你们会解决吗?找同学说出。
师:对于第2和第3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①师:我们先来看“小猫比妈妈多钓了几条鱼?”这个问题,想一想,在这个问题中,谁与说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生:11-8=3
师: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呢?生答不好
师:现在我们就借助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妈妈比小猫多的在哪里?
学生同桌讨论后摆,教师巡视指导。
②找一生上前摆
根据学生摆的图形,教师问:多的几条鱼在哪里?前面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猫妈妈钓的鱼分成几部分,前一部分是和小猫同样多的部分,后面的是比小猫多的部分。
师:怎样求出多的部分?
生:从11条里面去掉和小猫同样多的8条,剩下的`就是我们要求的3条,所以我们用减法来计算。
③师:你会列示吗?
11、8和3分别表示什么?找生回答。
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①师:根据刚才我们摆的这个图,你能解决“小猫比妈妈少几条鱼?”
生汇报:用减法计算11-8=3
②师问:为什么还是用减法来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少的部分在哪里,这部分和我们刚才算的一样吗?
得出:小猫少的部分就是妈妈多的部分,我们只要从11条里去掉同样多的8条就可以了,所以用减法计算。
3、小组讨论,比较关系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板书,想一想,求妈妈比小猫多几条与小猫比妈妈少几条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妈妈比小猫多几条,小猫就比妈妈少几条,实际上求的是同一个部分,因此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72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73页的做一做
3、完成“作业评比”图。
4、找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找生说
师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