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2023-09-03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蚕卵和蚁蚕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蚕卵及蚁蚕的形态特征,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养成敬畏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蚕宝宝观察日记的制作。

  教学难点:从哪些方面记录观察日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展示蚁蚕出壳的动画,并提问学生看到了哪种小动物。引导学生思考黑黑瘦瘦的蚁蚕是怎么变成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的,又是怎么吐丝的?进而引入本节课题《观察蚕宝宝》。

  (二)新课讲授

  教师播放视频:蚕的一生,提问学生:蚕宝宝在一天天长大,我们怎样才能记录下它的'成长历程?(拍照片、写日记、做标本……)引导学生为蚕宝宝记日记并附上绘图或照片。

  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两张纸,一张粘有蚕卵,另一张蚕卵正在孵化。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可以记录哪些特征,并将内容记录在草稿纸上。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可以观察蚕卵和蚁蚕的颜色、形状、大小、蚁蚕是如何破壳的。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蚁蚕样子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大部分呈黑色有少量呈深棕色,有稀疏的毛。

  请学生根据大家的总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创意环保卡片,并在旁边配上插画和图解。并提问,学生蚕宝宝的日记上还可以记录上什么内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还可以补充上蚕宝宝的作息时间、食量、记录时间、记录人以及记录标题。

  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教师展示优秀成果,并对全班同学予以肯定。

  在完成第一环节后,教师设置“小小科学家”,提问学生:你还想在日记里加什么?并提示学生,我们可以观察蚕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者人为的改变一些蚕生活的外部条件,观察蚕的生活是否发生了改变。请同桌两人讨论,并和全班同学表达交流。

  教师进行学生观点总结:

  1、在每次日记之间还可以加上两次观察发现的变化,例如颜色逐渐变白、吃的桑叶逐渐增多;

  2、给蚕喂养不同的食物,观察蚕是否进食,进食后是否有改变,是否可以正常完成生命周期;

  3、可以绘制出蚕体重和身高的增长曲线,观察变化。

  4、蚕蜕几次皮,什么时候蜕皮,蜕皮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予以肯定,并提示学生在进行小实验时,动作要尽可能轻柔,用软毛刷刷动蚕宝宝,尽可能不伤害蚕宝宝。并且进行实验时,最好只改变环境中的一个量。

  (三)巩固提高

  学生分小组提前制作蚕之后几个生长阶段的卡片。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将学生分为几组,合作养蚕,并记录下蚕宝宝成长的点点滴滴,绘制成小故事卡片,在班级科学角展出。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2.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3.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4.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2.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三、材料准备:

  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学生观察记录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两个星期中,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

  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学生交流。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蚕、桑叶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认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

  幻灯或小黑板3、蚕的蜕皮过程。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

  (1)、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

  (2)、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

  (3)、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

  (4)、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

  (5)、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6)、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出示一段蚕蜕皮的录像。(依据各自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定)小组依次讨论问题,并交流各自观点。学生观看。对蚕比较独特的生长发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弥补自发观察的不足。n观察蚕宝宝的身体蚕、放大镜谈话:各组细心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发现得多。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出一些学生忽视的方面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给自己的蚕宝宝画一张像。学生观察。让一些小组将蚕放在展示仪下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对重要的或独特的发现说说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动手画一画。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观察。通过画对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小结与延伸设问:你认为我们的蚕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时刻注意留心自己有蚕宝宝,有什么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及时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细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其他动物宝宝是什么模样一些动物的图片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动物?

  设问:图中哪一种动物与蚕宝宝最相近,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比一经这些动物母子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比一比,说一说。初步感知昆虫的具有“变态”特征。吐丝前的蚕宝宝快要结茧的蚕宝宝设问: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再设问: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出示一些蚕,设问:这些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

  谈话:每对就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吗?视情况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讨论:

  (1)、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

  (2)、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情况。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蚕会结茧。学生观察手中的蚕,细心的学生可能会从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也有可能学生的个别蚕已经开始结茧了。学生提一提,师生共同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测。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录像播放一段蚕农为蚕宝宝上山结茧作准备的录像。学生课外为自己的蚕宝宝结茧做些准备。学生观看。布置后继观察与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蚕是怎样结茧的。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3

  小班春天主题教案:可爱的蚕宝宝

  教材说明:

  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特色教育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主题由来:

  春天到了,植物都开始生长,各种小动物也都活动起来了,尤其是当有的孩子从家带来了蚕子后,孩子们对探索生命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因此,生成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热爱生命,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加深对昆虫、卵生等小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问题板块

  幼儿提问:

  1、幼儿对蚕子提问老师这个小黑点怎么越来越黑呀?

  2、“蚕宝宝吃什么呀?”

  3、“蚕宝宝死了吗?”

  4、“蚕宝宝怎么不吃东西了?”

  5、“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

  6、“蚕子怎么来?”主题壁报教师引导:

  教学设计:

  1、带领幼儿仔细观察。

  2、鼓励幼儿用各种树叶喂蚕宝宝,看看它们到底吃什么。

  3、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物品,鼓励幼儿去尝试、探索。布置季节主题墙饰《春天来了》在墙饰上布置孩子们观察蚕宝宝变化的过程的记录。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蚕宝宝的游戏,锻炼幼儿爬、边走边转的身体平衡能力及四肢协调能力。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运动的性格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布袋、马甲、垫子、桑叶若干

  2.音乐:《天使》、《化蝶》、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

  1.视频、幻灯导入,引出蚕的一生。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关蚕宝宝的短片,(视频播放)短片看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蚕宝宝有趣的生长过程。

  下面我们就来学蚕宝宝做游戏好吗?游戏之前我们先来活动一下身体。

  2.体育游戏活动。

  热身:随一段音乐做各种动作活动身体。

  (1)用自己的方式模仿蚕宝宝活动,幼儿尽情的发挥想象不同的运动方式,(重点引导幼儿想不一样的.方式,并讲清楚要求)

  (2)蚕宝宝三次蜕皮的活动(1.边走边转2.穿马甲边走边转边脱3.边走边转边脱布袋)

  (3)吐丝做蚕茧变成了蚕蛹,(夸张的吸气呼气并发出“嘶”的声音,蹲起等)蹲下抱腿的样子变蚕蛹,

  (4)破茧而出变成美丽的蚕茧。(随音乐做各种飞的动作)

  四、放松活动。

  请小朋友飞着围成一个圆形,双手举起转圈轻轻坐下做各种放松动作(转头,捶胳膊,捶腿,转身给小朋友捶背,换方向捶背等)我们一起学飞蛾到户外活动一下吧!(活动结束)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毛线蘸颜料拖画弧线,表现蚕宝宝美丽的蚕茧。

  2、感受毛线拖画活动的乐趣。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毛线蘸色进行画圈。

  活动难点:用手腕带动毛线进行重复画彩色圈圈。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示范画;红、黄、绿,三种颜料;5个颜料盘;湿抹布5条;蚕宝宝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蚕宝宝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蚕宝宝要睡觉了我们给它画一个漂亮的房子吧!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范例,让幼儿猜猜这画是怎样画出来的,上面都有哪些颜色。

  2、老师示范讲解拖画方法:用毛线的一端蘸色,轻轻提取,在白纸上随意涂画。再取另一根毛线蘸另一种颜色继续涂画。有一点要注意,一根毛线只能蘸一种颜色,同一种颜料上的`毛线小朋友可以轮流使用。

  3、幼儿徒手跟着老师掌握拖画技巧。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幼儿学习毛线拖画。

  2、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幼儿拖画。提醒幼儿蘸色时不要把整根毛线都放到调色盘里,而应留出干净的一端。用完后把干净的一端拖在外面,而蘸了色的一端放进调色盘的同色颜料上。

  3、指导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说说自己蘸的是什么颜色,以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四、展评作品

  作品评比,表扬绘画颜色鲜艳的幼儿和有进步的幼儿。

  【案例反思】

  有了上学期相关的玩色经验,本学期活动开展起来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都较高,而且玩色的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次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没有多大的难度,活动呈现的效果较好,就是我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准备的抹布太少了,有的孩子手上沾上了颜料把画本也搞得脏兮兮的,下次组织玩色活动时,要多方准备,强调注意画面的整洁。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卷纸、挤压等动作,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与摹拟能力。

  2、了解蚕宝宝的身体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白色卷桶纸、绿色皱纹纸、铅笔、蚕宝宝图片、(实物、教师制作)的蚕宝宝

  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是宇宙神,幼儿是数码宝贝

  一、提出问题

  1、猜谜。

  2、蚕的样子?

  3、蚕喜欢吃什么东西?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蚕宝宝。

  白白的、长长的,圆形身体,身体有环节,身体两侧有黑色气孔,有一小尖尾巴,有许多脚,头部有黑灰纹路等。

  三、示范操作。

  1、取一张长7—8厘米,宽5厘米的白色皱纹纸以长边靠拢在铅笔的侧部,卷动铅笔,将髋厘米的纸全部卷上。

  2、双手食指与拇指有力将纸两头向中心挤压,使之皱曲。

  3、稍后,将铅笔从中抽去。

  4、白色皱纹纸即成立体而有纹节的蚕宝宝了。

  5、用水彩笔画上小气孔,头部花纹和眼睛。

  6、用剪刀在尾部剪一小刀,作为尾部小突起。

  7、一只漂亮的蚕宝宝就做成了,放到准备好的桑叶里还挺像呢!

  四、幼儿分享制作的喜悦,把蚕宝宝放到大蚕叶上展示谁做的'最棒。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7

  活动目标

  1、利用布袋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游戏“蚕宝宝长大了”,了解蚕——蛾的演变过程,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布袋若干、自制桑叶若干 、铃鼓一个、录音机、磁带。

  2、知识准备:幼儿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结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练习身体的基本动作。

  2、介绍活动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

  2、在教师是指导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利用布袋的`玩法。

  (1)单人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2)两人、三人、多人合作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3、对幼儿的表现做积极的评价。

  4、师幼共同回忆蚕的生长过程,稍做休息。

  三、游戏《蚕宝宝长大了》

  1、蚕吃桑叶——利用桑叶的不同位置,调节幼儿的活动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吃较远的桑叶。

  2、蚕吐丝——幼儿慢慢将身体收缩,钻入布袋中,可反复多次。

  3、蚕结茧——幼儿将身体完全钻入布袋中,缩成一团,练习团身滚动。

  4、蚕变飞蛾——幼儿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四、放松活动随音乐做“蚕蛾飞”放松身体。

  活动结束

  将布袋放在活动区内,供幼儿进一步探索练习。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活动准备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2.教师:希望我们小朋友能用今天学到的养蚕宝宝的方法去好好照顾我们班的蚕宝宝,每天去看看他们,喂喂他们,观察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9

  设计背景:

  在“春天里”的主题课程中,孩子们探索了蚕宝宝的一生,并参与了蚕宝宝的养殖全过程。并表现出对此活动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与蚕丝的各种用途,培养幼儿做一个有爱心、细心的好孩子。

  2.能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绘画出来。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在养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各个过程的照片。

  2.蚕茧若干

  3.人手一份记号笔、蜡笔、白纸

  4.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茧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咦!这一个个白色的小球球怎么在这呀,我们的蚕宝宝去哪了呀?

  二、引导幼儿回忆在养蚕过程中,蚕个阶段的形态与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阶段的照片)

  卵——幼虫——蛹——成虫(蛾)

  三、讨论、经验分享、教师补充——蚕的用处。(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四、游戏:我是可爱的蚕宝宝。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蚕各生长过程中的形态。

  五、活动延伸:绘画活动——蚕宝宝的一生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愿意养蚕和关心蚕宝宝,萌发对小动物的爱。

  活动准备:

  各个生长阶段的蚕宝宝图;蚕生长过程图片;班里饲养的蚕宝宝以及其照片;人手一片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最近我们班的自然角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在我们的照顾下慢慢长大了,你们知道是谁吗?(蚕宝宝)

  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先说一说,再出示图片)

  (2)蚕卵怎么样能孵出蚕宝宝来?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可以用棉花把蚕卵包起来晒晒太阳就能孵出蚕宝宝来了。(迁移小蝌蚪的成长)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什么样子?(依次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在各个阶段的特征)

  2、幼儿分批观察班里的蚕宝宝,等待的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样慢慢变化的。

  3、出示蚕宝宝的一生循环图,帮助幼儿理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桑叶以及蚕的用途

  1、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桑叶)桑叶是什么样子的?(桑叶人手一片观察)

  2、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服装。

  3、师:蚕对我们的用处很大,我们在饲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勤换桑叶,让蚕宝宝吃饱;帮蚕宝宝清理便便,注意卫生;蚕结茧时,不要移动等。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出示我们班养的蚕宝宝照片,激发幼儿去关爱蚕宝宝的意识。

  2、教师小结:希望我们小朋友能用今天学到的养蚕宝宝的方法去好好照顾我们班的蚕宝宝,每天去看看他们,喂喂他们,观察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幼儿教育)

科学《可爱的蚕宝宝》教案范文 篇11

  可爱的蚕宝宝  (共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  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2、  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3、  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4、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三、           材料准备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  学生观察记录  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  蚕、桑叶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1、     两个星期中,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        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        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2、     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学生交流。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认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  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  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幻灯或小黑板   3、蚕的蜕皮过程。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1)、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2)、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3)、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4)、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5)、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6)、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     出示一段蚕蜕皮的录像。(依据各自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定)  小组依次讨论问题,并交流各自观点。  学生观看。  对蚕比较独特的生长发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  弥补自发观察的不足。观察蚕宝宝的身体蚕、放大镜    谈话:各组细心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发现得多。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出一些学生忽视的方面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给自己的蚕宝宝画一张像。  学生观察。  让一些小组将蚕放在展示仪下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对重要的或独特的发现说说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动手画一画。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观察。  通过画对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小结与延伸设问:你认为我们的蚕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根据?    谈话:时刻注意留心自己有蚕宝宝,有什么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及时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细心。  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其他动物宝宝是什么模样一些动物的图片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动物?设问:图中哪一种动物与蚕宝宝最相近,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比一经这些动物母子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  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比一比,说一说。  初步感知昆虫的具有“变态”特征。吐丝前的蚕宝宝快要结茧的蚕宝宝    设问: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    再设问: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    出示一些蚕,设问:这些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

  谈话:每对就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吗?

  视情况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讨论:(1)、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2)、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情况。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蚕会结茧。  学生观察手中的蚕,细心的学生可能会从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也有可能学生的个别蚕已经开始结茧了。

  学生提一提,师生共同讨论。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测。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录像播放一段蚕农为蚕宝宝上山结茧作准备的录像。学生课外为自己的蚕宝宝结茧做些准备。  学生观看。布置后继观察与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蚕是怎样结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