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学期大班教案

2023-10-01

2023年新学期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目标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

  3.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一)、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物体也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二)、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三、分辨声音

  (一)、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歌曲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第二段是什么声音?(也是打击乐的声音,很吵)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第一段声音好听,第二段的声音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很不舒服,耳朵难受你)

  (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噪音呢?(轻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物品)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声音的,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听多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平时要轻轻的说话,轻轻走路,拿放物体轻拿轻放等,在家里也要这样,不要把电视、音响开得太响,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下我们把这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幼儿轻轻走出教室。

  五、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我学小猫悄悄走》。

  找出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之处,我们以后该如何利用声音。

2023年新学期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以此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二、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说“园圆的”“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准备:

  1、核桃(完整的和去掉硬壳后的)夹子,盘子。

  2、魔术盒(盒内装有完整的核桃数个)。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出示“魔术盒”请个别幼儿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幼儿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术盒”中的东西,并猜猜看盒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教师:核桃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图片,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二、教师出示实物核桃,幼儿观察,并通过看、滚,知道核桃是圆圆的,通过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大班幼儿对吃有着很浓的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整节活动师幼配合、互动比较好。因而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2023年新学期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

  2、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1.ppt课件:认识年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出示日历,让幼儿观看,并向幼儿介绍日历。

  二、介绍日历

  1、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

  2、教师介绍

  每一大格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几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

  反复让幼儿回答一年有12个月

  三、让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诉幼儿一年中所有的天数加起来共有365天。

  2、观看日历

  提问:一个大格子里(即每一个月)有多少天呢?

  (让幼儿自己看格子里的数字来回答)

  提问:为什么有的格内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吗?

  3、教师讲述故事

  四、了解一年有大月、小月、平月

  1、老师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头,手背朝向全体幼儿,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关节凸出处数起,

  凡关节凸处为月大,凡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陷处为月小,其中二月为月平。

  2、让幼儿了解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四月小……的口诀。

  五、了解一周有七天

  1、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日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

  2、提问: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

  六、让幼儿自己练习看日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说出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提问: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几天呢?

  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学会看一周,明确7天为一周,一周共有7天。

  七、老师小结,并巩固提问: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几个月?

  3、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几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几天?

  八、欣赏诗歌《时间伯伯》,教育幼儿珍惜时间。

  时间伯伯时间伯伯,你是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停止自己的脚步,从过去走到现在,

  从昨天走到今天,从现在走向将来。时间伯伯,叔叔阿姨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一定爱惜你,跟随你的脚步,做时间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