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

2023-09-03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搭乘火车,跟着音乐,感受这辆火车把我们开往那里?

  2、听赏音乐“火车向着韶山跑”,边听边模仿开火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韶山,已听到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

  2、听音乐: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

  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 ”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举例:2 ——2 学生唱一唱 ;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学生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划拍唱一唱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 ;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 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 3 2 1 2 —” 太阳 出来 罗

  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五、小结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听辨歌曲,在体验、实践、创作中体会这首山歌的特点。

  2、明白五声调式和上波音的特点,感受四川地方语言,能够有表情、有意境的演唱歌曲。

  3、透过有感情的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民歌、喜欢民歌。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怎样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大幅场景图片、打击乐(大鼓、镲、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观看视频)

  呼吸练习(三慢三快)

  二、体验活动

  1、有表情的喊太阳:太阳出来了(三次)

  2、体验鼓、镲演奏。

  3、师范唱,生体验歌曲风格,引出课题。

  1)喊太阳→师表演唱第一段→师原速欢快演唱歌曲一二段。

  2)歌曲风格

  3)出示课题

  三、复习、处理歌曲

  1、分析这首民歌特点

  1)跟钢琴唱旋律,感受五声调式。

  2)生跟钢琴手划旋律线,唱旋律,感受山歌的特点。

  2、歌曲语言特点?

  1)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一二段

  2)分析语言特点,体验。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读一二段歌词

  3、处理歌曲

  1)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二段(生双响筒一起伴奏)

  2)聆听、感受、演唱上波音,感受其特点及作用

  4、跟钢琴完整演唱一、二段。

  5、深入处理歌曲

  1)人声模仿脚步声

  2)人生模仿砍柴声:

  3)生同时演唱三声部(双响筒伴奏)

  4)三声部及双响筒锣鼓队一起奏唱

  5)完整表演唱

  四、拓展

  1、播放视频

  2、讨论交流

  3、总结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感受乐曲中欢乐喜庆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利用CAI课幼儿启蒙件营造形象、直看的喜洋洋氛围,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段式结构。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好CAI课件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2、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及用筐子、废旧纸箱制作的狮子、龙等节日道具。

  3、场景布置:营造一个有喜庆气氛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环境。

  活动过程:

  (二)通过胎教音乐视听结合的方法第二次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播放CAI课件1:通过节日欢庆的画面和乐曲欣赏,感受喜洋洋的节日氛围。)

  提问:

  1、又听了一遍《喜洋洋》,小朋友现在有些什么样的感觉呢?

  2、影片中的叔叔阿姨都在启蒙思想家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这些场面暖闹吗?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听到?

  4、你们听了这首《喜洋洋》,又想干什么呢?

  (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幼儿感受到乐曲所表现出的欢快、喜庆的情绪。)

  (三)引导幼儿掌握乐曲怀孕如何胎教的节奏变化(播放CAI课件2)

  1、两位老师用现场表演舞蹈的方法,通过动作节奏快、慢变化来提示幼儿辨认音乐节奏的变化。

  2、幼儿通过自己肢体动作的快慢变化,来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视听图解的方法,了解乐句以及段式

  1、欣赏A段乐曲提示:“这里弯弯曲曲的曲线共有几条?它就是我们常见的五线谱,我们现在观到的这段五线谱就代表一个乐段。小朋友要一边听一边看它出现的小花,就会知道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了。

  (播放:CAI课件3:A乐段以实物五线谱浙江学前教育商城的形式出现,A段乐句的数量用花朵表示。每朵花代表一个乐句,花朵合着节拍,随着A段的乐句出现在五线谱上,以鲜艳跳动的红花表现乐曲的活泼和欢快的风格。)

  为这一段取名鸣A段,重复欣赏一遍A段,同时幼儿为A段击掌打节奏,感受A段的活泼和中国幼儿园教育网欢快。

  2、欣赏B段乐曲提示:“让我们来听听第二段音乐,用同样的方法来找找这段乐曲共有几个乐句。”

  (播放CAI课件3:B段也以实物五线谱的形式初中文言文读本出现,B段乐句的数量用叶子表示,每一片叶子代表一个乐句。叶子合着音乐,随着B段的乐句出现在五线谱上,以优雅舒展的绿叶表现B段的柔美和舒缓。)

  为这段取名叫B段,重复欣赏B段,同时幼儿为B段音乐击打节奏,感受B段的柔美与舒缓。

  3、欣赏A’段乐曲提示:“听听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当中的那一段比较相似,找一找这段音乐共有几个乐句?”

  (播放CAI课件3:A’段音乐同A段音乐相似,但这段音乐添加了锣鼓声,实物花朵也有稍许变化花浙江省学前教育心变成红色了,A’段音乐的乐句数量仍用花朵表示。)

  为这一段取名鸣A’段,重复欣赏A’段,同时幼儿为A’段音乐击打节奏,感受A’段的欢快情绪。

  4、全曲欣赏(播放CAI课件4)幼儿可以随着乐曲《喜洋洋》拍击节奏,感受乐曲的欢快与优

  (五)体验行启蒙教育性和表现乐曲《喜洋洋》的氛围

  1、提示:“时空爷爷给了我一把时空钥匙,它可以让我们往返到过大年的日子里去。好,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时空大门吧。”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在暖闹、喜庆的场景中自由跳舞胎教音乐欣赏、耍龙灯等。

  (播放CAI课件5:开启大门,入入喜庆、热闹的画面,为幼儿营造一个神奇、喜庆的现场氛围。)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积极参与数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数数经验。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迷宫树林、五角星等。

  活动过程:

  一、懒羊羊VS暖羊羊。

  --探索发现新的数数方法。

  1、鼓励幼儿看清楚,数正确,并比较多少。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尝试不同的数数方法。

  2、观察并理解懒羊羊的数数方法,鼓励幼儿表述这种方法。

  3、数一数暖羊羊种的树。

  过渡语:发现了吗?这是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愿意试试用这种方法去数一数其它羊羊种的小树和小花吗?比一比谁种得多,谁种得少。

  二、喜羊羊VS沸羊羊、美羊羊VS村长。

  --借助圈一圈、点一点,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比多少。

  1、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尝试圈出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个别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数数方法。

  3、分享并验证。

  小结语:刚才我们用了先圈出一部分,再接着这个数字一棵一棵数完全部,你们真厉害,学会了一种新的数数方法,为自己鼓鼓掌。

  三、为迷宫树林贴标记。

  --积极参与活动,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数的方法比较多少。

  1、村长觉得我们都非常厉害,想让我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数一数、贴标签。

  重点关注:了解幼儿数数的方法,能否根据树的排列方式及不同特征进行目测一部分并接着数。

  3、交流验证,明确树林迷宫的安全路线。

  四、游戏--穿越迷宫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