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最新范文

2023-08-26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最新范文 篇1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最新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男孩儿治病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会认“菌、枢”等8个生字,会写“助、菌”等10个字,掌握“助手、细菌、病魔、疯狗、无所畏惧、惊心动魄、残酷、惊魂不定、寂静”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巴斯德在治疗小男孩儿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压力,体会巴斯德高度负责的精神。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预习题纲:

  1.借助字典,会认“菌、枢”等8个生字,会写“助、菌”等10个字,掌握“助手、细菌、病魔、疯狗、无所畏惧、惊心动魄、残酷、惊魂不定、寂静”等词语。

  2、读通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如果人被疯狗咬了,你们知道该怎么办吗?你们知道狂犬病疫苗是谁发明的吗?结合“学习链接”或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

  2.板书课题,激发探究心理。

  想一想: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2)边读课文边想课后第二题。

  (3)一边读一边用“ ”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互相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特别要读准“枢”“寂”两个字的音,认清“菌、魔、残、酷”等字的字形。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理生化及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目的是利用及发展有益微生物,控制及改造有害微生物。

  疫苗:用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所制备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的总称。

  罕见:少见。

  犹豫:拿不定主意。

  焦虑:焦急、忧虑。

  孜孜不倦:形容非常勤勉,不懈怠。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筋疲力尽:用尽了力气,极其疲劳。

  忧心忡忡:形容十分忧愁。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遇到损害。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讲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思考并完成课后思考题2。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

  二、细读课文重点段,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心情

  1.指导阅读第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说明巴斯德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的句子。

  (2)指导朗读,体会狂犬病的可怕。

  (3)读第3自然段的两个问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作用。

  2.指导阅读第4至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画出表现巴斯德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犹豫——极度疑虑——焦虑万分——忧心忡忡——放心)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泡泡框提出的“为什么这一次他犹豫了”这一问题,并告诉学生,读书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4)指导朗读。

  (5)你从巴斯德心情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巴斯德的高度责任感和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精神。)

  3.阅读第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齐读。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也会传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像狂犬病毒。怎样防止动物传染给人呢?请你查查有关资料,或者询问别人,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预防这样的传染病。

  五、总结

  巴斯德凭着一个科学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战胜了狂犬病,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这种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最新范文 篇3

  复习目标:熟练掌握第七单元的字词,能找准反义词,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从文中得到的启发。

  复习过程:

  一、复习认读的字

  1、学生自由朗读生字表(一)中第七单元的生字,注意容易读错的读音。

  2、交流重点的读音:注意翘舌音:持耻逝

  平舌音:素前鼻音:愤朴

  3、交流多音字,并组词

  量盛称撒

  二、复习要求写字词

  1、读读词语表,记忆字形,注意难写的字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矛盾”“谦虚”“鞋”“懂”

  重点区分:抢坦般阶恼朴陶

  抡担船价脑仆淘

  3、相信词语的意思,找找反义词

  进攻傲慢丑陋懦弱愚蠢大方冷漠认真

  三、复习课文

  (一)复习《矛和盾的集合》

  1、说说矛和盾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利用矛和盾的优点发明了什么?

  3、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4、例举课外的例子说明最后一句话

  (二)复习《科里亚的木匣》

  1、读读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出动作的词,从中觉得科利亚怎么样?

  2、读读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1找出两次挖有什么不同?

  2从文中你又觉得科利亚有什么特点?

  3、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告诉我们什么?

  (三)复习《陶罐和铁罐》

  1朗读复习1-9小节

  2找出描写铁罐与陶罐神态的词

  3从中觉得它们有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2、《陶罐与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最新范文 篇4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