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舞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用手跳舞的新奇感,体验手的灵活性。
2、倾听并熟悉音乐乐意随着音乐自由表演小鱼游的情景。
活动准备:
两段音乐、录音机、宝宝袜20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手变变变”引起兴趣
1、老师:小朋友,我的小手会变魔术哦,看我变了什么呀?(小鸡)再看看这次变什么呢(蝴蝶)
2、那你们的小手会变什么呢?(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二、回忆已有经验,扮演动物初步感受手部跳舞的快乐教师小结:你们的小手真灵活,能变出这么多的小动物。那下面我们让这些小动物来跳跳舞怎么样?
合着音乐的节奏,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来表现手部舞蹈。
老师:原来你们的小手能跳这么好看的小动物舞蹈呀。
三、倾听音乐,熟悉音乐旋律教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来听一听,在这音乐里是谁在跳舞。
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幼儿自由发挥相像。
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里,是谁在跳舞呢?
2、教师出示袜子小鱼:这是小鱼在跳舞。
3、小鱼是怎么跳舞的呢?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问:小鱼怎么跳舞的呀?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小鱼在水里可以翻身,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游,可以蜷缩身体,还可以吐泡泡做好多的动作
四、学习小鱼游,感受新奇,快乐感
1、小朋友徒手跟随音乐表演一遍。
2、小朋友戴上袜子,跟随音乐表演一遍
五、创编小鱼游动作
1、请个别幼儿尝试。
2、倾听音乐单手表演小鱼游两遍。
3、倾听音乐尝试两只手表演小鱼游一遍。
手的舞蹈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掌握蒙族舞蹈基本手位脚位基本体态,掌握蒙族舞蹈动律要求,动作规范,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及观察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上海音乐出版社;“九五”国家级重点教程;由《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舞蹈卷中蒙族舞蹈体态动律训练手位脚位组合。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蒙族舞蹈基本手位脚位基本体态。
2、难点:动作协调性与节奏变化的'处理,舞蹈中情感的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蒙族,蒙古人民呢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在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直爽的性格,先由我们身临其境学习他,感受他们的热情与豪放吧!
2、讲授新知识:
蒙族基本手位脚位单一动作:
①手位:
a、胯前(一位空心拳)
b、体前(二位)
c、斜下(三位)
d、平开(四位)
e、斜上(五位)
f、胸前(六位)
g、叉腰(七位)
②脚位:
a、正步位(一位)
b、小八子(二位)
c、大八字(三位)
d、踏步位(四位)
e、点部位(五位)
f、交叉正步位(六位)
3、手位脚位组合
准备:体对一方向小八字脚位
①8胯前按手,上升后靠。
②8体前手位,上身前倾。
③8右脚旁移至大八字位重心,旁斜下手位,微仰身左拧。(体对8方向)
④8重心移至左脚,旁斜下手位,微仰身右拧。(体对2方向)
⑤8上右脚,左后点步位,平手位。(体对1方向)
⑥8点步位,斜上手位,上身后靠。
⑦4向下体前手位,58斜上手位。
⑧8上右脚,胸前手位(13)转身叉腰耸肩。(5拍7拍耸肩重拍向下)
五、课后作业
回去查阅关于蒙族舞蹈地域风情,结合本节课组合加强练习。
六、课堂小结
再次强调这节课的学习重点,通过讲述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把舞蹈中的优美体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