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教案之海滨小城

2023-08-30

详细教案之海滨小城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2、欣赏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第二部分小城的内容,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并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城》(板书课题)的第一部分,(微机显示大海和沙滩景色)看大海、沙滩(板书:大海、沙滩)这两个地方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座小城。小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跟随课文去领略小城的美丽风光。翻开书看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作者写了小城的那几个地方?你来说。

  生:作者写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

  师:对,请坐。课文的第二部分小城分别写了庭院、公园、街道(板书:小城:庭院、公园、街道)这三个地方。三处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请看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版贴字片:找中心句)

  生:小城里每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来读。(指名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请你读。(再指名读)真好,庭院的特点是什么?

  生:栽了很多树。

  师:庭院的特点是(板书:树多)。你们从那句话知道?

  生:从中心句知道。

  师:(板贴字片:抓住特点),齐读。

  生:找中心句,抓住特点。

  师:其实写庭院树多的句子,不光这个句子,还有哪几个句子?

  生: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

  师:请男同学朗读一遍。(幻灯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这句话从哪里写出树多的特点?

  生:“有……还有”这个关联词看出树多。

  生:还从“许多”这个词看出。

  师:非常好,这句话通过写树的种类多,写出了庭院树多的特点。这是作者用眼睛……

  生:看到的。

  师:(板贴:看)句子简洁,朗读时要注意顿号的停顿。

  生:(按老师要求朗读)

  师:很好,请座。全班齐读。

  生:(齐读第二个句子)。

  师:课文写的小城就在我们广东,这儿栽种的树木就叫亚热带树木。在这么多的树木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一种,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读。(幻灯出示: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指名学生读。

  生:(读第三个句子)

  师:这句话写了什么?

  生:这句话写桉树叶子发出来的香味。

  师:你来说。

  生:这句话写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很浓。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飘得满街满院都是”看出来。

  师:非常好,请坐。请大家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满街满院”是什么意思?(板贴指片:理解词句)你来说。

  生:“满街满院”是说街道和院子充满了香味。

  师:你再来说。

  生:“满街满院”是写桉树叶子的香味飘得到处都是。

  师:对,这说明桉树叶子散发的香味飘得到处都是,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闻得到桉叶的清香。(板贴纸片:闻)这句子说明了……?(教师指板书“树多”)。

  生:树多。

  师:对,也说明了桉树栽得多,树多,叶子也多,风一吹来,香味到处都闻得到,一阵接一阵。这香味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请用喜爱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生:〔按老师要求读〉

  师:谁读得更好,你来读。

  生:〔一个接一个地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师:读得不错,凤凰树在广东栽得很多,谁见过?

  生:没有见过。

  师: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微机出示:凤凰树开花的情景)。看完录像后,问:美吗?

  生: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形容凤凰树开花的情景)“凤凰花红得像一团火。”

  师:(出示幻灯句: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凤凰树的,这句话写了什么?你来说。

  生:写凤凰树的花开得很热闹。

  师:这句话当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是什么?

  生:我觉得“热闹”这个词用得好。

  师: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生:“热闹”这个词写出了凤凰树多,开的花很多。

  师:“热闹”写出了凤凰树花什么样的特点?

  生:写出凤凰花艳丽。

  师:(播放凤凰树开花的录像,指导学生观察。)再看一看,还说明了什么?你说。

  生:还说明了花开得很旺盛。

  师:对,“热闹”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热闹。

  师:“热闹”可以换成那个词?

  生:灿烂。

  师:(教师继续追问)还有吗?

  生:烂漫。

  师:(换词后小结)“热闹”这词用了拟人手法写花,写得非常生动、恰当。(教师继续发问)这句话除了“热闹”这个词写得好,还有其它词吗?

  生:笼罩。

  师:纠正“笼”的读音,问:“笼罩”是什么意思?

  生:象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师:你来说。

  生:“笼罩”是像有一层薄薄的东西把它盖住。

  师:这也说明了……

  生:树多。

  师:(出示幻灯句: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片片红云中。)(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读,读得有感情。)问:你认为那个词写得好?大胆说。你说。

  生:我觉得“红云”一词写得好。

  师:为什么?这里的“红云”指什么?

  生:因为这里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这句话的“红云”指凤凰树开的花。

  师:非常好。

  出示幻灯片

  小城好像笼罩在片片红云。

  “红云”比喻( )。

  “笼罩”表明凤凰树开的红花( )。

  生:“红云”比喻凤凰树开的花。“笼罩”表明凤凰树开的红花的多。

  师:说清楚些。

  生:“红云”比喻凤凰树开的红花。“笼罩”表明凤凰树开的红花

  多而密。

  师: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你说。

  生:赞美

  生:欣赏。

  师:学习课文不但要理解词句,还要体会感情,(板贴纸片:体会感情)(微机出示:凤凰树开花的录像)看花香扑鼻,繁花似锦,你觉得小城怎样?

  生:很美丽。

  师:(板书:很美。)作者热爱家乡,把小城写得那么美,通过自己的看、闻、想。(板书:想)想就是联想,把花想象成了红云。看、闻、想就是……(板贴纸片:留心观察)。现在老师检测一下你们刚才是否留心听课。

  出示填空题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桉树的和凤凰树的,表现小城的'。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关系。

  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树木,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种类、桉树的香味和凤凰树的花,表现小城的美丽。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师:有其它意见吗?

  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树木多,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种类多、桉树的香味和凤凰树的花的红,表现小城的美丽。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师:(出示幻灯片答案)齐读。

  生: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先总写了庭院的树木多,再分别具体写了树的种类多、桉树的香味浓和凤凰树的花的红,表现小城的美丽。第一个句子和后三个句子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过度第五、六自然段

  师:我们分两步学习了庭院部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是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指板书:1。找中心句,抓住特点。2。理解词句,体会感情。)

  生:(齐读:1。找中心句,抓住特点。2。理解词句,体会感情。)

  师:我们按这个步骤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因为第四自然段采用“扶”的方法运用学法进行分步学习,所以第五、六自然段采用“放”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过程略)

  师:(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后小结)好,我们来看看(指板书)庭院很美,公园更美,街道也很美。三处美景可不一样,我们要理解“更、也”掌握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这里分别介绍三个地方,结构相同,作者感情步步深入,最后作者对海滨和小城这两部分的景色,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师:把作者喜爱的心情读出来。

  生: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师:板书:美丽、整洁。

  总结全文

  师:(看录像总结全文):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才使小城这样美丽。作者先写出了小城很美,然后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这是先总后分的方法,我们还掌握了几种留心观察的方法:看、闻、听、想。平时我们养成了这种习惯就能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作为写作材料,写作文的时候要用上好词、好句,这样就写得生动、具体,把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小城真是一幅画,下面我们听一首歌曲《小城故事》。

  四、作业

  写一段描写美丽的校园的话。

  我们学校的校园真美啊!(提示:以“我们的校园真美丽啊!”为总起句,抓住校园“树多、花香、教学大楼的崭新和干净”的特点分别写具体)。

  板书设计:

  留心观察

  1、找中心句海大海

  抓住特点滨沙滩美看

  丽

  2、理解词句小庭院(很美)

  树多整闻

  体会感情公园(更美)树大洁听

  城街道(也美)干净想

详细教案之海滨小城 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背诵《五彩池》二、三自然段。

  2、听写前课词语。

  二、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海滨小城是什么意思?

  三、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哪些自然段讲海滨景色的?

  3、哪些自然段讲小城景色的?

  4、课文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详细教案之海滨小城 篇3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

  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

  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

  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

  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声音很大,很热闹。

  3.讲读“海滨”部分的课文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2)这部分课文,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明确:景物:大海、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沙滩、贝壳及船上的.鱼虾、蟹、海螺等。大海是蓝色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许多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云朵。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美在哪里?

  明确:大海在早晨的时候,景色最美。因为海面上的各种景物和人们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海滩有什么特点?

  明确:遍地是美丽的贝壳,人们都不会理睬,贝壳只好寂莫地躺在那里;满载而归的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海滨的美?

  明确:一是概述了景物的色彩,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银光闪闪”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海滨的美;二是在写海滩特点时,先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突出了海滨景色的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6)读这部分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