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教案

2023-09-03

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复习与整理新闻访谈的相关知识,了解新闻访谈的特点。

  2、 了解傅聪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理解他对艺术家怎样做音乐家怎样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的见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放松形式、审美乐趣。音乐与人生联系太紧密了,音乐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茶余饭后有个响头,听起来很高兴。音乐其实从它的产生到发挥作用,跟人生,甚至跟社会都有很密切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片有关“音乐”的文章。

  二、走进傅聪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傅聪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远远胜于其他大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钢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世界重要的国际钢琴大赛,他是理所当然的评委。傅聪说:“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我觉得,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音乐!”

  三、有关访谈

  1、定义:访谈是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2、一般程序:由访问者访问访谈对象,把要交流、了解或调查的问题向访谈对象一一提出,访谈对象根据访问者的要求逐一作答。然后,访问者将访谈对象的观点、意见及访谈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访谈结论。

  3、过程:查询相关资料、列出访谈提纲、了解访谈对象,记录访谈、引导访谈,撰写访谈文。

  四、研习课文

  在这篇访谈中,访问者多米尼克夏代尔和访谈对象傅聪的谈话围绕着“音乐与人生”这一话题展开,统观这篇访谈,除了访谈正文之前对傅聪的介绍之外,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傅聪的基本情况。

  在这部分里,主要谈了傅聪从小学习钢琴的经历,基本靠自学、坚持每天练琴等情况,

  参加钢琴比赛的获奖情况,还有举办音乐会前一直会感受压力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与访谈正文之前对傅聪的介绍侧重点有所不同。对傅聪的介绍着眼于对傅聪的身份和成就做一般性介绍,而这部分的所谈内容从属于“音乐与人生”这个话题,是夏代尔个性化的访谈内容之一,并且与后面谈音乐的内容存在有机联系,有助于人们对傅聪谈音乐的观点的全面理解。

  第二方面:傅聪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

  在这部分里,有傅聪谈他对音乐的认识:他喜爱的作曲家,他在演奏肖邦方面取得的成就,他的文化背景与音乐成就的关系,他对演奏作品的选择及原因等。还有谈他的音乐追求,这主要是通过谈对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家的理解来表达的。

  第三方面:傅聪谈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在这部分里,傅聪从艺术家怎样做人、音乐家怎样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两方面来阐释的。首先,傅聪牢记父亲的话:“做人,才做艺术家。”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做到能摒弃追求名利的世俗观念,有“大爱之心”,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真诚的“赤子之心”。其次,音乐家要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就要经历一个“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过程,在音乐上不断追求更高的造诣;演奏家要对音乐原作的内容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经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和再创造。在这部分里,他还谈了对中国与钢琴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他希望中国孩子放弃把学钢琴作为追求名利捷径的错误做法,也肯定中国年轻人在学习钢琴上付出的努力及中国文化带给他们的天分,这些内容体现了这篇访谈的现实针对性价值。

  在访谈中,访问者是话题的提出者及展开话题的组织者,在这方面,多米尼克夏代尔的提问是成功的,他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上述三个方面,但他不是僵化处理的,而是通过许多具体的,有的是角度很小的问题来展开的。他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对话题的讨论走向深入与拓展,并能在与傅聪的谈话中生发出新的问题,实现了双方的互动,体现了高超的提问技巧。

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一、导言:包括了一句格言和一篇短小的散文。阐述了以下三个观点:

  1、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

  2、音乐智能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3、高质量的人生生活离不开音乐。

  二、《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合作完成。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三、《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这部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是他“最真诚的一部交响曲”,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基本思想是: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即使是死神来临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在最富悲剧性的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掌握音乐有哪些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学会运用音乐要素鉴赏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以聆听为主,先直观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再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音乐的内容;最后运用对比、分析、讨论从音乐要素角度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享受音乐,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音乐要素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课由“音乐与人生”这个话题开始。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雅士都以音乐作为他们陶冶情操的首选,可见音乐对丰富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视听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用音乐装点生活,也应该学会正确深入地鉴赏音乐。

  在进入欣赏环节之前,同学们先谈谈你们对音乐与人生的认识,以前是如何欣赏音乐的。

  师生交流讨论

  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鉴赏两部作品:《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希望今天的鉴赏能对同学们今后的音乐鉴赏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板书:音乐与人生《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第一环节:

  布置聆听任务:我们首先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听后回答这两部作品总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

  多媒体播放《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各一遍。

  播放完毕找同学回答两部作品总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教师简介作品: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合作完成。这段旋律是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它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是他“最真诚的一部交响曲”,他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基本思想是: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即使是在死神面前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在最富悲剧性的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因此,刚才同学们通过一遍的聆听判断两首乐曲的基本情绪都是正确的:《草原放牧》是欢快明朗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沮丧忧伤的。

  第二环节

  布置聆听任务:刚才我们只听了一遍就抓住了音乐的基本情绪,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联系老师刚才的简介,课本上的创作背景介绍以及你们相关的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交流音乐使你们产生了对哪些情景、情绪、感受、思绪,任何的内容,只要是音乐使你产生的。

  多媒体播放《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各一遍。

  播放完毕就联想与想象的内容展开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参与交流适当点评。

  第三环节

  布置聆听任务:同学们,这一遍聆听的同时认真看乐谱,注意观察音乐的旋律发展、力度、速度标记、节奏、音色、和声等方面。

  教师引导思考:刚才我们一起交流了我们聆听两部作品时产生的联想与想象内容,会发现内容大致是一致的,并且我们会发现这也基本上是作曲家要我们听众所产生的感觉与体验。那么,音乐是如何做到沟通人心灵这一点的呢?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规律就是从音乐构成的要素来进行深入理解分析。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

  的鉴赏,而不是只停留在音响表面的欣赏了。那么什么是音乐要素呢?

  板书:音乐的基本要素: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乐的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音色、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1、首先,从“旋律”与“音程”方面看: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草原放牧》主题,如下

  找学生连接五线谱音符符头,得出旋律线,如下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如下

  找学生连接五线谱音符符头,得出旋律线,如下

  学生对比讨论:观察两段音乐旋律线走向有何不同?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老师归纳概括:

  在音乐作品中旋律具有表情性,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旋律上行,通常表现激昂向上的情绪;而下行则暗示着松弛和低沉。平行则体现了节奏的作用。 “音乐里面最先存在的, 最能够用各种神奇的魔力把握着人们的情感的,最美的东西,就是旋律”。因此,旋律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旋律中的同度进行、二度级进和三度小跳被称为窄音程。一般,窄音程给人以平稳、安静、柔和、流畅的感觉;而四、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被称作“宽音程”,常用于表现宽阔、 激昂的情绪,具有活力、开朗、有力、激动等感觉。

  2、从“节奏”与“速度”方面看:

  对比分析:

  播放课前运用Cooledit软件将《草原放牧》减速和将《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速度加快的音乐进行对比。看音乐的速度改变是否能改变音乐表现的情绪?

  说出《草原放牧》主题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的节奏和速度特点。 老师归纳概括:在很多情况下,紧凑的节奏表现活泼、欢快或激动、紧张等情绪,快速给人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呼吸急促之感;而松散的节奏则表现悲伤的、沮丧的、沉闷的、沉思的或婉转的、抒情的情绪,慢速给人慵懒的、忧郁的、沉重压抑的感觉,中速则给人精神舒畅、气息宽广、意蕴宁静之感。

  教师总结:综合旋律、音程、节奏、速度等方面来看,《草原放牧》主题旋律线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曲折多跳跃变化;音程多四、五度跳跃,甚至八度跳跃;速度是小快板,每分钟108拍,结合着紧凑的节奏。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乐曲表现的是欢快、活泼、激昂、宽阔、开朗的情绪。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线则总体呈下行,并且无大的跳跃;音程多二度、三度下行;速度是柔板,属慢速,每分钟56拍,结合着松散节奏。正是这些因素就决定了乐曲表现的是低落、沮丧、消沉的情绪。

  最后,关于《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哪里体现了即使是在死神面前也要坚持不懈的斗争,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这一说法,同学们是否可以从音乐要素中找到答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一直的下行的级进的旋律、慢速松散节奏中偶尔会有“X X.X ”的节奏和不断向上推进的音调,将情绪推向高潮:

  大屏幕展示

  1=D

  在整体渐弱的力度中有一个f的强,也有两个ff的很强,

  大屏幕展示

  1=D

  渐慢

  ff f

  这充分表现了乐曲的感人精神:在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的同时,仍然有抗议的激情,仍然有对命运的不屈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仍然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这便是一部蕴涵着深刻人生体验,具有一定历史认识作用的作品。由于它是柴科夫斯基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去,最真诚地创作出的,是他最后一部也是最钟爱的一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因此可以从这部作品去贴近这位伟大的作曲家的心灵,深刻对他的认识,进而作出对他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而对我们也有所启迪:我们虽然不可能避免困难甚至是苦难,但不要放弃的是斗争的激情,不能熄灭的是希望的火焰。 第四环节

  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着大屏幕的乐谱,打着节拍齐唱两部作品的主题。 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音响感觉体验基本情绪,到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到分析音乐要素深入理解音乐,是否能够总结一下我们以后该如何鉴赏一部作品呢?好了,这个就作为课后的思考作业。

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加强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主动搜集与乐曲相关的知识,培养合作意识,积累和丰富课外学习成果,养成专心聆听的习惯。

  2、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蒲公英》,体验歌曲所营造的梦境,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动作,创设画面,创作游戏,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不同乐曲的节奏、旋律、情绪,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选择各种表演方式演绎乐曲。

  教学难点:

  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能大胆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丰富肢体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梦幻曲》

  2、认:小提琴与大提琴

  3、动:音乐游戏《都睡着啦》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梦幻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能区别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

  3.通过音乐游戏《都睡着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听赏乐曲《梦幻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洋乐器大提琴独奏营造谧静甜美的表现力,感受乐曲跌宕起伏,婉转流连,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2、难点:能随着乐曲的情绪把自己的幻想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发四块粘贴板;并要求学生给自己组里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梦幻队”“梦想队”等等。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课件,闭着眼睛的小姑娘)可是这个小客人不理我们,她在干什么呢?(引导说出听音乐)对,她在听音乐,是什么音乐这么好听,让我们也来听一下。

  (三)新课教学

  A、初步完整感受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心里有怎样的想法?

  播放乐曲,生静听

  师:噢,有些小朋友说听了想打瞌睡,有些小朋友说想睡觉,那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睡觉的呀?

  师:你是倒在床上就睡着的吗?

  师:噢,有的小朋友上床了还要想想今天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才睡觉,有的小朋友友睡不着要翻几个身,那你能听着音乐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准备睡觉的吗?

  B、分段聆听

  a、第一乐段

  师:天色暗了下来,四周静悄悄的,小朋友要睡觉了,你是怎样睡觉的吗?

  播放第一段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准备睡觉。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怎样的感觉?很吵闹吗?(平静,柔和)

  师:小朋友你能把这段音乐用线条或颜色画出来吗?(在课本上练习)

  b、第二乐段

  师:好,现在有好多小朋友“睡着”了,老师想知道小朋友你们平时睡着了会怎样?

  生:做梦

  师:你会梦见什么吗?假如你现在睡着了,你会想些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我们那位小客人,她在做什么梦?

  播放第二段音乐,及课件图片(小姑娘变成了一只小鸟,在森林里快乐的飞翔舞蹈,看见美丽的花朵,摘了几朵,飞去送给了她喜爱的妈妈和老师,祝她们节日快乐)

  师:恩,原来这个小客人是个很细心的小姑娘,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习一下小姑娘好吗?

  师:小朋友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会做怎样的梦?请小朋友听音乐表演,可带上自己喜欢并相配的头饰,要求学生站起来自由表演,给有创新的组分别粘上彩旗。

  师:小朋友都表演的非常好,那你们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请学生为乐曲起名字)

  师:舒曼叔叔也给这个乐曲起了一个名字叫《梦幻曲》(让学生读课题),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看黑板出示主旋律彩页

  师:大家看,这几句句子音比较多,旋律有较大的起伏(教师手势上下演示),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哼唱一下,好吗?

  师生听音乐哼唱,教师要做相应的上下手势,表现旋律的跌宕起伏。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吸引住了,再唱一遍给我听好不好!

  师:好,小朋友想想我们这一段音乐用哪一种线条或颜色来表现呢?学生练习。

  师:老师已经看到了小朋友的好多梦想,你们的理想是美好的,是伟大的!但梦想不能光靠想,只有梦想醒后勤奋的人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小朋友你们能做个勤奋的人吗?

  C、完整体验

  师:舒曼叔叔写的《梦幻曲》好听吗?喜欢不喜欢?那好,咱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和学到的知识都表现出来!

  师: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大提琴)

  介绍大提琴:(用课件对比认识)出示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图片,主要让学生看图片和听声音来区别和掌握认识大、小提琴。

  大提琴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属丝

  琴弓:马尾

  小提琴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属丝

  琴弓:马尾

  乐器特色: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

  乐器特色:属提琴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艺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

  师:这首乐曲好听吗?它还有用钢琴来演奏的,你们想听吗?

  欣赏钢琴演奏的《梦幻曲》。

  (四)综合游戏

  师: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呀!那我就再领大家做一个《都睡着啦》游戏

  教师带学生跟音乐做音乐游戏,在游戏中要节奏练习“他睡着啦”

  (五)小结

  师: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今天我们通过听赏优美的《梦幻曲》,共同感受了舒曼叔叔抒情、遐想的作品风格。有机会我们再共赏他的更多作品,同学们再见!

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知道波尔卡这种乐曲的体裁及风格特点。

  2.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打击乐器等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3.了解、认识单簧管这种乐器,能随乐模仿演奏参与。

  教学重难点

  1、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2、能随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1.播放乐曲《闲聊波尔卡》片段,随乐参与体态律动。

  2.播放乐曲《铁匠波尔卡》片段,随乐参与画图谱。活动:总结音乐情绪,揭示乐曲名称。师:从这些乐曲的名称你发现了什么?生:...课件总结:波尔卡的基本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的、有趣地、诙谐幽默地。

  二、介绍“波尔卡”

  师:你们知道音乐名《波尔卡》中,“波尔卡”是什么吗?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生:...师小结:波尔卡最初是欧洲的一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轻快活泼的男女对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会以圆圈的队形进行表演。而这种舞蹈的音乐也被称为称为“波尔卡”。后来有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喜欢这种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用“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三、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师:听过这么多好听的波尔卡音乐片段之后,我们该怎样记住一首好听的波尔卡音乐呢?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聆听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波尔卡》乐曲,学习完之后,也许你会掌握好听赏音乐的好方法。

  1.初听全曲。带问题聆听:你能记住音乐中的某一个片段吗?生:...

  2.听第一主题旋律。

  ①随乐律动。

  ②随乐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律动。

  ③师生随乐参与律动接龙。

  3.复听全曲。师:当你听到第一主题旋律出现时,请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动,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随乐点点头。

  4.听第2、3主题旋律。

  ①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和老师一块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②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自己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③随琴哼唱第三主题旋律。

  5.复听主题1旋律。师: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请你用动作参与体验。生:...

  6.再听全曲。

  ①随图谱画一画。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带劲,动作做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请你跟着老师画一画音乐图谱。

  ②请一学生随音乐在黑板上指挥音乐图谱,其余学生参与体态律动。

  7.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三角铁、铃鼓、响板)师:小乐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当中,请大家拿出你的乐器,看看它有几种演奏方式?老师播放音乐,请你尝试即兴随乐敲一敲。活动:师指导每组小乐器的演奏方式。

  ①、随音乐即兴演奏:生评价:你觉得刚才我们演奏的效果怎样?师评价:我们应当和谐的参与演奏,要仔细聆听音乐,要随音乐进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点。

  ②、组建小乐队:活动:老师当指挥,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短音、长音的演奏。学生随指挥的手势参与演奏。

  四、介绍乐曲名

  1.师:如果要你给这首好听的音乐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课件:波尔卡生:...

  2.师揭示曲名,介绍演奏乐器。(单簧管)波尔卡,因为这首音乐非常欢快好听,人们又取名为《欢乐波尔卡》。单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组的一种乐器。

  3.模仿演奏姿势参与表现。活动:播放音乐主题1旋律,学生随乐参与演奏姿势的模仿。

  五、拓展与延伸

  师生随乐曲参与集体舞表现全曲。

  六、结束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欢快好听的音乐波尔卡,这都是作曲家根据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尽情的享受音乐的美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