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2023-08-25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1

  第五节 寒潮 台风和水旱灾害

  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二、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三、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紧密联系,树立学生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式:

  在整个学习完成之后,安排学生再次客观的评价季风和台风,并写成小论文。参考题目:“我眼中的季风”、“台风真的很可怕吗”

  提示:前一节主要侧重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而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季风给我国带来的不利方面,所以应该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季风的影响。台风是作为灾害性天气来介绍的,但它也确实给安徽、湖南、江西等距离海洋较远的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讲授新课]

  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板书:

  2、地理位置:青海省南部。

  阅读:结合图9.17、9.18阅读教材92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水量数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区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输水管。(板书)

  转折: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板书)

  3、水源。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指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结合教材的资料,我们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还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讨论:冰川、高山积雪和湖泊、沼泽是怎样发挥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的'。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并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河流天然的调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季节时候。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讲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调蓄器。(板书)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意义:

  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讲述: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区正经历着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展示几组图片: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渡放牧。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三江源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板书)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讲述:三江源地区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它本身,也会给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下面我们来完成96页活动题: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并反馈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并评价以及总结。

  转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护三江源地区啊?

  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知道并归纳板书。

  3、措施与对策: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三江源地区,那么你有收获吗?

  学生分享个人收获,教师适当指导。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篇2

  (板书)一、寒潮

  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

  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中国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板书)二、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