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2023-08-26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5:例3 “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

  0的运算

  一个数加0或减0得原数;

  一个数乘0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 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统计表 小棒 小调查:父母或亲人的年龄及与你的年龄差

  一、谜语激趣导入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它是谁吗?你们猜对了。

  今天,可爱的小青蛙要和我们一起研究数学,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发现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出示视频)

  (1) 说儿歌.师生同说.

  (2)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如果说不到,师引)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当中,-用字母来表示这句话

  2.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学生比较方法)导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板书)

  3.这个的字母N可以表示哪些数?(生说,师板书)你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体会可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数)

  4.青蛙的只数是N,嘴的数量也是N,为什么用了同样的字母表示,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吗?

  (体会同一情境下,同一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量)

  (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同学们能用字母表示出青蛙、青蛙的`嘴、青蛙跳水声音的数量,老师还想考考你们,

  (出示小儿歌),你们能接着说下去吗?试试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能说得完吗?

  2.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吗?(生说自己的想法,师选择研究)

  3.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老师讲要示:同桌一个人用小棒摆,另一个在统计表里用算式表示出

  青蛙的腿的数量与青蛙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4.交流汇报

  5.请字母帮忙,用字母表示算式.(生独立完成)

  6.(幻灯片)不管N表示几,有一只青蛙就有4条腿,也就是一个4,有N只青蛙就有N 个4, 列式就是N4,通常写作4.N ,简写成4N,读作:4N。含有字母的式子简写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

  7.那么青蛙的眼睛的只数你能用字母算式表示出来吗?

  8.判断字母算式简写是否正确(出示练习)

  (三)也就是说用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一些关系式。导入研究年龄问题.

  1.猜年龄

  2.在统计表2里用算式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和你的年龄之间的关系。(生独立填,汇报)用一个字母

  算式表示出老师和这名同学之间的年龄关系吗?(口头说)

  3.用一个字母算式表示出你和你的爸爸或者是你的妈妈之间的年龄关系吗?

  三、练习巩固

  1. 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用字母表示?(生说,师随机出示)运算律、计算公式(路程、图形)

  2. 生活中,也可以用到字母表示数,你能说一说吗?(认真倾听)

  3. 生活问题填空.

  四、总结提升

  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从地震发生以后,已经有A名救援人员赶赴灾区,在F次的营救中,发现了N个生还者,人们都在默默地祈祷,在爱心的捐款箱中,盛装了100A+50B+10C+5D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5

  ×2.1

  215

  430

  4.515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用竖式计算。

  2.1

  ×60

  126.0

  (3)思考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三、课堂活动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四、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