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美术撕贴画的教案设计

2023-09-23

关于小班美术撕贴画的教案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彩色纸撕成小纸片,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2、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拼贴小纸片,掌握拼贴技能。

  3、发现撕贴画的特殊效果,从而产生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彩色挂历纸。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浆糊。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中的撕贴画,激发幼儿对撕贴画的兴趣。

  画面上有什么?它和我们以前的画画有什么不同?这只苹果和梨子是用什么做的.?感知撕纸画特有的风格,激发幼儿产生撕纸画的欲望。

  2、教师示范讲解撕纸画的具体要求。

  (1)教师示范撕纸的方法。双手的食指与大拇指相对捏住纸。朝相反方向用力,就可以撕下一截纸。再捏住纸的一端,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纸片,然后将纸片的反面抹一点浆糊,再贴在苹果的轮廓线内。在拼贴是尽量将两种颜色的纸片搭配在一起贴出苹果的形象。注意纸片之间不要叠在一起。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交代要求:

  (1)提醒幼儿纸片不要撕得太大,也不要太小。

  (2)注意两种颜色的搭配。

  (3)注意将撕下的碎纸片捏贴在苹果的轮廓线内。

  总结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表扬画面整洁、能将碎纸片贴在苹果轮廓线内的幼儿。

  b、还有没有其它撕纸方法?(如:撕成几何形状、长条形、不规则形等。) c、学生试着撕一撕,半分钟时间。

  (2) 贴法探究:

  教师演示“撕贴步骤”:

  ①首先想好要撕贴的内容,选好彩纸用铅笔轻轻画好要撕的形象轮廓。 ②选择颜色合适的纸片,在形象轮廓上拼一拼(注意大块颜色的统一)。 ③贴根据形象的轮廓线拼接粘贴。

  师:可以直接色纸上拼贴,用色纸作为背景,也可以先打底贴出背景后层层遮盖拼贴。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

  3、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创意。

  课件出示学生各类作品,师生交流。

  4、小组合作,表现创意。

  (1)、他们做的这些撕贴画内容可真丰富,有人物的,有美丽的风景的,还有贴小动物的呢,他们可真有想法。同学们,我们今天也来搞个“彩色撕贴画展”吧,那你们想贴张什么画呢? (2)、大家的想法真多,来看一下我们的行动计划吧:

  a、四人小组讨论表现的内容和方法,并有一人为主起好稿。

  b、分工合作,进行选纸、撕纸、拼摆、粘贴。

  特别提示:要注意形象整体些、用纸很巧妙、贴得有美感、色彩要对比,这就像四把金钥匙,帮助我们做出优秀的作品来。

  (3)、学生开展创作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5、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品,全班评,教师小结。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有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以下几个方面:a画面形象是否整体、清晰?b撕贴的效果是否有美感?c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

  6、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的活动都有各自的收获,我们灵巧的手可以用彩纸创造出这么美丽的作品。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能做出漂亮的拼贴画(课件展示不同作品),说明我们身边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关于小班美术撕贴画的教案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纸张的不同特点,根据纸张各种色彩进行想象,并尝试用不同的纸张剪贴组画,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进行创作。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概念。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色彩和材质的纸张。

  2、制作材料:白纸、胶水、彩笔、铅笔、各种彩纸等。

  3、将示范画以及和纸制作的各种实物等等制作成幻灯片,歌曲《上山打老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纸,小朋友们知道他的用途么?

  (请幼儿说说关于纸的用途)

  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方式,将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采用问答、图片展示等融合引导幼儿进入主题,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想象来表现自己对纸的认识。

  2、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纸的用途并导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进一步增加幼儿对纸的认知和兴趣。)

  3、观察范例,引导幼儿抓住“撕纸粘贴画”的主要特征,自选纸张进行撕纸粘贴活动。

  (让幼儿明白“撕纸粘贴画”所用到的工具之后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纸张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可以启发幼儿撕出各种形状贴成可爱的小动物,等等。)

关于小班美术撕贴画的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在设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胶水(固体胶),收集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 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海神头像》(马赛克拼贴画)、剪纸作品(或撕纸作品)、《京剧脸谱》(彩纸撕贴画)。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撕纸拼贴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我的发现”。

  (3)学生汇报。(汇报中说说哪一幅画是用撕开的彩纸拼贴出来的。)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彩纸来制作一幅美丽的“撕纸拼贴画”。

  2.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1)撕:“你们以前用纸撕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纸撕开的?”

  边撕边示范边讲解:

  ①先把纸张撕成小块面;

  ②双手捏住纸片,右手的拇指、中指紧捏线痕,左手拇指指甲配合食指,按纸的走向,自然地转动右手所捏的纸面,双手密切配合。

  (2)拼:请学生把撕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投影仪上。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3)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来合作表现“接力贴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撕”与“贴”的整个过程。(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纸片撕得稍大些。鼓励学生大胆随意撕纸,认知撕纸的多种方式,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撕贴的步骤,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表现创意。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方法。

  (2)分工合作,组织随意撕纸活动。(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3)根据撕下来的纸片进行拼图,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提示:撕贴时将要撕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撕纸的方法和粘贴的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

  ①作品表现色块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

  ②作品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③作品表现的工艺技巧性与撕的韵味是否统一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手撕出各种形状的纸片,并且粘贴成画,使小纸片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事物的色彩、形状,展开我们丰富的联想,收集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学生课外的经验积累:寻找马赛克拼贴画、剪贴画和点彩画,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废旧胶水(固体胶)、废旧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垃圾袋。

  (教师)课件、范作、剪贴画和点彩画、撕贴画、彩色报纸、广告彩纸、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剪纸拼贴画、撕纸拼贴画。谈话:

  ①这两幅画漂亮吗?

  ②是用同样方法完成的吗?

  (2)比较分析:

  ①这两幅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哪幅画更富有童趣?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