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科学春天来了教案

2023-09-05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春天来了教案 篇1

  一、课文简析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寻找春天时的兴奋情景,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美好,表达了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寻找:意思是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事情,寻:寻觅;找:找寻。

  害羞:指的是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也可指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嗤笑而心中不安。

  遮遮掩掩:躲藏,隐藏。

  躲躲藏藏:指遮遮掩掩,不敢正面面对,

  仔细:当心;细心。

  嫩芽:初生的枝芽。

  音符:用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符号。

  解冻:冰冻的江河、土地等融化。

  喜鹊: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部为黑色,肩和腹部白色。

  五、近义词

  害羞——害臊、探——伸、触——碰、寻找——寻觅、仔细——认真、解冻——融化

  六、反义词

  脱掉——穿上、害羞——大方、仔细——马虎、吐出——吞下。

  七、多音字

  冲:[ chōng ]冲动、冲突;[ chòng ]冲着、冲劲。

  奔:[ bēn ]奔跑、奔波;[ bèn ]投奔、奔命。

  藏:[ cáng ]藏品、藏书;[ zàng ]宝藏、西藏。

  八、段落大意

  第1段,总起全文,写春天来了。第2段,孩子们去田野里寻找春天。第3段,写了早春景物变化的特点,变化很小,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春天到来的迹象第4~7自然段通过对小草、野花、树木、小溪的生动描写,写出了早春景物的特点。第8段,写“我们”找到春天时的'欣喜之情。

  九、课文提问

  1、孩子们在田野里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像小姑娘,她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是她的眉毛,小花是她的眼睛,嫩芽是春天的音符,小溪解冻的声音是她的琴声。

  2、“我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用眼睛“看”春天的颜色,用耳朵“听”春天的声音,用鼻子“闻”春天的气味,用手“触”春天的万物。

  十、练习

  1、写几个AABB式的叠词:干干净净、明明白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2、仿写句子:

  (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例句:柳条随风飘扬,那是春天的秀发吧?

  (2)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例句:

  (3)春天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

  例句:

  3、给下列词语注音:嫩叶、害羞遮住、杜鹃、寻找、桃花、姑娘、柳树。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脱掉、奔向、寻找、害羞的、解冻的、仔细地

  5、根据课文填空。

  小花探出头,那是春天的。

  野花一两朵,那是春天的。

  树木吐出嫩芽,那是春天的。

  小溪叮叮咚咚,那是鸟事春天的。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春天来了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1、体现作文的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时空开放,时间确定在课堂40分钟,空间按作文的目标、内容而定,学校、大自然都是学习的空间。

  2、体现作文教学的情感性。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语言表达中吐情。

  3、体现作文教学的综合性。实施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整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通顺表达。

  3、引导学生写观察后想说的话,并在说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完整、通顺的话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作前指导,储备表象

  教师领学生实地春游,相机点拨,唤起学生情绪,激发观察兴趣,丰富事物表象。

  二、作中指导,学习表达

  1、巧设情景,引导交流。教师利用春游间隙,请学生席地而坐,互相交流春天的新发现。

  2、渗透方法,指导表达。

  ①学生自说。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②指名口述。师生评论,教师相机点拨:“用完整、通顺的话,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春天的景物。”

  ③同伴互说。抓住事物特点,用完整、通顺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教师巡视点拨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④指名口述,师生评议,教师点拨“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⑤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在学生口语表达中,找准切入点,如通过对柳枝、桃花或小草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做法:学生半眯着眼,听老师描述春天里的一种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⑥指名口述“想象”,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小结过渡,揭示写话要求,要求学生用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基础好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童话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讲评课

  一、谈话深入

  孩子们,昨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欣赏到了春天的美丽的景象,写下了对春天的赞美,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精彩片段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互赏选文

  1、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对春天景物的描述。

  2、小组同学互相比较,推选优秀片断。同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典型缺点的语段,为导评导改作准备。

  3、指名朗读优秀片断,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标准: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

  4、大屏展示有典型缺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评点,教师利用学生善抓缺点、忽视优点的心理,相机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即看别人的作文既要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正如看待同学一样,既要看到缺点,也要发现优点,鼓励他发扬优点,帮助他改正缺点。

  5、鼓励学生发现“优点”。

  6、帮助改正“缺点”:要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7、对比评析,共同提高。

  8、借助板书,小结过渡:如果我们把“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每个要求看作一颗星,看你能得几颗星。

  9、对照评价标准,自评自改所写的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0、自改汇报。大屏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语段,进一步确定写话要求,提高写话水平。

  三、作后指导,延伸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写话成果,从而巩固写话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春天来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积累·运用一口语交际:《春天的发现》。

  教学要求:

  1、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画下来,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及对春天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说的时候,注意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3、说后大家评议,看谁说得好。

  4、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提前几天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生活所见,把自己所发现的春天的景物用画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春天的景色,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话源,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2、教学录音及有关的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后交际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2、师生交流:歌曲里的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他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呢?

  3、生生交流:想象音乐中还能体会出哪些事或物,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然后个别向全班汇报。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观看自己的图画进行交流

  1、生生交流: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画,说说画中的景象。要求:说的.同学,让对方听明白你描绘春天的哪些景物;听的同学,听清对方所描述的内容是否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交换说,在后面说的同学,说的景象或说法最好与前一位同学不一样,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

  2、师生交际,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1)发言的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语言是否规范,是否运用了礼貌用语和体态语。

  (2)他说的好在哪里?

  (3)你最欣赏的是哪些地方?

  (4)他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在哪里?

  三、进入实物观察中进行交际

  1、播放描绘春天景物的。一些美丽的图片,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破土而出的新芽,辛勤的蜜蜂……,美丽的景象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教师启发:春天的景色美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并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好吗?

  2、带领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观察,交流自己的感想。

  生生交流:自由组合,说说自己的发现,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可什么?内心感受到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

  (1)来到校园中,你又发现了春天哪些新奇的事物?

  (2)、面对万物复苏的春景,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3)春天到了,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变化?在春天会发生哪些趣事,给大家讲一讲。

  (4)就现在的发现,说说自己的画上还可以添加些什么内容?该改变些什么?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说完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进行交际。

  回家后,向父母或邻居小朋友讲讲自己发现的春天的景色,以及发生在春天里的趣事。让学生学用结合,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