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 朋友》

2023-09-23

中班语言《 朋友》 篇1

  设计理念:

  这个学习活动其实是一个生成活动,它来自于孩子们的话题,我们在开展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时,小部分幼儿有关盲人的话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跟主题有些出入,但是对于孩子关爱他人的教育在这里很充分得体现出来,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促使幼儿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盲人的生活,感知盲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2、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的盲人。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前期和家长一起初步了解过盲人的生活,盲人生活的多媒体;

  2、有关盲人用具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

  1、出示盲人图片:这些是什么人?

  2、什么样的人才是盲人?(你怎么知道这是盲人?)

  小结:眼睛一直都看不见任何东西的人是盲人。

  3、如果我们现在眼睛看不见,想干你自己的事情行吗?(幼儿闭眼尝试体验)

  小结: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做任何事真不方便!所以我们平时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你知道盲人的一些事情吗?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小结:盲人真可怜但他们很坚强,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触摸在熟悉的环境里做自己生活上简单的事,有些盲人也可以借助一些忙人的用具(盲文、盲道、拐杖)进行学习、外出办事等等。

  二、观看多媒体(盲人过马路片段)

  1、你看到了什么?

  2、讨论:平时看到盲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结:盲人因为看不见,行动很不方便,所以我们平时应该要多多帮助他们,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三、活动延伸

  1、说说身边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中班语言《 朋友》 篇2

  目标:

  1、萌发参与文学阅读活动的兴趣。

  2、知道朋友间要相互帮助,特别在朋友需要的时候。

  准备:

  1、《幼儿画册》。

  2、《朋友船》的配套录音磁带。

  过程:

  1、指导幼儿自己看《幼儿画册》。

  提问:看了这些图画,请你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情?

  2、欣赏故事。

  (1)让幼儿一起讨论故事情节。

  提问: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它们是怎样做的?

  (2)教师播放关于《朋友船》的磁带,或者自己朗读故事。

  讨论:为什么这条船的名字叫“朋友船”?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条船?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3、讨论: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帮助了别人后,你的感觉怎么样?别人感觉怎么样?(迁移经验)

  4、再次看书讲故事。

  延伸:

  1、幼儿看图书,边听录音边讲故事。

  2、在表演游戏中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附:故事

  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他们都是好朋友。他们非常想去看大海,于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终于造好了,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狮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马和小猪接着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后,小猴和小鸟上了船。“朋友船”起航了,顺着小河驶进了大海。忽然,大风暴来了,海浪越来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开始进水了!一只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狗说:“不!我不能离开我的朋友。”一条大章鱼向小猴喊道:“小猴!赶快离开这条破船吧!”小猴说:“不,我不会离开我的朋友。”最后,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驶向了岸边。从此以后,森林里就多了一条船,船上还画着小动物们航海的故事呢。

中班语言《 朋友》 篇3

  设计意图: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诗歌里,小鸟对大树有说不完的话,电闪雷鸣仿佛在做游戏,在儿童的眼中,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童心是敏感的,更是需要关爱的。设计本次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让朋友的关爱、亲人的关爱、师长的关爱,在童心里萌芽,在童心里开花,在童心里结出爱的果实。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诗歌,感受作品中朋友之间快乐与关爱之情。

  2、发挥幼儿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接触重点字词:围着、讲、乌云、轰隆、雷公、温柔。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幼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物质准备:

  挂图、大字卡、诗歌读本、画纸、画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感受作品中朋友之间快乐与关爱之情。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好。

  2、音乐游戏:找朋友。

  二、感知活动:

  1、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刚才找谁做自己的朋友,为什么?

  2、逐步出示树、乌云、小朋友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的朋友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感知。

  三、理解活动:

  1、师:今天,蒋老师带来一首《朋友》的诗歌,请小朋友认真听,诗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请幼儿仔细听听

  2、教师第二次完整地朗诵诗歌,取出相应的大字卡,贴在挂图相应位置。提问:

  (1)小鸟和大树在干什么?

  (2)雷公和乌云为什么是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干什么?

  (3)为什么说老师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引导幼儿尝试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为第二次活动做准备。

  五、幼儿跟念儿歌。

  六、活动延伸:让幼儿找好朋友,找到的便记录下来,尝试仿编诗歌。

中班语言《 朋友》 篇4

  中班综合活动:朋友

  运城市幼儿园  卫俊霞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的线索大胆想象,仿编(语言领域)。

  2.寻找事物间的相关连部分,并学习配对。

  准备:课件  实物锁和钥匙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出示“锁”。请看我拿的是什么?可是它锁住了,怎么把它打开呢?(用钥匙)对!锁和钥匙是一对好朋友,锁离不开钥匙,钥匙离开锁也不能帮人们做事,所以说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

  二  看课件配对

  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物品,请看大屏幕。都是些什么?(大家起说)请你们来找一找,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三 看课件学儿歌

  现在我把小朋友找到的物品的好朋友,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请你们来欣赏。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有表情的说儿歌。然后提问:“小鸟为什么说不和鸟笼是好朋友”。“它和谁是好朋友?”

  第二遍和幼儿一起再看课件说儿歌。

  四 仿编儿歌

  小朋友学会了儿歌,咱们也来当个诗人,自己来仿编儿歌。怎么编呢?请看老师先编。(出示课件“碗”)看见碗,我就会想到它的朋友是筷子,我仿编的儿歌是:筷子对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碗说“对!”就这样把两个朋友的对话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引导幼儿来学习仿编儿歌。

  五 启发幼儿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一对对的好朋友,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帮他们把儿歌仿编下去。

中班语言《 朋友》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会按同种颜色进行归类。

  3、乐于操作,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工作毯一个、神秘袋一个。

  2、红、黄、蓝三种颜色珠子若干、四个小筐。

  活动过程:

  一、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神秘袋,你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摸出红色珠子。

  2、师:请小朋友仔细看这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师:里面还有什么呢?请一位幼儿来摸出珠子。(黄色)

  师:你们还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谁想来摸一摸?

  请一位幼儿再摸出一颗珠子。(蓝色)

  3、进行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辨别、确认)

  这是红色,这是黄色,这是蓝色;分别请三位幼儿辨别三种颜色(将红色珠子放在老师手心里,将黄色珠子举起来,将蓝色珠子藏起来);这是红色还是黄色?这是黄色还是蓝色?这是蓝色还是红色?再次巩固认识三种颜色。

  二、1、师:这里还有三种颜色的珠子,分别请三位幼儿进行配对,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珠子放在和它颜色一样的珠子旁边。

  2、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颜色一样的都放在一起了。老师现在要把这些珠子送回家。

  三、1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还有这么多珠子,有红色、黄色、蓝色。看,老师手里拿了一根绳子,你们看绳子下面的这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师:老师要和小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你们想玩不想?老师把颜色一样的全部穿在老师一起,让它们成为好朋友手拉手。请你们仔细看。拿出黄色,提醒幼儿颜色不一样的不能成为好朋友。

  3、请幼儿到后面进行操作,并检验是否找对好朋友。

  4、请你们拿着穿好的珠子,让后面的客人老师看一看你们找对了没有,再给老师说老师说一说你穿的是什么颜色。

  5、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排好队,到教室再找一找和他们颜色 一样的好朋友吧!

中班语言《 朋友》 篇6

  活动反思

  在解读小松鼠的信时,可以再大胆一点让幼儿猜测,不要马上限制他们的思维,等他们将感兴趣的东西说完以后,再研究什么是“信”, “信”的意义,从而将整封信连起来解读。接下来,老师还可以设置悬念,如谁看到了信?会怎么做呢?等等,帮助孩子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浓浓的朋友之情。

  对于找朋友的方法,幼儿不是很了解,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朋友间的关怀。

  领域

  语言

  活动类型

  故事

  活动内容

  朋友的信

  活动来源

  实施时间

  教育价值分析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多的保护使的许多孩子交往能力较弱。为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感受到与朋友之间交往的快乐,为此我们开展了这一活动《朋友的信》。

  活动目标

  1、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

  活动难点

  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

  难点剖析

  许多孩子交往能力较弱,在家与他为伴的都是大人,即使去外面与其他小朋活动,那也是在大人的陪同下,很少主动去找朋友。

  活动过程

  幼儿预期效果

  一、引题

  朋友的信,朋友是谁?是一封怎样的信?一起来听故事。

  二、分段将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故事里的小松鼠想要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猜猜谁会看见蘑菇信?他会怎样做?

  2、出示图二、三,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谁看到了信,他是怎样做的?最后,小松鼠找到朋友了吗?

  3、思考:故事的题目是《朋友的信》,这“信”有什么特别?

  三、讨论找朋友的方法

  通过图片,教师生动的分段讲述提问,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并从故事中感受到找朋友的快乐。

中班语言《 朋友》 篇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让学生感知无论哪个种族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

  操作目标: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各种族朋友的相貌特征等。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图片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掌握作画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外貌特征,用线条和色彩来突出表现种族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我们中华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个地球上,居住着60多亿人口,还生活着不同种族的朋友。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我们都是好朋友,无论哪个种族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

  2、课件欣赏各种族朋友的图片: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棕色种人

  板书: 第2课 各种族朋友

  (二) 新授课:

  1、 课件欣赏各种族朋友的外貌特征和风土人情等。

  你能找出这些外国朋友和我们人有什么不同吗?可以从皮肤、发色、眼睛、鼻子、脸型等方面分析。

  黄种人:肤色黄头发黑且直 脸扁平 鼻子扁 鼻孔宽大

  白种人:皮肤白 鼻子高而狭 眼睛蓝色 发色较多样

  黑种人:皮肤黑 口宽大 嘴唇厚 凸唇 鼻子宽 头发卷曲

  棕色种人:皮肤棕色 鼻子宽 头发棕黑色,硬而直,颧骨突出

  即使是同一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同。

  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衫 戴白布或方格布的盖头缠头,妇女外出戴面纱、鼻饰。

  印第安人:面具和纹面是印第安人的一种强烈的文化艺术表现,服饰图案有形态逼真的鱼类、走兽和飞鸟等,披肩披毯图案别具匠心,色彩搭配奇特。

  2、 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吗?

  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3、 教师示范作画方法:

  (1) 画人物外轮廓。

  (2) 细致刻画:帽子、服饰、五官、动态等。

  (3) 涂色:体现出肤色特征、服饰特征。

  (三) 布置作业:

  请你为远方的朋友画张像。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两个不同种族的朋友的画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均可。

  (四) 学生作业练习,教师指导。

  (五) 展评作品:

  猜一猜同学画的是哪个种族的朋友?是否表现出了各种族朋友的特征?

  是否对世界上种族文化产生兴趣?

  (六):

  我们要热爱和平,世界上各种族朋友手拉手,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板书设计:

  第2课 各种族朋友

  作画方法:

  1、画人物外轮廓

  示范 2、细致刻画:帽子、服饰、五官、动态等。

  3、涂色:体现出肤色特征、服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