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

2023-08-29

大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在平时的区角活动观察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对小动物都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本活动。《比耳朵》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耳朵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耳朵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活动一开始,我用一个短的情景剧引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很多胸饰。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认识新的字宝宝。通过活动设计,要求幼儿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愉快识字,培养幼儿对阅读识字的兴趣。

  2、能用阅读猜测、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儿歌内容,初步认识汉字:比,耳朵,长,短,圆,尖,并纠正读音。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动物耳朵的不同特点,感受一问一答式的句式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儿歌中一问一答的句式特点

  活动准备

  1、情景动画短片。

  2、字、图范例一套。

  3、大字卡,兔、猫、猴、马胸饰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情景动画短片,引出儿歌《比耳朵》。

  1、师:森林里这几天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总是吵吵闹闹的,这不,听,又传出了吵闹声。

  2、短片播放。

  二、观察图文范例,理解儿歌内容。

  1、学习字:耳朵、比

  提问:刚才森林里的动物们为什么争吵?引出主题“耳朵”(出示字卡)。

  师:请小朋友帮它们比一比好吗?出示字卡“比”

  2、看图猜想儿歌内容。

  提问:图上都有些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符号字条范图,请幼儿逐句读图2次,熟悉儿歌的内容)

  3、结合文字学习儿歌,认读重点字。

  提问:你能看着符号猜出诗句吗?

  一一对应出示文字字条,划指朗读1次.再次读的时候,用字卡教读生字:长、短、圆、尖,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表示自己对这几个字的理解。

  三、游戏识字。

  1、游戏:谁不见了!

  师:这几个字宝宝真是调皮,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玩了,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谁不见了啊。

  将字宝宝贴在黑板上,先隐藏一个字宝宝,等幼儿猜出字宝宝后,贴出不见的字宝宝。

  2、游戏:你来问,我来答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跟这些字宝宝一起做个游戏。

  请一半小朋友问,一半小朋友回答。安排小朋友男、女分别问、答,然后交换,重点认读:长,短,圆,尖,比,耳朵。

  3、游戏:小动物真聪明

  师:这首儿歌里边有许多的小动物,我们现在来扮演小动物表演游戏,好吗?

  游戏前,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及小朋友应听从老师的口令,然后请小朋友从你们的座位下面取出动物胸饰。

  玩法:幼儿戴上喜欢的胸饰,听老师发指令:“小兔,小兔真聪明,跳到这,跳到那,找到”长“字跳回来….小猫找到“尖”字,小猴找到“圆”字,小马找到“短”字。

  四、小结:今天小动物们都明白了,不管耳朵长短、尖圆都是美丽的,有了耳朵就能听到美妙的声音,以后它们再不为耳朵的事争吵了。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朋友都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学习,思维都非常的活跃,对情景动画片段及出示的图标挂图都非常的感兴趣。在目标与重难点的完成上,都教理想的达到了预期目标。整个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就是,小朋友对动物的头饰都非常感兴趣,某些时候小朋友的注意力就不太集中了。在游戏环节时,交代的游戏规则不够详细,没有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清楚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将克服以上困难,将活动的质量提高一些。

大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感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2、使幼儿了解眼睛、耳朵、鼻子这些器官的主要作用,初步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1、眼睛、耳朵、鼻子拟人图片各一。

  2、打击乐、酱油、陈醋、花生油、香油每小组一份。将幼儿分成5人一小组。

  3、保护眼睛、耳朵、鼻子图片各若干。

  4、耳朵、眼睛、鼻子吵架录音带一盒,游戏音乐磁带一盒。

  5、故事《动物诊所》课件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要来三位小客人,我说个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是谁要来?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你要猜不着,对着我瞧瞧。”(眼睛)对,就是眼睛。(出示眼睛图片)

  (2)“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鼻子)看,它来了。(出示鼻子图片)

  (3)“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天天在一起,就是不见面。”对,就是耳朵。(出示耳朵图片)

  2、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眼睛、耳朵、鼻子,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看看同伴的眼睛、耳朵、鼻子是什么样的?(两个幼儿互相观察)

  3、放录音:“我的.作用大,我耳朵的作用大,哼,我鼻子的作用大!”

  师:不好,眼睛、耳朵、鼻子吵架了,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吵架吗?

  那小朋友们给它们评评谁的作用大?

  请幼儿说说眼睛、耳朵、鼻子各有什么作用?

  4、今天老师还带来很多东西,请你用你的眼睛、耳朵、鼻子判断一下,都有什么?

  幼儿分小组操作、体验。

  5、操作结束回到原位,请幼儿说说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辨出来的?

  6、小结耳朵、眼睛、鼻子的作用。它们对我们人体都很重要,它们都是我们人体的器官,我们要爱护它们。可是小猴子就不知道爱护自己的眼睛,请幼儿看动画片听故事《动物诊所》。

  讲完第一段提问:

  (1)小朋友你有没有眼睛吹进灰尘或者沙子的时候?那时候你是怎样做的?(幼儿讨论)

  (2)那你知道河马医生是怎样做的吗?(请幼儿继续看大屏幕)

  (3)小朋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7、小结。看小猴子多危险,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而它又很容易受伤,所以小朋友要好好保护眼睛,你知道保护眼睛还有哪些方法?

  (1)幼儿讨论,发表意见。

  (2)看大屏幕判断对错。

  8、继续听故事小山羊来到动物诊所。提问:

  (1)你能帮小山羊想想办法吗?

  (3)看大屏幕河马医生有办法。

  (4)小朋友千万别象小山羊这样,太危险了。你知道保护鼻子还有哪些方法?鼻出血怎么办?

  9、继续听故事小白兔来到动物诊所。提问:

  (1)小朋友你知道河马医生用什么办法让小飞虫飞出来的吗?

  (2)你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让小虫子飞出来?

  (3)你知道保护耳朵的办法还有哪些?

  10、小结:三个小动物的三种病都和自己不小心、不讲卫生有关系,小猴子、小山羊、小白兔后悔极了,多亏了河马医生。不然多危险。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11、让我们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活动活动,做个保健操。

  捏捏鼻子深呼吸

  眨眨眼睛看得清

  动动耳朵听得见

  12、小朋友,让我们到外面去,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多美好。(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大班全国爱耳日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可以听声音,懂得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通过操作使幼儿知道动物也有耳朵,耳朵是不同的。

  3、通过游戏使幼儿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电视机,视频转换仪

  2、录音机,磁带

  3、娃娃图两张(哭、笑),动物图片若干,耳朵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一)

  师: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谁在哭(录音)

  (2)师:你们知道这个小姐姐为什么哭吗?

  幼:她的耳朵没了。

  师:刚才我捡到了几只耳朵(出示人和动物的耳朵若干)小朋友们想一想哪一种耳朵是小姐姐的,谁愿意来帮小姐姐找耳朵并且把耳朵安回她原来的地方?

  (3)请个别幼儿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

  (评析:以“哭声”导入使幼儿主动用耳朵听,激起幼儿同情心及探索欲望。)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人的耳朵

  (1)师:为小姐姐找到了耳朵,一共找了几只耳朵?你们有几只耳朵?

  幼:2只耳朵。

  (2)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旁边小伙伴的耳朵的样子,再摸摸自己或小伙伴的耳朵。谁能告诉我你的耳朵是长在哪里的?

  幼a用手指耳朵:长在这里。

  b:耳朵长在头发上。

  c:耳朵长在头上。

  师拨开自己的头发:耳朵是长在头上的,它是长在头的两旁边,一边一只耳朵。

  (3)师:小姐姐没有了耳朵为什么很伤心?耳朵有什么用?

  幼儿结伴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a:耳朵可以听声音。

  b:耳朵是用来听话的。

  c:耳朵可以听故事。

  d:耳朵可以听音乐。

  e:眼镜是架在耳朵上的。

  (评析:认识人耳是本活动的重点,以幼儿熟悉的自己和伙伴的`耳朵入手,视觉与触觉感知相结合,不仅让幼儿感知了人耳特征,还使幼儿较全面地了解了耳朵的作用。)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1)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可以使我们听故事、听声音......说明我们的耳朵很有用,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耳朵呢?

  (2)幼儿结伴讨论

  幼a:不能对着耳朵大叫。

  b:不能往耳朵里塞草。

  c:洗澡时不能把水弄到耳朵里。

  d:听到很响的声音要捂住耳朵。

  e:别人放鞭炮时要跑到旁边去。

  (3)师生共同小结

  a)不随便挖耳朵

  b)不随便往耳朵里塞东西

  c)不对着耳朵大声喊叫或说话

  d)听到很响的声音人要走开或张大嘴巴

  e)当有水进入耳朵时,请大人用棉球把耳朵擦干净;如果左耳进水就抬起右腿,把头偏向左侧,用手拍右耳,使水从左耳流出来

  (4)师:如果不保护耳朵,耳朵会怎么样呢?

  幼a:耳朵会受伤

  b:耳朵会听不见声音

  c:耳朵会聋

  教师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并补充介绍:如果不保护耳朵就可能会使耳朵的内部一些部位受伤,耳膜如果破了就会听不见声音。

  (评析:给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迁移幼儿的尝试经验,是总结提升幼儿经验的重要过程。“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4、使幼儿了解动物们也有耳朵,它们的耳朵是不一样的

  (1)出示图(二)

  师:小姐姐真高兴,谢谢小朋友们帮她找回了耳朵,她还画了许多小动物图片送给你们。

  (2)师:小朋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动物图片?这些小动物有耳朵吗?粗心的小姐姐把小动物的耳朵混在了一起,你们能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耳朵吗?

  (3)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请个别幼儿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我帮找到了两只耳朵”。

  (评析:幼儿已有动物耳朵特征的经验,能在这一过程中迁移已有经验,充分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互助合作,锻炼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5、游戏“看谁耳朵灵”

  (1)师:“小朋友们真棒,知道了耳朵的作用。不但帮小姐姐找到了耳朵,还帮小动物们找到了耳朵,懂得了要保护耳朵。现在老师想试一试你们的耳朵灵不灵!”

  幼:“灵!”

  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看谁耳朵灵’。”

  (2)游戏

  a)师:“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小朋友,我问你你的耳朵在哪里(眼睛、鼻子、嘴巴、头发)........”

  b)师:“在哪里?女孩子在哪里?男孩子在哪里?小朋友们在哪里......”

  (评析:在游戏中教师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的形式交替进行,教师通过自身位置的移动,声音高低、语调快慢的变化使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整个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