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2023-08-27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分清层次。

  2、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了解时代背景及中军尉职责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这个字(祁)读什么吗?(强调注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明确:课题是一个人名。看书上的插图,辨认哪一个是祁黄羊,从哪看出来的。(基本答道——中军尉)请同学简介中军尉。

  3、过渡:想知道这篇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自由的朗读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三、检测自读:

  1、ppt出示一组词语【霸主 辞职 征伐 晋国 举荐 召唤 慎重 压根儿】

  2、同学自由练读自语。

  3、开火车的形式请同学充当小老师带读,并相机正音。

  4、全班齐读生字词。

  5、ppt出示第二组词语【祁黄羊 悼公 解狐 祈午】

  6、请一位学生范读,并说明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人名——那这一组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回答几人与祁黄羊的关系)

  7、齐读词语

  8、过渡:大家都德真棒,现在你一定都能认识这些词语了吧?那如果把他们放到文章当中,你还能准确的认出他们来吗?

  9、指名读文,其它同学认真听。

  10、思考:文章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快速浏览全文,试着填空——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 )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要求他推荐贤才,他先推荐他的杀父仇人 ( )任中军尉,后又推荐自己的儿子( )任中军尉( )赞赏他( ),真是难得!

  再简洁概括成——祁黄羊举荐人才。

  四,理清结构。

  1.本文说的是祁黄羊举荐人才,那你能不能找到文章哪里到哪里说的是举荐呢? 明确3-13经过——再引导细分——有三层;1是举荐解狐,2是举荐祈午,3是人们的评价。——分组朗读这三层。

  2,那既然这样,你能不能说说文章的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段说的是什么呢?(原因。)

  五、重点研读(1-2)

  1、让我们回到故事的一开始(请人朗读),你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次的举荐呢?(告老退休)

  2、祁黄羊是因为老了想享享清福了才辞职的吗?是因为什么?(以国家为重)

  3、看来祁黄羊这边一退休,那边立刻就要有人补上来,再一次说明了中军尉这个职位很——重要!引入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大致说明下。

  4,那么,这么重要的职责,祁黄羊都推荐了谁呢?悼公有没有采纳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钢笔描红。

  六,钢笔描红。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说到林则徐,我们会想到“虎门销烟”、“忧国忧民”;说到祁黄羊,我们想到的是——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板书】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在心里写。

  2、这些是悼公赞扬祁黄羊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悼公的这段话吧!

  【出示】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指名几个人读,怎么读好?读出什么?(感动、敬佩、赞叹)

  二、理解“外举”和“内举”

  1、“外举不避仇”中“举”是什么意思?“避”、“仇”怎样理解?

  (“举”是推举、推荐;“避”是避开、回避;“仇”是仇敌、仇人,文中指解狐)

  连起来怎样解释呢?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推荐外面的人不避开仇敌,推举自己的人不避开亲人。)

  2、悼公让祁黄羊做什么事?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谁读得更像一位国君?

  指导读。全班齐读。

  3、练习:用“重”字组词

  【填空】:

  在军队中,中军尉职责( 重大 ),所以决定人选的事非常( 重要 )。 对于这件事,悼公十分(重视 ),悼公( 尊重 )祁黄羊的意见,问的是谁能担此( 重任 )。

  4、还有哪儿用到了含有“重”的词语?

  (祁黄羊的两次“郑重地说”以及“不能不慎重” )

  5、【出示】: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1) 【板书“郑重”】“郑重”就是严肃而认真,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显得很“郑重”呢?探究“很”和“只有”。

  (2) 指导读好两句话。

  6、当悼公听到这两句话后有什么反应?

  指导理解“深感意外”和“十分惊讶”。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儿?

  理解四个问号。(前面是一个反问句一个疑问句,后面是两个反问句)

  指导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7、是啊,祁黄羊的提议太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解了,难道他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吗?如果是他的亲人长辈听到他提议解狐当中军尉,会怎么样?

  (有责备——你这个不肖的儿子,你难道不想着报仇雪恨吗?

  有担心——万一解狐上台以后恩将仇报,反过来陷害你呢?你不是自讨苦吃吗?)

  是啊,大家都为此深感意外,可这种推荐却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了,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当老百姓听说祁黄羊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大官,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还以为祁黄羊是个好官呢,还不是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儿子!真是太偏心了!)

  8、看来悼公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么,祁黄羊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1) 【板书“慎重”】理解“慎重”。体会“不能不”的语气比“一定要”更加强烈。

  (2) “只是想”和“压根儿就没去想”的强烈对比。

  教师点拨:祁黄羊心里一心想着的是中军尉的人选事关国家的兴亡,心里想的是国家的.利益,这就是“出以公心”。这里的“公”指的是什么?(“国家的利益”)

  (3) 你读懂了祁黄羊的话了吗?再次朗读体会。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祁黄羊的知心人呐!)

  9、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后,他们能理解祁黄羊吗?他们分别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10、所以十分信任祁黄羊的悼公在听完后,深受感动,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出示,再次朗读】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三、总结课文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以后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3、用上我们积累的成语,写几句你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4、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推荐 出以公心、 正直无私

  举荐受赏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让我们想到一个成语—— “卧薪尝胆”;说到林则徐,我们会想到“虎门销烟”“忧国忧民”; 说到祁黄羊,我们会想到——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 【板书】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在心里写

  2、这些是悼公赞扬祁黄羊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悼公的这段话吧!

  出示句子: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指名几个人读,怎么读好?读出什么?

  二、理解“外举不避仇”以及“内举不避亲”

  (一)学习“外举不避仇”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外举不避仇”的事?同桌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指名读,指导。

  2、请两个同学演一演这部分内容。

  要点一:引导学生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等词句中,领悟祁黄羊举荐解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要点二:从悼公的话中感悟确定人选关系重大和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3、分角色读。男生读悼公的话,女生读祁黄羊的话,一生旁白。

  4、a 现在你就是祁黄羊,《实话实说》的记者来采访你。请问祁大人,常言道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不报杀父之仇,却举荐仇人担任要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b 现在你就是解狐,是你亲手杀害了祁黄羊父亲。当听到祁黄羊举荐你担任中军尉的消息,你有何感想?

  c 你是祁黄羊的叔叔,听说他居然举荐自己的杀父仇人当中军尉,你想对他说什么?

  难道祁黄羊就没有想到这些吗?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怎么可能想不到呢?然而他把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正是体现了他做事——(出以公心)知道什么叫“出以公心“吗?事实上祁黄羊没有看错,历史上的解狐确实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

  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 “外举不避仇”了吗?

  (二)学习“内举不避亲”

  1、说说什么叫“内举不避亲”。

  2、哪几段写的是“内举不避亲”的事?读一读他举荐儿子的有关语句。你觉得其中的哪个词语值得注意的?

  要点:引导学生从“只有”体会祁黄羊是在先举荐解狐,解狐死后又无人可以举荐的情况下才举荐祁午的。他的态度是慎重的,又是无可奈何的。

  3、悼公对祁黄羊这一举荐有什么反应?请一位同学读第10自然段。对悼公的惊讶、不理解,祁黄羊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第11自然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

  把祁黄羊说的第一句话里的“不能不”换成“一定会”好不好,为什么?比较读一读再回答。祁黄羊为什么要如此慎重地推荐替代他的人呢?

  要点:可以用第3自然段里悼公的话回答,也可以用第10自然段中祁黄羊自己的话来回答。

  引读祁黄羊的话:“所以我只是想——”,“压根儿就没想——”

  4、如果你是祁黄羊的政敌,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5、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后,他们能理解祁黄羊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6、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让悼公非常感动。几个月后,祁午接替了父亲,走马上任,军队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万分。现在请小记者再来采访晋国的百姓,听听此时他们的心声怎样了。

  是的,在悼公欣喜时,晋国百姓的心里也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出示文段】再次朗读,读出感情!

  三、总结课文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以后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四、作业布置

  1、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祈黄羊

  外举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3

  《祁黄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3 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荐贤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举荐受赏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 抄写词语;

  2 组词;

  3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4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5 按原文填空;

  6 听写词语。

  课外: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3、默读全文,分段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课题。

  1.简介祁黄羊,板书课题:祁黄羊。

  2.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画出词语,理解意思;

  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适、召、慎”是翘舌音;

  “晋、选、荐、慎”是前鼻音。

  ②分自然段指名读: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

  ①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②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两次)

  从哪儿写到哪儿?

  指名朗读。

  ③他第一次举荐谁?(解狐)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3-7自然段)

  指名男生读。

  理解词语: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④他第二次举荐谁?(祁午)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第8-11自然段)

  指名女生读。

  理解词语:召、慎重、避。

  ⑤默读全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第3-7自然段):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祁黄羊举荐受赏。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自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们的间架结构。

  2.讨论生字的写法。

  “祁、尉、慎”为左右结构。

  “选、适、避”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2、指导复述。

  一、复习。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板书:因病辞职。

  4.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出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2.齐读句子。

  3.学生质疑,师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

  四、学习第二段。

  1.自读课文,思考:“外举不避仇”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内举不避亲”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2.指名口述。

  3.理解“外举不避仇”。

  ①引读体会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

  从悼公的话中,体会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及高度的信任。

  从祁黄羊的“想一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②导读第二次对话。

  读好反问句、疑问句。

  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4.理解“内举不避亲”。

  ①自读第8-11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②讨论交流。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体会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从悼公的惊讶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读好祁黄羊的话,理解祁黄羊举荐儿子的原因。

  ③指导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5.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课件出示画面)。

  ①自读第二段,记住有关内容。

  ②分组分配角色表演。

  ③指名两组当众表演评议。

  6.小结:

  ①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再读末节。

  五、指导复述。

  1.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2.同桌互相复述。

  3.指名复述、评议。

  六、作业。

  1.画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国(jin jing )落下了毛病(lao luo )

  统帅(shuai suai )兴亡(xing xing )

  解狐(xie jie )慎重(sheng shen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慎重

  才能重任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解狐和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为着想。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了解人物。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著名人物,请同学们看词语,想想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春秋时期晋国贤臣祁黄羊,又收获了一个怎样个故事?

  二、走进故事,品析人物。

  (一)了解中军尉

  一天,祈黄羊面见晋悼公提出辞职,他想辞去的是什么职务呢?中军尉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你从哪些文字读懂的?

  晋国乃春秋五霸之一,军事力量强大,与中军尉祁黄羊训练密不可分。时局紧张,用人是否得当尤为重要。一旦错用中军尉,则削弱晋国力量,给别国有机可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中军尉的人选关乎---晋国兴亡。

  (3)中军尉的职责如此重要,所以,当祁黄羊已年近古稀,不能再为国出力了,他便辞职让位,他这么做是出以------公心。

  (二)学习“外举不避仇”

  1.同桌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2.(1)初读对话,品读关键词句。

  【出示】:祁黄羊与悼公的第一组对话。

  A.你从悼公的话中体会到了他对祁黄羊的(信任)!

  B.哪些词表明了祁黄羊的态度?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想了想、郑重)变成红色。

  C.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祁黄羊对待这件事情的“郑重”?

  D.齐读,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2)再读对话,走进人物心理。

  A.引读:祁黄羊想了想。质疑:那么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课文,思考体会。

  B.交流。(学生可能回答: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谁才适合呢?或只有真正有军事才能的人才能胜任或中军尉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解狐最有军有才能,他是最佳人选等等)

  C.原来祁黄羊想了这么多,真可谓深思熟虑,他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引读):“我看解狐就不错。”

  (3)感情朗读,加深体验感悟。

  A.刚才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走进了祁黄羊的心理,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可是晋悼公当他听到祁黄羊居然推荐仇人解狐时,你猜会有什么反应?

  B.我们一起用深感意外的语气来读读悼公的话。

  C.谁来做一回祁黄羊,有力地回复一下悼公的疑惑呢?指名学生读:“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D.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顿时--?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感受吗?(引导说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等)

  谁能把他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3.是啊,祁黄羊的提议太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解了,猜想一下他的亲人还有老百姓听到他提议解狐当中军尉,会怎么样?他的仇家解狐听了又会作何感想。

  (学生模拟不同的人发表见解)

  4.过渡:

  是啊,大家都为此深感意外,可这种推荐却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了,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接下来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让我们练读第8—12自然段

  (三)学习“内举不避亲”

  1.刚才我们学习外举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读—品—读—悟)

  2.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内举部分的对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得更好。

  3.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情,点拨指导。

  交流:

  这一次举荐祁黄羊的态度怎样?(认真、严肃的)

  他在慎重地思考,他要经过深思熟虑。从祁黄羊的话语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只有祁午了,没有其他人了。)

  师:他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呢?(祁黄羊只看中可以担当此重任的人,而非自己的仇人或亲人。解狐是第一位的,而祁午是第二位的)

  4.当老百姓听说祁黄羊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大官,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祁午倍感压力,他又会怎么跟父亲说?

  (学生讨论表演)

  5.祁黄羊是正直无私的,他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读读第十一自然段。

  【出示】:“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从这一段你看出,祁黄羊有一颗怎么样的心?(大公无私)

  在举荐人选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国家的兴亡)

  平静的语气,映射着他一颗爱国的心。谁再来读。(生再读)

  师:祁黄羊的心像水晶,一点不搀杂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黄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在这个天平上,他的指针一直指向的是什么?(国家的利益)

  这就叫―― 出以公心。这里的“公”就是指什么? (是国家的利益)

  (四)学习最后一段加深理解

  1.几个月后,祁午接替了父亲走马上任,军队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不已,他怎么评价祁黄羊?学生模仿悼公、大臣、百姓赛读。(课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含义?

  2.让我们面对祁黄羊的塑像来夸赞一下他吧!(可以是一句名言或一个成语)

  三、课本剧表演,升华理解。

  对话描写是本课故事的特色。想人物所想,大胆尝试表演课本剧。(课件:课本剧

  四、总结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五、作业布置

  1.学校马上就要举行汉字听写大赛了,要求每班推荐三名学生参赛,你打算推荐谁?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2.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分清层次。

  2、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了解时代背景及中军尉职责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这个字(祁)读什么吗?(强调注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明确:课题是一个人名。看书上的插图,辨认哪一个是祁黄羊,从哪看出来的。(基本答道——中军尉)请同学简介中军尉。

  3、过渡:想知道这篇文章讲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自由的朗读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三、检测自读:

  1、ppt出示一组词语【霸主 辞职 征伐 晋国 举荐 召唤 慎重 压根儿】

  2、同学自由练读自语。

  3、开火车的形式请同学充当小老师带读,并相机正音。

  4、全班齐读生字词。

  5、ppt出示第二组词语【祁黄羊 悼公 解狐 祈午】

  6、请一位学生范读,并说明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人名——那这一组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回答几人与祁黄羊的关系)

  7、齐读词语

  8、过渡:大家都德真棒,现在你一定都能认识这些词语了吧?那如果把他们放到文章当中,你还能准确的认出他们来吗?

  9、指名读文,其它同学认真听。

  10、思考:文章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快速浏览全文,试着填空——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 )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要求他推荐贤才,他先推荐他的杀父仇人 ( )任中军尉,后又推荐自己的儿子( )任中军尉( )赞赏他( ),真是难得!

  再简洁概括成——祁黄羊举荐人才。

  四,理清结构。

  1.本文说的是祁黄羊举荐人才,那你能不能找到文章哪里到哪里说的是举荐呢? 明确3-13经过——再引导细分——有三层;1是举荐解狐,2是举荐祈午,3是人们的评价。——分组朗读这三层。

  2,那既然这样,你能不能说说文章的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段说的是什么呢?(原因。)

  五、重点研读(1-2)

  1、让我们回到故事的一开始(请人朗读),你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次的举荐呢?(告老退休)

  2、祁黄羊是因为老了想享享清福了才辞职的吗?是因为什么?(以国家为重)

  3、看来祁黄羊这边一退休,那边立刻就要有人补上来,再一次说明了中军尉这个职位很——重要!引入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大致说明下。

  4,那么,这么重要的职责,祁黄羊都推荐了谁呢?悼公有没有采纳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钢笔描红。

  六,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说到林则徐,我们会想到“虎门销烟”、“忧国忧民”;说到祁黄羊,我们想到的是——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板书】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在心里写。

  2、这些是悼公赞扬祁黄羊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悼公的这段话吧!

  【出示】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指名几个人读,怎么读好?读出什么?(感动、敬佩、赞叹)

  二、理解“外举”和“内举”

  1、“外举不避仇”中“举”是什么意思?“避”、“仇”怎样理解?

  (“举”是推举、推荐;“避”是避开、回避;“仇”是仇敌、仇人,文中指解狐)

  连起来怎样解释呢?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推荐外面的人不避开仇敌,推举自己的人不避开亲人。)

  2、悼公让祁黄羊做什么事?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谁读得更像一位国君?

  指导读。全班齐读。

  3、练习:用“重”字组词

  【填空】:

  在军队中,中军尉职责( 重大 ),所以决定人选的事非常( 重要 )。 对于这件事,悼公十分(重视 ),悼公( 尊重 )祁黄羊的意见,问的是谁能担此( 重任 )。

  4、还有哪儿用到了含有“重”的词语?

  (祁黄羊的两次“郑重地说”以及“不能不慎重” )

  5、【出示】: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1) 【板书“郑重”】“郑重”就是严肃而认真,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显得很“郑重”呢?探究“很”和“只有”。

  (2) 指导读好两句话。

  6、当悼公听到这两句话后有什么反应?

  指导理解“深感意外”和“十分惊讶”。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儿?

  理解四个问号。(前面是一个反问句一个疑问句,后面是两个反问句)

  指导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7、是啊,祁黄羊的提议太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解了,难道他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吗?如果是他的亲人长辈听到他提议解狐当中军尉,会怎么样?

  (有责备——你这个不肖的儿子,你难道不想着报仇雪恨吗?

  有担心——万一解狐上台以后恩将仇报,反过来陷害你呢?你不是自讨苦吃吗?)

  是啊,大家都为此深感意外,可这种推荐却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了,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当老百姓听说祁黄羊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大官,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还以为祁黄羊是个好官呢,还不是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儿子!真是太偏心了!)

  8、看来悼公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么,祁黄羊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1) 【板书“慎重”】理解“慎重”。体会“不能不”的语气比“一定要”更加强烈。

  (2) “只是想”和“压根儿就没去想”的强烈对比。

  教师点拨:祁黄羊心里一心想着的是中军尉的人选事关国家的兴亡,心里想的是国家的利益,这就是“出以公心”。这里的“公”指的是什么?(“国家的利益”)

  (3) 你读懂了祁黄羊的话了吗?再次朗读体会。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祁黄羊的知心人呐!)

  9、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后,他们能理解祁黄羊吗?他们分别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10、所以十分信任祁黄羊的悼公在听完后,深受感动,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出示,再次朗读】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三、总结课文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以后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3、用上我们积累的成语,写几句你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4、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推荐 出以公心、 正直无私

  举荐受赏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7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诱疑导读,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祁黄羊》,请齐读课题。

  2、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祁黄羊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板书: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3、课文是如何来写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祁黄羊和晋悼公的对话,一起通过他们的声音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研读对话,感悟精神  

  (一) 学习“外举不避仇”  

  1、课文哪几节是讲“外举不避仇”呢?(3—7小节)。

  指名读晋悼公的话。  

  思考:从悼公的话语中,你听出了什么?(悼公对祁黄羊非常信任、重用、这次举荐很重要)  

  2、祁黄羊是怎么说的?祁黄羊推荐中军尉是随随便便说的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想了想,郑重地说)能通过你的声音告诉我们吗?   

  为什么要郑重地说?(中军尉职责重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元帅、司令员)的确,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才说出这样的话的。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读这句话吗?     

  3、祁黄羊推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悼公有怎样的反映呢?(“深感意外”)祁黄羊推荐的是个杀父仇人,悼公怎能不意外呢?  

  指导朗读。    

  学生评价:你认为她读得怎样?你来试试。  

  4、对于主公的意外,祁黄羊如何回答的呢?   

  自己反复读读这段话,从祁黄羊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祁黄羊在举荐人的问题上并没有把解狐当作仇人来看待。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  

  (是的,看似平淡的语言里面却看出祁黄羊宽大的胸怀呀!)  

  谁再替祁黄羊读一读这一段。  

  5、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如果解狐得知祁黄羊推荐他,又会怎么想、怎么说?  

  6、分解色朗读3—7小节 (同组内组长分工,一会进行比赛) 

  7、总结学法。(先读一读课文,再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学习“内举不避亲”                              

  过渡:请同学们用学习“外举不避仇”这部分的方法,自学“外举不避亲”。 

  1、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指导)  

  (1)他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呢?(祁黄羊只看中可以担当此重任的人,在他的心目中,解狐比祁午更适合担任中军尉)  

  那个词语体现了这一点?(只有)  

  (2)祁午是最佳人选 ,如果此时,那些嫉妒祁黄羊或对他一直怀恨在心的小人知道了会怎么说?

  学生练说。  

  (3)人们对祁黄杨举荐一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难怪悼公这样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3,通过十一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大公无私……)  

  哪些词语能体现呢?再读读就会发现。(不能不、压根儿、只是想…)  

  在举荐人选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国家的兴亡、安危)  

  平静的语气,映射着他一颗爱国的心。

  4、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2小节  

  1、祁黄羊在举荐人的问题上一点不搀杂自己的私心,他总把国家安危、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叫——     板书:出以公心  

  2、此时此刻,你想对祁黄羊说些什么?让我们夸夸祁黄羊:  

  3、同学们的佩服真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小结: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的大公无私的人,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板书:                  

  9、祁黄羊

  外举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8

  《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比较易懂,教学第一课时,我把重点之一放在让孩子们给课文分段,说说段大意,再用串联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教学,概括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教学第二课时,重点之一是:结合文中的细节,深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怎样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我采用了阅读和想象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祁黄羊品质的细节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孩子们从祁黄羊的语言,说话时的神态,这样举荐的目的等方面,读出了祁黄羊的正直无私,然后,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解狐、你是祁黄羊的亲人,你是朝廷的人物,你是老百姓,当你知道祁黄羊这样举荐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当你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的出发点的时候,你们又会怎么想,怎么说?通过这样的补白,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来越鲜活了!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推荐的是谁?为什么?(联系开学初写的小作《推荐与自我推荐》)

  2、有没有谁推荐的是潘晨曦(一个成绩优秀、能力很强但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在班上人缘一般的女孩)?推荐潘晨曦的举手。为什么?(几乎没人举手,这一点也在意料之中)

  3、 请潘晨曦的同桌回答:如果潘晨曦与你的关系比较好但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你会选她吗?(不会)如果潘晨曦与你的关系一般但她改掉了自己的缺点,与其他同学关系比较好你会选她吗?(会)教师点评:你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希望潘晨曦能够改正缺点,这样你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与信任的。

  4、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来看看春秋时期的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2、在向晋悼公推举人才时,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3、理解:“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板书:解狐 祁午

  4、一会儿推举自己的仇人,一会儿又推举自己的儿子,老师知道了,祁黄羊一定是老糊涂了,推举前没有认真思考。

  5、从书上哪儿可以看出我说错了,找出证据来说服我。

  6、指名读。

  7、祁黄羊两次推举前都想了想,我们也来想一想,他会想些什么?

  8、晋悼公听了祁黄羊的推荐有什么反应?(深感意外、大为惊讶)

  9、指名读晋悼公的话。

  10、指导读(声情并茂:做表情—双簧配音—出声读齐回答)。(会在下面说明)

  11、祁黄羊明明已经推荐了解狐担任中军尉,怎么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担任这个职务呢?

  12、哦,刚才老师误会祁黄羊老糊涂了,其实他一点也不糊涂,他明知解狐得了重病不能上任,就先推荐他,然后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别人就不好说他偏心眼了。是不是?

  13、同意我的看法的请举手。现在看看谁来说服我。

  1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5、联系一二两节内容进行总结,体会祁黄羊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与我辩论得十分激烈,当然,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答到点子上,最后我总结出几点:1、如果祁黄羊不知道解狐有病就没有辩论的必要了;2、假设祁黄羊知道解狐有病,但是不知道解狐会病死,他可能会希望解狐知道晋悼公要重用他,并了解到推荐他的居然是祁黄羊的消息后,心情大好,说不定病就好了;3、即使祁黄羊知道解狐会病死,他也可以推荐解狐。因为当时是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打仗,祁黄羊通过这件事可以给其他大臣做个榜样,就是杀父之仇都可以化解,何况其它矛盾呢?这样君臣之间、将相之间都会更团结,对国家也大有好处,这也是出于公心;4、介绍史实(这一点不多说了,网上有很多介绍)。

  16、当解狐、祁午知道祁黄羊推荐自己担任中军尉后,他们会想些什么?

  17、指名读、齐读最后晋悼公的话。板书:出以公心

  18、学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回答完整,尽量用成语:出以公心、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以德报怨)

  19、祁黄羊有这么多优点,看来我刚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我提议我们一起将课文再读一遍,刚才同意我的看法的人读旁白和晋悼公的前几句话,其他人读祁黄羊的话,我读最后一小节。

  三、作业:编课本剧。

  1、激发预习第十课的兴趣。

  2、鼓励发挥:设计推举第三个人,让学生想想除了仇人、儿子之外还可以推荐什么人?(女人)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10

  作者:华薇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祁黄羊》教学设计(原创)

  华薇 发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七周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大公无私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重点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5、交流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6、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表演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二、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与上文比较,为什么不再用“十分惊讶”而用“深感意外”?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羊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课堂讨论,可参考查阅的历史资料了解祁黄羊的为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想到相似的什么人?

  五、作业: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3、拓展练习

  解狐听了祈黄羊的举荐,会怎么想说做?

  祁午听了祈黄羊的举荐,会怎么想说做?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11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透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能够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十分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明白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样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资料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能够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明白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忙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12

  这一介绍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辞职,不计较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举荐人才的事,从而表现出祁黄羊处事公正、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

  通过故事表现人物品格,那么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为此,我这样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自读文章,看看文章中如何评价祁黄羊的。让学生对人物有个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我的问题是:钦佩?说明什么?能换个词吗?钦佩的理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那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不避仇,不避亲。这是在让学生朗读课文,深化两次举荐贤才,出以公心,一心为国。

  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轻而易举找到两次举荐,巩固了对人物的认识,尤其进一步明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能生动描写出人物的品格,提出要求,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当然,课堂中也因老师的预设不足,让学生给难倒了。在学习外举不避仇时,部分孩子也查阅了资料,知道祁黄羊与解狐是杀父之仇,我也仅仅查到这里,说说了在古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等等,这是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他们都是为官的,解狐杀他父亲,不是要杀人偿命吗?再说他是官,不是明知故犯,更该杀头的吗?”问的老师一愣,可又不能乱说,我只能把问题还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好,那同学们你们认为会是怎么回事?”学生七嘴八舌后,我把它当成了课后作业,布置给了孩子“课下,找找资料,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如果我课前在多细心一些,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学生中再次“立威”。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13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古代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

  本篇课文在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过程中,是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诵读,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14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3、祁黄羊

  2、提问: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绍有关他的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叙述)

  二、初读指导

  1、结合课后生字表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层次,结合学习生字词。

  ⑴本文写祁黄羊几次举荐人选?从那儿写到那儿?

  ⑵他第一次举荐谁?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3—7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⑶他第二次举荐谁?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第八自然段)

  学习下列生字词(并了解意思):

  召慎重避

  ⑷默读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各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2):祁黄羊因病辞职。

  第二段:(3—11):祁黄羊两度荐贤。

  第三段:(12):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再抄写。

  兴亡 举荐 慎重 人选 推荐 合适

  3、课后流利地读课文。

  4、祁黄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a.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没想到解

  “…去世了。悼工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⑶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2、指导复述。

  ⑴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⑵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⑶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⑷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三、课后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祁黄羊》的教案设计 篇15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三、突破措施:

  1.小组成员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互相复述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解(jiǎn xiè)狐 召(zhāo zhào)开 落(lào lu là)下毛病

  压(yà yā)根儿 兴(xīng xìng)亡 上当(dàng dāng)

  (2)看拼音,写汉字。

  jìn shì jiàn bì

  ( )级 合( ) 推( ) 躲( )

  ( )步 表( ) 看( ) 关( )

  ( )力 解( ) 宝( ) 隐( )

  ( )止 教( ) 修( ) 墙(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慎重( )( ) 准许( )( )

  强大( )( ) 郑重( )( )

  2.导学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节新课《祁黄羊》,这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出示课题:9 祁黄羊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新课标第一网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品行。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祁黄羊为什么举荐仇人和亲人?

  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来接替他呢?

  ③师生交流

  从第四段中“想了想”、“郑重”可以看出什么?从第九段中“只有”、“想了想”、“又郑重”这些词语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

  悼公为什么对祁黄羊举荐解狐深感意外?这表现了祁黄羊怎样的品德?

  第十段中两处对悼公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有什么含义?这句评价表达了人们对祁黄羊怎样的感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必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五、课堂检测:

  1.将括号里能跟前后词搭配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工作(负责 责任) 职责(重大 严重)

  (感到 感动)意外 (举荐 举动)能人

  军事(才能 本能 ) (练习 训练)军队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照样子分别写两组这样的词

  (1) 举荐——荐举(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鸡蛋——蛋鸡(意思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拓展:

  1.填一填

  祁黄羊举荐解狐,晋悼公深感意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祁黄羊举荐祁午,晋悼公十分惊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祁黄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解狐和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1.按要求写句子。

  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脚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A“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B“看来只有祁午才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C“……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1)祁黄羊外举的是__________,内举的是__________。晋悼公对他的评价是_________ 。

  (2)从上面三句话中的几个“想”字,你体会到什么?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中华英才录”中的《魏征直言敢谏》、《司马光荐才》。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以大局为重的人物。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画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晋国(jin jing )落下了毛病(lao luo )

  统帅(shuai suai )兴亡(xing xing )

  解狐(xie jie )慎重(sheng shen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 慎重( )

  才能( ) 重任(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 )解狐和( )祁午,从此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确实是出以( ),为( )着想。

  四、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两度荐贤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