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1
讲述活动:咪咪OK酒店教案
课题生成:
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幼儿经常大声喧哗,不能自觉控制自己的声音,影响了他人的正常活动,可见幼儿对噪音的认识不够。因此,我根据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园省级“环保”课题的实施,便设计了讲述活动《咪咪OK酒店》,首先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议议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噪音的危害,同时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说说周围生活中噪音有哪些,我们应当怎么做,并知道减少噪音的方法,以及主动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内容。
2. 在看看、听听、议议过程中,懂得噪音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使幼儿进一步形成环保意识。
3.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制作与讲述内容相关的课件。
2. 一盘录有多种噪音的磁带。
3. 《欢乐蹦蹦跳》音乐、录音机、幼儿已学会律动。
4. 手袋人手一只、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兴趣:
1.(放录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有什么高兴的事要放鞭炮?
2.师:原来小猫咪咪新开了一家酒店:“咪咪OK大酒店”。消息传出去后,小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都想看看,卡拉OK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能不能告诉小动物们卡拉OK是怎么回事?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自己所见)
3.师:原来卡拉OK就是手拿话筒,看着电视,跟着音乐唱歌,真有趣,我们一起去“咪咪卡拉OK大酒店”看看好吗?
二. 看大屏幕讲述。
1. 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大屏幕显示画面、语音)
问:为什么到“OK大酒店”的人会越来越少,连有奖唱歌也不能吸引客人呢?(幼儿猜想,各抒已见)
2. 看屏幕欣赏故事第二段。
(1) 集中讨论:为什么客人会越来越少?(说清人少的.原因,理解噪声就是各种嘈杂的声音)
(2) 请个别幼儿表演虎大妈、熊奶奶、大象和小猫 咪咪的对话。(引导幼儿把角色的动态、表情、语言表现出来)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表演咪咪和小动物的对话,看谁表演得最棒。
(3) 讨论:咪咪本想丰富小动物的生活,可是卡拉OK声、说话声太大了,变成噪音了,反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休息。酒店生意越来越差,咪咪很苦恼,小朋友来帮咪咪想想,有什么主意能使酒店生意好起来,又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A. 自由讨论。
B. 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C.“酒店搬家”、“白天唱,晚上休息?”、“张贴禁止汽车的鸣叫牌”等。
3. 欣赏故事最后一段。(展示大屏幕)
(1) 师:小朋友想出了许多办法,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出了哪些好主意?
(2) 师:“咪咪酒店”的生意又红火起来了,它想谢谢小朋友和小动物们,请我们去参加舞会。听!小动物们已经唱起来了,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3) 师生表演律动《欢乐蹦蹦跳》。
三.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噪音对人类的危害。
1. 师:刚才我们帮咪咪想了许多减少噪音的办法,知道噪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那么我们的周围有没有噪音呢?在哪儿呢?
2. 听一段录好的噪音,说说心里的感受。
3. 师:假如你是小小发明家,那有什么好办法来减少噪音呢?(引导幼儿发明,想象更好、更新的办法)
四. 小制作:减少噪音的宣传牌。
1.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减少噪音的宣传牌,提醒我们身边的人注意减少噪音,保护我们的环境。
2. 幼儿动手制作减少噪音的宣传牌。
3. 师:我们现在就把制作的宣传牌贴到外面去,让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分解组成。
2、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3个猴子图片、桃子(磁性教具)、桃胡、盘子、彩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说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教师:好了,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张老师,刚才我们说的手指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荡秋千)嗯,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渐渐地一起玩的小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它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想)。张老师也不知道,不过小猴的妈妈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小猴图片,
教师:这位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给两个猴宝宝摘了7个桃子回来,叫小猴回来吃桃子,(哦?原来啊,小猴都回来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这7个桃胡去玩,可是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两个猴宝宝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七个桃胡,想想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要把这7个桃胡给两个小猴分完,该怎么分?分好的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来,张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我们看看谁在分的时候又安静又快,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去动手分。
3、教师提问:
教师: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师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们晶晶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幼儿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幼儿说的结果,)
4、教师:好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分法,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她想,有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给宝宝分桃胡的事了,可是,我一时记不住这么多方法,你们能记住吗?(能)
好,张老师就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当老师说给月月分几个,你们不说话,转过身用手里的桃胡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比如,当我给月月分一个的时候,星星就分六个,你们就把桃胡分成一和六两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转过身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吗?) 好了,现在我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给月月分两个、月月分四个、月月分五个......
5、恩,我们班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可以又快又准确的给小猴子分桃胡。可是,猴妈妈没有记住,我们一起来帮她找个更好的记忆办法,好不好?(好),那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两只小猴分到的桃胡数有什么特点,先看左边(也就是小猴月月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增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大一,)这种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增,再看看右边(也就是小猴星星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变小,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小一),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减。
6、知道了什么叫递增和递减,我们现在一起来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七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按照递增的顺序从一开始回答,说,张老师,我告诉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进行,明白了吗?
7、小朋友们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难题,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三、巩固练习
1、既然咱们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张老师倒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师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题,和刚才玩桃胡一样,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每人拿一份题,一人一只彩笔,做完之后立刻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四、结束活动
今天晶晶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张老师想奖励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会奖励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到院子里去看看吧。
活动反思: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3
【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曾经许下过愿望,但孩子们不知道这大大小小的愿望背后,有多少无助和期盼。孩子们喜欢这种有魔法和奇幻的世界,我也想为他们营造一个这样的世界,但现实是残酷的,孩子们需要知道不是只有魔法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有时候做个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的孩子,比实现愿望要简单、快乐的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逐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用连贯的语句,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用“我希望……”的句式说话。
4、体会作品中许愿仙女乐于助人的快乐,善良的美好品质,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眼罩两个、许愿卡若干。
3、许愿树一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自己画的愿望,并表达出来。
2、播放音效,谁来了?许愿仙女不仅收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愿望,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向她许了愿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
1、出示图片,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要一包花籽)她要一包花籽做什么呢?根据课件继续讲述故事。
2、出示图片,这个小男孩的愿望是什么?你能帮助许愿仙女想一想怎样让这些小朋友快乐起来呢?根据课件继续讲述故事。
3、出示图片,这个阿姨的愿望是什么?(想她的女儿重见光明)
(1)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盲人?(幼儿体验盲人生活的艰难)
(2)如果遇到了盲人你会怎么做呢?
4、根据课件继续讲述故事。
5、故事里的仙女暂时没有办法能让莉莉重见光明,那我们该如何帮助莉莉,让她觉得,即使看不见,也还是很开心,快乐呢?
三、完整的听故事。
1、你们觉得,他们的愿望和我们平时许的愿望有什么不同?
2、听了今天的故事,你们是不是有些新的愿望了。幼儿再次许愿,用“我希望……”的句型。
四、课程结束。
给每位幼儿发一张许愿卡,将自己的愿望,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表示出来,并粘贴在许愿树上。
附故事《许愿仙女》
从前有一座海蓝色的城堡,那里面住着一位美丽的“许愿仙女”。她能够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有一天,许愿仙女遇到了一个小女孩,“你有什么愿望呢?”许愿仙女问。小女孩说:“我希望能得到一包花儿的种子。我会精心培育它,让它们慢慢长大,开出许多美丽的鲜花,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更加美丽。”许愿仙女笑了笑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帮你实现愿望的。”
不一会儿,许愿仙女又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有什么愿望呢?”许愿仙女问。“我在电视上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课本,没有书包,觉得他们太可怜了,我希望他们能快乐一点”。许愿仙女点了点头,说:“你真是个善良的好孩子。放心吧,我一定会帮你实现愿望的。”小男孩睁大了眼睛,开心的笑了起来。看着小男孩开心的笑脸,许愿仙女也笑了。
就在这时许愿仙女听见了一个声音,“我希望莉莉的眼睛能看得到东西,这样她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这,是莉莉妈妈的愿望。可是,许愿仙女为难的说:“不好意思,这我现在还办不到。不过我想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本领,长大以后一定能用高超的医术,帮助莉莉,让她的眼睛能够重见光明,让她能和朋友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变得开心、快乐。”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4
教案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理解图片中的内容。
2、能较清晰、完整地表述图片的内容。
教案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老鼠、小兔、小松鼠、小青蛙、小猪等动物。
物质准备:准备小礼物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老鼠阿姨送礼物》,背景底板、动物卡片(老鼠阿姨、小兔子、小松鼠、小青蛙、小猪)、房子卡片、小礼物若干。
教案过程:
1、出示房子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房子里住着谁?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猜猜里面会住着谁呢?
2、出示教学挂图①,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并大胆讲述观察到的内容。
(1)里面有谁?它在做什么?它的动作是怎样的?(请幼儿模仿老鼠阿姨的动作,帮助幼儿学习词汇"端")
(2)老鼠阿姨手里会"端"着什么呢?(礼物)
(3)她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笑眯眯的)
(4)老鼠阿姨端着礼物,笑眯眯的会说什么呢?(快来呀,谁要礼物,快来拿吧。)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挂图①:在一片美丽的草丛中,有一座小房子,从里面走出了一位老鼠阿姨,它手上端着一盘的礼物。
(5)还会有谁会来呢?
3、观察教学挂图②
(1)有谁跑来拿礼物了?还有谁呢?
(2)教师小结:有……有……有……还有……(有小松鼠、有小兔子、有小青蛙、还有小猪)
(3)它们是怎么样来拿礼物呢?(跑来)
(4)跑的动作是怎么样的?请一个小朋友来模仿一下(小结:跑的很快,像飞一样的,我们说它是"飞跑")
(5)它们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模仿他们的动作表情)
(6)边跑边说什么呢?("我们来了")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挂图②:听到老鼠阿姨的叫声,小松鼠、小兔子、小青蛙、还有小猪,他们迈开大步很快地飞跑过来,脸上非常着急,边跑边说:"我们来了!"他们可高兴了。
5、利用背景底板,引导幼儿共同讲述出示底板,教师边逐一出示房子、老鼠阿姨、礼物、小松鼠、小兔子、小青蛙、小猪的图卡,边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尝试使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表述。针对幼儿掌握情况请个别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再次提出问题:小动物拿完礼物会对老鼠阿姨说什么呢?(让幼儿明白礼貌也很重要,拿完礼物要对老鼠阿姨说"谢谢!")
6、分发小礼物出示准备的小礼物,告诉幼儿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引导幼儿体验和分享受到礼物的快乐心情。
7、结束活动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完整,幼儿掌握情况很好。通过活动发现教学挂图太小了,不适合集体人数较多的集中教育活动使用,幼儿观察起来有点困难。而本人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让幼儿完整掌握图片内容,要求幼儿讲述了4次图片的内容,感觉有点重复了。又想在活动中能展现个体差异,让幼儿尝试了个人的讲述,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与其他老师的讲评小结,发现其他教师给的在幼儿能完整讲述之后,可以让幼儿来表演整个讲述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讲述的内容,让我的这个活动可以有一个亮点。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5
(一)导入
1、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太阳吗?太阳是什么样的?
幼:红红的
幼:圆圆的
幼:亮亮的
幼:会发亮的
2、老师小结幼儿报告的内容,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大大的。
(二)明白故事,进修对话
1、老师导入:但是有一只小白兔它不熟悉太阳,他传闻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于是决议去找太阳,我们来听听,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老师播放故事)
2、提问: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幼儿园教育随笔它是不是一会儿就找到太阳的?
3、它找到了些什么工具?
幼:找到了灯笼
幼:找到了萝卜
幼:找到了气球
1、老师提问:小兔子是怎么问妈妈的?妈妈是怎么答复的?
幼:小兔子说: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是,这是萝卜。
幼:这是太阳吗?不是这是萝卜
2、老师和幼儿分离饰演小兔和兔妈妈,训练对话。
3、末了再次谛听故事。
(三)延长
1、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请你们去找一找另有什么工具也是红红的,圆圆的?
这是篇好文章,涉及到语言:故事《小兔找太阳》,幼儿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6
一、游戏目的
1、幼儿对线条图能睁开富厚的想象,增进幼儿发散性、求异性头脑的生长。
2、幼儿能清晰地将想象出的词语应用到说话运动中。
二、游戏预备
组合图两人一幅,木珠两人一筐。
三、幼儿园教案游戏要领
1、两人一组,轮番看线条组合图,说出像× ×,并操纵× ×词汇说一句完备的话。说对者可得一枚木珠,得木珠多者为胜。如:我看这幅图有点像“骆驼”,骆驼喜好在戈壁中生存。
2、豁拳决议看图说的先后顺序,轮番举行。一次只能说一个词,一句话,说对者才可得到木珠。每次所说的词与句子都不克不及反复或相同,幼儿园教育随笔每次所说的词要有肯定的凭据和原理。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理解树木与水土流失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让幼儿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的含沙量居世界之最;黄河下游又称“悬河”等。
带领幼儿积攒一些废品,如报纸、饮料罐等。
(2) 材料准备
教具:录像带《伟大的黄河》和《黄河的现状》;大型沙盘;枯树叶、树枝若干;彩色图纸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幼儿热爱黄河的情感和保护黄河的决心。
(1) 录像一:《伟大的黄河》
引导幼儿回忆已学的有关黄河的知识,感受到母亲河的雄壮美;通过欣赏祖先时代黄河的地肥水美。人们在船上悠闲地捕鱼等画面,激发幼儿体验我们祖先在黄河流域的幸福快乐
(2) 录像二:《黄河的现状》
教师:现在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母亲河变了,它为什么会变呢?
幼儿观看录像:人们任意砍伐树木,泥土流入黄河,最后发洪水,造成水灾。引导幼儿说出造成水灾的原因—砍树,使幼儿了解到砍树对生态的恶劣影响,明白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类首先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爱我们。
二、通过实物投影
(1)利用大型沙盘制作的黄河模型,演示水与泥土的的关系。
请幼儿动手操作,往光秃秃的“黄河”岸边倒入水,观察泥土随着水慢慢的流失,感受水与泥土的关系。
教师和幼儿归纳小结:水倒得越快越猛,泥土流走的越快越多。
(2)利用投影教学片《树根、泥土与河流的关系》,帮助幼儿理解水土流失现象。
幼儿观看投影教学片。教师和幼儿边观察边总结树根与泥土、泥土与河流之间的关系:砍了树,泥土就会被冲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水土流失”
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没了树,容易发生水灾”,进一步巩固、强化幼儿关于水土流失的经验。
三、捐种树木,为黄河献出一份爱
教师: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水灾,我们应该在黄河边干什么?(种树)
我们的母亲和正在受难,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都行动起来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1)“爱心箱”活动
教师主动奉献爱心:五元钱一棵树,二百元钱一亩林,老师捐种十棵树,希望我们的母亲河不再受难。鼓励幼儿回家商量。
(2)“废品收集箱”活动
出示“废品收集箱”,引导幼儿收集废纸、饮料罐等卖钱,捐钱种树。
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要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起,请幼儿把这段时间积攒的废品丢入收集箱。伴随《我的祖国》音乐,活动结束。
推荐理由:
我推荐的理由是:首先《保护母亲河 奉献一份爱》这个活动是一次成功的田野课程活动,环保是21世纪的重大课题,环保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这个活动选材新颖,富有时代感。其次这个活动构思始终围绕着体现幼儿的“六性”,即生活性、挑战性、共生意识性、主动性、互动性、整合性,注重幼儿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使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深入,使幼儿在观察、交流、操作、互动中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其情感、道德、创造、审美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与满足。如利用大型沙盘,幼儿分组操作,感知水土流失现象,使幼儿在积极主动地状态下学有所获。最后是师幼间的互动,活动自始至终的吸引幼儿,很自然的把幼儿推向主体地位,充分强调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如第一环节,看录像回忆黄河的历史,配音和讲解结合,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第二环节,看录像《黄河的现状》,听着令人心痛的砍伐声、洪水声,幼儿自然的掌握了砍树对生态的恶劣影响,接着切入知识点“水土流失”,利用沙盘与投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动之以情,激发幼儿“献爱心”活动;最后,在《我的祖国》的高昂音乐声中幼儿收集废品,在中收尾。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使幼儿留有余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让幼儿意识到太胖和太瘦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2、在活动中幼儿初步了解自身成长的需要,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根据“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为本班幼儿测量体重。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表格各一,并根据幼儿体重情况制作三种颜色的圆点卡片。活动前发给幼儿。
3、多媒体课件“我来当营养师”。
4、“健康棋”六套,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动前请幼儿画好)
活动重点
通过幼儿自由辩论、多媒体课件和“自助餐”游戏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胖和瘦的概念,树立自我保育意识。
活动难点
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突破方法:利用不同颜色的圆点来表示每位幼儿的健康状况(绿色表示正常,红色表示偏瘦,黄色表示偏胖),请他们将圆点贴到相应的表格中,使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活动过程
(一)大胆表达,各抒己见
通过自由辩论,幼儿表明自己对“胖好还是瘦好”这一问题的观点,并尝试用实例说服同伴。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胖好呢还是瘦好?”。
幼儿各抒己见,运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了解自身,对症下药
1、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表格,请幼儿将活动前老师发的圆点卡片贴在相应的表中,从而了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儿成长的状况。
2、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体更健康?”
3、“对症下药”:教师设置情景:“有两个小朋友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不愿意?”
运用多媒体课件“我来当营养师”使幼儿了解一些食物的营养成分,从而让偏胖和偏瘦的孩子了解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意识到只有不挑食,适当运动才能使身体健康。
(三)分组游戏,梳理经验
1、棋盘竞赛:幼儿通过竞赛性游戏,在下棋过程中获得有关健康生活的经验。
2、自助餐:幼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挑选一份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美餐。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太胖和太瘦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
幼儿将已有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身体特点,坚持健康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并把有关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朋友、家人。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9
活动目标:
1. 练习跑,双腿站立跳及蹲跳的动作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机敏性和竞争性。
2.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3.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在场地四周画些圆圈当作荷叶,圆圈数要比幼儿数少1个。圈与圈要拉开距离。
活动过程:
1. 全体幼儿都站在圆圈里,每人一圈。其中1个幼儿没有圆圈,站在场地中央。老师先教口令: 圆圆的荷叶,圆圆的台,小青蛙跳水,扑通扑通!
2. 游戏开始,大家齐声说,说完最后一句时,站在圈内的小朋友立刻跑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互换位置,每个幼儿必须离开自己的圈,不能站着不动。这时站在中间的幼儿趁机也去占圈,没占到圈的幼儿再站在中间去,游戏重新开始。
3. 增加游戏难度,从跑改成双腿跳,再从站立跳到双腿蹬跳。
4. 此游戏不宜人数过多。如果人数多,可将全体幼儿分两组进行。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10
目标:
1、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讲述对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
2、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重点:
讲述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
难点:
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准备:
1、每位幼儿带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将它布置在版面上。
2、纸、笔、胶水。
过程:
1、交流收集的材料:
(1)呈现幼儿收集的照片。
(2)教师向幼儿介绍自己的父母,谈谈自己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3)幼儿分小组讲述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4)集体交流。
2、讨论怎样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
(1)有几种方法可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谢意。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
(3)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材料。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欣赏展示的内容。
3、学习用乐器协调演奏歌曲,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能力。
二、重点
1、欣赏作品的性质,结构内容。
2、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
三、难点
设计节奏图谱
四、教学准备
1、蒙古、维吾尔族等五个民族的服饰一套,手巾若干。
2、音乐磁带,课件,乐器若干。
3、事先欣赏过《大中国》的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介绍各民族的小朋友
导入:今天我们班真热闹,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先向客人老师问个好(客人老师好),除了客人老师外,我们班还来了几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放音乐,少数民族幼儿入场,幼儿拍手),有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傣族的小朋友。
认识新朋友真开心,让我们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快乐跳一跳吧。(放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二、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1、师:新朋友、老朋友们都请坐好,虽然我们来自不同民族,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什么?(中国)说得好极了!你们喜欢我们的国家吗?(喜欢)那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随机解说。
3、提问:
刚才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美丽,漂亮,很大……富饶)
4、师:有一首歌便是赞美我们祖国的,让全世界的人一听就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大,多美,她的名字叫《大中国》,小朋友们会唱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唱起来吧!
三、唱唱我们的大中国
1、播放课件《大中国》歌曲,师生自由哼唱
2、提问: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是几拍子的?四拍子的节奏怎么表示?(强—弱—次强—弱)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你觉得它是一首怎样的歌曲?(非常雄壮,有力……)
歌曲中唱了中国的那些美丽景色?(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
3、区分乐段
师:如果请你为这首歌分乐段,你会怎样分呢?
师生共同小结:首先我们从歌词上看,歌曲先唱了中国有许多美丽景色(教师哼唱第一乐段,并出示课件)我们把这一部分分成歌曲的第一乐段;接下来唱了中国很大,有56个民族永远伴随着她(教师哼唱并出示第二部分课件)我们就把这一部分分成是第二乐段;最后是唱我们永远祝福祖国,祖国永远在我们心里(出示课件第三部分),我们把她分为第三乐段;看!《大中国》歌曲我们可以分成三个乐段,下面老师把歌词去掉,我们一起跟着笑脸宝宝再来欣赏旋律,听听三个乐段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幼儿听乐曲《大中国》,感受乐段。
师生小结:第一乐段旋律很雄壮,第二乐段很欢快,第三乐段很抒情,优美。
四、演演我们的大中国
1、幼儿创编动作表现《大中国》
《大中国》除了唱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现,小朋友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如:拍手、拍腿……)谁来创编一个四拍子的动作?
刚才我们把乐曲分成了三个乐段,每一个乐段的旋律是不一样的,现在老师请第一组代表第一乐段,第二组代表第二乐段,第三组代表第三乐段,你们共同为自己组讨论出一个最棒的动作来表现,并选出一个代表。好,现在请每个组自由围在一块讨论讨论吧(让幼儿相互交流、商量,教师参与到其中引导,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示。如:拍肩、跺脚、拍手等等)。
2、随音乐表演
幼儿听音乐自由用动作表现。
3、创编设计节奏图谱
刚才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这也有几张节奏卡,我们一起来拍一拍。(播放课件,幼儿拍节奏)
节奏 1x x x x|x x x x|
2x o x o|x o x o|
3x — — —|x — — —|
4x — x —|x x x o |
请幼儿做个小小设计师,为《大中国》每个乐段设计不同的节奏,为歌曲设计节奏图谱,引导幼儿根据旋律选配节奏。
(认识自由反复记号)如果后面的旋律和前面的一样,那我们就不需要再写节奏,只需要请一位朋友帮忙就行(出示自由反复记号),自由反复记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反复一遍、二遍、三遍……都可以,我们来看看有了自由反复记号的帮忙,第一乐段需要反复几遍?
小结:有了自由反复记号的帮忙,这首乐曲就可以很完整的表演了,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4、音乐中表现 幼儿徒手拍出节奏乐谱
5、音乐中的表现 选配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乐器,看看有什么?(铃鼓、圆舞板、手铃、拨、碰铃、沙球、双响筒。我们来看看哪种乐器配那个乐段最好,最合适?
配上乐器随音乐演奏
4、 活动延伸
师:这节课小朋友表现得太棒了,其实赞美我们祖国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块找找,我们再一起为它配上好听的节奏,好吗?
五、表演舞蹈《歌唱祖国》
我们中国56个民族,大家相亲相爱,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让我们一起用舞蹈来表达我们心中的祝福,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明天更美好!(师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共同表演手巾舞)
舞蹈结束后,大家一起大声欢呼:“祖国妈妈,我们爱您”耶。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12
活动(一)参观电脑商场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参观电脑商场,引导幼儿观察电脑的外部构造及种类,了解电脑的发展.
2、鼓励幼儿大胆向售货员提问有关电脑的问题,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事先和商场联系做好参观的准备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电脑商场,先让幼儿自由参观并找一找说一说电脑有哪些种类,有那几部分组成。
2、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关心或不解的有关电脑的问题,并大胆向售货员提问。
3、请一位售货员向幼儿讲解电脑的构造种类及发展。
4、活动:我是电脑小博士。请个别幼儿大胆的作讲解员向幼儿讲述有关电脑的知识。
活动二:争当电脑小博士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和了解电脑,知道电脑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2、激发幼儿学习和应用电脑的兴趣。
活动准备:手提电脑一部、各种电脑宣传图片、电脑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的图片及录象资料,活动场地在电脑教室
活动过程:
一、运用电脑播放音乐,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入微机教室。
二、大家都来说电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关于电脑的知识讲给大家听。1、教师:小朋友参观了电脑市场还搜集了那么多关于电脑的宣传材料,谁来当个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一下电脑?
2、请个别幼儿讲解电脑的有关知识,教师适时的加以补充。
3、请幼儿仔细观察各种宣传图片,说说图片上的电脑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比较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
4、教师小结:电脑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四个部分组成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也越来越先进,种类也越来越多,有台式电脑、手提电脑还有掌上电脑。而台式电脑的显示屏也由一般的显示屏发展为纯平的显示屏和液晶显示屏。
三、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电脑的功能和用途。
1、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电脑,电脑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呢?(打字,播放音乐,玩游戏,画画,上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2、 在大屏幕上展示教师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作为总结。
四、延伸活动:教幼儿使用画图软件做图,激发幼儿学习电脑的兴趣。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13
活动目标:
1、基础性目标: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踮步的基本动作;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2、发展性目标: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活动重点:
学跳舞蹈"葡萄丰收",进一步巩固踮步的基本动作。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态和诙谐的风格。
活动难点:
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挂图、cd、篮子10个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学过踮步、手腕转动等基本动作、幼儿已学会双圈队形。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
t:今年的葡萄长的又大又圆,我们一起来帮助农民伯伯摘葡萄吧!
二、继续学习舞蹈《葡萄丰收》
1、喊节拍,幼儿复习踮步及手腕转动的动作。
2、幼儿站好双圈队形,男孩转身面对女孩,(随乐)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3、继续学习《葡萄丰收》的舞蹈动作。
三、学习如何交换舞伴来变换队形
1、男孩手拉手搭成"葡萄架",教师示范摘葡萄。
2、女孩面向圈站立,按逆时针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进行摘葡萄。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继续做摘葡萄动作。
4、喊节拍,女孩练习钻葡萄架、摘葡萄。
5、随乐练习交换舞伴摘葡萄。
四、完整表演舞蹈《葡萄丰收》
跟音乐一起表演舞蹈,最后一段请女孩拿好准备好的篮子挎在左手上进行表演葡萄丰收的样子。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 篇14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 听觉、节奏训练
(1) 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 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大鼓 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 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 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 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 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议教师可这样提问: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样唱歌的?谁能学一学?”
(启发幼儿用象声词模仿,也可进一步启发幼儿用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如:脆、闷、响亮……)
“它的声音像哪种打击乐器?”
(引导幼儿说出与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击乐器名称。)
(3) 请幼儿闭上眼睛,由教师或一名幼儿敲打其中任何一个瓶(罐)子,让幼儿猜猜看,是哪一种瓶(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边敲击有节奏地问:“小朋友/告诉我,什么 瓶子/在歌唱?”
幼儿根据不同瓶(罐)子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易拉罐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 教师或一名幼儿随意站在活动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种瓶(罐)子,让幼儿闭上眼睛指出声音的方向并说出是何种瓶(罐)子。
3、 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方法让瓶(罐)子唱歌。
教师:“请小朋友也试一试,让这些瓶子、罐子都来唱歌。”
(1)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弹……)使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
建议教师可这样引导:
“想想看,除了敲、打,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除了敲打这儿,还能敲打什么部位?”
“能不能让它们互相帮帮忙?”
“除了用手,我们还能用什么让它唱歌?”
(2)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让瓶(罐)子发出不同声音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并演示方法。
(3) 教师边总结边演示不同的方法和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请幼儿集体评价哪些声音听起来感到舒服,好听,教育幼儿不要制造噪音。
4、 幼儿任选一种瓶(罐)子当乐器,用自己觉得最好听的声音,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即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