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2023-08-28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一项小实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借助图记表示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是(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呢?(预设:《蜜蜂》)

  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实验内容呢?

  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借助图表回忆实验情景。

  1、翻开课本第56页,借助图表说说《蜜蜂》一课的实验情景。

  课件依次出示:

  实验名称: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准备:蜜蜂、纸袋、白色记号笔。

  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纸袋里。

  第二步,在捉来的蜜蜂身上做白色的记号。

  第三步,在四公里远的地方放飞。

  第四步,检查蜂窝。

  实验结果: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呢?向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3、根据图表在课本上把小实验的情景填写完整。

  三、写作要求。

  1、先把实验名称和实验准备介绍清楚。

  2、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

  着……然后……最后……”的句式。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评析,再修改。

  1、师巡视,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交代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过程和结果交代不清的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2、重点提出修改补充要点。

  (1)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

  (2)一定要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写清楚。

  (3)补充内容,把实验最精彩或者最关键的部分写具体。

  3、选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围绕习作要点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在对别人文章“品头论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要领。

  4、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相互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5、学生自己再认真修改。

  二、誊写习作,书写工整。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篇2

  【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实验”,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2、通过“测量长度”和“测量时间”的活动,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3、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4、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材分析】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节一开始就安排活动1中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目的是为了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这样的实验也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实验。

  关于测量,本节的重点是学会用一些常用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这些工具的认识,并让他们学会使用,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单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知道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3)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的估测,提高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的能力。

  3)利用脉搏跳动估测时间。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铁钉、铜片、塑料片,两面小镜子,装有水的杯子、纸片,皮尺、卷尺、毫米刻度尺、三角板、螺旋测微器,一段棉线,两块三角板,乒乓球,地图,细铜丝、铅笔,秒表等。

  分组实验器材:两面小镜子、小玩具,毫米刻度尺、一段棉线,两块三角板,乒乓球,地图,细铜丝、铅笔,秒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引入新课

  1、隔掌吸钉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磁铁会吸引铁钉,现在让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演示实验1:如课本P7图1-14隔掌吸钉。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如果在磁铁和手掌之间放一块铜片、铁片或塑料片,它还会吸引铁钉吗?

  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演示实验2:磁铁吸引铁片、铁钉,但不吸引铜片、塑料片。

  演示实验3:在磁铁和手掌之间依次放上铜片、塑料片,磁铁不吸引铁钉;放上铁片,还会吸引铁钉。

  2、纹丝不动

  教师:将杯子放在平整的纸片上,慢慢拉动纸片至桌沿,然后迅速抽出纸片,你猜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演示实验4:如课本P7图1-15。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迅速抽出纸片,杯子纹丝不动,这个现象的解释,有待以后学习惯性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3、成像奥秘

  生活中同学们经常照镜子,镜子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有几个像?

  让学生回答。

  现在将两个小镜子互相垂直竖立在课桌上,中间放一个小玩具,那么在镜子中会看到几个像?

  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分组做实验,得出结论。

  当镜子间的夹角为60度时,看看像的个数又是多少?

  让学生做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有趣的物理实验,体会到了什么?(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为了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常常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新课教学

  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教师:你们知道测量长度有哪些常用的工具?请抢答。

  然后,教师出示带来的长度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初步了解使用方法。说明: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叫刻度尺,通常我们使用的直尺又叫毫米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请同学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抢答)。

  1μm =mm18km =m130nm =m

  10dm =mm2×102cm =μm78mm =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1:你会用刻度尺吗?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优秀范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引入习作。

  1、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一定做过许多实验。请你打开记忆的宝库,想一想哪一次实验令你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1:在家里妈妈和我用盐和苏打水,做了火山喷发的小实验……

  学生2:在科学实验课上,我做过“设计和制作小船”的实验……

  3、引出课题:今天的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做过的小实验。

  二、准确审题,确定中心。

  1、读课题,正确理解实验的意思。

  所谓实验就是为了证明某种科学的理论或假设,做操作性的工作的意思。

  2、从课题中,你发现了这次作文中哪些需要注意的点?

  学生自主交流:

  学生1:课题是“一项小实验”,就只能写一次,不能记两次或多次。

  学生2:做实验的主人公是“我”,所以要写自己熟悉的、做过的实验。

  学生3:这个实验可以是生活小实验、自然小实验、科学小实验等。题目对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均没有任何限制。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点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做写作的材料。

  3、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次实验来写?你会如何形容这个实验呢?

  提示: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一次实验来写。

  (2)引导学生用特定的词语来形容这次实验:有趣、奇妙等表示

  实验特点的词语,成功、失败、秘密等表示实验性质的词语,难忘、愉快、不可思议等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

  三、抓住重点,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1、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1)想一想,你做这个实验的步骤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回忆,然后填一填课本上的图表。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实验结果:

  (2)填完图表后,相信同学们对自己所写的实验过程都有了清晰的梳理与认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这个实验过程,说的时候,要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

  首先,我们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再用手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了声音。

  接着,我们把塑料小球放在小鼓上,敲敲小鼓,小鼓发出声音,小球被小鼓震得地上下跳动。

  然后,我们安装好音叉,用锤去敲,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让我们用手去握住音叉,我们一握,手有发麻的感觉。我们又将音叉接触水面,有水珠溅出,仿佛下了一场毛毛雨。

  最后,我们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松手,气球便发出“噗噗”的声音,同时气球口在振动,可好玩了。

  2、写出自己的心情、感受、发现。

  (1)做完这项实验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在实验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

  (2)学生自主交流。

  学生1:我在实验中第一次失败了,但我没有灰心,又试验了一次。成功的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

  学生2:我在这次实验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蚂蚁通过它的触角来传播消息。

  四、按照要求,记录实验。

  1、老师听到了同学们很多奇怪、有趣的实验,请同学们把你们刚刚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了。希望大家的作品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老师也能感受你们做实验的乐趣。

  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写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一读,再评一评:实验过程是否写清楚了?有没有用得不合适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