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2023-09-04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幼儿稳步走、跑、转的动作。

  2、能按一定的信号和要求做动作,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春天吹动小树叶的情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铃鼓一个

  教学进行:

  1、教师讲述一个情节,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春天到了,凉凉的春风吹动了小树,小树会怎样?请幼儿回答,并用动作来表现。

  2、游戏:

  春天里的小树叶,教师扮“春风”,幼儿扮“小树叶”,听“春风”发出各种信号(用铃鼓表示)小树叶做动作。

  (1)游戏开始前,教师讲述规则及信号,教师手摇铃鼓说:“起风了”幼儿在场地踏步走。

  (2)教师说:“刮大风了”,同时快速摇动铃鼓,幼儿在场地上自由地跑。(注意不碰撞)

  (3)教师说:“风小了”幼儿慢慢或踏步走。

  (4)教师说:“刮旋风了”,幼儿在原地转圈。

  (5)教师说“风停了”,幼儿在原地站位。

  3、游戏“拾落叶”。幼儿当“小树叶”,教师扮拾落叶的人,教师与幼儿念儿歌: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象小鸟,小树叶,飘呀飘,落在地上睡大觉。拾落叶的人用手轻拍“小树叶”,被拍到的“小树叶”要轻轻地走到教师身后,跟着教师去,排成一列长长的车,开出场地。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2

  一、活动目标:

  1、明确眼、耳、手、脚、口、鼻的不同作用。

  2、有目的的进行各种感知活动,乐意将自己的感知大胆的与人交流。

  3、初步明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两杯冷热不同的水(一杯糖水,一杯盐水),两个不透明的瓶子(一个空的,一个装上米粒),两个透明的瓶子(跟别装上醋和酒)。

  2、分组活动材料:穿木珠,拧瓶盖,拉的小车,积木,书,画有东西的卡片,音乐,各种乐器,各种花,海绵,木块,热水袋两个,等等各种材料。

  3、分类盒。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游戏:教师的手指点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幼儿很快说出相应部位的名称。

  (2)谈话:小朋友,你的眼睛,耳朵,手,脚,嘴巴,鼻子都有什么本领啊?

  (3)出示各种物体,请幼儿用感官参与辨别其不同点。

  A、出示两个瓶子。

  把瓶子放在箱子里摇动,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回答)

  师:你用什么发现哪个瓶子是空的,哪个瓶子是满的?(幼儿回答)

  B、出示两杯水。

  师:这里有两杯水,小朋友有什么办法知道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幼儿回答)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哪杯是甜的哪杯是咸的?(幼儿回答)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眼、耳、手、脚、口、鼻,这些宝贝帮助我们做各种不同的事情,是我们的好朋友。

  2、分组活动。

  (1)师:我在边上的桌子上准备了许多东西,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要用我们身上的什么宝贝去和他们做游戏呢?

  (2)师:一边做游戏一边和边上的朋友或者老师说一说,我用我身上的什么宝贝做了什么事情。并把各种物体放进相应的分类盒中。

  (3)教师观察幼儿表现,与幼儿交流。

  3、集体交流。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你用到了你的什么宝贝,做了什么事情?(幼儿回答)

  师:我们的小宝贝真能干,那么我们要怎么去保护他们呢?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五官的变化会产生各种表情,脸上的表情表达了人们的感情。

  2、激发幼儿观察脸部变化的兴趣,体验快乐、难过等情感。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五官的变化会产生各种表情。

  活动难点:

  让幼儿体验脸部变化的兴趣及情感。

  活动准备:

  笑、哭的表情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表情图。

  1、教师:瞧,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表情图片,小朋友仔细看看,都是什么表情!

  2、请幼儿说说图中的表情。

  二、说说各种表情相应的心情。

  1、出示笑的表情。

  (1)教师:你们看看,小娃娃怎么了?(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出从脸上看出的,如眼睛、嘴巴的变化等)

  (2)什么事情会让娃娃笑呢?

  (3)你们会不会笑?我们也来笑笑看,小朋友可以看看你旁边小朋友笑的时候脸上有什么变化!

  小结:当看到好笑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开心的事情,我们都会不由的笑起来!我们笑的时候眼睛有的会眯成一条线一样,嘴巴会往上翘呢!

  2、出示哭的表情。

  (1)教师:请你们再看看这个娃娃又怎么了?(哭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说出如眼睛、嘴巴变化)

  (2)什么事情会让娃娃哭呢?

  (3)你们哭过吗?小朋友可以学着哭的样子,并看看你旁边的朋友哭的时候脸部有什么变化呢?

  小结:我们脸上的眼睛、嘴巴会变动的,我们高兴时它就变成笑的样子,生气难过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哭的样子。笑和哭是我们人的表情。

  三、教师讲述情景,让幼儿体验感受。

  1、我把玩具先给小弟弟玩,小弟弟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笑了!(幼儿笑笑)

  2、在家里我自己吃饭,妈妈夸奖我,我也笑了!

  3、有人把图书弄坏了,我们很生气!

  4、妈妈生病了,我很难过,也很着急。

  小结:

  我们人的脸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情,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脸上看出他是高兴还是难过,高兴时,我们也为他高兴;难过时我们就会关心、安慰他。同时,别人也会关心、帮助你!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的调动,以及提问引导方面有所欠缺,教学语调要符合幼儿教师的特征,多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4

  设计意图:

  我们小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小宝宝",在主题下延伸出了"二级主题我的小手真能干"。集体活动"我去刷牙"是从二级主题中产生的。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做自己的事,让他们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做事的快乐。"我去刷牙"的集体活动来自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有了一些刷牙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此活动帮助幼儿梳理有关刷牙的经验,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活动目的:

  1、看、讲讲、做做的过程中,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2、鼓励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第二个环节:

  观赏多媒体图书,在边看边讲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此环节分三步走:

  1、出示动物,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期间整合了比大、小的内容。)

  2、帮动物宝宝找牙刷、杯子。(通过大小对应找到每个动物合适的刷牙工具)

  3、通过观察图片,在边看边讲学做的互动中,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第三个环节:

  教师记录了两个小朋友在家刷牙时的情景。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知道早晚都要刷牙,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牙齿。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掌握刷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在互动中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大胆讲述刷牙的顺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师:早上起床宝宝都要做什么?

  2、师:怎么刷牙?(幼儿自由讲述)

  二、观赏多媒体图书、鼓励讲述

  (一)出示动物,观察讲述

  1)师:小动物们也要去刷牙,看看有谁?

  2)逐一出示动物河马、猪、小老鼠。

  3)引导幼儿观察数数有几个小动物?比比动物的大小?

  师:他们长得一样大吗?最胖的是谁?最小的是谁?那么小猪呢?

  师:胖胖大大的是河马,不大不小的是猪,小小的是老鼠。

  (二)帮动物宝宝找牙刷、杯子

  1、师:刷牙要准备哪些东西?(牙刷、杯子)

  2、出示大小不同的杯子(边讲边配对)师:这里有几只杯子?

  三只杯子一样大吗?

  大的是谁的?小的给谁?这只不大不小的是中杯子给谁?

  师:大杯子给大河马,中杯子给猪宝宝,小杯子给小老鼠。

  3、出示大小不同的牙刷过度语:杯子拿好了,还要拿什么?

  师:那我们来帮他们找牙刷。(边找边讲)师生:大牙刷给大河马。不大不小的牙刷给猪宝宝,小牙刷给小老鼠。

  (三)了解刷牙的基本方法

  1、师:都准备好了,小动物开始刷牙了,先刷哪里呢?

  1)(出示图片)刷上面的牙齿

  2)上面刷完了接下去刷哪里?(出示图片)

  3)还要刷哪里?这边(左边)刷完刷哪里?

  (师生以儿歌的形式讲讲刷刷)

  2、师:上下左右的牙齿都刷过了,最后要干什么?

  出示图片师生一起边看边讲:含一口水,咕噜咕噜,把牙膏洗干净,噗把水吐掉。

  3、师:我们知道了刷牙的时候要上面刷下面刷左边刷右边刷里里外外都要刷。

  三、观看录象、引起兴趣过度语:小动物都会刷牙,我们宝宝会刷牙吗?,前几天朱老师去几个宝宝家做客,拍了几个宝宝刷牙的录象。

  (一)观看录象片段一,知道每天早上要刷牙边看边讲: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什么时候刷牙?你们每天早上刷牙吗?

  (师生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观看录象片段二,让幼儿知道晚上也要刷牙过度语:除了早上要刷牙,还有什么时候要刷牙?

  1、谁晚上刷牙的?引导幼儿看看录象里的小朋友。

  2、为什么我们要早晚刷牙?

  3、师:我们宝宝知道了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刷牙,晚上睡觉前也要刷牙,这样才能保护牙齿,不蛀牙,让牙齿又白又健康。

  四、实践操作,掌握方法

  1、师出示幼儿的牙刷、杯子:我们宝宝拿好自己的牙刷、杯子也来刷刷牙。

  2、师生一起讲讲、做做刷牙的过程。(放刷牙歌)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5

  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儿歌,在掌握儿歌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编。

  2、正确说出五官的名称,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初步尝试在简单的节奏伴奏下念儿歌。

  准备:小猪指偶人手一份、响板

  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

  “刚才我们用手指指出了哪些地方?它们有什么用?”(鼻、嘴、耳朵、眼睛)

  “对了,鼻子、嘴巴、耳朵、眼睛都是我们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没有了嘴巴就不能吃东西、说话;没有了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和鼻子。

  二、出示指偶,学习儿歌

  1、默声做动作

  “小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和它一起玩好吗?”

  “小猪刚才做什么了?”引导幼儿说出“点”和“摸”两个词。

  2、结合动作,学习儿歌

  “原来小猪刚才和我们做这个游戏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它叫《点点摸摸》。”

  3、在节奏的伴奏下,熟悉儿歌

  “我们请客人老师给我们打节奏,我们来念儿歌,好吗?”

  “客人老师,小朋友念的好吗?那么我们请客人老师加快速度,把拍子打得快一点。”

  三、创编儿歌

  引导幼儿说出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创编。

  “除了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和小猪做游戏?”

  四、游戏《我和小猪来做操》

  “我们一起和小猪来活动活动,一起来做操吧!”

  反思

  本活动由观察开始,引导幼儿关注五官的用途。利用小猪指偶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在玩中学习儿歌。并结合节奏念儿歌。活动过程整体效果较好,幼儿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在熟悉儿歌环节时,请客人老师为小朋友打节奏念儿歌,小朋友很感兴趣。并且念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设计教案有所限制,使幼儿的想象空间受到了限制。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6

  活动难点:

  学习团泥球的技能。

  活动准备:

  冰糖葫芦图片,橡皮泥、吸管、泥工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好看的冰糖葫芦。

  出示冰糖葫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冰糖葫芦)你吃过吗?这是怎么样的?(由一个一个圆圆的糖球串起来的,甜甜的)

  二、制作冰糖葫芦。

  1、出示范例作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串冰糖葫芦,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示范制作方法:先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把一块泥分成相等的两块,再将两块泥分别分成相等的两块,把分开的一块泥放在手上,用另一只手的手心压在泥团上边转边团,这就叫团圆。团好一个就放在旁边再做下一个。团圆时,一定要绕圈搓圆,做完后用小棒从中间将一个一个的冰糖球串起来。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冰糖葫芦一定要团圆,大小要差不多,注意桌面保持清洁,每次取泥不要过大,搓时要绕圈用力搓。

  三、结束活动。

  1、幼儿作品,并进行展示。

  2、带领幼儿收拾活动材料。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7

  活动名称

  玩水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过程记录

  一、教师边玩水边提问

  1、教师将玩具、容器等倒入装满水的盆中,边玩边自语:“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2、教师用两个容器相互生水并倾倒,让幼儿看水从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容器、玩具,随意玩水。

  2、师:请大家试一试,哪些玩具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玩具会沉下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玩水,并对幼儿在玩水中的尝试精神和得出的尝试结论作评价。

  三、小朋友感受水的流动

  1、教师请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试着拿出来。

  2、给幼儿有漏洞的容器,让幼儿进一步取水。总结:水会流动。

  3、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水流动?水流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四、教师用透明塑料袋盛白开水,请幼儿观察

  1、听听水流进塑料袋的声音。

  2、看看水是什么颜色。

  3、在塑料袋上戳个洞,请幼儿用饮用水的杯子接水,听听水流进杯子的声音,闻闻、尝尝水的味道。

  总结:水无色无味,流动时会根据水流的急、缓与流入不同的容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鼓励幼儿用滴管、水枪、针筒、塑料袋、颜料等尝试各种玩水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哪些地方可以玩水?水有什么用途?

  六、总结水的用处,揭示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评课记课

  “玩水”活动是一项受小朋友喜欢的常识活动,教师通过示范活动,启发幼儿对玩具的沉浮、水的流动的原因进行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引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主动活动意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幼儿明白要有目的地玩水。

  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了,真正成为常识活动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培养,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这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基础,又由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玩水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得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的想象、探索、创造各有不同,但都是自发的,而且结论深浅不一,这就是幼儿尝试精神的充分体现。

  由此看出,玩水活动的设计符合《规程》中的教育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幼儿的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如何设计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也许是当前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容。无论是玩水活动还是其他活动,教师都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孩子的尝试精神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扬,变得越来越聪明,到了21世纪,他们就会为祖国敢于拼搏、敢于竞争,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头 躯干 四肢。

  2、知道随时都要注意保护自己。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录音机 磁带 活动娃娃

  2、人体图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放录音机健康歌,幼儿跟着老师随音乐跳健康歌。问:健康歌里唱了什么呀?(脖子扭扭 抖抖手 抖抖脚)

  2、出示一个活动娃娃,让幼儿知道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头.躯干.四肢.

  教师演出活动娃娃。小朋友跟着动起来。边做动作边说:点点头.弯弯腰踢踢腿.招招手.扭扭腰.........

  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要随时随地保护我们的.身体不要让他们受伤害。

  师:我们的身体有头.躯干.四肢它们能使我们快乐地生活.我们离不开它们.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受伤害

  4、歌表演头发身体膝盖脚.边唱边表演.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由于认识、探索的对象来自于认识主体的自身,这对小班幼儿来讲无疑是件神秘又充满情趣的乐事,因此全体幼儿始终情趣盎然地投入活动。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9

  教学目标:

  1、幼儿学说完整话及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和教师、同伴一起为“春游”做准备的快乐,从而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故事“小动物春游”

  教学过程:

  1、引出春游①幼儿自选动物头饰,说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称。

  ②语言引导:你们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游戏活动:小动物上公共汽车。

  2、春游途中①游戏“点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动物用叫声回答。

  ②设置情景:小猫、小狗想上车。

  ③幼儿交往:

  a)招呼小猫小狗;b)给小猫小狗让座。

  3、解决问题①老师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问题: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幼儿讨论:

  a)熊婆婆上医院和小动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为什么?

  b)怎么帮助熊婆婆?

  ③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b)送熊婆婆上医院。

  4、引导讲评①帮助别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夸奖各位小朋友。

  ②回家告诉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2、小朋友春游活动⑴组织幼儿到野外看蝴蝶跳舞,蜜蜂采蜜,小鸟唱歌,小朋友玩游戏。

  ⑵观看大班朋友画“我们的春天”或观看“春天”的歌舞活动。

  附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飞回来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朋友那么高兴,都去春游了。

  附歌曲:春天盛璐德词1=e2∕4马革顺曲3523|15|6161|5-|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翁叫,6716|5135|32|1-||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附故事:小动物春游小动物幼儿园去春游了,小白兔在绿绿的草地上,看到了牵牛花、蝴蝶花、桃花全都露出笑脸,小鸟在树枝上唱起动听的歌,好象在说:“欢迎小动物们来春游!”小猫、小狗、小羊、小兔高兴地玩呀、唱呀、跳呀,春天真好!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知道要关心老人。

  2、通过观看情景表演的方式,感知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能与同伴合作轮流抓痒痒,体验抓痒痒的感受和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一位小朋友排练儿歌情景表演。

  2、扮演奶奶的道具,例如:头巾、眼镜等。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故事表演,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谁?对了,我是老奶奶,哎哟!我的背后痒痒了,让我自己来抓一抓吧,哎,够不着,抓不到怎么办?

  幼儿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内容表演相应的抓痒动作。老师配合表现奶奶笑哈哈的样子。

  二、理解故事

  1、你看见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宝宝为什么要帮奶奶抓背?他是怎样帮奶奶抓背的?奶奶高兴吗?

  三、再次欣赏儿歌表演。

  1、表演儿歌,鼓励幼儿跟着小朋友一起朗诵儿歌。

  2、学习表演儿歌《抓痒》。

  启发并鼓励幼儿根据每一句儿歌的内容,尝试探索用身体动作表演儿歌。"奶奶年纪大,背痒没办法,做什么动作表演呢?……带领幼儿完整地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重点引导幼儿感知练习:轻轻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抓痒痒。

  四、感知体验抓痒痒的身体反应,体验痒痒的乐趣。

  1、幼儿讨论:为什么抓到胳肢窝,奶奶就笑哈哈呢?

  2、你知道抓哪里会有痒痒的感觉?你知道怎样抓会有痒痒的感觉呢?幼儿与同伴相互抓一抓痒痒,探索感知抓痒痒的奇妙感受,提醒幼儿注意动作不要太重,以免伤寒对方。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抓痒的感受,交流抓痒痒的经验。

  五、活动延伸小宝宝真可爱,奶奶背痒能主动关心她,小朋友,你在家里也关心老人吗?你是怎样关心他们的?

  教学反思:

  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11

  活动目标

  1、运用木偶场景等活动环境调动幼儿感官。

  2、用和谐的声音有趣的动作表示鸭子上桥的情景。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鸭子图片(8张)、泡沫塑料桥一座、音乐(鸭子上桥)、平衡木一根

  活动过程

  一、律动(音乐:鸭子上桥)

  1、幼儿跟音乐做各种小鸭子的动作。

  师:小鸭子,你们在干什么啊?(点问)

  刚才,我们在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怎样一件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范唱(八只鸭子按节奏出示)问:你们看见了谁?它们在干什么?歌里是怎么说的?你们看清它们是怎么上桥的呢?

  3、再范唱师:它们是怎样上桥的(一个一个)。一共上了几只鸭子?

  4、按节奏读歌词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上了几只鸭子?(8只)

  5、师:真的是八只鸭子?这么多把小桥都压得摇摇晃晃了。你们喜欢它们吗?我们拍拍手欢迎它们吗?看见一只鸭子就拍一下手欢迎它。

  6、按数字拍手听音乐。

  7、师:后面的'鸭子和前面的鸭子上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再拍手欢迎它们。你们想不想学小鸭子?老师唱哪只鸭子这只鸭子就要做漂亮的动作给大家看。下面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拍手欢迎他。

  二、

  1、师范唱,幼儿做鸭子动作和拍手

  2、交换

  3、师:小鸭子们,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想上桥试试吗?

  4、老师请小朋友边唱边上桥

  5、交换

  6、处理:七应唱得突出强调些

  7、分组上桥师:鸭子头要带好自己的队伍,它会带着小鸭子们一起去桥边、草地边玩,后面的小鸭子要很好地跟着鸭子头。

  活动反思

  《鸭子上桥》是一首活泼欢快,伴有一定的情境的歌曲。在帮助幼儿集中注意理解歌词,同时在图片中穿插了一定的情境,用比较直观的手段如羽毛、鸭蛋表现歌曲中枯燥和难懂的间奏及附点,并借助一个小鸭子伸脖子的动作与滑稽有趣的表情,顺利的使幼儿在间奏处停顿,他们还能非常快乐的沉浸在情境中。用伴奏和教师的教具操作给予孩子探索的机会,创编歌词;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境等等;通过这些设计,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快乐的课堂、自主的课堂。

  通过活动受益匪浅。从中学到很多,使音乐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也体现了多元智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感觉统合。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关于小班教案汇总 篇12

  活动名称:玩水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过程记录

  一、教师边玩水边提问

  1、教师将玩具、容器等倒入装满水的盆中,边玩边自语:“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2、教师用两个容器相互生水并倾倒,让幼儿看水从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容器、玩具,随意玩水。

  2、师:请大家试一试,哪些玩具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玩具会沉下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玩水,并对幼儿在玩水中的尝试精神和得出的尝试结论作评价。

  三、小朋友感受水的流动

  1、教师请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试着拿出来。

  2、给幼儿有漏洞的容器,让幼儿进一步取水。总结:水会流动。

  3、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水流动?水流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四、教师用透明塑料袋盛白开水,请幼儿观察

  1、听听水流进塑料袋的声音。

  2、看看水是什么颜色。

  3、在塑料袋上戳个洞,请幼儿用饮用水的杯子接水,听听水流进杯子的声音,闻闻、尝尝水的味道。

  总结:水无色无味,流动时会根据水流的急、缓与流入不同的容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鼓励幼儿用滴管、水枪、针筒、塑料袋、颜料等尝试各种玩水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哪些地方可以玩水?水有什么用途?

  六、总结水的用处,揭示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