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不懂就要问教案范文

2023-08-28

三年级不懂就要问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

  学习重点:

  1.会读16个生字。

  2.会写“要、先、思、很”。

  学习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学习1—2段。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孙中山背得这么流利,可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却一点也不懂,那孙中山会怎么做呢?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重点: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二.学习3—4自然段。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

  4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三.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

  2.出示四个生字。

  3.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重点字师范写。

  5.生描写。

三年级不懂就要问教案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每天坐在学校里学知识。但是古时候,人们把学校不叫学校,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

  过渡: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揭示课题:3.不懂就要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

  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怎样提问的?提问后,同学和先生有什么反应?后来怎样?

  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4-8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轮读句子。

  齐读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