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教案

2023-09-24

冰天雪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过程与方法】

  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学习他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难点】

  品读语言,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展示雪的图片,以及播放大雪纷飞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雪》。(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鲁迅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作者是如何表示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

  2.落雪使冬天无味的百草园显现出两样,雪地捕鸟的描写生动传神。而本文写雪罗汉,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蕴蓄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则是另一番景象,那么它有着怎样的个性精神?作者赞颂的“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文章在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衔接两者之间嵌入一个“但是”的意味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请同学阅读选自柯蓝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诗《雪》,试比较在写法上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试着写一篇与雪有关的小短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雪》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本文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本真应该是语言教学,只有基于语言品味的领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内化的,只有从文字上站起来的鲁迅才是更有生命力的。于是又确定了本课从品味语言到体验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纵向深入的思路。整个教学设计则定位在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文本探究上,使学生能在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的理解转换过程中领悟文章内涵。其中通过对一些修辞、字词的品味把握雪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情感的体验和对精神的感悟都要以此为基点。

冰天雪地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体验,丰富关于冬天的经验。

  2、学习和大声朗诵儿歌。

  3、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冬天的特征

  难点:

  认识四季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剪纸:雪花

  2、教学挂图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雪花剪纸,导入冬天的话题。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会见到雪花?

  小结:在冬天,我们这里就会下雪

  3、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冬天。

  图片上有什么?冬天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冬天在外面是什么感觉?

  小结:图片上到处都白白的,天空中在下雪。冬天的时候在外面会很冷,人们要穿很多的衣服,戴围巾、手套。

  3、新授儿歌《冬天到》。

  完整朗读儿歌,然后带领幼儿学习儿歌3—5遍。

  4、讨论冬天怎样保持健康的身体。

  引导幼儿讨论冬天怎样做一个健康的好宝宝。

  问小朋友:冬天我们要怎么保护自己?要怎样做一个健康的好宝宝?

  小结: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出门要戴围巾和手套,要多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