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2023-0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篇1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材料准备:

  三组幼儿斜坡跑道

  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活动过程: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基本部分。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幼儿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幼儿: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对放风筝记录卡的交流、统计,让幼儿了解风筝飞上天与风、材料、技能的关系。

  2、感受放风筝的愉快情绪。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前期准备:

  1、与家人一起放风筝2次(一次有风的时候放,一次没有风的时候放)并作记录。

  2、实物风筝若干

  活动准备:

  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手持小记录卡交流自己放风筝的感受

  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卡

  2、老师根据幼儿的介绍汇总在大记录卡上,成功的用红色笔打∨,失败的用绿色笔打╳。

  二、交流讨论放风筝的三个成败因素

  1、观察大记录卡,统计全班幼儿放风筝的成功次数,了解放风筝与风的`关系。

  (1)讨论:有风的日子里和没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成功和失败有什么不同?

  (2)用数数方法验证有风时成功机会多,没风时成功机会少。

  (3)师生共同小结: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多,没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比较少,原来风筝飞上天与什么有关?(风)

  2、放风筝与风筝构造、材料的关系。

  (1)讨论:没有风为什么风筝也飞上天了?

  (2)出示两只风筝:观察、比较、讨论它们的构造、式样、材料、尾巴等不同之处。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风筝飞上天还与风筝的样子有关,与长长的尾巴有关,与制作用的材料有关……。

  3、放风筝与放飞技能的关系。

  (1)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轻又长,风也有,但没有飞上天呢?

  (2)观察大记录卡:比较同样有风或无风的情况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机会多和少。(验证大人放风筝的技术高)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想要风筝飞上天,不仅和风有关、和选择的风筝有关,还要掌握一定的放风筝技术,这样你的风筝就会在天上飞得又高又好。

  三、延伸区角为下次室外放风筝作准备

  1、出示幼儿收集的有关放风筝资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儿可以在区角内学习并调整风筝的结构等。

  2、再次尝试到室外放风筝,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篇3

  一、活动内容:

  《美丽的风筝》

  二、活动目的:

  1、欣赏各类风筝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2、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各样的'风筝,布置成风筝展览会。

  2、绘画工具材料。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与幼儿共同观看风筝展览会,鼓励幼儿自由交流:你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

  2、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质地等方面进行讨论。根据幼儿谈话的具体内容进行

  引导并提问。

  ①、当幼儿谈到造型时,可提问:这个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画了些什么图案?

  它们为什么要做成对称的?风筝下面为什么要有尾巴?

  ②、当幼儿谈到色彩时,可提问:这个风筝用了什么颜色?搭配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风筝的颜色为什么很鲜艳?

  3、提出课题——绘画《美丽的风筝》。

  4、幼儿设计风筝,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风筝的造型,注意色彩美及对称美。

  5、幼儿相互欣赏同伴作品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筝飘飘》 篇4

  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作为玩具的中国风筝在飞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学美术风筝飘飘教案,欢迎来参考!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及制作风筝,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加深了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在教材的单元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依据

  针对学情,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的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制作方法及制作一个风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分析,不断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并通过放飞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并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风筝的制作与步骤。

  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演示法

  3、引导、启发教学法

  教学过程:

  前提:(上网查找)

  一、中国风筝简史

  二、关于风筝的起源

  三、风筝流派

  四、风筝分类

  五、风筝的特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喜欢

  放风筝是一项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活动,早在二千多年前,风筝就

  带着祖先遨游太空的愿望飞上了蓝天,因此一直流传民间

  (二)请欣赏图1、2、3、4请问这些风筝都有哪些特点?你见过哪些风筝呢?

  学生回答

  (三)风筝的种类

  1、硬翅类(见图)

  2、软翅类(见图)

  3、板子类和长串类等(见图)

  (四)风筝的材料

  ——主要是竹蔑和薄纸(丝绵纸)。辅助材料:棉线、浆糊、放飞用锦纶线适量

  竹蔑要求:竹蔑应用竹子的外表面竹青部分,俗称蔑青。

  她重量轻、韧性好、有弹性、便于弯曲造型,而蔑黄(竹子内侧)一般不宜制作风筝。

  (五)制作过程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

  简称“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其实四字几乎包含了传统中国风筝技艺内容,如:扎艺包括:选材、劈竹、弯竹、削竹、连接

  裱糊包括:选材、裁剪、裱糊、边缘处理、校正

  彩绘包括:构图、铺底、描线、染色、修饰

  放飞包括:场地和天气的选择、风、拉线、放飞、调收

  (六)风筝常见故障

  1、翻转下跌

  2、侧飞

  3、摇摆

  4、前俯

  5、后仰

  6、旋转

  (七)欣

  (八)谈一谈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筝,谈一谈亲身体会

  (九)总结

  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