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天大班教案

2023-09-29

我的一天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

  2.了解一天中的时间顺序,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主动讲述三个时间段自己的状态。

  活动准备:

  1.早上、中午、晚上的三张图片。

  2.表示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照片,每个时间段3到4张照片。

  活动过程:

  一、早上、中午、晚上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2.咦!这张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嘛呢?那谁知道这张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吃饭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中午呢?

  3.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4.我知道我们班有好多小朋友都认识字,那现在我要考考你们,(出示早上)这两个是什么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早上除了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幼儿园,你们或家里人还会经常做哪些事情呢?(出示中午)这两个字认识吗?对了,早上慢慢过去了,就到了中午,中午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做哪些事呢?中午过去了,星星月亮出来了,那是什么时候呢?(出示晚上)对了,到了晚上,晚上小朋友又会干什么呢?

  二、做动作,说时间

  1.我们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会做很多很多的事。现在我来做动作,请你们来猜猜

  我做的动作是早上还是中午还是晚上做的事情。

  2.教师做动作(穿衣、梳头、睡觉等等)。

  3.个别幼儿来前面做动作,其他幼儿猜测。

  三、我的一天

  1.瞧!谁来了?(小猫)小猫说它碰到了难题,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2.原来,小猫不知道怎么把这些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张表格分成几份?(3份)这是早上,这是中午,这是晚上,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干什么嘛?你觉得照片里的事在什么时候做比较适合呢?请个别幼儿说说,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3.小朋友都想动手来帮小猫的忙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动动手吧,把相应的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中去。

  4.小朋友都贴好了吗?那谁来说说我的一天,我早上做什么?中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请幼儿说说“我的一天”。

  活动反思:

  一、成功之处本活动我们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取,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半点。

  在本活动的导入部分,我所选的音乐《小闹钟》富有感染力且贴近活动内容,把孩子立刻吸引了过来,接下来的提问又把幼儿的思路引发到钟表上,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的学具让幼儿很轻松的认识了时针、分针。又通过演示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二、缺失之处

  1、问题缺少变幻性在活动中,我都采用了拨好时间点然后提问幼儿:“这时几点?”幼儿的积极是蛮高的,但我发现这样的形式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碰到了困难,有的幼儿只知道几点但不知道在钟上怎么拨。在课后我想了想如果在课堂中先采取我的方法提问幼儿“这是几点钟?”等幼儿掌握后,再以另一种形式提问:“那8点钟应该怎么拨呢?分针、时针走到那个数字上呢?”这样变换形式相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教师的高控制本活动的重点在于认识整点及半点,认识半点是活动的难点。在备课时,我认为整点和半点是一样的,认识了整点,半点理所应当也是很容易的。而真正在活动中我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对于整点,孩子们能很快地理解、学会,但到了学习半点的环节,好多幼儿都搞不清了,这时怎么回事呢?活动后我思考了,我认为还是我自身的问题,作为一个新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不够,教学经验也不足,活动大多都是在我的高控制下进行的,因为有时会觉得自己不说,孩子会不会说不出?会不会不顺着我的思路回答?当孩子说出奇思怪想时,我应该怎么去应答,所以总是忍不住说出问题的答案?在半点这个环节中,总结下来,没有让幼儿去探索,而只是我一味的讲,这个效果是远远小于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的。仔细想想,如果我能给点时间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一下,讨论一下,效果一定会大大不同的吧!

我的一天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时钟课件

  2、学具: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音乐《谢谢你小闹钟》引出课题。

  师:歌曲里小闹钟叫我们早早起床去上学,我们一起谢谢它吧!

  幼:谢谢你小闹钟!

  师:小朋友钟表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大家都离不开它的帮助。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刚才歌曲里唱的上学的时候用钟表,我们还在什么时候看时间用钟表?(幼儿发言:看时间去上班,看时间去开会,看时间去做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一定的时间去做,如:小朋友7:30来幼儿园,你能8:30才到吗?(幼儿发言:不能!)(评析:富有感染力且贴近活动内容的音乐,把孩子立刻吸引到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又把幼儿的思路引发到钟表上,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要遵守时间做事,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小钟表。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并产生了幼儿间的互动)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

  幼:(幼儿齐声回答)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

  幼:(幼儿齐声回答)1、2、3、4、5、6、7、8、9、10、11、12、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幼儿操作,并学说)(评析:通过自带的小钟表,让每位幼儿都能直观形象且清晰地观察时钟,把时针、分针区分开来)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分针时针谁会赢,(分针)小结: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评析:大屏幕上的课件把知识准确的传达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通过老师的反复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让幼儿明确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2、认识整点、半点。

  师:那小朋友分针走一圈指到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分针指向6,时针指到两个数字之间,就是半点。如: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两个数字之间,就是3点半。

  (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师:今天小钟表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位小伙伴一天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来小朋友看看两位小伙伴是几点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的呢?(7:00)你能不能把你的小钟表拨到7:00呢?来试一下吧!(小朋友真棒!及时鼓励)

  (2)看小朋友是几点上学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伙伴是几点上课的(幼儿操作)

  (4)小伙伴是几点做操的(幼儿操作)

  (5)小伙伴是几点吃午饭的(幼儿操作)

  (6)小伙伴是几点课外活动的呢?(幼儿操作)

  (7)小伙伴是几点放学看电视的呢?(幼儿操作)

  (8)小伙伴是几点睡觉的呢?(幼儿操作)师:这是小伙伴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那你能说一说你在幼儿园的一天。几点钟做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讲一讲拨一拨你是几点起床?上学然后正确地拨钟表,看谁拨得又对又快,并启发幼儿要遵守作息时间。

  (评析:本环节幼儿的操作非常精彩,在和小伙伴讲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时,很自然的又去自己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又能互相合作与学习。)

  四、幼儿制作“我的一天”(休息日或幼儿园的一天)作息时间表请幼儿用文字、图画及符号等形式进行表征活动,用画钟表表示具体时间。

  师:小朋友都知道你的一天几点钟所做的事,我们来做一份作息时间表吧?来小朋友看老师制作的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布置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作息时间表(幼儿制作)五、幼儿制作欣赏与介绍。

  幼儿陆续画完,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师:小朋友制作的作息时间表真漂亮,小朋友之间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作息时间表做好了你们可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吆。小朋友我们可以把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我们教室的作品区。我们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评析:本环节把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通过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并向小伙伴相互介绍,让孩子自己用语言表述自己的作息时间的同时,幼儿也会潜移默化地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加强了幼儿的时间观念,思想教育很到位。)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我们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半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不同形式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在本节活动的导课部分,我所选的音乐富有感染力且贴近活动内容,把孩子立刻吸引到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又把幼儿的思路引发到钟表上,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的学具让幼儿很轻松的认识了时针、分针。又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接下来的幼儿操作,孩子们更是非常的投入。

我的一天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阅读《我的幸运一天》,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 表演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3 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我的幸运一天》大书一本,狐狸头饰一个,《动物狂欢节》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欣赏阅读

  1 教师出示大图书,引入课题,激起幼儿阅读的愿望。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掀开遮在书上的布)。

  师:你们看到过这么大的书吗?

  2 阅读前和幼儿交流,提出阅读要求。

  师:这是一本故事书,里面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看,看完后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就提出来和小朋友一起交流和讨论,好吗?

  3 和幼儿共同欣赏阅读。

  教师以生动的角色语言,并借助精彩的画面让幼儿感受故事情节。

  4 与幼儿共同讨论、交流、分享阅读经验。

  师:你认为这是谁的幸运一天?为什么?

  师:你喜欢书中的哪一页?为什么喜欢?

  5 简要向幼儿介绍作者和译者,让幼儿以掌声感谢他们。

  师:这本书是一位叫庆子·凯萨兹的日本女艺术家写的。她把这本书送给所有喜欢看图画书的小朋友。还有一位叫吴小红的,把这本书翻译成中国文字,让我们小朋友能看懂,我们一起来谢谢他们。(鼓掌)

  二、游戏互动

  1 表演故事中的一段情节,进一步理解和感受。

  一位教师扮演狐狸敲门,一位教师扮演小猪,根据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在《动物狂欢节》的音乐声中表演按摩。

  2 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的表演,进一步明确按摩的要求和顺序。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书中的哪一段?先按摩哪里,再按摩哪里,最后按摩哪里?小猪是怎么说的?狐狸是怎么做的?

  3 幼儿互相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感受幽默和快乐。

  一组幼儿扮演小猪,一组幼儿扮演狐狸,互相表演按摩情节。

  教师适当地进行语言提示,如:小猪要求狐狸重一点,狐狸越来越累的样子。

  三、结束活动

  狐狸按摩累了倒下了,教师带着小猪拿上小甜饼轻轻地离开。

我的一天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是健康宝宝”主题活动已经开展一周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了解到要做一个“健康宝宝”首先应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其次还应该学会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可是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把抽象的东西转换为易于幼儿理解、掌握的具体形象的概念呢?于是,我们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第一次活动——宝宝每天要干什么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每天的生活,知道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及其先后顺序。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上课、吃饭、午睡、做操等活动照片。

  2.课件《我的一天》、投影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谈话引入话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哪些事情呢?

  幼1:要吃饭、睡觉。

  幼2:每天都要来幼儿园上学。

  师:在幼儿园里你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1:做早操。

  幼2:玩游戏。

  幼3:吃点心。

  幼4:离园时间快到了,我就在班上等着爸爸来接我。

  2.教师打乱幼儿活动照片的时间顺序,并播放课件《我的一天》。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安排,有些事情必须先做,有些事情必须后做,谁能来排一排我们做这些事情的顺序?

  经过讨论,幼儿很快就排好了顺序,依次是:起床——来幼儿园——做早操——上课——吃午饭——午睡——游戏——等待爸爸妈妈来接。

  师:小朋友每天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做这些事情,你知道爸爸、妈妈、老师是通过看什么东西知道具体时间的?

  幼1:钟。

  幼2:手表。

  【思考与推进】

  幼儿每天的生活其实是非常有规律的。在这个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把这个规律点破,而是以谈话的方式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并将幼儿熟知的生活片断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幼儿产生亲切感。这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幼儿的回答来看,他们对于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印象深刻,但没有时间概念,往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我提出做这些事情需要有个先后时,幼儿方才注意到时间先后顺序这个重要的概念。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为下面的数学活动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是引导幼儿认识记录时间的工具。

  第二次活动:记录时间的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

  2.引导幼儿了解其他记录时间的工具。

  【活动准备】

  1.教具:大时钟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

  2.学具:齿轮时钟学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时钟,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结构。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时钟有哪些小秘密吗?

  幼:有数字1~12。

  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呢?

  幼:代表几点钟吧。

  师:钟表上还有什么?

  幼:有两根针。

  幼:我知道它们是时针和分针。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

  师:那么时针和分针的长短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它们转动的速度一样吗?

  幼:老师,你把它们转给我们看一看吧。

  教师立刻同意幼儿的建议,通过教具时钟演示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时针、分针不同的转动速度激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很多幼儿要求自己试着转一下,于是教师请他们拿出了齿轮时钟学具,让每个幼儿都亲自动手试一试。

  师:你们看出来谁转得快?谁转得慢了吗?

  幼:我感觉是长的针转动得快、短的针转动得慢。

  师:长的针叫时针、短的针叫分针。请小朋友再说一遍谁转得快、谁转得慢。

  幼: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看整点。

  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当时针指向钟面上的某一个数字时,就表示现在是几点钟了。我们来试着看看时钟。

  教师在钟面上随意拨出整点,幼儿均能很快地说出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记录时间的其他工具。

  师:除了时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能够告诉我们时间的工具吗?

  幼1:手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幼2:手机上面也有时间,我妈妈都是看手机上的时间。

  幼3:电脑上有时间,我舅舅说电脑上的时间很准。

  幼4:电视上面有时候也有时间。

  幼5:我爸爸的汽车上面也会显示时间。

  4.认识生活中的时间。

  师:(小结)这些记录时间的工具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情了。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时钟,把你在某个时间里做的事情画下来,明天带到班上来。

  【思考与推进】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具体的时钟教具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在亲自观察、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答案。认识了记录时间的工具,那么如何使幼儿感受到时间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呢?我设计了调查表,让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记录“我在家的时间”,加强幼儿的时间概念。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好好准备。

  第三次活动:时间该怎么表示

  【活动目标】

  在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讨论表示时间的最佳方式。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完成的记录表“我在家的时间”。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交流、分享体验。

  教师将幼儿的调查表投影到大屏幕上,请幼儿讲述自己在三个不同时间段里做的事情。教师注意将幼儿记录时间的不同方式写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记录时间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只写一个数字,有的在写完数字后,又加上冒号和两个零。你们觉得哪一种记录时间的方法更好呢?

  幼1:我觉得第二种更好,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时间就是这样的。

  幼2:电脑上的时间也是这么写的。

  幼3:还有电子台历上的时间也是这样的。

  幼4:我看到车票上的时间也是用第二种方式写的。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在生活中人们习惯用第二种方式表示时间。冒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点,冒号后面的数字表示几分,比如说3:15,我们可以念作三点十五分,中间的冒号念作“点”,现在老师写几个时间,小朋友试着来念一念。

  教师写时间,幼儿念。

  师:最近,我们班上经常有小朋友迟到,放学时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经常忘记来接小朋友,谁能想个好办法,让大家都清楚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幼1:开家长会,告诉他们时间。

  幼2:我们还可以做一张幼儿园的时间表,把他贴在门口,让大家都来看。

  幼3:还要请几个小朋友在门口介绍这个时间表。

  师:时间表该怎么做呢?

  幼1:就像老师那天发给我们的记录表那样做。

  幼2:我觉得要做得大一些,还要做得好看一些。

  幼3:可以找一些小朋友吃饭睡觉的照片贴在上面。

  师: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回家以后,我们一起收集一些制作时间表的材料吧!

  【思考与推进】

  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游戏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利用所学的有关时间的知识和已有的有关记录的经验,让他们讨论制作时间表。对于如何制作时间表,我并没有给予统一的标准,而是让幼儿各抒己见,然后再让他们回家收集材料。下一次活动,我想留给幼儿更多自主的空间,采取开放式的形式,使时间表更具操作性、层次性和弹性,真正成为幼儿相互合作交流、表达的依托。

  第四次活动——制作时间表“我的一天”

  【活动目标】

  能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材料,与同伴合作制作时间表。

  【活动准备】

  1.彩色卡纸、剪刀、水彩笔、尺子、浆糊、透明胶、双面胶,以及幼儿收集的各种图片、照片等。

  2.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活动过程】

  1.将幼儿按能力强弱搭配好分成三组,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时间表。

  师:(出示各种材料)老师和小朋友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要利用这些材料做一张小朋友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表,首先请小组讨论怎么做、需要用什么材料。

  幼1:我们想用照片来做时间表。

  幼2:我们想让每个人画一副画,然后剪下来贴在时间表上。

  幼3:我们想找现成的小图片用来贴时间表。

  2.幼儿分组制作时间表“我的一天”。

  第一组:用现成的幼儿在不同时段的活动照片进行粘贴,然后在照片旁写上时间,所以完成得比较快。

  第二组:每人商量好画一幅表示幼儿在某一时段做的事,由于事先商量过,所以他们画的内容各不相同,虽然时间长了点,但进展也很顺利。

  第三组:利用幼儿收集的一些图片来剪贴,然后在下面标注上时间,效果也很好。

  3.请各组派一个幼儿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时间表。

  4.将幼儿制定的时间表张贴在班级外墙上,轮流指派“讲解员”在区域活动时间为家长、其他幼儿讲解。

  【思考与推进】

  本次活动中,关于如何设计时间表、需要什么材料等的活动主动权完全在幼儿身上,教师的身份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幼儿之前的关于幼儿园活动的先后顺序、时间书写、完成调查表方面的经验也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时间表“我的一天”制定完成之后,我采纳了幼儿的建议,轮流指派 “讲解员”,让活动得到延伸。

我的一天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时钟。

  2、能区分时针、分针,会看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时钟一个。

  2、道具卡片时钟7个。

  3、幼儿用书。

  4、教学PPT5页。

  教学过程

  1、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小钟表非常的神气,到底多神气呢?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不放PPT中音乐:小闹钟,谢谢你|)

  3、歌词中唱到:谢谢你,小闹钟。为什么要谢谢小闹钟呢?

  4、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小闹钟?

  5、所以说:小闹钟是我们的大帮手。

  6、齐读:做个守时的好孩子。

  7、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数字、长针、短针)。

  8、有哪些数字?(1、2、3、4、5、6、7、8、9、10、11、12)。

  9、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两个指针,两个指针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10、游戏:时针、分针赛跑(都从12开始,看谁跑的快)。

  11、得出结论: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12、认识整点、半点。

  13、今天老师也带来了7个小钟面,请大家告诉我你是几点钟起床、刷牙、上学、做游戏、写作业、收拾书包、睡觉的(老师将指针指向幼儿所说的时间)。

  1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息时间表。

  15、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