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演演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精卫鸟的由来,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大海和精卫不同的角色形象,感受精卫鸟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坚持不懈做过的事情。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师:在蔚蓝的大海上,有一只小鸟,它从哪来?它在大海上飞来飞去干什么?
(引导幼儿猜测)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二)看PPT课件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了解精卫鸟的由来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精卫是谁?它从哪来的?
师:看到精卫鸟每天飞这么远去衔石头和树枝填海,你想对它说什么?
2.欣赏第二段,理解大海和精卫鸟的对话
师:大海是怎么说的?
师:大海为什么嘲笑精卫?谁来用嘲笑的语气学一学大海说话?(鼓励幼儿说出“嘲笑”的语气)
师:精卫鸟听了大海的嘲笑有没有停下来?对,它继续这样做着,它怎样对大海说的?
师:精卫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它很坚定、自信,我们也来用精卫这种坚定自信的语气说说看!(鼓励幼儿用坚定的语气自信地说)
师:请男孩子来做大海,女孩子来做精卫,我们来说说看!(交换角色说一次)
3.理解故事中精卫的坚持不懈
师:精卫每天早起飞去衔石填海,都来不及喘上一口气,它这样做累吗?会厌烦吗?(引导幼儿体验精卫衔石填海的辛苦)
师:可是精卫鸟为了能把大海填平,它有没有因为累或厌烦而放弃呢?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精卫鸟的这种精神?
师:是的,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息,明明知道很难实现还要坚持去做,这就叫“坚持不懈”。
(三)迁移经验,说说自己坚持做过哪些事情
师:你平时做事情会坚持吗?你做过什么事情是像精卫这样坚持不懈的?(请个别幼儿来说自己坚持做的事情)
师:把自己坚持做过的事情讲给听课的老师听一听!(幼儿下去讲)
师:有一句话叫“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你们做任何事情都能像精卫鸟这样坚持,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完整讲述故事,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回去把这个《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他们也知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好吗?
附改编故事:《精卫填海》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她特别喜欢大海,经常到大海里去游泳,海里的大鱼小鱼都羡慕她长得美。有一次,当她玩得正开心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一排排的浪花汹涌而来,一个巨浪一下就把她淹没了。女娃的灵魂化成了一只鸟,名字叫精卫,精卫痛恨这片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它决心想把这片海填平。每天一大早,精卫鸟就飞到很远很远的山上,用嘴衔小石头或小树枝,然后飞呀飞飞到大海上,投下小石头或小树枝,来不及喘上一口气就继续去衔小石头和小树枝了。
大海看到了嘲笑它说:“你想用这些小石头或小树枝把我填平吗?哈哈,那是不可能的!”精卫鸟不听它的嘲笑继续这样做着,它对大海说:“哪怕是干上一千年,一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山上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息。
后来,精卫生出许多小鸟,小精卫和它们的妈妈一样,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它们还在大海上做着这样的工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2
《精卫填海》是一篇神话故事,文字不多,重点描写了精卫的执着精神。这样的精神在愚公的身上也存在。教学时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对比体会大海之大和精卫之小,体会对比悬殊,体会精卫填海的决心与勇气。
导课时问学生曾见过什么样的大海?
学生答: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大海、风平浪静的大海......
这一环节设计有两个目的,一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二为后文对比“大海之大”“精卫之小”埋下伏笔。
抓住第二自然段“天天”体会精卫从不间断,无论天气如何,忘记饥饿劳累,日日夜夜衔石子、树枝来填海。这是面对强大欺辱时的无畏,这是弱者执着的抗争!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逐渐体会精卫的内心世界,走进它的精神王国。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就是一串珍珠项链中最闪亮的珍珠,它藏着作者的情感,传递着丰富的内涵,表达着某种精神,诉说着不一样的情怀。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在日后的语文课堂当逐渐提高自己慧眼识“关键词”的能力,以一点想开去,让学生找准点,深挖井,收获汩汩的思想甘泉。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3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齐读课题。(生:精卫填海)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卫是谁呀?精卫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吗?精卫从哪里来呀?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汇报:我学会了"精"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精精精""精卫" 我学会了卫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生字都学会了,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段写得最精彩。(生自由发言)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四自然段,那么喜欢这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3、师:喜欢其他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生评价)
4、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可以从大海和精卫的对话中去找答案。
5、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
(1)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勾出大海说的话。用"~~~"勾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上面这个同学已经勾画好了,下面的同学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勾画得怎样。范读。大海说……是大海说的,同意吗?精卫说……这是精卫说的,同意吗?评上来勾画的同学:真是既能干又勇敢,奖励一朵红花。一样的请举手,正确,夸夸自己。
(2)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师指导)
(3)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头饰)
6、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和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生自由发言)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8、全班齐读课文。
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四、自主习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检查认字情况。
2、小组内自主识记字形,分析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师范写,学生书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帝、少”5个生字,会写“帝、曰”5个生字。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3.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4.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背诵古诗文。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通过文白对照,理解文言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引导学生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2.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重点)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难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们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二、资料介绍
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板书: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师: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
(2)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3)同学们,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话,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4)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5)指导学生读这些句子时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
2.听范读,注意停顿及节奏。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
学生再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古文的韵味。
方法指导:
根据意思调整顺序理解文言文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
运用:如“女娃游于东海”调整为:女娃于东海游。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激励:同学们,你们已经读得很有味道了。
2.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炎帝少女名曰溺水不返
(重点指导生字:帝:“帝”和“缔”是形近字,都读“dì”;
少:在本课读“shào”,不要读成“shǎo”;
曰:“曰”和“日”是形近字,不要读成“rì”应读“yuē”;
溺: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ruó”;
返:“返”和“反”是形近字,都读成“fǎn”;)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溺(nì)帝(dì)少(shào)
韵母易读错:曰(yuē)。
(2)学习多音字:少(shǎos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②读一读:在万恶的旧社会,多少(shǎo)少(shào)年都在资本家的工厂了活活累死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精卫小女儿。
少女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炎帝神话中鸟的名字。
溺因此。
故溺水,淹没。
堙填塞。
(4)齐读课文。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借助注释,默读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读不懂得地方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问老师。
汇报:课文写了什么?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本文讲了女娃在东海溺亡之后化为精卫鸟立志填海的故事。.)
(3)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游东海”),(“溺不返”),(“衔木石”),(“堙东海”)4个环节。
四、学习“会写字”
帝、曰、溺、返、衔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溺”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帝”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曰”是独体字,书写时要匀称。)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溺、衔”。
溺:整体要写紧凑,两个弓字上边要扁小、下边的竖要长、右边弓字稍大些。
衔:三部分都要写窄,左边是双人旁,右边是两横、竖钩在下横处起笔。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读出了节奏、韵味。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面对困难不害怕,坚持不懈贵坚持。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重点)
3.通过文白对照,让学生掌握《精卫填海》的文言大意,懂得故事背后蕴涵的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巩固了新知。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起因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少女”是小女儿的意思。相传女娃是太阳神炎帝最钟爱的女儿。)
精卫填海的起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溺”溺水,淹没。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板书:起因:溺而不返)
(二)经过
画出描写精卫填海的句子。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板书:经过:以堙东海)
四、复述故事
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
3.学生自由读,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复述故事,达到背诵的目的。
4.配乐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朗读真是韵味十足啊!老师就奖励大家看段动画片吧!(播放《精卫填海》动画)
五、感悟品质
1.想一想这个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怎样的精神?
(通过“常”字表现了精卫的持之以恒的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来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2.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板书:坚持不懈)
3.教师小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
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六、课堂小结
1.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维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指导背诵
七、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教材课后题第3题。)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八、课后作业(选做)
推荐阅读有关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起因:溺而不返
精卫填海 坚持不懈
经过:以堙填海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例如:“溺”的讲解是学生知道故事的起因。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
2.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5
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彻底推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师教为主的教学观念。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正襟危坐竖耳倾听,只有接受,缺乏发现。这样的情景在以前被称作秩序井然,是取得佳绩的前提,而在新一轮课改的观念下,我们注意到了曾经一直忽略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在思考吗?在学习吗?在发现吗?在研究吗?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怎么懂得研究、探索?真是无稽之谈。
牐牭不知道大家发现与否,一个孩子在咿呀学语甚至于呱呱落地时便会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传达着对周围世界惊奇,这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然而使他们成为一个天生的发现家、研究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都尊重孩子们的观点,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牐犜诮獭毒卫填海》时,课后有个思考题:精卫是只怎样的鸟儿?按照课文内容的指引,有的孩子回答精卫是一只勇敢的鸟儿,他敢于同夺去别人生命的.大海较量。而另一些孩子却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一个孩子说精卫是一只笨鸟,大海那么大,能填平吗?非累死不可;另一孩子说,大海也有生命,精卫不该心胸那么狭窄,与大海不共戴天,不分昼夜地将衔来的小石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想填平它呢?我觉得他们的回答都很有价值。回答精卫是勇敢鸟儿的学生,他从课文中学到了正义感,体会到勇敢的品质;回答精卫是笨鸟的学生,他关注生活,把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合理的思考;而对精卫的正义行为提出疑问的学生思维更为广阔、全面,他懂得了由己及人地思考,不用简单的对错来划分世界,而是把每一个个体都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来对待。他的问题在班上炸开了锅,许多孩子受到启发,马上与周围的同学展开讨论,有的说应该和大海讲道理,劝告他不要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有的说应该修建堤坝,防止大海再泛滥。这节课上完了,我并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一个答案都是合理的,而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不止一种的答案。
牐犜谛唇毯蠹鞘保我想:如果我用传统的模式,老师精心地解读课文,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卫的坚韧与勇敢,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会有这些交流和收获吗?会有这些多元的解读吗?我想这就是课改的精髓所在了。给予孩子发现的天空,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呵护每一个孩子思维的独特性,让这些天生的研究者、探索者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遨游,熠熠生辉。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齐读课题。(生:精卫填海)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卫是谁呀?精卫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吗?精卫从哪里来呀?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汇报:我学会了"精"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精精精精卫" 我学会了卫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生字都学会了,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段写得最精彩。(生自由发言)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四自然段,那么喜欢这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3、师:喜欢其他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生评价)
4、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可以从大海和精卫的对话中去找答案。
5、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
(1)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勾出大海说的话。用"~~~"勾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上面这个同学已经勾画好了,下面的同学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勾画得怎样。范读。大海说……是大海说的,同意吗?精卫说……这是精卫说的,同意吗?评上来勾画的同学:真是既能干又勇敢,奖励一朵红花。一样的请举手,正确,夸夸自己。
(2)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师指导)
(3)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头饰)
6、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和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生自由发言)
7、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8、全班齐读课文。
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四、自主习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检查认字情况。
2、小组内自主识记字形,分析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3、师范写,学生书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教学难点:
知道怎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
挂图、头饰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出示挂图: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孩子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投进大海里?(小石子和小树枝)
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指板书)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去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变成了一直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石子和树枝)。
5、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生发言)
三、总结:
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课件出示3)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课件出示6)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课件出示8)
(板书:精卫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9)(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9
教学设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说说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
生:我喜欢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生:……
师: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这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小鸟弃而不舍地向大海投石子,扔树枝。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设计意图:为了能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通过课件演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很快地走进课文情境中去,教学效果较好。)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
(1)精卫是谁?(板书:炎帝之女)
(2)她为什么要填海?(板书:起因:东海淹死炎帝之女)
(3)她是怎能样填海的?(板书:发展:精卫日日执着填海(坚持不懈决不放弃))
2.围绕三个问题讨论学习这篇课文。
3.再读课文说一说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些什么?
4.编成课本剧来演一演。
生找伙伴扮演读。先找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再到前边扮演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佩戴大海、精卫的头饰,以扮演的形式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学生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就会理解的更为透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三、反思课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扮演得都很好,大海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到底能不能把大海填平呀?(我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因为精卫有毅力我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因为即使精卫填不平,还有它的子子孙孙,它的子子孙孙也能把大海填平。……)
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板书:结局:子子孙孙奋斗到底)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精卫这个人吗?这是个神话,精卫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老师这也有一首小儿歌送给精卫。你们想听吗?
你是一只小小鸟/本为炎帝女娇娇/立志填海不动摇/恒心惊天地/意志冲九霄/感化多少人/激励几代朝/我唱只歌儿献给你/你精神长在永不老/老师希望你们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也都能像精卫一样勇敢、坚定。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10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体会精卫与大海的对话情景。
2、引导学生认识精卫的行为是怎样的行为。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能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让传统文化与自然、音乐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如以看动画片引入,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现状,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能自觉地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学生对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习内容作了有益的补充和整合。比如教学伊始就让学生说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的名字,然后看图片说故事,期间穿插阅读了《精卫填海》这首浅显易懂的小诗,最后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的翅膀,设想精卫为她的填海大业不停奔忙的情形,结束时又推荐一些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这样不仅把课内外有机地联系起来,还扩大了教学资源,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标的精神得以体现。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赋予教材时代的活力,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形成乐于探究,敢于发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他们能思考、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出个人见解,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我压制了学生的一些质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简介《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接着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然后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精卫的精神品质,并说一说从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拓展延伸: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谁的办法好。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力求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语文要素】
5.通过学习文言文,丰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1~2课时
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
1.观看介绍《山海经》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刚才视频里说《山海经》不但内容涉及广泛,关键还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汇编,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出自这本书,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齐读课题。
2.精卫是一只鸟,它长什么样呢?(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及原著中描述外形的文言文)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精卫鸟的: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学生自读这段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帮助学生明确生僻字的读音。
2.生认读生字新词:炎帝、名曰、溺而不返、衔、堙。
3.了解炎帝:炎帝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炎帝的资料,学生自读后谈认识)
4.学习衔”字。
(1)课件展示:“衔”字的变形过程。明确古意:“衔”指的是为了控制马匹的行进速度,横在马嘴里,两端系着缰绳的小铜棒。
(2)读文中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句子中的“衔”是什么意思?(口里含着)
5.在田字格里书写课文中的五个生字。
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指名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后,全班按照节奏再读课文。
3.课件出示:金文版《精卫填海》。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些历史故事刚开始是口口相传,后来就有了文字的记载,这是用金文记载的《精卫填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
4.汉字经过演变,人们慢慢地把笔画、结构、大小进行统一,就出现了篆书。
课件出示:篆书版《精卫填海》。生齐读。
5.汉字就是这样不断地演变着。课件出示:繁体字的《精卫填海》。这下子大家一定能认出更多的字了,谁来读读?指名读。
6.没有标点的课文,大家能够读得很流利了,如果现在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全班齐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1.借助注释,了解内容。借助注释,同桌交流,说说文意。
2.检查学习情况,逐句解释,教师相机点拨。
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少女”“游”“溺”“堙”的意思,以及文言虚词“之”“以”“于”的意思。
比较三个带有“之”的句子,理解“之”的不同用法。
炎帝之少女常衔西山之木石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比较后明确:“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会发生变化。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精卫为什么要填海?(溺而不返)故事的经过是什么?(常衔西山之木石)结果呢?(以堙于东海)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
5.学生讲述故事。
(1)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起因经过结果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引人入胜:很久很久以前展开想象(加入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耐人寻味
(2)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3)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那么谁能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讲一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呢?
6.集体再次诵读全文。
7.学生尝试背诵这则文言文。
五、情感升华,感悟主旨
1.刚才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讲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可是这广阔无垠的大海,一只小小的精卫鸟每天衔点树枝、石头能把它填平吗?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还被老百姓们口口相传,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在传颂精卫鸟儿坚韧执着的精神)
2.读诗文,感受精卫鸟的不屈精神。
精卫鸟被历代诗人盛赞:
早在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曾经这样说:(生齐读)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到了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曾写道:(生齐读)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后来到了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也说过: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就连著名作家茅盾也认为: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其实写的就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意志正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
3.读了这些诗文,你对精卫鸟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刚才这节课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已经完全读懂并且能背诵这一篇文言文了,在《山海经》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教学板书]
13精卫填海
溺而不返堙于东海坚韧不拔
精卫填海起因:女娃溺而不返
经过:常衔西山之木石
结果:以堙于东海坚韧执着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通过播放《山海经》的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并结合《山海经》原著片段,让学生对于《精卫填海》这个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大意,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熟读成诵,结合本课的学法,拓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亮点在于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了金文、篆书和繁体字等多种版本,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兴趣十分浓厚。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孩子们通过学习,根据情景中鸟儿的不同数量列出8的减法,并能较好的理解了8的交换规律,在学习中利用挂图,让孩子观察、讲述小鸟的不同,从而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并按规律掌握了8的减法,再过渡到抛雪花片,从中进一步巩固了8的减法。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不足之处:学习加减法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对个别孩子出现的个别现象,在区域中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多练习。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明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寓教于乐。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12
精 卫 填 海 选自《山海经》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精卫填海》 2002/03/10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13
之四
帽山小学
教学目标 :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语。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精卫这样的行为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1 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 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3 板书课题:精卫填海(读题,认读“精”“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 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1 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
3 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
4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5 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 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
3 开火车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 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 生练习书写生字。
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 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小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优质教案 篇14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具体表现如下:
一、激发兴趣。
针对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如以图激趣,以看动画片引入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一改学古文枯燥无味的状况,调动起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阅读。
学生认读古典神话文本的难度较大,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先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读顺句子、读通文章,再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感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详解重难点语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精卫的形象,深刻理解精卫填海的精神,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启发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