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蹦跳跳身体好》大班教案

2023-09-11

《蹦蹦跳跳身体好》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曲节奏,创编有趣的动作,并尝试在歌曲“啦啦啦啦啦”的地方伴唱说唱词。

  3、体验歌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能根据歌曲节奏,创编有趣的动作。

  难点:在歌曲“啦啦啦啦啦”的地方伴唱相应的说唱词。

  活动过程:

  一、练声部分

  用小白兔、大黑熊、小海豚、小鸭子的声音和小朋友打招呼,唱问候歌。“小朋友你好!”“小白兔你好!”

  二、倾听歌曲,初步理解歌词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猜猜小动物们会参加哪些运动项目?

  2、清唱歌曲,提问歌词内容若孩子们第一次没能完全说出歌词,老师跟琴声演唱一遍:你们帮我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掉的歌词?

  三、根据图谱,初步学唱歌曲(重点)

  1、练唱“啦啦啦啦啦”

  师:先跟着我唱一次

  2、完整唱两遍(第一遍声音轻一点,第二遍提醒幼儿用响亮一点、欢快一点的声音演唱)

  四、根据歌曲节奏,创编动作(重点)

  1、给孩子片刻思考动作的时间,“你想为哪句歌词创编歌词?”(老师可以帮助唱,孩子做动作)

  2、老师总结孩子的动作,示范一次,重点引导孩子关注“啦啦啦啦啦”拍手节奏:“这一句,我是根据它的节奏作拍手动作。我们一起拍一次试试看。”

  3、幼儿集体边唱边做动作(第一遍稍慢,第二遍快一些)

  五、在歌曲“啦啦啦啦啦”的地方伴唱说唱词。

  1、教师跟音乐示范

  2、教师带领幼儿孩子演唱

  3、分组演唱(一组演唱演唱,一组做拉拉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我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动开始时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歌曲中的句子,熟系歌曲句子,然后播放音乐,使幼儿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高兴、快乐的情绪,为幼儿后面的学习作下了铺垫。

《蹦蹦跳跳身体好》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迁移已有运动经验,创编多种 x︱ x︱节奏型动作,充分感受游戏动作                        的节奏特点。  2、学习音乐游戏,能在游戏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快速作出应。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互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唱歌曲《蹦蹦跳跳身体好》。2、材料准备:兔子、乌龟毛绒玩具各一个。师生围坐成一个圆。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练声2、复习歌曲《蹦蹦跳跳身体好》。⑴、集体唱;⑵、分声部唱;⑶、边唱边拍拍节奏,重点练 x︱ x︱的节奏型。  (提示: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之上幼儿尝试拍一拍节奏,感知歌曲的节奏特点,从而提炼出 x︱ x︱的节奏型,为游戏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二、基本活动。1、语言情境导入,引发活动兴趣。(1)、“动物园里这么多小动物都来锻炼身体,乌龟先生也不甘落后(演示乌龟玩具)它也想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教师示范一个锻炼动作,幼儿学一学,感受 x︱节奏动作。    (提示:教师以乌龟玩具示范动作,一是引起幼儿的兴趣,二是为后面富有节奏的游戏动作创编提供示范。)(2)、幼儿创编 x︱节奏的动作。“乌龟先生还会怎样锻炼身体呢?”    (提示:幼儿在节奏经验之上,展示自己已有的运动经验,并以 x︱的节奏型动作予以呈现,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老师在创编之前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并让幼儿也学一学,给了幼儿一个充分的反应时,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从而充分发挥想象、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和创造。)(3)、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①、集体随音乐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提示:如果有幼儿想不出来也可以和别人做的一样!照顾到班级中能力弱的幼儿。)②、领头人游戏:教师摸到谁的头谁就是领头人,所有的幼儿就跟他学动作。)   (提示:为了调动幼儿继续学习巩固节奏型动作的兴趣,在这一环节,结合了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以‘领头人’的游戏形式呈现,大大的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不过对于能力弱的幼儿也特别强调允许和别人做的一样,注重个别差异,也体现教师对孩子的一种关爱。)2、学习音乐游戏(1)、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现在乌龟的身体锻炼得很强壮,它决定邀请兔子先生来一场跑步比赛。”(出示兔子玩具)(2)、教师示范,幼儿学习传递动作。    (提示:随着 x︱ x︱的节奏型将乌龟在腿上跳两下然后传给右边的同伴。)(3)、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传递练习。    (提示:游戏通过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音乐情境以及道具的出示自然导入,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表演歌曲的兴趣。通过了之前的动作练习,幼儿能很快的掌握传递动作,但是这里要求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及时作出反应,因此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幼儿空手练习以及集体总结提炼等多种方法展开活动,让幼儿逐步掌握玩法,为后面的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4)、游戏:“乌龟追兔子”①介绍游戏内容,并提出质疑——“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开始追?”提出边玩边商量。②幼儿尝试玩游戏一次。③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构建游戏规则。讨论:到底在什么地方追?    (提示:《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游戏开始教师便给予幼儿一个自主、宽松的游戏环境和主动建构游戏意识。)④教师小结,更换传递起点再次尝试游戏2遍。⑤增加游戏情节,即输的一方接受惩罚,在圈内随歌曲做一个锻炼的动作。再次游戏。    (提示:如乌龟追到兔子,可以以情境性的口吻说:“看来兔子要加油锻炼了!”)⑥丰富情节内容,增加游戏内容的趣味性。增加接受惩罚的难度,如依次去挠他痒痒等。    (提示: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幼儿的不断尝试练习中逐步生成,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三、结束活动:放松活动。 游戏玩法:师生围坐成大圆,面对圆心,小椅子间有足够一幼儿跑出的间隙。    将玩具兔子和乌龟分别放在两个幼儿手上,兔子在前,乌龟在后。幼儿边唱歌边随着歌曲 x︱ x︱的节奏型做 跑跑 传︱的传递动作(即在腿上跳两下再传给右方下一位同伴),当唱到最后一个字“好”时,手上拿到玩具的两个幼儿即迅速起身到圈外逆时针追逐(乌龟追兔子),如乌龟追到兔子,那兔子接受惩罚,即在圆心随音乐做一个锻炼的动作。如未追到则乌龟接受惩罚。然后重新将兔子、乌龟玩具放到其他幼儿手中,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