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与略读》教案

2023-08-29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揭示课题。

  2.审题:(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二、指导自读课文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1.组织交流。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4.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A“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B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c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D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A这句话你同意吗?

  B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c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5、齐读课文,体会。

  三、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提问: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3)完成练习册。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3、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不读错、不添字、漏字(B)流利:不结巴、回读,读破

  (3)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4)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

  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三、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1、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四、引导小结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的读书效果。(指名读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我积累、我精彩”的时候了。说说这篇课文中的积累。(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略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精读与略读》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侧重点是介绍略读。讲述了略读的意义。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读懂这篇文章,在本课时的教学上我按教学设计以两张学习单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难度不大,通过阅读课文,文中提及的定义——精读、略读;怎样进行略读的方法学生们都搞得清清楚楚,但如何把在本节课上重点学习到的新的读书方法——略读付之于行动才是我在本节课所要传授的重点。

  我在课堂上用了近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尝试用略读的方法阅读我们将要共读的课外书——《上下五千年》,指导他们看前言、看目录,了解本书的梗概,还让他们读了第一则故事,学习“一目十行”地读书方法。最后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小学阶段课堂上的学习以精读为主,但学生业余的阅读应该以略读为主,从一个人一生时间来看,略读的时间应多于精读。在本节课上我用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了略读指导,我相信,今天的练习为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略读打下一定的基础的。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3

  一 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1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局部 )

  2、 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 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同学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一起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 不读错、 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 ,读破】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需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协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同学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发生吗?同学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我们就来运用刚才所学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2~7节】

  三 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 )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 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 (实物)课外书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2、精读和略读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

  3、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初读课文 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2)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 不读错、 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 ,读破

  (3)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4)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5)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

  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三、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1、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 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四、引导小结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的读书效果。

  (指名读 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我积累、我精彩”的时候了。说说这篇课文中的积累。

  (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略谈)

  板书设计: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介绍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和常识,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帮助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引导感悟说明问题的条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掌握精读与略读的方法。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要读书,平时我们用那些方法读书?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读书的方法。(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课文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思、划:

  (1)什么叫“精读”?那些文章用精读的方法读?什么叫“略读”?略读的方法?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3、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4 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

  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引导:

  (1)“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4)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引导:

  (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4)齐读

  三、略读课文,合作交流

  1     浏览课文

  2   师出示准备好的课外阅读范文,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略读。

  3.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4.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  听读,评议。

  四、板书:

  12.精读与略读                      

  精读                          

  和          结合起来                        

  略读    读书效果最佳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我能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我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难点:

  通过介绍精读略读,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引导感悟说明问题的条理和方法,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突破措施: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教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导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二、自主学习。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1、要有一定的速度,用自己常用的方法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并说说为什么让你受益匪浅。

  4、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三、合作交流,准备展示。

  四、快乐展示,提升自我。

  1、巧记生字。

  2、巧学新词。(一目十行走马观花)

  3、课文分析。

  4、句子积累。

  五、课堂检测。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1)“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五、教师总结。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在方面表现不错,但在方面表现还不是很好,下节课我会更加努力,以求有更大的进步。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

  师讲述略读的意义,重点介绍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把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略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把握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到读。

  三、在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出要害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板书设计

  12.精读和略读

  精读和略读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

  师讲述略读的意义,重点介绍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把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略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 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把握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到读。

  三、在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出要害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板书设计

  12.精读和略读

  精读 和 略读

  结合起来

  读书效果最佳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9

  今天的语文课,杜郎口了一下——《精读与略读》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语文课,内容是《精读与略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也很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完全掌握本课的重难点,能够体会到精读与略读对阅读所带来的好处。上次看了一节有关杜郎口模式的语文课,学生一个个自信满满的样子让我惊讶,甚至感到不可思议。想到我们班的学生,每到上课提出难一点的问题的时候,总是那么几个人举手。而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时,总有那么几个学生空着,不想思考,就等着讲评的时候听写答案。于是,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自学课文:(1)什么是精读,精读有什么好处?(2)什么是略读,略读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略读?(3)结合实际,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学生开始了自学。我开始观察班级中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和平时不举手的同学的自学情况。我发现,他们也找到了相关的答案,只是没有划完整。接着,我让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每人回答一个问题。我同样观察了他们,钱文涛等也交流了自己找到的答案。接下来是全班交流。就这样,在发言与补充发言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也提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阅读的方法。而我,这一课,只拎了下重点的句子,进行了指导。自己感觉,今天的杜郎口模式还是实施得不错的,学生学得有效而扎实。但是,也给我了一个思考,其他的课文如果采取这样的模式,应该会乱套了吧。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确实应该少讲了。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的读书效果。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的读书效果。

  教学对策:

  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深思、多品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意在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提醒学生课文的类型,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

  二、研读课文,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在文中自己最有收获的地方圈圈画画,并批注感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从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3)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3、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句子一)“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1)“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4)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句子二)“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探究弄清什么是“精读”与“略读”,以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交流中学会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体验收获的喜悦。

  三、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并能否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的读书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总结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五、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可巩固学生刚学的读书方法,使之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精读和略读

  精读 和 略读

  结合起来

  读书效果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11

  一、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揭示课题。

  2.审题:

  (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二.指导自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最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2.组织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a“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b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c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d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2)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a这句话你同意吗?

  b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c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6、齐读课文,体会。

  三.小结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提问: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3.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12.精读与略读

  选择哪些读书方法

  怎样略读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12

  《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法。学生对精读不陌生,用此教学对重点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感情课文所要说明的意思是如下几点:一是略读的意义;二是怎么进行略读;三略读该注意些什么。通过学习课文中介绍的略读,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应道学生感悟说明问题的条理和方法,重点是略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语文课的内容是《精读与略读》,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清晰地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法。也许是针对学生对精读不陌生,故文章重点介绍了略读。

  这篇课文文字很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完全掌握本课的重难点,能够体会到精读与略读对阅读所带来的好处。于是,课前,我在小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张学习单:(1)什么是精读,精读有什么好处?(2)什么是略读,略读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略读?(3)结合实际,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我把本课的教学权都给了每个学生和他们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开始了自学。我开始观察班级中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和平时不举手的同学的自学情况。我发现,他们也找到了相关的答案,只是没有划完整。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必须要说。我同样观察他们,每个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始了合作学习,他们讨论得挺热烈,都交流了自己找到的答案。就这样,在发言与补充发言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学生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阅读的方法。我在这一课中,只拎了下重点的句子,进行了指导。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最起码学生都是投入的、积极的。自己感觉,这样的课堂应该符合“学程导航”的理念吧!

  《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文字也很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完全掌握本课的重难点,能够体会到精读与略读对阅读所带来的好处。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自学课文:(1)什么是精读,精读有什么好处?(2)什么是略读,略读有什么好处?怎样进行略读?(3)结合实际,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学生开始了自学。我开始观察班级中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和平时不举手的同学的自学情况。我发现,他们也找到了相关的答案,只是没有划完整。接着,我让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每人回答一个问题。我同样观察了他们,李峰等也交流了自己找到的答案。接下来是全班交流。就这样,在发言与补充发言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也提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怎样阅读的方法。

《精读与略读》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实物)课外书若干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1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2、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会大意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不读错、不添字、漏字(b)流利:不结巴、回读,读破】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我们就来运用刚才所学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2~7节】

  三精读感悟、合作学习2~7节

  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 )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四引导小结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

  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指名读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我积累、我精彩”的时候了。说说这篇课文中的积累。

  (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略谈)

  五作业超市

  1、告诉父母或同村四、五年级小朋友精读略读的方法。

  2、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下列图书。(特别推荐)

  (1)长篇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

  (2)童话:〈〈格林童话〉〉〈〈安徒童话〉〉中外现代童话

  (3)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国古今寓言等。

  〈注意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你应有较佳的表现哦!〉

  板书:

  11 精读和略读

  精读

  为什么要学习略读?

  略读 略读的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课后反思】

  努力建构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其环节为:问题—研讨—结论——发展。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可能把发现的机会,选择的机会,探究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合作交流以及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尽量注意课堂的延伸,下课铃不应成为语文课的终点,而应是一个深邃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