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寻找小昆虫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昆虫颜色的多样性,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常见昆虫及其颜色。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图书,昆虫图片,可涂色的蝴蝶、蜻蜓等昆虫图画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神秘地出示一张幼儿熟悉的昆虫图片(蜻蜓、蝴蝶等),请幼儿看看它是谁?它有什么特点?它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看到过什么昆虫以及它的颜色。
二、开拓视野。
1、认识昆虫。
——教师请幼儿打开图书至《颜色在哪里——昆虫》,请幼儿观察有什么昆虫以及它的颜色。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在自己的图书上找到它的位置,然后告诉幼儿它的名称。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色形容见到的昆虫。例如:黑色的`天牛等。
2、开心游戏。
(1)教师出示昆虫图片,请幼儿说出它的名称及颜色。
(2)教师说昆虫的名字,请幼儿找到这个昆虫,并说说它的颜色。
三、快乐涂鸦。
——将印有蝴蝶、蜻蜓等昆虫图片的纸发放给幼儿,请幼儿给昆虫涂上喜欢的颜色。
四、作品分享。
——请幼儿互相欣赏和介绍作品。
活动应变
有些昆虫身上有几种颜色,可以引导幼儿说出昆虫身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细分到每个身体部位。例如:七星瓢虫的头是黑色的,身子是橙色的,身上还有黑色的点等。
活动延伸
1、收集昆虫图片,制作成图册,让幼儿阅读图册,认一认图册中的昆虫,说一说它们的颜色。
2、到户外观察昆虫。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制作好的昆虫图册,鼓励幼儿翻阅并进行简单描述。
美工区:提供彩笔或蜡笔等,请幼儿简单进行绘画创作“美丽的蝴蝶”。
益智区:教师用昆虫图片制作拼图,请幼儿拼出昆虫。
环境创设
用塑料勺子、雪糕棒贴上翅膀、眼睛,变成蜻蜓,再制作成吊饰装饰活动室。
家园同步
1、帮助幼儿收集昆虫图片并制作成图册。
2、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说说其颜色。
随机教育
昆虫身上的颜色有很多种,在引导幼儿说颜色的时候,要观察仔细。
相关链接
可以跟幼儿一起欣赏名作《昆虫记》绘本,请幼儿观察图画,成人可以帮助幼儿讲解内容。
附录:
蝴蝶的颜色
蝴蝶的颜色主要表现在翅膀上,翅膀的颜色有的鲜艳,有的是灰暗色的。蝴蝶鲜艳的外表对天敌、克星起到震慑作用,而不敢接近或捕食,如有剧毒的蛇和色彩斑斓的毛毛虫一样都是有毒的;有的蝴蝶翅膀的颜色是枯黄的,如枯叶蝶,它起到的是伪装的作用;有些蝴蝶翅膀上像长有一只到多只眼睛,作用也是震慑天敌。其实翅膀的重要作用就像人的皮肤一样可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蝴蝶翅膀上有许多鳞粉(有点像鱼鳞)。翅膀的颜色分为物理色和化学色,物理色是通过鳞粉,用显微镜看就是许多细小的鳞片,鳞片对阳光的反射折射散射,角度可以改变(像拉百叶窗帘)来控制体温,所以在强光照射下,这种翅膀的颜色不会改变;化学是通过色素改变翅膀颜色,所以在强光下这种颜色会发生改变,因为色素被太阳光中的射线破坏了。
中班教案:寻找小昆虫 篇2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培养发现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找昆虫、放昆虫,培养爱心。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5—8人一组。
(2)每人一个动物头饰,一只小纸盒或胶卷盒。
特别提醒:
1、事先和农民联系好,以免活动时受到阻碍。
2、田野的周围没有大河和深水塘,尽量离居住区近一些,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戴一个动物头饰,拿一只小纸盒。教师提出要求:今天,我们这些小动物要自己去寻找食物,我们的食物就是草地上的小昆虫,老师要看看哪些小动物本领最大,能找到食物。
2、每组幼儿在组长带领下去寻找小昆虫。
特别提醒幼儿:
1、为了保证安全,各组应共同商量,集体活动,千万不可一人单独行动。
2、要爱护小昆虫,捕捉时小心,不可把小昆虫弄死。
3、幼儿以教师为中心围成圈,每一组先互相交流,观看各自找到的食物。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站到圈中间,以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我们找到的食物是”。教师对找得多、说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
4、教师带头把小昆虫全部放归大自然,同时鼓励幼儿也效仿,并注意不踩死一只昆虫。
活动延伸:
1、幼儿利用双休日继续寻找各种昆虫,然后带到幼儿园给大家看。
2、编一些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互相讲述。
3、画“我最喜欢的昆虫”。
注意事项:
1、天气要求:在雨后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泥土稍稍有点湿润,适宜昆虫生活,幼儿容易捕捉到。
2、捕捉螳螂、蚱蜢等昆虫时,注意相互合作,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忙,以免幼儿因捕捉不到而失去信心;
3、把昆虫放归大自然时,可能有些幼儿会舍不得,提出要带回家养着。应尽量引导幼儿放归,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可以让他带回家或放到幼儿园自然角饲养,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
中班教案:寻找小昆虫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孩子爱观察,有好奇心,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和互助合作。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王国”区域角。
2、对一些常见昆虫的名称,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3、‘朋朋“的图片,昆虫及其它动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故事《一份招聘启事》:朋朋收到昆虫王国的国王的一封信,国王有一件事想请他帮忙!朋朋收到这封信感到有点为难了,因为他看不明白这封信的意思,所以想请你们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写了什么!
破译招聘启事:出示图夹文的招聘启事,让幼儿讨论猜测(原文:森林里要成立一支昆虫保安大队,希望昆虫前来报名)。给幼儿分组讨论(2分钟)
“请孩子们看看招聘启事上面说了些什么?”请各组幼儿回答讨论。
“朋朋把招聘启事出去之后,有很多小动物来报名了。我们来看看谁来报名了!”出示“报名者”让
幼儿认识昆虫及其它动物的名称。“这么多的.小动物来报名,朋朋又发愁了,到底谁符合这个招聘条件?”
二、区分昆虫与非昆虫,了解昆虫的主要的特征。
1、揭开第一个条件,让幼儿猜测。‘我们这个招聘是要招什么啊?希望谁来应聘啊?(昆虫)。那这些来报名的小动物里谁是昆虫啊?
2、出示昆虫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你们见过哪些昆虫?请幼儿回答。到底你们说这些小动物是不是昆虫呢?前几天我们都看过骏骏带来的一本书《朋朋昆虫王国历险记》,朋朋在昆虫王国里遇到的哪些昆虫啊?(蚂蚁、蚁狮、蚜虫、蝗虫、蝴蝶、屎壳郎、螳螂)。这些都是昆虫,现在请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地是长得一样的呢?(2分钟),然后请幼儿回答。
3、请幼儿讨论并做分工合作作记录,并向幼儿讲解怎么样作记录。
4、教师小结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一对触角,头胸腹,分三段,六条腿。
二、成立昆虫保安大队。
“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符合这个条件!”宣布昆虫保安大队的名单,并以开庆祝会的形式结束。
中班教案:寻找小昆虫 篇4
教学目标:
1、清楚小蝴蝶、蜻蜓、小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点与生活习性,清楚昆虫与家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测和察看及聆听教学,清楚昆虫的相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卫色。
3、对昆虫产生兴致,明白要爱惜、保护对人类有益的昆虫。
教学预备:
1、《儿童用书】个人一册,物品出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者是昆虫标本数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出昆虫的教学主题。
幼儿教师念小蜜蜂的谜语童谣,提问:这就是啥小动物?
幼儿教师念蜻蜓的谜语童谣,提问:这就是啥小动物?
让孩子猜谜语,激起孩子对昆虫的关心。
二、展示昆虫,或者用物品出示仪放昆虫标本,了解昆虫首要特点,启发孩子的兴致。
幼儿教师:这就是啥?叫啥名称?
幼儿教师:他是啥模样的.?头上有何?身体下方有何?有多少对翅膀与脚?
幼儿教师:你明白他生活在哪个地方?喜欢吃啥吗?
三、启发孩子阅读《儿童用书》,引导孩子依照“小动物名字身体特点日常生活习惯”述说。
孩子自己立阅读场景,引导孩子说一说:场景上有哪一些昆虫?他们均有啥?
幼儿教师:他们生活在哪个地方?吃啥?他们哪一些地方是一样的?他们有个同样的名称,你明白吗?
幼儿教师总结:场景上的这一些小虫儿有个同样的名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巴与双眼;胸脯长着三对脚,背部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1节1节的,两侧另外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比方说:七星瓢虫,有对翅膀变硬啦,另外还有些许昆虫唯有一对翅膀,比方说:蚊子。
四、展示挂图,找找藏在画内的昆虫。
幼儿教师:今日有很多小昆虫来和我们躲猫猫游戏,他们便藏在此幅画里头,请伙儿找找,有哪一些昆虫?他们藏在哪儿?
幼儿教师:你明白他叫啥名称吗?你是一瞬间就发现昆虫的?是认真看才知道的?为何认真看方可发现?他们身上的色彩与四周的色彩有何新奇的地方?
五、推荐几种有关昆虫自我保卫的知识,认知保卫色。
幼儿教师推荐昆虫运用保卫色自我保卫的常识,让孩子清楚昆虫会变色彩保卫自个儿,这一种变色白虎自个儿的方法,叫保卫色。
推荐几种熟知的昆虫保卫色。
①身体色彩与四周环境色彩一样的昆虫,例如:螳螂、枯叶蝶;
②身体色彩伴随着四周环境色彩而改变的昆虫,例如:蝗虫;
③身体色彩亮丽,警告对方自个儿有毒,别伤害自个儿,例如:瓢虫。
幼儿教师延伸孩子思路:你还明白哪一些昆虫会运用保卫色白虎自个儿的?
六、初步了解对人类有益的昆虫与害虫。
幼儿教师:在昆虫的伙儿庭中,对我们人们而言,哪一些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哪一些是害虫?
幼儿教师:你明白小蝴蝶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是害虫哩?为何?(小蝴蝶在幼虫时有喜欢吃嫩菜等危害,可是在变为小蝴蝶后有传播花粉与观看的好处。
启发孩子探讨: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昆虫?
使孩子明白:我们要留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到处小便和便,不让脏水汇集是害虫没法没法生存,与此同时,我们亦要保卫对人类有益的昆虫,不自由捕杀与杀死对人类有益的昆虫。通过这一回教学的进行,孩子体会到了自然界中昆虫的美,认知了熟知的昆虫,明白了昆虫的本事,清楚了昆虫的成长环境,体会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快乐,他们拥有保卫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消灭害虫的观念,在教学中不单单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并且增加了知识,各领域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