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写出内容具体、通顺的文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审清题目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复习难点: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审题:
即把握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
2、确定作文题目的重点。
学会确定题目的重点是审题过程的重要一步,因为只有确定了题目的重点,才能更好地选取材料,突出文章的重要部分。
3、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指名说,板书:
时、地、人、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习作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
(2)提问式开头。
5、习作结尾的方法:
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⑶抒情结尾(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或敬佩之情)
6、复习本学期要求写作的几作文。
a、写一个人(赞扬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记一处景物(抓住特点表现出“美”)
c、写一件物品(抓住形状、特点、用途来写)
d、写读后感。
e、介绍我们的学校。
f、谈压岁钱的用法。
三、练习:
1、我敬佩的人。
A、要求用一件典型事例赞扬他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小组内练习说话。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四、小结:
写作文要靠平时积累材料,多练习,多动笔,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希望大家多观察,多练习。
五、作文:
以《一件自己深受感动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这次班会的"趣"。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入上天的气球)
(2)课件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能变大变小发明会说话的钥匙能自己说话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袋能悬在空中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能自动弹到手里给马路安个拉链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自由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方法。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七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使学生增长知识。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七色光一,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探究新知
练
1. 辨析形近字组词(教师出示小黑板)
魄(气魄) 辨(分辨) 染(染红)壮(壮士)
贤(圣贤)撒(撒落)渐(逐渐)魂(灵魂)
辩(辩解)柴(柴草)妆(化妆)撤(撤退)
览(阅览)惭(惭愧)庙(庙门)届(届时)
园(园地)圆(圆圈)
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易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2. 引导学生做第二题,让学生养成用词推敲的好习惯。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1. 学生自己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组织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让学生体会、感受诗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文的意境,然后找到原诗、原词读。让学生积淀古诗词。
知识窗
让学生了解、知道太阳、月亮的别称。能记住的记住,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
窗外事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征求意向看法的采访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采访的灵活性、应变性。
3、进一步培养礼貌习惯。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解题明白
1、复习:采访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自我介绍⑵提问得体⑶结尾有礼貌
2、解题:热点采访
热点——指人们共同关心、议论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围绕当前教育上热点对同学进行采访,了解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示例明法
1、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示题)
2、讨论提问:①你认为当前你的课业负担怎样?为什么?
②你觉得该怎么改?
3、讨论起始:①对不起,打扰一下②请你说说
结尾:①打扰了,谢谢②谢谢
4、学习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打扰一下,向你提个问题可以吗?”
甲学生:“可以。”
小记者:“你认为我们现在作业负担重不重?”
甲学生:“我认为我们现在负担不太重。”
小记者:“请问,为什么你认为现在学习负担不太重?”
甲学生:“因为,现在老师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平时作业一般不太重,到考试前那作业负担就重了,所以说不 太重。”
小记者:“现在我觉得同学们课间休息为什么得不到保证?”
乙学生:“我认为主要老师讲得还太多,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大部分课堂作业在课内得不到保证。”
小记者:“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甲、乙学生:“不用谢,再见。”
三、同桌互说
四、班级表演(一人当记者,多人采访)评价:提出要求提问要得体,说话要有礼貌
五、小组采访讨论
1、主题①减负情况②休闲活动
2、小组讨论
3、全班分组进行采访比赛各派两名同学当评委
六、实践作业】
进行一次热点采访,并写成稿,向学校广播站和电视台投稿。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一、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周公吐哺(bǚpǚ)家给人足(gěijǐ)
人间天堂(jiānjiàn)亲密无间(jiānjiàn)
支支吾吾(wǔwú)
二、将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
乱反正一衣水和相处
前启后前毖后兴勃勃
扬顿挫精求精上添花
相得益断丝连欲说还
谈笑风
三、妙填成语。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
花花花花
四、用所给的成语填空。
喜闻乐见兴致勃勃喜怒哀乐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别具一格雅俗共赏自娱自乐
、的乡戏是农闲的时候,农民的一种活动。它、。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听得、。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江南秋夜,放眼望去,真是啊。明月清风、,水光接天、。江山如画,徜徉在这,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五、补充成语,并按照要求归类。
欲说还吐吐闪烁词吾吾
口若河妙语珠谈笑风眉飞色
想说又不敢说、有顾虑:
搪塞应付、含含糊糊:
滔滔不绝,精彩巧妙:
兴高采烈有说有笑
六、填字成词,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荣辱藕丝相照同病
千丝唇齿同忧亲密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知"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吧!
二、走进"小孙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广大
1.指名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这个"小孙悟空"。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病的?
3.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
(1)"小孙悟空"像小蚂蚁似的,是个微型机器人,靠电脑控制。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学生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5.学生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讨论:神话中的孙悟空和文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晓蒙心情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全班归纳、。
三、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说说"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现代高科技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
2学生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收获。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