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23-08-24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最美丽》

  2、节奏练习《山泉、小溪、大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娃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歌曲《最美丽》能听辨出齐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3、通过节奏练习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在祖国怀抱里》。教师和同学评价

  二、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回答书上的提问(两条大河是长江、黄河,四大发明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五岳是华山、恒山、衡山、蒿山、泰山)。

  3、第三遍:再次感受歌曲轻快活泼、有朝气的情绪。

  三、欣赏歌曲《中国娃娃》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之前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用了齐唱、合唱、轮唱三种演唱形式,你能听辨出来吗?(乐曲开始为齐唱,中间为合唱,第三部分为轮唱)

  3、第三遍:带领同学听辨三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这么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回答。

  4、第四遍:再次感受歌曲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四、活动:小小作曲家《山泉、小溪、大河》

  1、出示山泉节奏

  ×   0  ×  0  ×  0   ×   0

  叮      咚     叮      咚

  2、出示小溪节奏

  ×  ×  ×  ×  ×  ×  ×  ×

  淅  沥  淅  沥  淅  沥  淅  沥

  3、出示大河节奏

  ×  —  ×  -  ×  -  ×  -

  4、练习完之后做三声部的合奏

  5、创编:请按上面的节奏配上do re mi 唱一唱、奏一奏。

  6、用自己创编的旋律(或选择其他适合的音乐)为小诗伴奏。

  五、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欣赏二声部合唱还有些困难,尤其是在没有歌词的前提下,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听出歌词,感受情绪,《最美丽》和《中国娃娃》两首正好联系起来,前一首唱了祖国最美丽,后者就细说了美丽在哪里:在于一座长城,两条大河,四大发明及五岳……等条件成熟时,让学生去查阅有关四大发明、两条大河、一座长城、五岳、六合塔等知识,会让学生主动地掌握不少知识,另外,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课并非只是唱歌,它是一门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有文学、历史、地理、诗歌等等。从而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的错误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祖国怀抱里》。

  2、歌表演《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4、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自我评价

  七、教学反思:不同的歌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要有所不同,例如:一首曲调节奏非常简单的歌曲就适合进行视谱教学,而一首曲调优美节奏复杂的歌曲就不适合,而一首民歌小调要更多地发挥教师范唱作用。重点在于用歌声去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中的巩固教学(即创编动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歌词内容很易理解,音乐形象鲜明,所以是个极佳的歌表演曲目。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3

  课题:星星和灯光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 星星和灯光

  2、综合训练(一)

  3、欣赏 《小白菜》(童声独唱)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连贯、轻盈的声音表达热爱家乡、勤奋学习的感情。

  2、通过欣赏,感受并初步了解旋律进行的几种方式(上行、下行、平行)在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3、巩固常用音符的名称及时值比例知识。

  4、通过创设歌曲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资料、制作精美的动画画面,让学生进入一个精彩的音画世界,以画启声。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音乐,热爱音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目的:训练学生用连贯的声音歌唱。

  1= C 4/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0 ||

  mi ma mi ma mi

  ma mi ma mi ma

  yi ya yi ya yi

  ya yi ya yi ya

  2、跳音练习《欢乐颂》1= C 4/4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3. 2 2 - |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1 1 - ||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i mi ma

  3、发声练习曲《半个月亮爬上来》

  目的:训练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连贯、轻盈的声音歌唱。

  三、导入

  yi

  师:你们认得这个字吗?(屏幕出现“彝”字)你能说出一个带“彝”字的词吗?(屏幕出现“彝族”)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屏幕出现中国政区图)。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彝族村图)彝族人民居住的地区山川壮丽,资源也十分丰富。那里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泸沽湖景区图)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你看,绿色的群山环抱着一池碧水,那山水相映的绿色仿佛可以流动。蓝天、白云、湖水、大地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美丽的图画。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 载歌载舞(火把节场面),开展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等多种多样的传统节庆活动。夜里,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他们环绕着熊熊的篝火轻歌曼舞,彻夜狂欢。听,山那边的彝家孩子们也高兴地唱起歌来了(播放歌曲及flash动画)

  四、新歌教学及歌曲处理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彝族儿歌《星星和灯光》。

  1、出示歌谱,跟琴歌曲旋律。师教学生认识下滑音记号并示范下滑音的唱法。(幻灯)

  2、师:老师上节课说了在这首歌曲是有一个升号的歌曲,这首歌曲第三线上的音为do,请同学们注意流动do的唱法,复习唱谱。(幻灯)

  3、老师有感情地示范读歌词,强调①每个乐句末尾不拖音②“要问谁是好歌手”一句要突出疑问的语气。让学生模仿并记忆。(幻灯片:读词要求)

  4、配乐朗读歌词。(播放歌曲动画)

  5、听唱法学习歌曲。提醒学生在唱“家”时注意全音符的时值,突出“家”字表达出的自豪感。师:歌词中彝家的“家”字用全音符,时值较长,表达了彝家人的自豪感。

  6、提醒学生注意:从旋律上看的两个乐节如

  2 2 7 1 2 - | 1 7 1 7 5 0 |

  夜 空 闪 耀 万 颗星

  应运用流畅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歌唱,而不能间断。休止符前的音要收束利落,切勿拖沓。(幻灯)

  7、师分析歌曲的处理:随着旋律的发展,情绪步步高涨,最后一个乐句是全曲的高潮。要求学生连贯、轻盈的声音演唱歌曲。(幻灯片:歌曲的处理要求)

  8、用打击乐器(铃鼓、碰钟、自制沙锤)为歌曲伴奏(四拍击(拍)一次)。

  五、课间活动

  1、播放动画(无声)

  2、播放有声动画

  3、师:你觉得哪一种好,为什么?既然音乐如此神奇,我们一定要好好上音乐课,学习各种音乐知识。

  六、综合训练(一)(幻灯片依次播放)

  1、复习常用音符休止符时值,告诉学生音符数字越大而时值越小。

  2、师请同学模拟四种声响后做综合训练(一)习题。

  手表 台钟 挂钟 x - 大钟x - - - -

  七、欣赏 童声独唱 ——《小白菜》

  ①师介绍《小白菜》是一首童声独唱歌曲、河北民歌,师分别介绍“童声”和“独唱”的意思。

  ②初听(前奏时加旁白:在刺骨的寒风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姑娘蹒跚地走着),观察图的内容。(幻灯)

  ③回答课后习题⑴。

  ④回答习题⑶,说一说《国歌》中三个“起来”旋律的进行特点属于哪一种。

  ⑤师总结旋律进行的几种方式(上行、下行、平行)在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图)

  ⑥随录音哼唱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哼唱出能记住的旋律。

  ⑦给歌曲选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颜色,说说原因。

  八、总结

  师:这就说明音乐不仅仅只是声音,它有丰富的画面感。一段音乐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小动物或者一幅美丽的图画。(图)从歌曲《小白菜》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小姑娘——小白菜,整首歌曲悲伤的情绪不仅仅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也打动了同学们。和她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而通过《星星和灯光》这首歌曲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彝家红领巾,他们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星星和灯光》,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你们美好的童年。

  板书设计: (多媒体)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4

  课题:拍皮球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一)

  2、读谱知识:2/4拍;二拍子指挥图式。

  3、歌曲:拍皮球

  教学目标:

  1、指导大家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韵律来表现大家在一起拍球时的愉快心情。

  2、了解2/4拍的含义和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2/4拍的含义和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1、请同学们看书,教师将综合训练一的两条乐句弹一遍,请学生跟着哼一哼。(思考:感觉有何不同)

  2、教师弹奏学生跟唱。

  请同学回答:两条旋律在节奏上有何不同?(da dada和dada da)

  3、请同学填上词演唱。

  二、学唱歌曲:拍皮球及读谱知识

  1、导入:同学们,大家平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曲《拍皮球》。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歌曲有什么特点?

  3、跟琴视唱曲谱,注意休止符处。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词。(熟练练唱)

  4、歌曲处理:

  (1)、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上最开始有一个什么符号?(拍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2/4拍。

  (2)、教师讲解2/4拍知识。

  齐读2/4拍含义

  (3)、教师拍一拍皮球,请问同学皮球有什么反应?(一下一起)

  那下重那下轻?(先重后轻)

  请同学以先重后轻拍手拍腿来唱《拍皮球》。

  得出:2/4拍强弱规律

  (4)、教师再拍一拍皮球,请问同学教师的手做了什么动作?

  (一下一起)得出二拍子指挥图式。

  请同学跟着教师做一做。

  5、集体齐唱:拍皮球

  三、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节目。

  表演节目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健康成长。

  集体演唱拍皮球,一部分拍皮球,一部分用乐器伴奏。(注意:强弱)

  板书设计:

  拍号

  2 每小节两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强弱规律 强 弱

  课后小记:

  课题:拍皮球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复习《拍皮球》,2/4拍含义、强弱规律及二拍子指挥图式。

  2、综合训练(二)。

  3、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男声独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2/4拍含义、强弱规律及二拍子指挥图式。

  2、听辨和感受男高音和男低音的不同音色。

  教学重点: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男声独唱)。

  教学难点:听辨和感受男高音和男低音的不同音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们齐唱《拍皮球》。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提问:2/4拍含义、强弱规律及二拍子指挥图式。

  3、集体演唱拍皮球,一部分拍皮球,一部分用乐器伴奏,一部分打二拍子(注意要体现出强弱规律)

  三、综合训练(二)

  1、请学生按顺序将书上的音符读一读、认一认。教师将每个音弹一遍,请学生跟着唱一唱。

  2、教师每次弹两个音,以do为出发点。请学生听辨。将听到的两个音连起来。

  3、请同学把书上的六个音按照高低顺序排列起来写在五线谱上,并唱一唱。

  四、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1、教师简单介绍: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省川东一带的山歌,商调式。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复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提问:是什么演唱形式?

  4、边听边思考:《太阳出来喜洋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复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欣赏歌曲,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拍号

  2 每小节两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强弱规律 强 弱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圆圆和弯弯》

  2、表演歌曲《圆圆和弯弯》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圆圆和弯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圆圆和弯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揭题、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3复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4、引导用动作表演歌曲: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5、学唱歌谱

  1)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后试着记。教师弹奏指名学生试唱)

  2)视唱歌谱

  3)用竖笛吹一吹)

  6、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重点练唱:切分音和一字两音、连线、休止处——唱——处理:唱出丰收的喜悦。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合着音乐敲一敲——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和竖笛伴奏、即兴表演——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9、编创与活动(如时间够的话进行)

  分组编创歌词——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6

  山野童趣《采 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情绪,找出相似的乐段;

  2、能指出竖笛的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3、能大胆的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采山》的情绪。

  教材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的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走进山野

  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倒过农村吗?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大伙到农村去看看,体验山野的美景和他们的生活。

  二、山野寻乐

  (1)导:引入歌曲《采山》

  师;山野的空气新鲜,到山野去玩可能更有趣。

  (2)即兴位歌曲伴奏

  学生随《采山》音乐用身体动作伴奏

  感受书山旋律的欢快情绪及典型的节奏型

  (3)随乐动一动

  学生想像雨中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情景,引出歌词。

  随乐用舞蹈表演歌曲中的情境,并体验采山时的快乐,熟悉歌曲的旋律。

  (4)朗读歌词

  跟师独儿歌(边做动作边读词)

  在读歌词中体现“乐”的情绪

  (5)听赏歌曲

  听范唱,看 mtv

  感受歌曲的甜美与快乐

  (6)学唱旋律、歌词

  跟琴用 lu 或 la 等母音视唱旋律(学生带着音乐现象唱)

  跟琴视唱歌词

  ( 7 )演唱歌曲

  可分师生对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

  ( 8 )创编歌词

  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三、欣赏《牧童短笛》

  (1)创设情境(一)牧童骑牛

  师:听有一位牧童骑着牛儿,悠闲地吹着笛子,从这段音乐中你能猜出他放牛的心情吗?

  这首钢琴曲模仿的是那种乐器的音色?

  学生欣赏《牧童短笛》第一段

  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

  板书:圆润、舒缓的波浪线

  跳跃、起伏较大的波浪线

  学生选择 谈一谈为什么?学生可以表现牧童当时的心情等

  (一段的情绪,并描绘音乐所表现的场景及牧童骑牛吹笛的心情)

  学生在书上涂上颜色(第一段)

  (2)创设情境(二)牧童嬉牛

  a、学生听《牧童短笛》第二段

  选择哪一种节奏声波线,为什么?

  b、即兴表现第二段的欢快音乐,体验愉悦的心情。

  c、(第二段呈现的是牧童与牛嬉闹的场面,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等多种表现形式表演)

  较第一、二段的情绪,并为第二段选颜色(鲜艳、明快的色彩)

  (3)情境(三)牧童回家

  a、静听《牧童短笛》第三段

  b、想想与那一段音乐相似,并随乐哼唱

  5、 引导学生选旋律线与相似的颜色

  四、课堂小结学生回家后画一幅《牧童短笛》中的一个场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牧童短笛》,让学生图会牧童的生活情绪

  2、学习歌曲《捉泥鳅》,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

  3、认识竖笛、了解其结构,并掌握演奏的姿势、试着吹出声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牧童短笛》的音乐;认识竖笛,并吹出音乐“ 1 ”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再次体会《牧童短笛》音乐

  学生欣赏全曲,然后学生模仿牧童吹笛的声音。

  三、认识竖笛

  (1)师:刚才同学们用声音模仿了笛声,但怎么说也难真像,不妨要牧童来教一教我们,欣赏一段笛子的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伙伴竖笛

  竖笛的构造:

  吹口 笛头 笛身 笛尾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左手在上方,右手在下方,用手尖按住孔

  (2)尝试着吹响竖笛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才能将竖笛吹出美妙死亡音色,用“1”为准。培养学生正确的吹奏姿势,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自己小结那种方法好)

  教师小结

  (3)听《牧童短笛》学生随音乐模仿牧童吹奏的样子一起吹奏竖笛,手指的节奏,形态等动作的模仿。

  四、活动:去田野

  (1)导:我们导山上去采了蘑菇、木耳、鲜花,还学会了小牧童放牛和骑在牛背上的形态,现在我们要到田间去,看看农村的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欣赏《捉泥鳅》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欣赏,并根据歌词表演内容

  掌握歌词所表现的内容,熟悉歌词,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3)学唱歌曲

  学生随音乐唱歌曲

  注意歌谱、歌词对好

  音准

  1=c 4/4

  2 2 1 2 2 5 ︱ 5 3 32 3 - ︱ 6 6 5 6 5 3 ︱ 4 44 3 2 3 - ︱

  天 边的 稀泥 里, 到处是泥 鳅。 今 天我 等着你, 等着你 捉泥 鳅。

  “2” “4”在着两句中容易出现音准的问题,要求学生模唱

  (4)学生表演唱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歌唱,体会歌曲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去郊外感受了雨前山野的美,雨中山野的乐趣,同时欣赏了牧童吹笛的笛声,并学习了竖笛的结构,最后我们还去了田间,体会了小朋友捉泥鳅的快乐,农村生活太有趣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不同的音乐。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7

  老师你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听《老师你好》的音乐进教室

  2、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里赞美了谁?

  学生回答。。。。。

  师:对,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老师你好》(看书)让我们再认真听一遍,边思考两个问题:( 1 )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深情)

  ( 2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中速)

  学生听音乐并设计一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边欣赏,边用体态动作表现歌曲,如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

  二、 写祝福语献给老师

  师:《老师你好》这首歌曲描述了老师辛勤的劳动,赞美了老师无私的奉献,此时此刻,你有知心的话要对老师说吗?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你会为老师献上什么祝福呢?(学生写献给老师的祝福话语,情 1 - 2 位同学上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写的祝福语交流朗读)

  师:同学们献给老师的祝福很精彩。这里有一位同学也献给老师一张精美的节日贺卡。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老师你好》,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2) 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3) 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谢谢你老师。”(4)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5) 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二、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习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

  (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一定想唱一唱,我们首先来熟悉歌词

  ( 1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领读、齐读

  ( 2 )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 3 )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 4 )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

  三、课堂小结

  伴随音乐《老师最理解我》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老师你好》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能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松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表现

  1、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歌曲的情绪是:欢快速度是:中速是稍快

  2、加入打击乐伴奏表现歌曲

  二、尝试填词

  师:我们能不能将刚才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里唱出来?这首歌分为领唱部分和齐唱部分,你们认为祝福语填写到哪一部分比较合适?(齐唱部分)

  师:有几乐句?( 4 个乐句)

  师:想一想你们选择几条祝福语填入?可以使用重复的手法。

  以小组形式讨论,然后唱一唱

  学生互评,看那一组唱得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既聆听了歌曲《老师你好》,又学会了《老师最理解我》让我们在教师节来临时为我们尊敬的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吧!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8

  折纸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并了解一些与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意与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建立深厚的友情。

  2、能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母音 lu 的发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找中国台湾

  师:你们知道中国台湾在那吗?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台湾吗?(挂地图,教师引导)

  2、说中国台湾

  师:你了解中国台湾吗?能不能介绍一下中国台湾?(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中国台湾的知识)

  3、看中国台湾

  教师综合,简要地介绍有关中国台湾的知识

  (在我国的东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岛屿—中国台湾岛,那里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台湾一直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只能隔着中国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的小朋友们遥遥相望。你们现在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4、 学生说一说对中国台湾的祝福。唱一唱

  师:那我们就让风姐姐将我们的美好祝愿带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吧

  1=c — d 2/4

  1 3 5 6 5- 6 5 4 3 2 - 1 - 6 - 1 - 5 - 1 6 6 6 1 5 5 5 6 4 3 2 1 -

  引导学生从内心的情感出发,将自己想象成风儿,把祝福吹到中国台湾,进一步体验 "u" 的发声方法,有正确的歌唱姿势。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

  2、听赏《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三首声乐作品,其中包括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

  3、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彩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折纸船》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中国台湾岛。

  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唱《风儿的歌》。

  1、聆听歌曲

  教师边折纸船边唱歌

  2、感受歌词

  ( 1 )“拍电报”

  a) 师:我们还可以用电报的形式,将要说的话传送给他们。

  x x x x │x x x │ x x x x │ x—││

  小小 手儿 巧 又 巧 手儿 巧又 巧

  折个 船儿 摇 呀 摇 船儿摇呀 摇

  教师把以上节奏给学生带读,把节奏把握好,并加入手上的动作

  学生创编根据节奏编歌词

  ( 2 )师生互相合作朗读歌词(重点体会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

  ( 3 )体验旋律

  a、律动:教师唱歌曲,学生拿着小纸船律动

  b、学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学唱歌词

  c、分组分句学唱:

  教师把自学的分一分,然后练习

  然后交换他们自学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

  学生推荐一人领唱,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

  加入表演

  4、巩固歌曲,升华情感

  边唱边把自己对中国台湾小朋友的祝愿写在自己的小船上。

  三、课堂小结

  每位同学都希望能用我们自己的小船接来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赏《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三首声乐作品,其中包括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

  2、感受人声音色的特点,并能分辩出童声、男声、女声。

  教材重点与难点:

  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生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音乐礼仪

  二、复习《折纸船》

  体会歌曲情感,并表演唱

  三、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通过看电影、电视、广播听到不同的声音与人唱歌、你们听到哪些。。。。。。

  音乐知识:

  1、 人声的分类:人声一般可以分为童声、女声、男声三大类。

  童声:少年儿童在变声期前的声音。

  女声:是指成年女子的声音。

  男声:是指成年男子的声音,男声一般比女声低一个八度。

  四、新课学习

  欣赏

  a、《小背篓》(女生独唱)

  歌词理解:《小背篓》是一首反映“童年”和“母爱”的歌曲,创作于 20 世纪 90 年代。歌词现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细致地描绘了土家山寨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一开始,委婉柔美的旋律就把我们带入了土家族人的生活当中,接下来的四句“头一回。。。。。。写得自然流畅,既平稳又活泼,细致地刻画了土家族人的生活情趣,两句“哟哟”类似土家人大山歌的哟喝声,“童年的岁月难忘妈妈的小背篓。。。。。。深情的赞颂了童年时妈妈给孩子的深切关爱,结束给人一种明朗清新,坦荡开阔的感觉。仿佛是妈妈的思念已经无法抑制,就像地下的泉水要喷涌而出,歌曲旋律甜美隽永,音域宽广,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优秀女声独唱歌曲。

  b、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创作于 20 世纪 50 年代处,作者吸取了内蒙民歌的音调素材进行创作,歌曲写得舒展悠扬,具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唱起这首歌,人们就像处身在辽阔的草原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胸中汩汩流出,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意,溢于言表。1954年全国群众歌曲评比此曲获一等奖。

  c、歌曲《小螺号》

  (童声独唱)

  作品体会理解:

  《小螺号》是一首反映渔家儿童幸福生活的歌曲。曲调清新活泼,颇具儿童情趣,歌曲以儿童的口语,描述了海鸥、浪花、渔船、海滩、海水等与渔家生活相关的情景及欢快的情绪,表达了渔家儿童幸福美好的心情。

  学生欣赏,然后说一说是什么声音演唱

  随琴唱一唱《小螺号》歌曲

  五、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学跳集体舞,并在学跳集体舞中学会合作。

  3、活泼有序的表演演唱。

  教学过程:

  1、创编练习: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复习歌曲《在祖国怀抱里》:教师伴奏,请同学齐唱、独唱。教师和同学评价。

  3、感受情绪:请同学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4、感受民族风格:请同学听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相同?

  5、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二、学习歌曲

  1、师范唱

  2、学生跟琴用lu哼唱

  3、师教唱

  4、齐唱

  5、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示学生要互相配合,做到活泼而有序。

  6、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三、自我评价:

  四、教学反思:学会跳集体舞。这样的课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上。如在教室上,可以让学生观看更多的维吾尔族歌舞片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更多的维吾尔族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有种想去新疆旅游的*,这样,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教育都将会渗透。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桔梗谣》

  2、表演歌曲《桔梗谣》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桔梗谣》,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有感情地唱好《桔梗谣》。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生动地表现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通过乐器学习歌曲《桔梗谣》,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x藏舞、x疆舞、蒙古舞、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录音录象,教师介绍“朝鲜舞”,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学生试拍

  4、揭题:《桔梗谣》听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出示卡片1前4小节,教师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边唱边拍节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节,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边,唱好前八小节——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下自学——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抽到卡片5的一组)

  6 5 6 1 6 5 ︱6 5 6 1 6 5︱1 1 2 ︱1 — — ︱

  要求:声音轻,不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教师指挥,各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齐唱——用竖笛吹一吹。

  2)学唱歌词

  放录音,学生轻唱——提醒同学们应注意的乐句——重点练唱:第二句的符点、第四句的连线、符点、第五句衬词、最后一句的连线。——连唱

  3)谈谈:你觉得应怎样唱?(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表现人们喜庆丰收)

  学生齐唱——分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体表演展示(可自伴自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