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乘或除以10、100、1000的计算和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练习。
二、分类练习
(一)小数点移动引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说说下面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3212。86。354
(1)审题:以第一题为例,去掉小数点变成了多少?这时小数点实际在哪里?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人人练习。
(3)小结:一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大小发生什么变化?两位小数呢?三位呢?
2、说说下面各题,如果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73。62。834309。2
3、填写下表,再从上往下看,各数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移动的?
2。054
0。87
0。3
扩大10倍
坟大100倍
扩大1000倍
(1)填表
(2)师:从上往下看,各数的小数点位置怎样移动和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得出: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右移一位、二位、三位。
4、填表
745。6
5
20
缩小10倍
缩小100倍
缩小1000倍
(1)填表
(2)师:从上往下看,各数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移动的?和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5、小结: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二)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练习
1、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4。74103。61000。151000
26。91078。310018。31000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2扩大100倍是,缩小1000倍是。
(2)6。43扩大10倍等于643缩小倍。
(3)把20缩小倍是0。02。
(4)把16。5缩小倍是0。0165。
3、看图填表。
2。46
三、课堂总结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2
教学内容:P65-66的例2、 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5除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字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由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对策:
以生活情节激趣,以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探索动机。
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四年级芳芳、小明、小红三位同学的身高记录,看完后,你发现了什么?芳芳14.5米、小红0.139米、小明1.42米
[使学生感受到小数点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2、用1个9、3个0和小数点组成不同的大于1的小数,并从小到大排列。(请先写在自己本子上。谁来说一说。)
3、请仔细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写数,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4、(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请同学们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在本子上完成)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与5.04相比,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504与5.04比呢?5040与5.04比呢?
(4)验证、归纳规律。
三、应用规律,加深认识。“练一练”
1.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补充习题、第2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7题。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熟练地移动小数点,正确口算出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
四、全课。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并能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孙悟空听说同学们学习了小数点报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想来凑个热闹,他带来了许多题目,大家有信心战胜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
二、在情境中进行巩固练习
1、神奇的金箍棒
谈话:孙悟空拿出他的法宝金箍棒,让你帮他计算一下,你能行吗?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对错。教师强调小数点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直接写得数
谈话:孙悟空对同学们的表现很满意,他想试试大家的速度,请进入第二关。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教师掌握时间,学生比赛。找出口算大王:班中前十名。
3、按要求填空
谈话:大圣对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他还想试试大家的本事,请继续闯入第三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这回大家可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呀!
4、魔术箱
谈话:大家真了不起,悟空都夸你们很聪明,他还是不服气,想要考倒大家,这次他拿自己的火眼金晴与我们比,准备好继续闯关。(课件出示自主练习6题)指名说出对错,并着重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三、回顾总结
谈话:大家顺利闯关,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掌握确实非常扎实,只要你肯努力,相信你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四、拓展延伸
谈话:悟空对大家算是心服口服了,在离开我们课堂时,他还想请大家帮他解一道他也没有解开的题目。大家愿意帮忙吗?(课件出示:小明在写数时,在中间点一了一个小数点,这个小数就比原来小了22.5,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中,我都是一环扣一环,让孙悟空带领同学们闯关,每闯一关,让孙悟空给大家一个评价,让学生有胜利的快感,并及时树立信心继续闯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快乐与幸福,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一直都是以同学们熟悉喜欢的孙悟空为中心人物,让孙悟空为大家出题,给大家评价。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得到了满足感,自己都能与孙大圣比高低了,而且让学生有了学习的乐趣。整节课,不但巩固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的规律。
2.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计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形成组内的思维碰撞,从而丰富、完善学生的个体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用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3的10倍是多少? (2)4000除以10是多少?
3的100倍是多少? 4000除以100是多少?
3的1000倍是多少? 4000除以1000是多少?
提问:0.3的10倍,100倍,1000倍呢? 4除以10,100,1000呢?
[由整数乘除法引入小数乘除法,为接下来的小数点移动规律做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学生完成小数乘法,鼓励学生在汇报答案的同时说出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3.强调整数末尾的小数点可省略。
4.小数除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5.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强调: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6.观察这两组算式,并讨论:当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时,积(商)与第一个因数(被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7.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由于上一节课学生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教师只需在规范性方面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1.下面各小数和8.73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过程,并说出来。
2、在方框里填写适当的数。
[书本上的习题灵活处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不少知识,请问你们知道小数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吗?(小数点);老师今天就以“小数点”为主角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看看他为何如此重要?先请同学位认真观察下面的题目。
【课件】出示: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如下:(丁长帅13.4米 楚庆飞1.41米马天文0.14米),请你看看这些数据有何不正确的问题吗?
生1:(笑)丁长帅的身高比房子还高,不可能吧!
生2:马天文只有0.14米(用手比),也不对。
师:两个写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13.4米应是1.34米(向左移动一位);0.14米应是1.4米(向右移动一位)
2、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变化呢?这里面有何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大家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武器,叫什么?下面请同学们一边看屏幕,一边听故事《西游记》,在听和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小数点移动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展示)
(话说孙悟空和他师傅一行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到:“猴头,交出唐僧!” 孙悟空大声喊道:“休想!看我金箍棒!”于是从耳朵里掏出一根只有0.009米长的金箍棒, 妖怪觉得很奇怪,想:这么短有什么用? 孙悟空嘿嘿一笑,对着金箍棒轻轻吹了一口气, 金箍棒从0.009米变成0.09米,接着又吹了一口气, 金箍棒从0.09米变成0.9米,吹第三口气的时候, 金箍棒从0.9米变成9米,孙悟空喊道:“看棒!”, 金箍棒重重的砸在妖怪身上,把妖怪打死了。)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0.009米=
0.09米=
0.9米=
9米=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感受金箍棒的长短,我们先把这四个小数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数,谁来说说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师: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一组式子,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完成p61左边的填空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组的结果?
生1:因为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90毫米是9毫米的10倍,所以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提问多个学生)
(展示)
注意:①小数点向右移动时,非0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0.09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9,而不是009。②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0”补足数位。如0.09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90
师:孙悟空把妖怪打死后,金箍棒要放回耳朵里,但是金箍棒有9米这么长,怎么办呢?
师:小数点向右移,金箍棒变长,现在,金箍棒要变短,同学们猜猜,小数点要向哪个方向移?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完成p61右边的填空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组的结果?
生1:因为9米=9000毫米,0.9米=900毫米,900毫米是9000毫米的十分之一,所以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提问多个学生)
请同学们把这个规律读一次。
(展示)
注意:①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如9缩小到原来的1/10是0.9。②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如90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0.9。
[设计意图]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了4个等式。左边都是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从上到下数字都相同,而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相等的毫米数。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分别总结出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方法应用
(1)372与0.372比较,372就是把0.372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扩大到原数的( )倍。
3.72与0.372比较,3.72就是把0.372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扩大到原数的( )倍。
37.2与0.372比较,37.2就是把0.372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扩大到原数的( )倍。
(2)0.506与506比较,0.506就是把506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缩小到原数的( )。
50.6与506比较, 50.6就是把506的小数点向移动( )位,缩小到原数的( )。
5.06与506比较, 5.06就是把506的小数点向移动( )位,缩小到原数的(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变化规律具体说明:(1)里的3个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移动而变化的,(2)里的3个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左移动而变化的。
(3)下面各组数的小数点位置有什么变化?原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① 0.407 → 407
② 5.6 → 0.56
③ 6.6 → 0.066
④ 20.08 → 2.008
(4)运用综合:
①下面各数与0.605比较,各扩大了多少倍?
6.05 ( )
605 ( )
60.5 ( )
6050 ( )
②下面各数与480比较,各缩小了多少倍?
4.8 ( )
48 ( )
0.48 ( )
0.048 ( )
(5)我要试一试:
因为18×26=468,所以 1.8×2.6=( )
(四)梳理知识,总结提升
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
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作个评价吗?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数射线上0.1、0.01、0.001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自主操作计算器进一步学习、探究并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探究数射线、自主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总结、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350.2 3502 35.02 3.502
从小到大排列:__<__<__<__
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
问题:
1.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这些数字,你能发现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么?
生:这四个数的数字顺序位置都相同,不同的是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
总结:
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板书: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
问题提出:
既然小数点的左右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利用数射线探究
1.(出示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数射线上的4个数:先从0.001开始,0.001、0.01、0.1、1,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生:10个0.001是0.01;10个0.01是0.1;10个0.1是1。
0.00110=0.01
0.0110=0.1
0.110=1
3.提问: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4.再从下往上,从1开始,1、0.1、0.01、0.001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生:1里有10个0.1;0.1里有10个0.01;0.01里有10个0.001。
110=0.1
0.110=0.01
0.0110=0.001
6.提问:受以上启发,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7.归纳: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小数除以1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8.提问:如果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0,1000,小数点又该怎样移动呢?
(二)利用计算器探究
1.师: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请利用计算器来算一算。
2.问:谁能正确的用计算器输入1.41这个小数?
3.师:得出积或商之后,想一想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
4.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5.生: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6.课件展示小数点的移动过程。
7.提问:1.411000=1410小数点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怎么办?
8.总结: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9.根据乘法中所发现的规律,试一试:1.4110,1.41100,1.411000是多少?
10.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出除法中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师生总结: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1.初步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三、巩固练习
尝试得出下列各题的结果,可以利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答案,想一想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2.8710= 2.8710=
2.87100= 2.87100=
2.871000= 2.871000=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通过你们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尝试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进行总结,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学反馈]
五、作业布置
课后尝试完成如下题目(可以借助计算器验证):
3.8710= 0.710=
3.9100= 14.5100=
0.003100O= 48.91000=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复习,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建立整数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比较35.67 3.567 365.7 3567这几个数的大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这4个数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
下面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 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 0.0506(缩小10000倍)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 372(扩大1000倍)
37.2(扩大100倍)
通过上题,说明我们可以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的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即右移就扩大,左移就缩小;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特别是注意,右移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左移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巩固练习
填空。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倍,得( )。
2.把4.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 )( )倍,得( )。
3.2.94去掉小数点,就( )( )倍,得( )
4.0.06变成0.6,小数点向( )移动( )倍,原数( )( )倍。
5.把30缩小( )倍是0.05。
6.把1.436扩大( )倍是1436,缩小( )倍是0.01436。
7.把5.42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 )( )倍。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三、课后小结:
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向左缩小 0.004米=( )毫米 向右扩大
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4米=( )毫米
教学反思:复习课重在那些零散的知识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系统。本节课更象练习课,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练习题就更好了。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
导入新课
师:学校最近准备盖一个礼堂,供我们学校的师生使用,现在同学们看到的这幅图就是电脑为我们学校设计的,同学们看后想说什么?
生:(1)真漂亮!
(2)太好了,我们也能坐在这样的礼堂里上课了。
(此处的目的:是想通过看礼堂情境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初步感知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礼堂去看一看里边的情况:(课件出示礼堂内部情境)边演示,教师边介绍:这个礼堂准备建长30米,宽20米,在礼堂前面的墙壁上挂一块长3米 、宽2米的屏幕,地面上准备铺长0.3米、宽0.2米的地砖……看到这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这个礼堂的地面、屏幕、地板砖都是长方形的。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礼堂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屏幕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
师:请同学们快速计算一下:礼堂的占地面积、屏幕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汇报:(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
(1)礼堂的面积为:30×20=600(米2)
(2)屏幕的面积为:3×2=6(米2)
师:怎样计算地板砖的面积呢?
生:0.3乘0.2
师:0.3乘0.2的积是多少呢?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试一试怎样计算0.3乘0.2的积。
(此处的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班每一个学生有动脑思考的时间、空间,为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准备。)
师: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想法和办法,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生:(1)我们小组是把0.3米变成3分米,0.2米变成2分米,
3×2=6(平方分米2)
师:请你们小组说一说为什么把0.3米、0.2米要变成3分米,2分米呢?生:因为0.3、0.2是小数,我们不会计算,变成3和2就可以计算了。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们小组试着用画图的方法去做,做一半不会了。
(学生迁移第一节的画图知识,但遇到了困难)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没有了。
(此时的学生遇到了困难,他们用求助的眼光看着老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的办法。)
师: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你们遇到了困难,那老师和大家共同解决好吗?
生:可以。
师:课件演示图形。
师:6个小格表示多少?
生:0.06或6/100
师:说明“0.3×0.2”的积是多少?
生:积是0.06。
师: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0.3乘0.2的积,还有其它方法吗?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式子:
礼堂面积: 30×20=600(米2)
屏幕的面积:3×2=6(米2)
看一看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生:(1)我们小组发现: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有关系,从30→ 3,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缩小10倍。
(2)我们小组发现宽从20→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宽缩小10倍。
师:同学们对这两个式子中的长、宽进行了比较,现在我们比较一下(1)和(2)两式的面积,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板书:30 × 20 = 600
3 × 2 = 6
生:面积从600→6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面积缩小100倍。
师:同学们的发现非常正确,你们能不能用刚才推理的方法,比较一下(3)式和(2)式,看一看它们的面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生:从(2)→(3)长.宽分别缩小10倍,面积就应该缩小100倍,所以0.3×0.2=0.06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乘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0.3乘0.2”的积都是0.06。
巩固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做一做P45的试一试,做完之后同座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全班反馈交流)
师:重点追问:“0.4×0.3”的积是多少?怎样得到的?
生:与(1)式比较,4和3分数缩小10倍,所以,积“12”也应缩小100倍,是原来的1/100,所以等于0.12。
师:“0.13乘0.2”的积是多少?
生:与(1)式比较从13到0.13缩小到原来的1/100,到0.2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积应缩小到原来的1/1000,积是0.026。
师:继续完成P45填一填,完成之后独立思考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全班反馈交流)
师:说一说填的结果。
生:报结果。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一样。
师: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如“0.13×0.2”第一个乘数中是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积就是三位小数。
师:你们与他们的发现相同的吗?
生:相同
归纳小结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就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去乘,然后在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了。
如“0.3乘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数位顺序表:
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
(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
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
2。576<25。76<257。6
(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二、导入:
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出示题目).
三、新授:
(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1.(每组一个学具袋一个表),请组长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学具按照表上的要求,边摆边填,并找出规律.
2.反馈.
3.说说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
0。6m→6m原数扩大10倍.
0。6m→60m原数扩大100倍.
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
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
①因为6m的6在个位,0。6m的6在十分位,个位和十分位进率是10,所以原数扩大了10倍.
②还因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变成6m,原数扩大10倍.
6.从0。6m→60m,扩大100倍,道理是什么?从0。6m→600m,扩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
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
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
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
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
8.老师板书“右移扩”.
(二)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
2.反馈:
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
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缩小100倍.
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
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
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
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
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
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
(三)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
2.小组熟读规律.
3.老师有一问题,请教大家.
(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
(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应记住在移动小数点时要注意添0去0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
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 ]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 ]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二)根据箭头指向,请说明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
(三)电脑出示练习
1.师出生答:34。81→3。481 1。34→134
2.师出生答:(可进行比赛游戏)
3.师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
478。32÷100×1000=4783。2
五、小结: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叫——
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下课!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从上往下看,以第1式为标准,第2、3、4式分别同第1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从下往上看,以第4式为标准,第3、2、1式分别同第4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齐声读规律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2)5.41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3)128.6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较。
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①0.009米=(9)毫米
②0.09米=(90)毫米
③0.9米=(900)毫米
④9米=(9000)毫米
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
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2、推导左移规律。
(1)猜测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
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
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3)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
(1)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
(2)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
(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
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缩小十、百、千……
(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
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
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
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
质疑: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0”补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
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
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
(设计意图:多层次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
小数点移动教案 篇1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米=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往观察
小数点向移动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到原数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数变成0.003。
5.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