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优秀

2023-08-25

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优秀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感应音乐的速度与曲式。

  2、依曲式配器伴奏,巩固伴奏的听辨与演奏。

  活动准备:

  音乐CD、录音机、铃鼓、鼓、三角铁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风筝被老树怪抓住了,它很后悔扯断绳子,于是,他请猫头鹰帮他把一根紫色羽毛交给小主人,小主人很着急地赶去救它。

  二、感应速度

  1、音色探索:铃鼓

  探索铃鼓的`摸、抓、拍、点、摇的不同音色,注意由快至满进行演奏。

  2、火车进行

  老师敲鼓,幼儿演奏铃鼓,速度由慢至快。

  3、感应渐快

  (1)用肢体拍出速度变化。

  (2)火车游戏

  师:火车来咯,邀请大家坐火车。

  老师当火车头,带幼儿走不同路线变化,高低空间变化。

  (3)幼儿用不同道具搭火车:彩带、呼拉圈

  三、感应速度与曲式将幼儿分两组,以不同道具搭火车。

  四、分三列演奏。

  前奏:三角铁演奏长音“DU—DU—”

  A段:以鼓敲奏慢车拍子。

  B段:以铃鼓演奏快车拍子。

  五、结束

  师:现在我们小火车要开回班里去了,邀请其它小朋友一起来玩。

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优秀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兴趣,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美的情感。

  2、能够尝试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律动,培养幼儿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重点:幼儿愿意参加音乐欣赏活动,喜欢音乐。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由律动。

  活动准备:森林背景图一幅

  头饰(大公鸡、羊、鸭子、小猫、小狗)

  音乐《欢乐满山谷》

  动物图片(大公鸡、羊、鸭子、小猫、小狗)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听着音乐随老师走进音乐教室。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郊游好不好?(幼儿)

  1 、教师出示大森林图片。

  那就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是谁来了?好不好?(幼儿)

  听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小朋友们要像小兔子一样仔细倾听,好不好?(幼儿:好)

  2、教师放音乐《欢乐满山谷》

  3、教师再一次放音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说明:幼儿每说出一种动物的名字,教师就出示一幅小动物的图片,并且一次贴近大森林里。

  对了,是大公鸡。哪位小朋友知道大公鸡怎样走路?(幼儿)

  提示:教师将大公鸡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在前面做大公鸡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说的很对,是羊。老牛怎么叫的、走路什么特点?(幼儿)

  提示:教师将羊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羊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非常好,小朋友听的真仔细!小鸭子怎样走路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叫呢?(幼儿)

  提示:教师将鸭子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鸭子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说对了,是小猫。小猫走路什么特点呢?怎样叫的?(幼儿)

  提示:教师将小猫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小猫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小朋友们真聪明,对了是小狗。小狗是怎样叫的呢?

  提示:教师将小狗的图片贴进大森林里。

  教师做小狗的动作,幼儿自由模仿。

  下面老师再放一遍音乐,小朋友们仔细倾听音乐,然后自由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好不好?(幼儿:好)

  2、《听听谁来了》游戏

  每一组的小组长来老师这里,请你们五位小组长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头饰。(幼儿选择)

  游戏规则:小朋友们认真听音乐和老师的要求,老师喊到哪一种小动物,戴这种小动物头饰的那组小朋友就做出该小动物的.动作,比一比那个小组听的最准模仿的的最像,好不好?(幼儿:好)

  3、教师放音乐,幼儿做动作。

  4、根据幼儿的喜好每两个小组互换头饰表演。

  小朋友们做的真好!鼓励一下自己吧!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回家后仔细想一想森林里还住着那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跳的或飞的,明天来幼儿园分享给小朋友好不好?看谁想的多,模仿的像。

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优秀 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听赏音乐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认识了解聂耳及其音乐创作。

  【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__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

  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

  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

  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si)结顶”。)

  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两个人,为什么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呢?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点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优秀 篇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

  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优秀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

  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

  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小调: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欣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说说歌曲音调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类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延长音较多。

  说说山歌为什么用那么多长音?

  3、河北民歌《放风筝》:想一想这首歌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你能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图吗?

  三、活动与练习:

  分组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民歌的知识。

  四、教师小结民歌种类及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 区别、归纳。

  教学难点:

  说出号子、山歌与小调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想一想:歌曲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调特点——节奏自由、衬词多。

  三、欣赏河北民歌《盼红军》,想一想:歌曲的曲调属于山歌类吗?为什么?

  四、随伴奏音乐哼唱《盼红军》,感受小调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等特点。

  五、听辩练习:

  1、《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属于哪种类型的号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六、活动与练习:

  1、你会唱哪些广东方言歌?

  2、创作民歌:

  应用1、2、3、5、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师示范再集体创作。

  七、集体评议。

  八、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